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田顺号开张!

农历九月中旬,五营镇街面上,响起了一阵爆竹声。南街里,一家新铺子开张了。

五营镇的街道是一个丁字形,一条东西跨的主街,在主街的中间向南又有一截街道,这条街道相对于东西主街来说偏一点,人流会少一些!

宋田顺用竹杆将铺面门头匾额上挂着的红布挑下来,看着上面写的三个字田顺号,失神了半饷才回过神来。

自和老房分了家后,宋田顺心里无时无刻不想着失去了街上铺面股份的事。今天,他终于可以释怀了。现在的这处铺面,是属于自己一家的,这是自己的儿孙们凭着本事开起来的铺子,没靠着其他任何人。

街面上开的这处铺子之所以命名为田顺号,主要是除了爷爷的名字以外,宋应奎发现家中其他人的名字,好像用作商铺的字号都不合适。比如自己的名字,要是成为商铺字号,哪就太不吉利了,谁做生意想着应该亏?老爹兄弟三人的名字,感觉也不像个做生意能用的号!cizi.org 永恒小说网

这个时代给商铺起名字,就两个方向,一是以姓氏命名,另外一个就是以主家的名字命名。宋记这个名字要用的话,还得五营镇街上其它开铺子的宋家人同意,另外用这种名字的话要有个相对明确的主营方向,比如宋记铁匠铺、宋记豆腐店、宋记斗行等。想来想去,唯有田顺号这名字可用!再说、作为大家长,家里的大掌柜,爷爷也确实是这个铺子的大股东,用他的名字起号最合适。

揭了红布后,爷爷宋田顺从旁边的箩筐里抓起糖果、大枣向前来围观的小孩们撒了几把后,便开口邀请前来看热闹和捧场的左邻右舍,朋友交往到铺里喝茶。

今天五营镇街面上做生意的人来这里捧场的有十来个,除了二爷爷和苟家的掌柜外,剩下的都是二叔在街面上摆摊的时候有交往的人。

进来的十几人,被宋应奎分到了三个桌上坐定。一边让让二弟和三弟给来人端茶,宋应奎一边准备了些干果点心端上桌。

田顺号铺里的布局和街上其它家的商铺有些不同,四跨的铺面除了靠南的一侧有一面柜台和货架外,其他几面,也就墙上挂了一些样品。所以铺里的大堂很宽敞,平时会摆两个会客桌,供来人喝茶谈生意。今天来的客人比较多,多加了一张桌子,但也不显得太过拥挤。

来到铺里喝茶的众人,差不多都是各自铺子上的掌柜,他们看到田顺号与众不同的布局风格,心里不由得犯起了嘀咕。宋家到底是要怎么做生意啊?开的这个铺子、斗行不像斗行,也不像卖杂货的铺子,总不会想着在五营镇开茶馆吧?咱小小的五营镇,还真没几个人能有闲着没事到茶馆里喝茶的功夫。

“亲家、往后你家铺子主要买卖些啥啊?我怎么好像瞅不明白的样子?还有、往后你家的腐竹和变蛋还在我家的铺里代销吗?”大家都好奇,但总得有一个先开口的,苟家和宋家是亲家关系,说话比较方便,他先开口最恰当。

“我家在街上开的这个铺子,主要就是卖些自家做的东西,像腐竹和变蛋啊,还有奎娃在峡口铺子里做的车轮、犁头之类的。再一个就是收豆子和鸡蛋,除了这些别的买卖不做。亲家你和我们二掌柜的铺子里代销的货哪,照常卖就行了,我家铺子的卖价和你们一样。要是看上了我们铺子里的其它货,也能用进货价拿货。这话哪、我不光是是给亲家和二掌柜说的,以后街上谁家的铺子,都能代销着卖我家号上的东西!我们号上,给大家的出货价,都是一样的,而且肯定要比卖给外边的买卖人便宜些!”

宋田顺说的这番话,是宋应奎提前给他说好的,这就是宋应奎给铺子定的商业模式。

在确定这个商业模式的时候,为了说服爷爷和二叔,宋应奎可是好好费了一番口舌。

爷爷和二叔首先是觉得盘了这么大的铺面,除了卖自家的几样东西外,再带着卖点杂货多好?不然浪费了地方不是!拉扯了半天,最后宋应奎是以杂货会压很多本,二爷爷的铺子的本就被杂货和粮食给压的周转困难,咱可不能走二爷爷铺子的老路才说服的。

打消了两人要代销杂货的念头后,两人又对宋应奎给街面其它商铺开放代销自家产品代销权的想法意见很大。这么一弄,田顺号在街面上还有啥竞争优势?开这个铺子有啥意义?

没办法,宋应奎又给他们算了个账,让他们明白自家生意的定位是什么。宋家做生意的定位是供货商和产品生产商,不管是谁家铺子只要卖的是宋家的产品,自家就能赚到钱,卖货的地方越多,宋家赚的钱才越多。在街上弄这么一个铺面,最主要的是为了和生意人们联络方便,让街面上的生意人、往来的商铺更容易找到自家,而不是为了开个零售的铺子。

被宋应奎洗了好几天脑后,爷爷和二叔才大致想通了自家铺子的定位,按着宋应奎的想法来执行。

“要说、还是今年行情好。我大概数了一下,最近这些日子到咱五营镇的脚户,要比去年的时候多不少哪。街上开馆子的人,可是没少赚钱。今年的粮食价格也比去年好些,还卖的快些。宋掌柜家现在开铺子,正合适着哪,肯定能赚到大钱。”听到田顺号铺子里的货以后街上的同仁们都能低价拿到货,过来捧场的商人们谈性就起来了,开始说道起对往后生意的看法。

从过来的这几个商人的言谈中,宋应奎大概听出了市场行情。总得来说、今年五营镇街上的生意要比往年好做一些。最主要的原因是经过这条商路的脚户们增多了,还有就是脚户们也比以往更爱在五营镇街上买卖东西。

这里面宋应奎觉得是有自己的贡献,自家的腐竹生意让五营镇有了能外销的特产,现在街面上做腐竹的人家已经有四五家了。到五营镇的脚户,一般多多少少都会带些腐竹驮到外边去卖,这无形中就带动了五营镇的经济活力。

还有就是今年五营镇的农民有很多家有了架子车,运输粮食便捷了不少,若是五营镇这边的商家给不上价格,人家直接就把粮食拉到县城去卖,自然也就抬高了粮食的价格。粮食运输方便,不光对农民有利,对街道上开斗行的商家也是有利的,他们出粮更方便了,运输成本也降了不少。出粮一方便,贸易量也就上来了,算下来赚的钱不就更多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