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月园之夜,刚刚打过四更,秀娥就从床上爬了起来。
轻手轻脚的下床,她不想惊动母亲和弟弟,因为她要去搂些柴火,以防天下雨了他们没有柴烧。
秀娥娘睁开了眼,她心疼对女儿说:“秀娥,再睡会吧,天还早呢。”
此时的韩王氏满眼都是泪,自己没本事,害得女儿连觉都睡不囫囵。
“娘,我没事的,咱们已经攒了一些钱,等钱攒够了,就能送弟弟去城里上学堂了,我还想给弟弟买张床,如今他大了,再和咱们睡一起不好。”
“秀娥,你说的对,可是娘怎么忍心让你受这样苦,娘对不起你。”
“娘,不要这样说,娘,我走了,你好好再睡会,昨晚睡的那么晚,娘你好辛苦。
等咱们有了钱,我和弟弟一定孝顺娘,让娘过得幸福安康”。
秀娥和娘说了几句,转身出了屋子,她挎着篮子,拿着一个竹子编的手耙子,就朝着小清河而去。
这里要说一下,有人会觉得,你这个作者胡编,拾柴火不去树林子里拾,不去山上砍,去河岸上搂浮柴,你说这话谁信呢。
其实这还当真是真事,那时候的田地都是有主的,无论是林地还是坟场,生长着树木的地方都有主,谁会充许你去捡,又让你去砍柴,这要是被捉住,那可是包赔不清。
事实上,还当真是只有路沟河边,才是穷人家拾柴火的地方。
而那个时候穷人实在是太多,拾柴火的比比皆是,那里有那么快的干柴让拾。
就连路边的干草,也早被人铲光了,只有那河水中冲刷下来的浮柴,才是每天都会有有时还会有不同的惊喜。
比如从水中捞的木头上,有寄居的小河蟹还有青虾。
秀娥捞到这些,拿回家煮熟了给兄弟吃,兄弟总是高兴得大叫,看到弟弟欢快的笑脸,秀娥就特别的高兴。啥事有店有让母亲娘亲更让她高兴的是。
夜色晚清冷的,空气四似乎有一种火药的味道。
让秀娥不由皱了皱眉头,s起起了昨天我听门口的阿婆说的故事。
啊婆说,她小时候,听人讲过一个故事,说是有个人胆大,从来是独来独往,不知道啥叫做怕鬼。
有一次他去赶集,半夜里起得早了,走着走着,有一个人跟了上来,走到跟前,向他问道:“你去干什么。”
“我去赶集,你是谁,又要去干什么。”
“我是胆大鬼,和鬼打赌说,我能捉到人。”
“不错,我同你一样,也是喜欢打赌的”
.“那咱们同路,边走连聊吧。”
“好呀,正好有个伴,一边走他们一边聊得很热合。
说起话来就没个把门的,他们谈天说地,越说越熟,越熟越说,说到了人和鬼的弱点,也知道怎样把鬼捉住。
那一天的早上,韩大胆牵了一办浑身雪白皮毛的羊那公养很是壮硕,样子真的是很漂亮。”
听到啊婆讲的故事,秀娥想,自己要是有大胆的好运气就好了,那样就能捉到一只羊,牵到集上能卖不少的钱。
她边走边想,突然看到河岸上有一片闪着白光的东西。
秀娥跑过去,捡起来一看,象是砖带块子,她平禁想到,这河岸上散落这么多的砖头瓦块,不如自己拾起来背回家去。
攒的多了,也好给兄弟盖间小房子。
她快速的捡了一篮子,背起来朝着家里走去。
那篮子好沉,如同装了金银一般。
回到了家里,叫开了门,到了灯光下,秀娥惊喜的发现,她的篮子里,竟是满满一篮子的银元宝。
惊喜得娘俩个差点哭起来。
急忙找了一个大缸,把这篮子元宝放进去。
秀娥娘也顾不得辛苦,娘俩个一刻不停的跑到河岸边,拾起了银元宝,他们一趟趟的把银元宝抬回家去。
把个大缸装得满满的。第二天,小孩子上学走了,娘两个磨也不推了,就大床底下刨个个大坑,把那一大缸的银元宝埋了进去。
村子里一整天都是鸡飞狗跳的,听说是昨天夜里,两股土匪火拚,死尸布满了河边。
很多人连五官相貌都看不清了,又没法分遍孰是孰非。
就直接刨了个大坑,将这些死人推进了大坑,埋了进去。
据说,这次土匪之所以火拚,是因为有一股势力,劫了运送银子的商队,把人家运送的几十万两白银给劫了准备加回去,在跨越小清河时遭遇了埋伏,两班人打得很是激裂,所有的人全死了,银子也不翼而飞了。
打听到这些消息,秀娥心中觉得,好险哪,要不是她起得早,那里会有这么多的银子用。
这可真是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当然,她不能表现出来,否则,只怕是银子保不住,她们娘几个也别想活了。
第二天秀娥和娘照常推磨,不过是奖推磨的价我涨上了一分。
秀娥娘又跑到村子里有名的小银匠那里,求他教秀娥学打银器。
小银匠起初并不愿意,只说这治金炼银的活,可不是女孩子做的,女孩子家家的,还是在家学个绣花洗衣的本事最好。
可是,秀娥娘却不依不饶,说是秀娥看上了他的手艺,就想学这门技术。
小银匠被她好一顿的吹捧,顿时连北都找不到了。
当下就答应了她,让秀娥跟着他学本事,谁知秀娥学处也确实是像模像样,没用三年,竟是打的一手的好银器。
很多人都很喜欢买她做的银凤钗,银手镯,无论是纯度还是工艺,还简直是没法说。
秀娥家也就越来越富有,他们又开始买房子置地,成了韩家砦的大财主。
秀娥娘逢人就说:他们家的好日子来了,之所以有这样的好日子,都是因为秀娥心眼好,有一天秀娥起早拾柴火,在路边捡到一尊财神,她把财神请回了家,从那以后娘几个一天三磕头,恭恭敬敬的请财神爷保佑他们衣食无忧。
也就是从哪以后,她们的日子当真是好起来了,她家磨的面也是越磨越细,又白又滑,如同羊脂一般,很多大户人家也愿意把粮食让他们磨。就是增加了磨面的费用,依然是找他们磨面的人排长队。
以至于他们不得不又盘起来两盘磨,请了几个长工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