第三百三十八章 各方势力

之前已经在孙高阳家中吃过饭了,所以,刘凌和几人打过招呼之后便一头扎进了书房之中。

此时已经临近八月,距离秋闱已不足半月时间。

和之前的乡试、县试不同,会试那可是全国精英云集的一场考试,数千人参与。

而录取名额,则只有几百人。

想要在这之中崭露头角,可并不容易。

张居正、杨廷和这种天才中的天才也曾名落孙山,所以刘凌对此次考试所抱的希望并不大。

不过,当想到在皇宫之中,萧帝看自己那眼神,分明是在说:老子考题都给你了,你若再考不中,那还是回家卖豆腐去吧。

于是,刘凌也不得不耐心苦读了。

萧帝给的两道题中,第一道是以教书育人为题写篇文章。

刘凌打算以因材施教和德行破题,点名教育并非要学圣人之言,只要德行高尚,哪怕大字不识也不为过。

至于第二道就比较复杂了。

当初华夏统一之前,这片大地也已经纷争了数百年了,各大军阀战乱不休。

直到华夏圣君出现,以高超的人格魅力和驭人手段,迅速推平了其他国家。

并且让整个王朝延续了三百余年,直到天灾人祸齐发,最终才陷入混乱。

而如今的华夏大地,虽说也比较混乱,但大体上而言还算是泾渭分明。

大周和大魏隔着黄河对望,就军事实力而言,大魏要更强,他们的骑兵甚至能够和蒙古铁骑一较高下。

之前大魏也曾几次进犯大周,只可惜他们人品不大好,每过一处地方必定屠城。

如此一来,大周的百姓们自然是顽强抵抗,再加上晋州本来就多山脉,大魏铁骑并不好施展所以攻了几次都被打了回去。

如今双方已经许久没开战了,前些年双方甚至还互相派遣了使臣,关系还算不错。

当然,若有一天大周势微,大魏还是会出兵的。

而大魏的南方便是雄踞云贵川一带的大陈。

这个割据政权可谓相当复杂,刚开始大陈的首领姓徐,之后下面的将谢氏领谋反将徐氏当街斩首并诛灭全族。

百余年后,谢氏一族又被外戚势力夺权,改姓了张。

老张家屁股还没坐热乎,本地士族李氏又打着为谢氏报仇的名号举兵造反。

李氏仗着人多钱多,很快便将谢氏击败,可还没等李氏登基篡位,他手下的一个将领陈标便回头一刀,将他的脑袋剁了下来,然后宣布称帝,依据自己的姓氏,改国号为大陈。

这一番倒腾下来,整个大陈国就更加混乱了。

因为陈氏本身就得国不正,不服他的人很多,再加上他有意压制本地士族,所以其治下经常有造反的情况。

而这片地方地形又很复杂,而且还有非汉族百姓,所以时政自然更加混乱。

不过,陈氏因为是从军队里爬出来的,所以很能打,一百多年来,很多人造反,都被他镇压下去了。

虽说这些年大陈一直有很大的内部问题,但不管是大魏、大周还是大吴都对他不感兴趣。

原因有二。

第一,进攻大陈的道路很难走,士兵勉强能过,但车辆就不行了,军需压力很大。

第二,这地方打来打去,实在太穷了,耕地也不多,就算千辛万苦打下来,不仅要搞扶贫,还要应付数之不尽的叛乱,实在得不偿失。

所以这片地方就这样折腾了几百年,直到现在。

而最近几年,听说大陈的国君陈亮正在积蓄兵力,打算向外扩张,当然这消息的真假就不知道了。

最后,便是大吴了。

前面三个中。

大魏一直称自己是华夏正统,也在叫喊一统天下的口号,自己也有所实际行动,只可惜失败了。

大周心里也想着一统天下,恢复华夏,只可惜所处的位置十分尴尬,各方面威胁都很大,应付周边威胁便已经耗尽全力,想要有所行动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

大陈虽内部矛盾比较多,但不管哪个国君上台,第一个诏书便是宣布己方政权的合法性,并且敕令大周、大魏、大吴三国即刻投降归顺自己。

虽然三者都拿这玩意当放屁,但不管怎么说,口号和态度还是有的。

唯有大吴,他既不表示自己是华夏正统,也没有要一统天下的打算。

每天只是守着长江天险过日子,不管是大魏还是大周都拿他没办法。

并且,当年大魏进攻大周的时候,他还曾出兵偷袭过大魏,算是间接支援了大周一把。

而在大周缓过劲来,意图反攻大魏的时候,大吴又会联合大魏,给钱给粮食,帮他们抗击大周。

一副谁弱我帮谁的样子。

如此一来,别人家也看透了他的心思,那便是安于现状,不想让任何势力做大来威胁到自己。

究其原因也十分简单,那便是有钱。

大吴所在的地方水稻一年三熟,而且一些无法种植水稻的地方,还会种植桑树制造丝绸。

吃喝不愁不说还能搞制造业赚银子,而且没有太大的国防压力,这种舒舒服服的神仙日子,他们早就过习惯了。

真要让他们北伐举兵北伐,估计没人会去。

就算将大吴和大魏全都打败了,他们不仅要接济那些北方的穷苦百姓,还要直面蒙古和女真各部。

这种麻烦事,鬼才懒得沾,所以这些人便一直龟缩在江南。

综合来说,如今的华夏大地上,大周和大魏虽然想要统一华夏,但双方势力差不多,谁也奈何不了谁。

旁边还有个大吴当搅屎棍,谁强势了就上去打上一拳,就是不让你们搞统一。

大陈虽说内部纷争比较乱,但是也不敢小觑,真要全都拼个你死我活,以他们那些人的人品,估计会第一时间窜出来收人头。

所以事情便这样僵住了,一僵就是上百年。

对此刘凌的想法是大力发展工业,等工业力量能对隔壁三个割据势力形成压倒性优势的时候,再一举平定。

毕竟他们和倭奴不一样,这些割据势力的百姓归根结底算是自己人,不必要拼的你死我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