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梅花[1]b、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牡丹[2]c、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菊花[3]d、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荷花[4]这题我选错的选项,是我半夜三点醒过来,还要说一句“真该死啊”的程度。呜呜呜,这个出题人真的贼,他不考名句!考名句的后半句!过分!】弹幕:好了,我已经知道主播选了什么了,a是吧!弹幕:感谢主播提醒,那这题我就选b吧。弹幕:说实话,这四句诗我居然一句都没背过?这个出题人太crazy了!我这就去查诗人,别都是些不知名的诗人吧!唐朝。黄巢原本准备再次参加科举,却因天幕的意外出现,而不得不和家人隐居山林。这些时日来,族人也陆陆续续地逃避至此,言及朝廷正不断增加搜查的力度,势要将他给找出。甚至因为找不到他,就开始到处捉拿他的族人。族人难免心有怨言。可黄巢的心中也冤呐!先不说他现如今一心科举,毫无起义谋反之心,再者就算他起义了,也不过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这个大唐,早就已经烂了。所有人都恨不得反了它。难道只因为他被天幕提了姓名,只因为以他的姓名命名了起义之名,所以朝廷就单单对他赶尽杀绝?要说对天幕不恨,那是不可能的。可黄巢在观看了几次天幕,尝试着做过豆浆、豆腐渣,并开启了课程学习后,黄巢对天幕的恨意就淡去了许多。说到底,是他生不逢时。而随着越来越多唐朝的人被天幕提起,无关人性好坏、为官与否,皆有其值得夸赞的一面,黄巢就又开始觉得遗憾。难道他黄巢,就没有值得一提的夸赞之处吗?就连当初讲黄巢起义时,天幕也仅是寥寥几语,反而对那高仙芝褒扬了许多!就在黄巢的失望已累积到极点之际,他忽然听到天幕念到了他的诗!后世的考编题目,居然在那般多的诗人中,选用了他的诗!这代表何意?代表他虽担着个造反的名声,但在后世眼中,他定是有可取之处的,而非避之不及地全然一杆子打死,连姓名都不可提。黄巢的心里油然升起一股动容。后世这番包容豁达,与本朝那些听风就是雨,恨不得灭他全族的天子权贵相比起来,更显贤明。“若是能活在后世,该有多好……”黄巢感叹着,不免希望天幕也能讲一讲他的生平和所成。北宋。苏轼尽情地饮尽一杯酒后,感慨道:“已有许久不曾听到李太白,杜子美的诗了。”“嗯,还有某自己的。”他就喜欢天幕如此,会欣赏豪放不羁的性格,会赞美忧国忧民的品质,会认同淡泊明志的愿景,也会细品柔婉清丽的风情。不拘泥一派,而是用一颗开放并包之心,去接受一切。仅以此,便可窥见后世之国风民风。【首先这题的正确选项是b。这句诗来自唐朝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要是还没有印象的话,就让我来念出它的前一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何夏夏特意给了弹幕一点抒发感想的时间。就见屏幕上一排排的问号刷过,足见他们心里有无语。就跟何夏夏一样。看到解析的第一眼,心里就开始怀疑人生,这两句能是同一首诗的?唐朝。白居易有些想不通。他若是没有记错,上回在讲起声音沿直线传播时,就曾出现过第一句诗。看弹幕都是脱口而出,滚瓜烂熟的模样,白居易当时还有些兴奋。为自己的诗人人皆可读懂而兴奋。可结果一转眼,天幕就说,他们只是知晓其中一句?不知全诗,不知诗名?“后世……是如此学诗词的?”白居易有些一言难尽。实则,这已经不是天幕第一次这般说了,而可怕的是,天幕和弹幕对于他们只背诵所谓“名句”的行为,竟然感觉理所当然?!后世的很多知识教授都优于他们,可在文学造诣的培养上,反倒不如他们这些“古人”了。这可不是什么好情况。