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研究?可控核聚变的新方向!

苏东市,城市会议中心主厅。

张硕坐在讲台的中央,正在进行‘源点论研究方向’的讲话,第一部分内容,谈的是基础力关系模型的‘计算数学’方向。

整个会场一片安静。

当说完了电磁力、引力的关联模型研究方向后,台下的学者们心中都充满了惊讶和震撼,还有些人感到心潮澎湃。

很多学者前来参加会议,都是被所谓神秘飞行器、引力场测试所吸引。

现在舆论上已经传言神秘飞行器就是引力场技术测试,而引力场技术,就是基于张硕团队的实验研究成果。

实验研究成果的基础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只有顶尖的物理学家才能进行一定的推测,而且推测的结论也能百分百确定。

现在能确定了。

张硕团队的实验研究就是基于对于“电磁力、引力的理论关联模型”的求解,不管是求出近似解组,还是说以实验的方式,研究出参数解之间的关系,结果都是一样的。

“电磁力、引力的理论关联模型”,对应的每一个解组都代表一个全新的实验基础。

直白来说,就是以电磁力来制造引力,研究两者的转化以及共同性关系,甚至是研究人为制造引力的技术。

好多人都感觉非常震撼,同时,也明白了源点论计算数学的方向,就是通过对于基础力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或实验求解,来作为实验或者技术研究的理论支持。

张硕团队的实验成果证实了电磁力、引力的理论关联模型,去研究理论关联模型,方向自然是非常广阔的。

一个数学模型,解集甚至可以说是无限多的。

只要研究出其中的一个,那么就能以此为作为基础来进行实验,甚至是直接研究出技术。

好多学者都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进行研究了。

蒂恩-法比亚诺可以说,比其他人快一步,他的团队早已经开始研究理论模型。

正因为如此,他听着张硕的发言心情复杂。

一方面,确定了自己团队的研究方向没有问题。

另一方面……

难啊!

一个数学模型,要求出一个解组,听起来似乎没什么,但只要进行研究才知道有多么困难。

这个模型实在太复杂了,复杂到想要理解都非常困难的程度,而涉及到的参数很多都需要基础实验数据支持。

有了足够多的基础实验数据,才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学解析,并进一步的研究解组。

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做很多的实验。

好消息是研究的路线非常清晰,以此有大量实验积累后,通过实验测定引力信号似乎并不困难。

坏消息当然是研究非常复杂,解组的研究充满了不确定性,也许得到的解组,需求的磁场强度可能超过10T。

这样的解组,就只能进行普通的实验来测定数据,根本无法进行应用转化。

所以,运气不好的情况下,不知道要投入多少经费,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研究出一个能转化为应用技术的解组。

“哪有那么容易啊!”

“即便只是想测定引力信号,都需要投入大量经费进行实验,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行……”

“最终是否能完成,也需要一点运气成分。”

“至于制造引力场的技术……”

蒂恩-法比亚诺思索着直摇头,他觉得自己用一辈子的时间去研究,都需要有中彩票大奖的运气。

这样才能真正研究出一个能转化应用技术的解组。

……

讲台上,张硕还在继续说着源点论的研究方向。

他谈过了计算数学的方向,慢慢就转到了理论研究方向,“基础力关系框架,是理论核心。”

“框架才只有基础的支撑,需要更多理论内容来完善,理论的研究,不止是基础力关系,还可以拓展去解析其他物理现象……”

他展开说了起来。

这部分内容讲的是完善基础力模型框架。

基础力模型框架,核心支撑就是研究基础力之间的关系,电磁力、引力的理论关联只是其中之一。

这就是像是作画一样,比如,要完成一个栩栩如生的画作,基础力关系就是画作的线条。

如果想要让画作更加的丰富,就必须填充颜色以及对细节进行完善,也就是理论的拓展研究,去以基础力关系解析各种物理现象。

其关联的物理现象有很多,包括核聚变、衰变,也包括最常见的电子受力、量子震荡等等。

除了微观以及宏观可见的现象以外,也包括一些能观测到的天文学现象。

理论拓展,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的。

张硕所说的内容中,就能看到源点论涵盖的范围有多大,让一些对于理论理解不深入的学者,感到非常的震撼。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

“源点论,可以说是源点物理吧?我相信这会是未来百年内物理学最主要的研究内容。”

“这是真正的大一统理论啊!”

