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子,杨旭已进入瑶月仙子别院。】
随着杨旭用意念点击NPC王富贵,不一会儿就弹出了对话提示。
“这家伙竟然在给魏庆元发信息。”
杨旭不禁皱起了眉头。
不过回头想想,既然王富贵和魏庆元有勾连,他这个时候给魏庆元发消息也就不奇怪了。
杨旭的意识集中在NPC王富贵上面,想看看魏庆元会回复什么消息。
但,上面并没有提示。
看来只有点击相应的NPC,才会提示那个NPC的信息。
【明白,我会盯着他的。】
片刻后,NPC王富贵上面又弹出一条信息。
随后,杨旭就看到NPC王富贵将灵简放进了荷包之中。
从王富贵后面这一条信息的内容,杨旭可以推测出,魏庆元的信息应该是要王富贵盯着自己。
可能还有其它内容。
但无法从王富贵的回复中推测出来。
“难道……”
杨旭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
王富贵一直在跟踪自己。
他来百香楼根本就不是巧合。
之前三维地图没有显示出王富贵,或许他一直和自己保持了十米以上的距离。
既然人家要跟踪你,肯定不会跟的太紧。
“他们究竟有什么目的?”
杨旭愈发着急,急需弄清楚其中缘由。
此时,杨旭随着老鸨来到别院大厅。
老鸨客气笑道:“解元郎请稍等,我进去请瑶月仙子出来。”
“有劳了。”
杨旭作揖。
“瑶月姑娘,解元郎来了。”
老鸨提高音调囔了一声,便往卧房走去。
随即,杨旭便看到一位身着黑色薄纱的曼妙女子从卧房出来,和三维地图的那个小人一模一样。
但看到真人,更多了几分魅惑。
她的魅惑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
纵使杨旭阅“老师”无数,也很难抵御这等尤物的魅惑。
“妾身见过杨公子。”
慕瑶月欠身,微屈的身子完美的展现出了女子的柔美与性感。
“见过瑶月仙子。”
杨旭拱手作揖,展示出了读书人该有的礼貌与气度。
“公子请坐。”
慕瑶月请他坐下。
“那你们聊,我先出去忙了。”
老鸨笑呵呵的说完这句话就转身出去了。
随后,丫鬟便沏茶,拿出糕点招待杨旭。
慕瑶月手中拿着那张写着诗词的宣纸,看了看杨旭,轻声念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偷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念完诗,慕瑶月问道:“公子,这首诗叫什么?”
“即兴而作,尚未取名,不如就由仙子取名吧。”
杨旭面带微笑。
这首诗是李白的《清平调三首》中的一首,无名。
因此,杨旭说没有取名也没错。
“即兴而作便能作出如此精妙的诗词,公子果真大才。”
慕瑶月先夸赞了一句,而后试探性问道:“既然公子要我取名,那我就献丑了,叫春风瑶月如何?”
“在两句诗中各取一词,倒也贴切。”
杨旭欣然点头,说:“那就叫春风瑶月。”
“多谢公子。”
慕瑶月感激笑道,补充说:“还请公子移步书房,将诗名提上。”
“好的。”
杨旭点头答应,便起身随她进了书房。
同时,他也在内视脑海中的三维地图。
地图上已经将别院的全貌显示出来了。
从地图上看,地下河正好从别院下面经过,一直往南边延伸。
只可惜,地图的范围只有十米。
在地图的边缘也是一条马路,杨旭之前去过那条马路,只是他没有注意到下面有一条地下河。
他之前只注意到地上的人和事物,没有去关注地下的东西,主要是他认为地下不会有什么线索。
如果地下河一直往南边延伸的话,那肯定通向大海了。
“公子,您在想什么?”
慕瑶月研好墨,见他发呆就提醒了一句。
“哦,没什么。”
杨旭笑了笑,便提笔在诗词左方写下了诗名——春风瑶月!
他看了看慕瑶月,见她笑颜如花。
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开心的笑容。
“一首诗都能让你这么开心,那就让你再开心开心吧。”
杨旭心中暗道,便又在诗词右侧落款处写下:
大明、平照二十七年二月四日为瑶月仙子所作。
“多谢公子题字。”
慕瑶月脸上笑容更甚,宛若盛开的何莲,娇艳灿烂。
“瑶月姑娘、瑶月姑娘……”
就在这个时候,外面传来老鸨的呼喊声。
“何事?”
慕瑶月问道。
老鸨走了进来,先对杨旭歉意说:“解元郎,我和仙子说点事,那个……”
“没事,我先出去,你们聊。”
杨旭拱手回了一句,就转身出去了,顺手把门带上了。
“不愧是读书人,知书达理,比起那些臭男人好多了,怪不得您见到他就满心喜悦。”
老鸨带着一丝玩味,又摇头叹息一声:“可惜……”
“好了,说正事。”
慕瑶月打断了老鸨的话。
“可惜什么?”
杨旭看着地图上老鸨那个NPC小人上面弹出的对话提示,有些愠怒。
尼玛,最烦这种说话说一半的,急死人。
难道老鸨也有问题。
“刚刚衙门来人了,说要你务必将杨旭留下来,最好让他整晚都呆在这里。”
杨旭看到老鸨说的这句话,心中一凝。
“衙门为什么要慕瑶月把我留下来?衙门和百香楼又是什么关系?”
杨旭越来越觉得奇怪,好像整个世界都在针对自己。
从魏庆元到王富贵,再从百香楼到衙门,还有昨晚那个蝎子精。以及监察司司承张钊,处处都透露着古怪和不可告人的秘密。
杨旭感到自己陷入了一个巨大的阴谋之中。
这些人处心积虑的针对自己,到底有什么目的?
“知道了。”
慕瑶月只是淡然的回了一句,然后拿起书桌上那张写着诗词的宣纸,说:“将这首诗散播出去,我要让整个柳城,乃至整个台州人都知道。”
“要整个台州人都知道?”
老鸨有点惊诧,不过还是接过了宣纸。
搞宣传这种事情,青楼是最拿手的,只要把宣纸上的内容多抄录几份,拿到台州各个县城去宣传,很快就会传开。
那些文人墨客见到好的诗词就跟苍蝇见到狗屎一样飞扑而去,定会争相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