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世间八法1

第六卷 第七十四章 世间八法1

天力导语:当你不再证明自己的时候,神性就出来了!美就绽放了!

你不需要证明你自己!

没有一棵树需要证明它是树!

你想要证明什么?

证明你的大腿比别人更像大腿?

或者证明你比别人更像人?

或是证明你的爸爸妈妈比别人更会生?

也许你想证明你的脑袋比别人更聪明?

或是证明你比别人更能干?

哎!

这或许既是许许多多的人命运的悲哀!

他们原本是上帝的作品,

原本可以散发出天然的品质,

原本可以举手投足充满了美丽。【..】

可惜,

当一个美女努力在证明她的美的时候,

散发的却是丑!

当一个人努力地表现他的聪明的时候,

做的事情却很愚蠢!

当一个人总想证明自己的时候,

内心却永远摸不到、找不到自己!

这一句话,

需要怎样才可以让那些迷失的人儿明白呢?

多少生命无辜地在那里折腾,

拿着自己有限可怜的聪明当做宝贝,

却不懂得接收上帝赐予的,

与生俱来的魅力、美丽!

只有当你不再证明自己的时候,

神的光辉才经由你而呈现!

只有当你笃信,

神的创造即是最完美的作品的时候,

你才可以真实、真诚、坦荡地呈现自己,

才可以有机会看到内在的智慧与宝藏,

如同泉涌一般源源不绝!

由内而外的信心,

才会布满你每一个眼神与动作!

那个时候。

你让自己陶醉!

因为你遇见了自己,

遇见了神的作品。

这一扇门如此神秘,

以至于那么多人一生无法窥探!

那种本来的自信被世俗所淹没,

换来的,

是通过别人的评价来喂饱自己的匮乏!

凡是不会爱也无法收到真挚的爱的人,

都会陷入这种奇怪的生命轮回之中!

因而缺乏内在的自信,

他们无法真正懂得欣赏自己!

爱自己。

绝不是穿最漂亮的衣服

(那是衣服的事情不关你事!)

也不是戴最美的首饰,

也不是吃最好的食物,

也不是住最豪华的酒店,

开最好的车子!

那些都是玩具,

都是你的妆点!

爱自己源自与你自己的相处,

来自你对自己全然的欣赏,

全然的疼惜,

全然的理解,

全然的接纳!

爱的本质。

就是全然的接纳!

没有这一个基础,

爱永远进不了你的心灵,

你始终如同孤魂野鬼,

找不到归属!

回到本源,

才可以从那里出发!

只是放开,

只是坦然地呈现。

只是就这样把自己的目光送到对方的眼睛里,

只是如同烛光,

就这样闪亮既可以贡献光明!

只是喜悦地聆听。

满心地享受!

只是让心灵去感应,

并随着那份跳动的韵律,

即可捕获神的禅机!

当你不再证明自己的时候,

神性就出来了!

美就绽放了!

梦灵受到天力的启示,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自己对世间八法的理解和感悟:

在东方,佛教已然成为一种像是宗教的东西。人们为了长寿、兴旺、改善生计、个人利益、驱除某些邪灵等等而修习佛法。因此人们并非意欲证悟,而是致力于妆点此生。西方也好不了多少。在西方,法也并未真正用于证悟。在那里,人们修习佛法主要是为了抚慰自己、疗愈自己,为了放松……为了所谓的自我成长。

佛陀不是为了这类的世间利益而教导佛法。也许我们以为我们是富于灵性的人。所以我们并不是在寻求物质利益;然而我们仍在追寻某种心灵上的收益,我们希望拥有快乐的人生。这两者同被视为世间利益。如果我们怀有那种动机,佛教就是一条我们应该避开的道路。从自我的观点来看。佛教道路基本上是个坏消息。我们愈是修习、研读佛法,它对自我愈显得震撼,它与利己主义愈发背道而驰;因此我们应该仔细思考什么才是我们要的。还不太晚,我们仍旧可以退出。

阿底峡是印度最伟大的佛教学者之一,他用很棒的方式描述。他说:“有八件事情让人软弱”,意指世间八法或我们所落入的八种陷阱:

希望受到赞美;不希望受到批评

希望得到;不希望失去

希望快乐;不希望痛苦

希望声名远播;不希望默默无名或受到忽视

这世间八法十分重要,我们应该熟记在心,那么就可以不时检查我们是否落入其中任何一个陷阱,或甚至是全部。检查是否落入任何一个这类的陷阱,是我修习的核心基础。它们很容易记:毁与誉,得与失,苦与乐,讥与称。