“找出四大基础力的共通性,也就能找到‘源点’,就直接解决了四大力的统一问题,到时候,所有的现象都可以以统一的理论进行解释。”

“太了不起了。”

好多人都感觉心潮澎湃,他们认为源点论将成为物理的盛宴,物理学也会以此为起点,再次迎来爆发式的发展。

那不止关系到物理理论,也关系到人类的科技发展。

……

在张硕的发言结束以后,会议的开幕式就结束了。

之后就进入到主题的环节。

学术会议,主题自然是学术报告。

同领域的学者们能依托会议的平台,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可以谈理论研究合作,实验合作等等。

当然,会议主办方负责的是组织学术报告,也包括一些大型机构团队的实验报告。

有一部分大型实验报告是在城市会议中心进行的,而一些专业性的理论报告,都被安排在源点论研究中心。

会议的第一天,大多数都是一些实验报告。

高能所混乱力场研究组(前CP组)、费米实验室等,都会做混乱力场方向的实验报告,他们针对的是电磁干涉超子衰变实验。

这个实验可以用来研究混乱力场,而混乱力场是一种共同性复杂场力,其研究对于了解新物理发现以及拓展理论研究意义重大。

张硕的项目团队也会公开一些实验数据信息。

他们所公开的实验数据信息,受到了非常大的关注,因为其和引力信号的实验有关。

全世界范围来说,只有张硕团队测定到了引力信号,他们真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号,其发布的实验数据也能够指导其他团队、研究机构的实验方向。

