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使用快捷键[F11] 享受更好的阅读乐趣)

设置X

第83章

【首先破窗效应,我看都没人选,大家应该都是知道的,我就不解释了。它跟亡羊补牢肯定不是一个意思,但是如果问的是对策,那应该是合理的。破窗效应的首要对策,就应该是亡羊补牢,及时地把问题给解决了。然后是b项。框架效应,指的是一个和人际关系有关的效应,意思是一个客观上相同的问题,在a和b做出了不一样的描述之后,人们产生了不一样的判断。如果直接看朝三暮四的意思,可能觉得根本不一样,因为朝三暮四形容的是捉摸不定,反复无常。但这个成语原本的故事内容,是指一位养猕猴的老人,因为养的太多了,家里支出太多,连家人都要饿肚子了,于是他决定和聪明通人性的猕猴谈判。一开始老人和猕猴说,早上三颗橡子当饭后零食,晚上四颗。猕猴觉得太少,不答应。于是老人就换了种说法,早上四颗,晚上三颗。猕猴瞬间就觉得橡子变多了,于是答应了。这样一看,是一个意思了吧!所以正确的是b项!恭喜答对的宝子,你们几百了84%的对手!】弹幕:讲到橡子的时候,我久远的记忆复苏了……我真的有点懵比,我居然忘记了这个成语的本意是什么!弹幕:陷入沉默,因为俺也是……明朝。此时,有一位靓仔也陷入了沉默。这个话术,好像有点熟悉,熟悉地就好像,他昨天刚刚才听到过。这位靓仔就是朱檀!他敞开双腿懒懒地坐在地面上,两臂撑在身后,气喘吁吁地看着天幕,感觉自己因为走步而飞出天际的脑子,终于回来了。“叫父皇给骗了呀!”说什么若学业上有所进步,便可少一些额外的体育课;但若是学业后退了,就得抓紧学业。同样的,若是身体检测的结果有所进步,便可放缓学业;若是退步了,必须狠狠补上体育课。乍一听着,不论是对想动脑的,还是对想动脚的,都是好选择,可用朝三暮四与框架效应一分析,这里头的问题就大了去了。父皇所说的进步,皆是兄弟子侄间的考较。朱檀想着,他选的是学业,其他人选体育课,那么他的学业无人竞争,定然能拔得头筹吧!可他忘了,与此同时他的身体检测可不就要比不上选体育课的兄弟子侄了吗?这么一来,他就必须狠狠补上体育课。反过来亦然。也就是说,不论怎么选,学业和体育课都不可能落下。这里头,根本就不存在二选一!兄弟子侄们越是想要进步,就越是给旁的人带来压力!用后世的那个词来讲,便是越来越卷!朱檀眼前一亮,气呼呼地找到其他兄弟,想同他们通通气,只要每个人都放松些,岂不你好我好大家好!结果太子大哥恋爱地拍了拍他的肩,告诉他:“怎的现在才想明白?前两天,你才兴致冲冲地带着超过你侄儿的身体检测结果找了父皇啊。”朱檀后背一凉,心虚地裂开嘴,对着他侄儿的父亲讪笑起来。【选择c项的人也不多,那主播也不细讲了。飞蛾扑火,体现的是一个趋光性、应激性。而暗示效应,都说了是暗示了,主打的就是一个间接诱导。两者完全无关。不过我刚刚看到有宝子在弹幕上说,暗示效应就是在貂蝉美人计的离间下,吕布杀了董卓。】吕布:不好!董卓:好你个吕布!吕布:等等,貂蝉是何人?美人计?这般说来,到底是哪个龟孙子,竟敢借刀杀人,还将主意动到了他爷爷的头上来?【这个是不是暗示效应主播不好说,毕竟主播的三国演义刚看了个开头呢。但是有一件事,主播能说,就是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貂蝉这个人。据说《后汉书》和《资治通鉴》上写的是,吕布因为和董卓的一个侍女私通了,而一直心中不安,于是他找上了王允,这就有了后面的事。而不是因为王允的义女貂蝉。所以貂蝉是不存在的,是《三国演义》里的虚构人物,可能就是在借鉴历史的基础上,特意加上了美女的人设吧。貂蝉,四大美女中唯一不是真实存在的人物。可能也是因为另外三个都存在,并且拥有着荡气回肠的经历,所以也显得貂蝉很真实吧!】吕布非但没有因为天幕的解释而松一口气,反而更紧张了。说来说去,不管有没有貂蝉,他所做的事,实则都是遂了王允的意!董卓则是冷哼一声,到底是天幕!一下子就揪出来两个。不过眼下也不用急。因为,自有更急的人。【d项,咱们一致认为非常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福勒效应终于来了哈。