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战争准备一

第150章 战争准备(一)

宋文远发现自己有些想当然了,后世高产的甘蔗,以及非常高的含糖量,那是一代代的农业科学家努力栽培的结果。

如今的甘蔗不但没有那么高产,含糖量也是少的可怜,可能也就比后世水果玉米的秸秆含糖量高一些。

宋文远不禁感叹,后世物资丰富,全赖于科技大爆炸的余荫,这个时代想要实现吃糖自由,恐怕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当然这也是一个机会,只要大周从现在开始大力扶持甘蔗种植,培养出高糖品种的甘蔗,单单制糖这一项就能给华夏百姓带来不菲的收入。

只是历代统治者只想着如何压榨百姓,从来都没有设身处地的为百姓着想过,社会的进步完全在百姓自发的推动。

正因为糖很精贵,庖厨对宋文远的要求才会显得迟疑,每年调拨入尚食局的糖是有数的,每一笔用途都要记录在案,若是没有上官的允许,庖厨哪敢用糖做试验。

好在皇帝对宋文远有着充分的信任,直接挥手让庖厨放开手脚使用,只要能够调配出宋小相公满意的酱料,就算庖厨大功一件,同样赏钱十贯。

在尚食局发现了糖这个重要的商机,返回垂拱殿后,宋文远立刻向皇帝进言:“陛下!请允许臣招揽移民开发东番岛。

东番岛与两广气候相仿,非常适合甘蔗生长,若是能够在东番岛上开辟出大片的甘蔗种植园,朝廷每年光是蔗糖这一项就能带来不菲的收入。”

皇帝笑道:“文远!这事朕举双手支持,不过这移民可不好,若是移民带走的太多,必定会让本地的劳力减少,势必会引起士绅大户的反对。

你可想好了士绅对你诘难,读书人手中的笔,有时候比刀子可厉害的多。”

宋文远冷笑道:“陛下!士绅所仰仗的不就是拥有大量的土地,百姓不得不依附在他们身边,百姓不得不仰人鼻息。

如今朝廷有了海外粮食进口渠道,可以说对国内的粮食供应并不那么紧迫,士绅能够拿捏的无非就是土地和舆论。

土地所代表的粮食我们有了替代,如今只剩下一个舆论掌握在他们的手里,想要打破他们的舆论垄断其实也不难,朝廷只要在舆论上投入资金,让忠于朝廷的官吏,将朝廷的大政方针宣传到每一个百姓明白清楚。

百姓对朝廷的怨恨源于地方官吏对朝廷大政的曲解,这其中的利益牵涉太多,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得清楚。

只有让百姓知道哪些钱是朝廷收的,哪些钱是地方官的自作主张,同时做到对地方官的廉政监督,不给其上下其手的机会。

更关键的一点需要改变,那就是花钱的与收钱的不能是同一个衙门,如今的地方官府,不但掌握着收税的权力,还掌握着如何花钱的权力,这就是朝廷给地方官贪腐的机会。”

皇帝苦笑道:“这地方官府财权与政权分离之事文远以前就说过,可是想要实现这一新政,各个地方需要增加多少衙门,每个衙门又要增加多少吃皇粮的官吏。

如今朝廷北伐在即,钱要花在刀刃上,等到北伐结束后,朕拿下燕云十六州,便在燕云十六州推行新政。

若是燕云十六州的新政能够顺利推行,再将这项新政推广到整个大周,当务之急是拿下燕云之地,将北虏挡在边墙之外。”

“陛下英明,以新收复之地进行试点,不会引起朝野上下剧烈的反对声音,同时有了新的衙门就意味着朝廷的官位多了。

那么能够当官的人机会也就多了,这对于士绅读书人来说是一件好事,他们也没有理由反对。”

皇帝绕过这个话题,而是转而提起了关于火炮使用的问题。

“文远!朕命军器监铸造了一批火炮,如你所说,泥模铸炮成品率不高,火炮的铸造成本很高。这些火炮朕命殿前司将其编成一个专门的火器营进行演练。

然而出乎朕意料的是,将军们对火炮用于野战并不热衷,他们觉得这火炮虽是不错的武器,但是用于守城还行,若是用于野战十分笨重,移动不便,若遇敌人突袭,没有任何的作用。”

宋文远冷笑道:“火炮笨重不假,那可以鼓励工匠对火炮进行改进,同时也可以根据火炮的特点编练军队。

任何军队也不可能依靠单一兵种打赢战争,就算是我大周现在的禁军,不也要配备、弓兵、刀盾兵、长枪兵,骑兵诸多兵种。

火炮不过是作战时的一种补充,我大周的作战思想要进行改变,以后的作战要以平推的方式进行,以堂堂正正之兵行军稳步推进,不给敌人任何偷袭的机会。”

皇帝抬手指着宋文远说道:“你以为人人都跟你一样,有着点石成金的本事,哪个将军带兵打仗不得考虑粮道的问题,若是战事迁延不下,粮道必然紧张。

多少战争都是以粮道断绝而失败,因此兵法上才有兵贵神速的说法,就是希望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

“陛下!我大周与北虏的决战乃是国运之战,这一战必须要彻底的将北虏打服,让北虏从此不敢轻易南顾。

因此这一仗我们注定不能采取速战速决进行,臣可以负责任地对陛下讲,陛下投入十万禁军进攻,再配合二十万厢军负责后方治安与粮道安全。

三十万大军军粮供给,臣能保证三年内不像百姓多征一粒粮食,不过皇家财团这几年肯定不能再向陛下上缴利润。”

“有文远的承诺,朕就放心了,今年的利润也不用上缴,都用来屯粮,直到与北虏的战争结束。若是三年的时间都不能拿回燕云之地,那么我大周也就别想着再拿回燕云了。”

皇帝的话宋文远也明白,打仗讲的是一鼓作气,若是战争长时间不能结束,不要说士兵厌战,就是将军也会有厌战的情绪。

因此战争拖延的越久,对进攻方来说就越吃亏,对防守方就越有利。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