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烂摊子
陈硕肯定是综合了这些原因,最终衡量过之后,才顶着招人非议的风险,将他这个少年郎拔擢起来,将贼曹这样重要的职差授给了他。
所以陈硕之所以用他,是自有道理的,肯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出的决定,而不是一时心血来潮。
既然陈硕这么看得起他,李琛自然也不能辜负陈硕对他的厚望,于是坐下来,将贼曹的两个书吏,叫了过来,对他们询问了一番目前贼曹的情况,还有近几个月来,县里各乡各亭的情况以及县里各地发生的一些案件。
这么一问,李琛才知道,关林乡的治安还真的算是好的了,郑经在关林乡做蔷夫,对关林乡地面上的贼盗之事,管得还是不错的。
而县中西面的几个乡,现如今的贼患却十分严重,个别亭因为无力应对,有的亭长都请辞不干了,导致了一些亭中出现了空缺。
这倒不是因为陈硕无能,而是这两年的局势确实如此,冀州境内这两年来各地屡屡受灾,出现了大量的黔首百姓无法生存,为了找一条活路,只能弃了家园,逃到他地成了流民。
其中一些强人,便接机开始干起了不法之事,到处流窜作案,导致冀州各地的贼患都逐渐严重起来。
赵国更是受影响很大,因为赵国西面就是太行山,一些流民作案之后,被各地官府追缉,便纷纷向西逃入到了赵国境内,试图逃入西山之中躲藏,这就导致了县城西面的几个临近西山的乡中流贼数量众多。
而乡里面的力量又比较薄弱,对此防不胜防,以至于治安情况十分恶劣,对此这几个乡的蔷夫都对县里叫苦不迭,而起日夜担心藏在西山之中的贼人会出来进行大规模行掠。
其实他们的担心实际上已经成了现实,这次青面黄出山,偷袭关林乡李家,就是明证,不过这次青面黄选错了目标,不但没捞到一丝便宜,反倒栽到了他李琛手里罢了。
另外李琛对县里面贼曹拥有的实力也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因为上任贼曹挂印而去之后,无人愿意接这个烫手芋头,何霄又为了避嫌,不愿意管事,所以贼曹现在人手十分缺乏,原来贼曹在县里正常情况下有四个游徼,外加三十多个捕盗。
但是去年两个游徼在行乡缉拿一伙跑到中丘县的流贼的时候,遭到了流贼的反噬,虽然最终他们杀伤了几个流贼,可是两个游徼也都身负重伤,一个回到县里之后很快就不行了,另一个虽然保住了一条命,可是却失去了一一条胳膊,只能辞掉了游徼的差事回乡了。
后来另一个游徼在年前的时候,也不知为何,借口染病辞掉了游徼之职,结果导致原本四名游徼只剩下了一个,现在正在北门盯着城外的流民。
而原本三十多个捕盗差役,这半年来,因为屡屡出城跟着游徼巡乡的时候,追捕盗贼,出现了多名捕盗伤亡,一些年纪大的捕盗,看这口饭实在是吃不下去了,于是要么出工不出力,要么干脆就自己请去不干了。
目前县里的捕盗差役仅剩下了二十人不到,远达不到所需,加之游徼也同样缺乏,县城外面又聚集了大量的流民,县里的捕盗在年后很少出去巡乡,都留在城中,盯着城外的流民。
至于县里的县兵,原本应该有两屯人马,都是步军,但是平时由于无战事,所以日常情况下,处于缺编状态,一般保持一屯的兵力。
汉朝军队编制是二五进制编制,每五个人置一个伍长,两伍为一什,置什长一名,五十人为一队,置一名队率,两队为一屯,置一名屯长。
两屯就是两百人,但是平时保持一屯兵力,起码也是一百人,这次城外流民闹事,县兵全部登城御守,但是这两屯兵却仅仅只有七八十人,连一屯的兵力都不足。
而且李琛这两日也观察了所经之处的县兵,县兵之中青壮数量不足一半,另外一半多是一些年纪大的老兵,而且这些县兵的精神状态很不好,要么是宛若惊弓之鸟,要么是萎靡不振。
不过有一条还是可以的,那就是县兵的装备情况还算不错,每个人都披了甲,虽然都是皮甲,但是却好过无甲,队率和屯长似乎都身披铁甲,武器也算是不错,各城门都置有起码二十张强弩,长矛、长枪、长戈都有,兵将还都配了环首刀。
城门处他还见到了长牌,也就是像半扇门板那样大的大盾牌,另外圆形的藤牌也有装备,甚至他还看到了两个健壮一些的士卒手中还持了一个钩镶。
钩镶是一种全铁质的小盾牌,上下两端都有铁钩,有的精做的钩镶小盾上甚至还有一根尺余长的铁刺,使之用于近战的时候,既可以防,也可以攻,上下两端的铁钩,还可以钩挂住敌人的武器,夺走敌人的兵器。
这种钩镶是汉朝时候常见的装备,一些精悍的近战兵会持这种钩镶,配合环首刀一并使用,近战的时候攻防兼备,威力相当不错。
李琛恰恰也精习过钩镶,很善使用钩镶这种东西,而且也挺喜欢用,只是平时携带比较麻烦一些,重量倒是其次,主要是带着不够方便。
从他所见,县里对于武备方面,并没有忽视,只是承平时间太长,导致了县里的县兵质量较差。
至于积压的案件,他没有多问,很多都是劫案或者窃案,挤压时间这么长了,想要破案基本上没有什么可能了,所以眼下也就不用着急去破这些案子了。
而他在了解过县里面武力的情况之后,心中迅速的就形成了下一步做事的重点。
以前他没机会,只能私下里带着一些乡里的轻侠少年们习练武技和阵战之术,作为他必须时候的武力使用,这次剿灭青面黄,就用上了这些武力,成功的干掉了青面黄,还帮着他解决掉了城外的流民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