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李世民为难,马周献计

长安很轰动,那些金银珠宝在宫城内外摆放了一整天,来观看的人络绎不绝。

李世民很高兴,不需要计算,只是看那堆得快赶上城墙的高度,就知道价值有多高。

越打越有钱,这种感觉实在太好了。

虽然说李世民爱惜百姓,不过在皇帝心中,折损的那些人,对比打下的地盘,还有眼下的收入,简直不值一提。

当天自然大宴群臣,整个长安也欢庆了一天。

李靖回长安的第二天,就请人上书,旧疾复发,无力再为陛下征战云云。

李世民亲自前去探望,在李靖家里待了两个时辰才离开。

随着大军班师回朝,今年第三次给安西都护府运送补给的队伍,也从长安出发了。

伴随着补给过去,还有一万府兵,或者说一万被挑选出来的府兵。

挑选出来,并不是因为他们厉害,恰恰相反,这次整顿十二卫和太子六率,挑选出来不少老弱,让他们退出了府兵,前往西域是要过去安家的人。

入秋之后,百姓忙碌着秋收,也没时间去议论国家大事,不过秋收不久,就传出一件震惊天下的事情。

贞观十年九月九,重阳这一天,太上皇李渊病亡于太安宫!

李渊这个大唐开国皇帝病死,让不少人都觉得惆怅,虽然从李世民的安排上,都知道这一天快了,那些跟着李渊起家的人,心里还是感到空落落的。

这也意味着,大唐彻底进入了李世民的时代,再也没人能给予掣肘,至少从宗室上来看是这样的。

李世民下旨,举国同悲,一个月内禁婚嫁。

虽然因为李渊病亡,李世民痛哭了好几次,不过在他心里,却仿佛放下了一块大石头。

等到再次上朝,一大堆请补科举的奏折就送到案头。

本来就是定于九月下旬的科举,因为李渊的丧事耽误了一个半月。

科举是李世民重视的事情,他当然同意,只不过没有想到,今年参加的科举的人很多,足足四百一十二人。

如今科举并不完善,连同今年举办了八次,前面七次,一共录取进士九十八,秀才一十六人。

如今科举,秀才与进士,并没有身份高低之分,或者说秀才比进士更高半筹才对。

进士只需要精通一门,明经、明法、明字、明算,任何一科都能考出来进士,而秀才至少三科成绩名列前茅。

进士属于偏科生,秀才属于全科学霸,虽然身份上说一样,从心理上来说,进士看到秀才,会觉得不如人,皇帝自然更重视秀才。

往年能有两百多人参加科举,李世民都觉得非常不错了,因为大部分世家子弟,是不用去考的,直接举荐就是。

起初李世民还以为是大唐国力积累,人才井喷,等考完拿到名单,他这才发现,大部分都是以五姓七望为首的北方家族之人。

思索之后,李世民就大概明白了这些人的用意,随即他不已为许的笑了,虽然李世民信任薛云,也支持与他亲和的家族派人过去,但是作为皇帝,平衡才是最重要的啊!