得想个办法,告诉天幕和弹幕们,这样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做学问,可不能囫囵吞枣,贪图方便。若是一个人的根基打的不扎实,那么后续又怎能支撑住房舍来?【很遗憾,我没有背诵全诗,这导致我在做题的时候就只能猜了。因为看到“长恨”两个字,所以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著名的长恨歌、杨贵妃,所以觉得是牡丹,没有问题。只能说,好歹诗人给我蒙对了。】白居易:……一时间竟不知道天幕是在夸他,还是在骂他。【a项是宋代林……稍等。咳,林逋(bu,第一声),杜甫的甫加一个走之底。宋代林逋的《山园小梅二首》,所以a项写的是梅花,正确。不过这句诗就算不知道名字,光是从“众芳摇落独暄妍”这句,也能猜出来是梅花了。接着c项,这位诗人来头可大了,不得了啊,我还记得上次有弹幕说,他是搅动天下的落榜考生。这个人就是,黄巢!这句诗是出自他的《题菊花》,所以显而易见,写的是菊花,c项是正确的。】讲到这里,何夏夏又是吸气,又是叹气的,似乎有点苦恼。天幕下,黄巢的心被紧紧揪住又放下。他有些看不懂天幕的意思。但相较于他的忐忑不安,此时正大力追捕黄巢的官员士兵就更加惴惴不安了。好不容易这大半个月过去了,上头的人对于黄巢之事终于有所懈怠了,他们正想着可以偷懒一下呢,不想天幕又冷不丁地提起了,就好像是在特意提醒一般。才坐下的士兵们又长吁短叹地站起身。“大人,这城里城外咱们都已经掘地三尺了,就这还找不到黄巢的族人,他们会不会改名易姓,逃去吐蕃,或者天幕所说的西亚去了?”“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想些什么,先不说其他,城外那些地方,你敢说你真的找全了?那些深山老林你去过了?”“这……”见状,官员立即冷哼:“这什么这,还不快去找!上头问起来我若是交不了差,定拿你是问。”【宝子们,黄巢和我想象中很不一样诶,我一直以为他是屡考不中的穷书生,没有钱没有关系,被逼地搞农民起义。结果我刚刚忍不住查了下资料,然后惊呆了。第一,他居然是盐商家庭出身,考不上科举就要回家继承家业那种。当然,这是现在的说法,虽然唐朝末年商人已经可以参加科举了,但商人的地位仍旧不高。而且黄巢三次落第的原因都很……让人气愤。听过前面复盘的宝子应该都知道,唐朝科举流行通关节和行卷,给名公巨卿投呈自己的佳作,就比如李白、王维,都这么干过。但黄巢可能是第一次考的时候没经验,没有去通关节,也没行卷,所以落榜了。第二次的时候,黄巢把该运作的都运作了,但是他运气不好,他运作的那个官员在党派之争中被排挤了,自然这次科举就没黄巢的事了。到了第三次,黄巢改考武举了,毕竟他文武双全。这就是我第二惊呆的事情。选项中的这首诗,居然是黄巢年少时所写,一说是他五岁的时候,也有说是他八岁的时候。但不管是几岁吧,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来,真的很不得了。我也是在看了这一首诗的翻译后才知道,青帝居然是司春之神。奇妙的小知识又增加了!接着回到武举,黄巢善于剑术,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笑到了最后。但不知真假,据说殿试的时候,因为长得太丑,而被刷了。于是就有了第三件让我惊呆的事情。黄巢在这次落第之后,又写了一首和菊花有关的诗,名字就叫《不第后赋菊》。而这首诗的全文是: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5]家人们!谁懂啊!太离谱了呀!这诗的上半句,是各种穿越女主参加宴会时,必要吟咏出来秒杀女配的存在。而下半句,是一部视角效果爆炸到十几年后我还忘不掉的大制作电影。上下两句组成了一首我虽然第一次知道,却已经倒背如流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