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思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茅草屋中,一位青年正与陈嘉对面而坐。
青年道:“敢问,何为道?”
陈嘉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青年道:“您说的是《中庸》,我们北家弟子都烂熟于耳。”
陈嘉道:“‘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青年看着陈嘉诚恳道:“先生,可否再详细些?”
陈嘉道:“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青年看着陈嘉还是不明白,因为陈嘉所讲的都是子思所著中庸的原文。
青年没有这个境界自然不懂,即便懂了没有实证,那也是猜测。
所以现在很多人讲自己悟道?悟了个什么?
陈嘉看着青年道:“人们有生自来与天道相通的本性,这就是性!”
青年道:“大概有些懂了。敢问何为道?”
陈嘉道:“率性之谓道。
从本有的天性、人性所起动作用的初心一念。
从佛家唯识学来讲,有五种心性:
一、率尔心。二、寻求心。三、决定心。四、染净心。五、等流心。
所谓率尔心:
是指平常在不思不虑平静的心境中,无缘无故,突然生起一念的初心,来不知其所从来,去亦不知其所从去。
所以率性之谓道。
这里的率性第一便可以解释为率尔心。
青年道:“我明白了!”
陈嘉道:“第二种的解释便是
率然而起的性命机动之道,它有善恶并具的作用,不可以不辨善恶,任由它率性而妄行,由它任性而乱动的。
所以便要静思反观,需要主动地修正它,使它去恶从善,乃至使它‘止于至善’才对。
所以需要不断静思反观自己的心性,能够率领自己的心性,不被喜怒哀乐所奴役,才叫道。
所以子思接着说:‘修道之谓教’。
青年道:“我懂了!所以是英雄征服天下,圣人征服自己。而征服天下易,征服自己难。”
随后青年恳求地看着陈嘉道:“请问,我该如何做呢?”
陈嘉继续道:“
每天晚上十点半之后不要做事情,
十点半坐下来,把明天要做的事情,按顺序记录下来,
把你
(本章未完,请翻页)
脑海里的事情拿出来,空出脑袋。
子时生精,丑时长血(晚上十一点到次日凌晨三点),所以十一点之前,一定要上床。
上床躺平后,闭上眼睛,除了心脏以外其他就不要动了。
观察一下自己是怎么样睡着的?
青年问道:“这是中医的知识,请问中医的脉络是怎么回事?”
陈嘉微笑道:“人的身体有精气神,气通过脉络周流全身。所以脉络是活人才有的。所以你看西医,他们不承认脉络,为什么?因为他们解剖的都是死人,死人没有气,脉络已经关闭了。”
陈嘉继续道:“
第二天早上起来要反过来。
最忌讳早上醒来一步爬起来,那对身体是伤害很大的。
你要躺在那里,眼睛不要张开。
说,五脏六腑,你们醒过来了吗?
腿动一动,
脚动一动,
最后把眼睛张开。
青年道:“谨遵教诲,您说的是养生之道。”
陈嘉道:“我们睡足一觉,刚刚醒来的一刹那之间,清清明明,并未加上任何分别思念的心境。如果这样一直保持下去,就等于佛说的‘直心是道场’了。”
陈嘉继续道:“有寻有伺,反复练习。”
随后,陈嘉继续道:“那什么是道呢?”
青年耳朵竖了起来,准备迎听陈嘉的心法。
但是陈嘉并没有讲出来,青年恳求道:“请您宽恕我的愚昧!”
那青年一直看着陈嘉,稍稍有些松懈了。
“啪!”的一声,陈嘉一巴掌,已经落在桌上。
那青年一愣。
随后陈嘉平静道:“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青年片刻便恢复了平静,随即站起,然后跪了下来,“感谢传授!”
青年自然没有悟出多少,不是因为陈嘉教的少,属实自己的根性不够,但是总归稍有所获。
陈嘉微笑道:“请起吧。”
青年告辞。
......
曾子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次日下午,又一位青年来造访陈嘉。
青年与陈嘉对坐而谈。
青年道:“《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先生可传授些亲身体会的经验吗?”
陈嘉看了看青年道:“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青年纳闷道:“先生说的这个故事我听过:
古书是没有断句标点的。
从前有一个乡村里的财主,开了一个家塾,请了两位先生来教书,一位先生带一班学生在楼上,一位
(本章未完,请翻页)
先生带一班学生在楼下。楼上楼下,都先教学生读《大学》。
楼上的先生教的是:‘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啊哟!怎么少了一个‘得’字呢?
楼下的先生也正在教《大学》:‘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啊哟!怎么多了一个‘得’字呢?
有一位学生就说,先生,楼上的先生说少了一个‘得’字,这位先生一听便说,那好,我们把这个‘得’字借给楼上好了!
陈嘉平静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不要着急慢慢来!”
青年有些不乐意了道:“可是您昨天不是这么教我的兄弟《中庸》的!”
陈嘉微笑道:“我们这辈子来都是有使命的,叫天命。
天命不是说谁有谁没有,因为天命就是你先天带来要去修改的那部分。
要修改的那部分就是天命。
青年有些听不明白了。
陈嘉继续道:“所以我们每个人做着不同的工作,走不同的道路。
所以你不要跟人家学,不需要跟他学。
你不是他,你跟他学什么?
他这辈子来修他的功课,你这辈子修你的功课。”
这时青年明白了,每个人悟道的机缘是不同的,同样一句话每个人的理解受用也是不同的。
所以老师讲话一定会看着下面的同学,因为每个同学的理解都不尽相同嘛。有的同学呆若木鸡,有的同学怡然自得!
陈嘉补充道:“如果你在天上的果位已经很高了,
你下来会做什么事情不都很正常吗?
你看你所有的成绩单都是a啊,只有扫地不及格!
那我这辈子就扫扫地不就好了嘛!
人家还要考功名拼富贵挤破头皮半辈子,我就不要咯!
我就扫地就好了嘛!
怎么没有出息?
你什么都不要,拿个扫把呼呼呼你就升仙了嘛!
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
青年看着陈嘉点头,接受着陈嘉说的这一席话。
陈嘉继续道:“所以,不要比来比去,因为没有什么可比的。
不要随便去看人家的高低,你不知道他要来干什么的。
因为有太多地方你不知道,你能看到的只是非常有限的部分。
你现在看到的观念很容易以偏概全。
所以,我们看每一个人都要尊重他。
你不是他。
你要先把自己搞清了,才有余力去搞别人。”
青年黑着脸道:“我知道了,谢谢您!”
青年告辞。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