这些人的举动,可以说非常合他心意,至于派过去薛云如何使用,李世民并不担心,在他看来,只要军队不乱,文官派系越复杂越好。

既然如此,李世民安排的殿试就比较简单,随后朱笔一挥,八十六个进士,十一个秀才全部远赴西域。

李世民也没给薛云使绊子,他只是提醒薛云,这些全是今科士子,当重用,朝廷并没有安排具体职务,这也算史无前例的事情。

让都督府自行任命官员,并非没有先例,但是数量如此之多,肯定前无古人。

王家等人世家自然非常兴奋,考中进士秀才,他们并不觉得奇怪,毕竟这些人是家族精英,但是如此轻易就去了西域,还是出人预料,本以为有三分之一能过去就不错了。

等科举之后,士子分配官职,其他世家也反应过来,纷纷大骂五姓七望无耻,同时也决定,明年安排自己家子弟参加科举。

李世民听到密探传回来的消息,嘴都笑歪了,以前的时候,这些家伙藏着掖着,没有好的机会,就不把自己家里精英派出来,现在藏不住了吧。

李世民也没有想到,因为前一些年,朝廷官员太多,大多数举荐的人没有重用,会逼迫这些人参加科举,这也算意外的收获吧。

大唐开国,朝廷的官员很复杂,有前朝官员,有世家子弟,还有起家功臣,自家亲戚,被征服的势力人才。

李家本身就是一个大家族,在这个宗族报团取暖的时代,自家人当然更值得信任,单单李家的人,就有两百多人在做官做将。

征服一个势力,想要安稳接手,一些人才就要重用,这一方面的官员也不少。

李渊在不断调整官场的人才,等李世民继位,他又得平衡李渊心腹重臣,调整任用秦王一系。

如此复杂的形式,没有进行武力清洗,已经算李世民手段高明了。也正是因为如此,那些世家举荐的人,又哪里来机会得到重用呢,只能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浮沉。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李世民格外的高兴,尤其是李靖送回来的财物,堪比大唐一年赋税,这还是扣除自己喜欢那些珍宝之后。

如此多的钱财,李世民自然可以奢侈一把,把百姓多余的麻和粮食购买了,一来增加朝廷底蕴,二来是送到边关,增加边军实力。

大唐那么大,当然不止西域这一块地方需要支援物资,雁门,幽州,营州,新的青海郡,都需要大量的粮食和衣物。

这就是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不过李世民头疼的是大明宫修建。以孝敬李渊的名义修建大明宫,如今才修建十分之一的样子,李渊没了,这还继续修吗?继续修建,外人会如何议论自己?

如果继续修建,李世民不用猜就知道,定然有人在背后说他。但是你要说不修吧,这前面的准备工作不就白费了,自己可是把私库掏干了啊。

虽然工程进度才十分之一,但是前期做的准备工作可是非常多的,蜀中,秦岭运送来的高级木料,可是用了近两年才送到;还有秦岭开采的石头,为了烧制砖头,瓷砖,不但建了十个窑口,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难不成那些半成品就等它烂掉不成?

真是进退维据,左右为难!

“宾王,你觉得朕该如何选择?”李世民为难的说道。

为了表示自己依旧重用老臣,启用了王珪,萧瑀;房玄龄冲撞自己被撸,长孙无忌私心太重,魏征眼睛看不清,弄去修史,李世民现在更信任马周。

“陛下,修建肯定是要继续修建的,只不过要换一个名目,而且要利大于弊,让人无法反对,且对陛下感恩敬仰。”马周说道。

“计将何出?”李世民兴奋的问道。

“如果是往年,冬季自然只能停工,免得百姓冻着,但是如今有了很多羊毛布匹的衣服,不用担心冻着,可以继续修建。

虽然陛下用了不少民夫,接下来只要全部聘用,给予百姓工钱,百姓自然乐得开工,毕竟冬天闲着可赚不到钱。”马周分说道。

李世民眼睛一亮,连连点头,随即又皱着眉头道:“百姓有那么多冬衣吗?”

“百姓应该没有那么多冬衣,不过陛下可以用冬衣代替一部分工钱,提前发给百姓。”马周提议道。

“办法是不错,可是朝廷今年的棉衣和羊毛衣服,已经全部分配军中,并无多余。”李世民叹息一声道。

“陛下,朝廷没有,但是世家可不少啊!今年因为征战,西域和吐谷浑都卖不过去,单单北方突厥,契丹,高句丽等地方,可买不完他们手里的货物。

如果陛下出钱购买,哪怕便宜一些,他们也会求之不得,而且会支持陛下继续修建大明宫。”马周建议道。

“嘿!好办法!”李世民猛的一拍大腿,兴奋的说道。马周这个办法,真是一举数得,大明宫继续修建,为了卖出手里积压的货物,世家也会支持。

关键还让自己有了动工的名义,那就是扶持百姓,让百姓有事情做,有钱赚。

用便宜价格购买冬衣,再用冬衣代替工钱,从中间还能赚差价,比起直接给工钱节省,这又是一举两得。

“让他们便宜卖,他们心里不会埋怨朕,从而背后诋毁吧?”迟疑了一下,李世民担忧的问道。

“陛下放心,布料不同其它物件,明年又会大量出产,因为棉花推广,大量种植,明年会更多才是,除非想烂在手里,能便宜一点卖出去,他们甚至求之不得。”

马周略微停顿,微笑着继续说道:“陛下可以让人先购买一批,随后放出消息,差不多已经够了,那些人为了卖出积压货物,甚至主动再降一些,也未必不可能。”

李世民顿时明白了马周的意思,敲敲桌子,脸上笑容越来越盛,微微颌首道:“此事就交给爱卿你来安排如何?”

