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修理厂在镇子里,简直就是拳击手吊打小学生,从此称霸小学的节奏。
刚开始于大为也收到过很多同行的冷嘲热讽,尤其是把老纪带回厂子修车的那段时间,很多人知道于大为年轻却技术好,也不敢得罪。
但老纪是个新面孔,大家还以为对方是个半吊子的修理师傅,一些平日里没有活儿的师傅就会过来挖苦老纪和于大为两句。
挖苦老纪自然是岁数大了,修车这行当也是吃力气的不知道能不能干好。
挖苦于大为的则是眼力不行,找修车的师傅也不说找个年轻一点的,这种上了岁数的人,干起活来老油了。
可结果是,很多人见到老纪的维修水平以后,再也不敢来凡凡修理厂造次了,甚至一些还打算跟于大为交流修车心得的都不来了。
无他,根本不是一个层次修车的,人家于大为请回来的师傅都是业内顶尖的存在,来镇子里修车甚至可以叫屈尊。
这些个修农车起家的师傅们,是真不太好意思再过去了。
“这袋子里怎么这么多八十年代的邮票。”于大为将塑料袋子里面的邮票倒在炕上的时候,好些个老旧的邮票出现在于大为面前。
他上辈子虽然对这东西不熟,但上高中那会姑父家是有的,倒不是家里需要经常寄信,而是老姑父有两个爱好,其中一个就是集邮。
这东西当年成本很低,几分钱一个,于大为隐约记得,老姑父从邮政出第一版邮票的时候他就开始攒着了,后来没事儿的时候就喜欢买点错版的邮票。
攒的虽然不多,但老姑父没事儿的时候就会翻出来看看,反正只当图个乐。
“咦?”于大为开始在炕上一张一张的捋邮票,越是仔细看越是心惊,最后更是瞳孔放大,一脸的不可置信。
整整一袋子,刚开始外面都是花花绿绿的,可越到里面越红,而且图案从刚开始的各种风景、人物、建筑物,到最后全都是红底儿的猴子。
这猴子于大为是认识的,八十年代发行的第一版猴票,据说后来炒到了天价。
虽然于大为不清楚每张具体的价格,但他数了一下,手里这些猴票一共一百六十五张,加上八十年代这些杂七杂八的邮票,少说也得值点钱吧。
于大为想了想,快速把倒在炕上的邮票重新装到了塑料口袋里,然后起身左手抬开北墙的柜子,将邮票又找了一块红色的布包裹了一下,这才放到柜子下面的衣服底下。
“有空的时候得询问一下猴票的行情,兴许还能赚一笔外快。”于大为合上柜子门,嘴角微扬,“就算赚不到外快也无所谓,老姑父这么喜欢邮票,回头去呼市就把这些邮票送给他吧,姑父一定会很开心。”
这一刻的于大为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些邮票的价值。
也不知道大发面包车的第一任车主,曾经旁敲侧击了郑三炮很多次有关于邮票的事儿,但都被郑三炮以没看到为由给拒绝了。
郑三炮也是做梦都没想到,曾经自己跟财富自由就差了一层生锈了的铁皮。
当然大发面包车的第一位车主,也同样错估了猴票的价值,不然绝不会只是问问就算了,如今的猴票价格虽然有所提升,但还不够疯狂。
于大为刚将邮票放进柜子里,门口就传来了掀帘子的声音。
“老板,听说你回来了,这个客户说认识你,我就寻思把他带屋里来暖和暖和。”老纪带着一个穿着黑色呢子大衣的男人从门外走进来。
其实在于大为刚进厂子里的时候,老纪就看见自家老板了,只是同样也看到了对自己身边这位客户不屑的眼神。
虽然离得远,但好歹他纪有德也是个会察言观色的,从老板没搭理这位,而是转身默默回了屋子就能看出来,他对眼前这个人绝对谈不上喜欢。
但碍于对方在自己身边总是磨叨着天气冷,想进屋子暖和暖和,说自己是于大为的大姐夫之类的。
最终老纪也冷了,这才带着对方进了屋。
于大为看了一眼自己这位去年冬天在老丈母娘家的大姐夫,只是淡淡一笑,还没等张嘴说话,就听见对方率先开口。
“哎呀!妹夫儿!真是你在这儿开了个修理厂,厉害呀!”大姐夫伸手朝于大为胳膊拍了一下,但却被于大为轻松躲过去了,只留下手停留在空中的尴尬。
“姐夫这是没在粮库坐班?”于大为转身来到入职前,给大姐夫和自己等人倒了几杯开水。
“坐班?我这身份还需要坐班?要说你二哥坐班还差不多,我不需要。”大姐夫坐在炕沿上,露出“我很厉害”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