福勒效应,又叫做巴纳姆效应,简单来讲就是占卜啦、星座啦、心理测试这种东西,人很容易就对一些很多人都适用的普遍、笼统的人格描述产生认同,觉得非常准备地解释了自己的人格,像是量身定做一样。这样一讲,是不是再也忘不掉这个福勒效应了?哈哈哈,而反裘负薪,这个词和买椟还珠是近义词,成语故事是说一个人很爱惜自己皮裘上的毛,背柴的时候怕会磨掉毛,所以就反过来穿了。别人就问他,里子要是被磨坏了,那毛不就更要掉了吗?形容的是本末倒置,和福勒效应是一丁点的关系都没有。所以,这题的正确选项,就是b。】弹幕:哦豁!这个女人说了什么?她说占卜是福勒效应,此处应一下昨天的金主霸霸。弹幕:就是你,吃完饭就掀桌是吧!弹幕:都说了不要金主霸霸,你们非要金主霸霸,一看你们就不是主播铁粉。主播放心,像我这种十年老粉,就绝对不会金主霸霸的!何夏夏被弹幕的一堆起哄吓得心跳直接飚上了120,连忙求饶求放过。她的眼睛瞄啊瞄的,在逮到一条红色方框的弹幕后,立即就扯开了话题。【让我们来看下这位宋某人的问题。如果以破窗效应作为申论大作文的主题,主播你准备怎么写?这可真是个好问题。如果是主播的,首段应该会以一句名言来引入,可以是“勿以恶小而为之”,或者是“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然后点明主题破窗效应,接着阐明中心论点,比如说要及时制止。接着就是三个分论点,主播基本上都是选择的对策、对策、对策的组合。谨小慎微,及时制止破窗效应。后面写一点自身层面,注重工作细节之类的东西。防微杜渐,及时制止破窗效应。可以写一点单位层面或者社会层面上,加强管理之类的。加强宣传,及时制止破窗效应。这个就是铁打的部分了,写一下国家层面,文件政策啦,或者是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啦之类的。最后一段结尾,可以用第一段剩下的那句引言开头,然后是总结下中心论点,再升华一下到社会或者是国家的层面,将整体的立意再拔高一点。主播一般会把最后一句话写成那种呼吁的格式。其实主播的大作文也一般般吧,平时就是套一下格式和模板。主播那个悔啊,前面几次备考的时候,主播觉得不就是写作文嘛,就都没有去看过申论的书。以至于主播回回都是不及格。直到上一次,主播报了个7天的冲刺班,这才从老师的口中得知,大作文不是我自己随便瞎写,而是要根据材料12345来的!我真的是惊呆了。难怪次次不及格,当高考作文写,能不跑题吗!】弹幕:好家伙!主播你是真的厉害!你这才是真正的裸考啊!弹幕:不好多做评价。北宋。书院的学子们席地而坐,全都静静地听着。而后他们就发现,后世的申论与他们的策论,形式上似乎没有太大不同,但相对简单不少。且后世还有资料可供参考,甚至,回答是要紧紧贴合材料的。“竟无需阐述对治国政务的见解吗?”“也无需以历史兴衰为依托,无需援引经典文献吗?”“那三个所谓对策的分论点,听着便是夸夸而谈,后世如此,便能考上?”作者有话要说:这个秋天,终于彻底放弃了一些非常占据时间的东西。也把自己从无谓的精神内耗中,解救了出来!回头看看,真不知道那个时候的自己在真情实感些什么……[1]东晋陶渊明《饮酒》[2]“煮鹤焚琴”这个成语出自宋胡仔的《苕溪渔隐丛篆集》引《西清诗话》,按理说不是扶苏会想起的,但一时间想不到更加适配的成语了,就当是扶苏曾在数不胜数的弹幕中看到过吧~[3]并没有这回事。[4]《十国春秋》卷7《刘信传》:温与信博,信敛骰子,厉声祝曰:“刘信背吴,愿为恶彩,苟无二心,当成浑花。”第78章 常识判断北宋学子在听完天幕的申论分析后,顿时信心大增。他们纷纷觉得,后世的科举,一共才两门。除了天幕时常复盘的那些个常识判断、言语分析、判断推理之类的题目,便是极为浅显的申论。这般一比较下来,虽说后世参加考试之人众多,可能够考上为官的,也不少。天幕久久考不中,那是天幕从未曾认真研习。倘若换做他们去寒窗苦读十载后世的,定然是能够高中的!唐朝。李世民暂时将自己的“六子之冤”放在了一边,细致地按照天幕所讲,逐条记录下了天幕的“论点”。这其中,他对天幕反复提及的“社会层面”一词,颇感兴趣。社,土地之主也,亦指祭土神的地方。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