“臣遵旨!”马周恭敬的行礼道。

与李世民讨论了一下,随后马周就找来独孤谋,请独孤家帮忙。

第二天,独孤家放出消息,要大量购买冬衣,运送到西域。

当天就有人找上门,经过商谈,独孤家以比较低廉的价格购买了大批冬衣。

后面陆续又有人找上门,独孤金凤亲自出面,一边说已经差不多够了,一边继续压价购买。

消息传出去,还没动身的人坐不住了,纷纷派人前去商谈,想把手里的货卖出去,哪怕价格便宜一点也行。

价格越来越低,独孤家收货却没停,不少人已经反应过来,这是独孤家的手段,虽然心里不悦,却也没有办法,毕竟货都卖了。

不过转念一想,能把积压货物卖出去,也算不错,都能看出来,明年出产更多,想来价格也高不到哪里去,卖给百姓虽然会高一些,但是百姓购买能力有限,货物是卖不完的。

没过几天,李世民就发布旨意,为了让百姓冬天有钱赚,用工钱招募百姓,修建大明宫,只要前去修建,就能领到一套冬衣代替部分工钱,后续还会继续发放。

世家哪里还不明白,这些冬衣就是他们卖给独孤家的,这些货物,根本不是送到西域,而是皇帝要的。

“嘿!老夫中计了,这个时间,怎么可能往西域运送物件!”有人一拍大腿,懊恼的说道。

“我们急着出货,被迷惑了眼睛,还是皇帝厉害啊,这么一弄,百姓对他感恩戴德,谁还敢反对修建宫殿啊!”

“难不成就此算了?我们损失可不小啊,比起卖到高句丽,这价格便宜了一倍不止。”有人肉痛的问道。

“不然还能怎么样?与独孤家交易那是你情我愿,还是我们求着别人买,要不你去找皇帝退货?”

“那还是算了。”肉痛的人沮丧的说道。

独孤家购买的货很多,大部分还没有送到,但是交易已经达成,即便只是口头承诺,也没人会反悔,一但反悔,那就是自绝于商场。

独孤家不好惹就不说了,反悔又能怎么样?除了皇帝指定的独孤家,你还能卖给谁?留着压仓库?

经过马周和独孤家这么一操作,李世民用比长安市场价低得多的钱,购买到大量冬衣,又用比市场略微低一点的价格,抵扣工钱。

比市场价低,这一点百姓就很满意了,这就像购买打折货一样,总是让人喜欢,何况这还不用出钱,只是做工而已,冬天闲着也是闲着。

一时之间,长安附近县城的人都跑过来做工,甚至有两三百里之外的人过来,比起用民夫时候人数更多。

半停歇的大明宫修建工地,再次变得热闹,因为前期准备工作做得充分,这次修建不但顺利,而且非常快,龙首原上下,密密麻麻的人在干活。

大明宫虽然只是一个宫殿群,但是在阎立本按照李世民画出来的规划图中,这是完全堪比老皇城大的地方。

大明宫将会是一个办公和休闲一体的地方,李世民还在龙首原东侧,规划了一排房子给大臣居住,方便他们随时接受召见,往上走也会有长廊宫殿,那是群臣可以观赏风景之处,这些地方,无需皇帝批准,他们将来就可以直接前往。

雄心勃勃的李世民,不但要自己与后宫休闲享乐,还要让大臣也分享风景,所以定得很大,修建完成,比起另外一个时空的大明宫,会大三分之一,总面积将达到四万多平方千米。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