其他收到做报告的还包括科学院超导实验室、量子物理研究所,他们的研究就和实验支持设备技术有关系了。

比如,科学院超导实验室,为混乱力场以及离子态物质控制,提供了超高电磁场发生装置。

量子物理研究所,则是和高能所混乱力场研究组合作,针对超子衰变过程中的量子现象,做出了一定的实验测定。

这些数据也能给混乱力场的研究提供支持。

等等。

除了费米实验室以外,其他做实验报告都是国内机构和团队。

这是因为国际上很多知名机构都否定了源点论,自然也就不会受到会议邀请了。

张硕连续听了几个报告,随后就返回了源点论研究中心。

源点论研究中心已经分出了几个厅,专门用来做理论报告,评审团队也邀请了一些顶尖学者。

评审团队中也有一些年轻人的身影,比如,理论办公室的郭华、刘明昆。

郭华、刘明昆,都是30多岁的年纪,相对还是很年轻的,但作为源点论研究方向的评审已经足够了。

这主要是因为新物理方向研究的人很少。

都是顶尖的学者,从事的都是粒子标准模型、弦理论或是量子物理的研究。

源点论,根本找不到人。

任何的学术领域,都可以用‘跨行如隔山’来形容,非源点论方向的学者,去做源点论方向理论的评审就不适合了。

研究的评审必须对于理论基础非常精通,并且有一定的拓展性研究成果。

几个年轻评审中也出现了一个白人身影,名字叫邓恩-博莱,是一名来自法国里昂的理论物理学家。

在最终发布基础力关系框架时,邓恩-博莱就开始从事基础力关系的理论研究,还发表了好几篇不错的研究成果。

他以基础力关系解释了量子边缘现象。

张硕也读过邓恩-博莱的论文,并对其中的数学解析,以及关系性解释内容非常赞叹。

在返回理论中心以后,张硕马上就投入到评审工作中。

这次会议上做报告的顶尖学者也有不少人,包括高能所理论物理研究办公室的严明。

在国内的理论物理领域,严明的名气还是很大的,只不过他研究的是弦理论,放在源点论领域,可以算是个转行的新人。

不过严明的水平非常高,他所准备的研究,有一大堆的数学逻辑分析内容还是很精彩的。

张硕作为评审也听的很认真,他对于严明的研究也很赞叹,并在报告结束后,给了很高的评价。

这是因为严明的数学逻辑研究,让系统任务提升了不少进度。

张硕认真听报告的目的也在于此,他希望一些新的研究能带来灵感才能够继续提升任务进度。

‘电磁力和强力的理论关联’提升还是不大,进度只有百分之47,主要还是因为研究难度太高。

‘可转化为应用技术的电磁力、引力关系模型近似求解’,研究难度相对低一些,而且是一项循环任务,进度已经达到了‘67%’。

“会议结束以后,又能找到全新的‘应用解组’。”

“到时候,又是对应的引力技术,也许需求会更低、制造的引力强度更高?”

“以此研究出的引力飞行器,或许会变得非常灵活……”

张硕对此还是很期待的。

……

会议进行第三天的上午,是张硕的报告时间。

很多学者已经非常期待了。

张硕的报告被安排在理论中心最大的一间报告厅,厅内有三百多个座位。

报告厅是可以随意进出的。

很多人都担心找不到座位,干脆很早就来占座,并开始讨论张硕的研究报告。

《核聚变中强力、电磁力协同和反应关联》。

这是公开的报告标题。

“这应该是以基础力关系,对核聚变反应的解析?”

“看起来像是,张硕教授不是说过,基础力关系解析其他现象,是源点论研究的主要理论方向?”

“他自己也在做这方面的研究……”

“真是期待啊!”

“如果能以全新的角度去解析核聚变现象,是不是就能够支持全新的实验方式?”

“这对于推动可控核聚变的研究有重大意义!”

很多人讨论起可控核聚变理论和技术问题,有人还觉得张硕是准备研究可控核聚变技术。

在众多的讨论声中,张硕来到了会场走上了讲台,面对台下露出了礼貌的微笑。

随后,就正式进入报告中。

报告厅的投屏已经展示了标题--《核聚变中强力、电磁力协同和反应关联》。

这一个c级难度的理论研究,也是专门为会议报告准备的,主体内容是阐述电磁力、强力在核聚变反应中的作用描述。

张硕从开始做介绍,一直到讲解数学逻辑,花费了大概有十几分钟,和其他人想的一样,报告主体内容就是以阐述两个力和核聚变反应的理论关联。

但随后一段话,顿时让会场安静下来,“其存在的共通性,一直在影响核聚变反应。”

“从刚才的结论,也就是3、7,联系在一起可以发现,当电磁力、强力处在共同性范围时,会制造出混乱力场。”

“以此,强力效果会受到限制,粒子活跃性以及反应速度进行干扰,你就会直接影响到反应。”

“每一个磁场强的数值,都会有一个对应的共通性强力范围,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某种特定的磁场强度变化,就可以影响核聚变反应的速率?”

“从理论上是说得通的,我认为,也是具有实验的可行性!”

话音一路,会场顿时变得嘈杂起来。

张硕只是阐述一种可能性,也就是通过磁场强度变化的调节,来对于核聚变反应速率进行控制。

但是,其意义非常重大。

根本不需要什么托卡马克装置,就直接可以通过不断变化的磁场,来稳定性控制核聚变反应速率。

如果研究是正确的,岂不就代表一种全新的核聚变反应控制方式,也是一种实现可控核聚变的方法新方式。

托卡马克装置控制核聚变,现有的技术支持下,似乎已经陷入了停滞状态,即便有研究成果也是非常小的。

新方向……

也许就可行呢?

到时候,人类岂不是就掌握了可控核聚变技术!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