因此我们检视自己是否落入任何这类的陷阱,我掉进全部这些陷阱,尤其是第一个:希望受到赞美。我总是喜欢被赞美,那是我最大的弱点。我相信这发生在我们许多人身上。微小、肤浅、无用、可笑的赞美之词,就能让我们变得非常软弱。批评亦然,几句荒谬、毫无意义的批评,能带来永远的伤害。

我想你们都知道我在说什么:我们多么喜欢赢,多么不喜欢输;我们多爱受人关注。多不乐意被人忽视……这一切都是陷阱。如果我们落入其中一个陷阱,我们就变得软弱。

我总是掉进这八种陷阱。我不想失去朋友,我希望得到赞美,我不愿意被人批评,我想得到弟子,我希望被重视,我不想被冷落。那么我会怎么做?为了得到我想要的。避开我不想要的,最后我就去满足别人的自我。

理想状况下,假如我是一个真正的老师,我应该告诉你一些你需要听的东西;那有可能很伤人。假如我当真严肃看待我做为心灵友伴的角色,那会杀伤你的自我,真正原因就在于灵性道路与自我希求乃是背道而驰的。很遗憾我得这么说,但这是唯一之道。

因此,如果我们想成为灵性修持者,如果我们希望变得强壮。我们应该是需要锻炼的。阿底峡尊者教给我们一种很棒的训练方式,称为“娄琼”。“娄琼”是个藏文字,意指“修心”。这个修炼方式基本上就是记得问问自己:我们正落入哪些陷阱?

让我们回到前面的问题:我们怀有何种动机?那是一切事物的真正起因。我们是认真想要证悟,亦或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只是为了放松、疗愈,又或许因为我们已在生活里经历严峻的问题与障碍,我们只是想从中复原?提醒你。那或许真能达到某种效果。倘若我们以这种动机来修习佛法,我们或许真能得到某些世间利益,但我们将无法彻底运用佛法的可能性。由是之故。我们修习的甚至将不会是真正的佛法,而是某些捏造的复制品。

因此我们的动机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拥有第二类动机——为了达到全知或证悟而修持灵性道路,那么我们必须有一条完整的道路。

是什么造就一条完整的道路?一条完整的道路需要具备见、修、行。请注意,这点非常重要。我注意到西方有许多方法毫无见地,似乎有太多的方法:各种禅修、新世纪音乐、复生、复死……提醒你,将这些作为方法是可以的,我一点都不是在批评方法,但你必须要有见地。如果你没有个见地,你哪儿也去不了。它或许能够治疗某些创伤,或是像普拿疼一样可以暂时止痛。见地非常重要。见地决定了修与行。

那么,我们如何获得见地?透过研读,透过审查我们所研读的内容;这是释迦牟尼佛所教导的道之所以特殊的地方。他给予我们质疑的自由。就你的逻辑与常识所及。你可以问问题,你可以辩驳,你可以分析。因此你应当研读并且归结出见地;基于那个见地,你获得对此修道的信心;然后你可以选择许多方法。

此刻,我们可以说拥有出离心是我们的见地。我们所谓的出离是什么意思?当我们观赏电影时,那是名副其实的出离。为什么?因为当我们看电影时,即使各种形色的事情都发生在荧幕上,我们知道那不过是一场电影,那全都是假的。其中也许有动人的爱情或悬疑的情节,我们甚至会感动落泪,然而我们内心知道,那只是一场电影。

比方说,电影放映当中,当我们感觉想要去洗手间时,我们会有勇气起身前去。没什么大不了,我们并未真的陷在其中。这是为什么我们称此为出离——我们对这件事有正确的见地。既然我们了解到它徒劳无益的一面,就会有真正的出离。但相反的,在我们所谓的生活的大电影里,却很少人拥有这种勇气。

当然,出离并不意味着,由于了解这是一场电影,我们就必须走出戏院,并且郑重发誓再也不看电影。仅仅了解到这是一场电影,就已经彻底改变我们对这场电影的态度。我们无需停止看电影,我们仍然可以观赏,然而出于这份了解,我们就不会陷进去,它变得没那么重要。这有点像是短暂的证悟。

这是我们所需要的,然而了解这是一场电影却着实不容易。我们总是被困住,到最后我们总是认为这是真的。然而当我们坐在这里,沉浸于这场电影,或笑或哭,完全迷失在其中时,就是由于我们的善业,由于我们的功德,我们身旁的这个人拍拍我们的肩膀说:“别担心,这只是场电影。”这个人就是我们的老师。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