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再说标儿也说那东西像人了,现在虽然没事,也许迟早会惹上报应。还是越早去庙里看看为好,花重金请高人除妖。实在不行,再想别的办法,总归不能让儿子受了委屈。  就在这时,汤和也终于追了上来,一骑当先,赶到两人身边,见他们安然无恙,脸上的冷汗才止住,刚想开口,又看到马秀英明显不对的神色,硬生生又闭上嘴。  马秀英把朱标放好,对一头雾水的汤和说道:“我们不如连夜赶路,早到早安心。”  汤和立刻道:“好!”  马秀英喝道:“驾!连夜去应天!”  一干士卒纷纷响应,有几人扶起地上的李鲤和先前那位临危受命的幸运儿,搬到马上由人带着,整个队伍又以更快的速度朝应天出发。  到了第二日中午,应天的城门才在地平线处浮现出来。  宽厚的城墙上站着哨兵,远远看见一队人马,辨别出汤和竖起的旗帜,两方交涉下,打开城门,放了人进去。  数骑伴随着马蹄声,从护城河上飞驰而过,一队护着马秀英和朱标去帅府,一队回了军营。  春光洒在帅府的庭院里。  朱元璋正在喝茶,喝一口,看一眼手里的纸,用练的还不是很好的毛笔字去写信。  至正四年,黄河暴溢,冲坏了朝廷的盐场,上面那帮人才不在乎死了多少人,只在乎银子有没有少收,能贪的钱又少了多少。到了十一年的时候,工部尚书贾鲁强征了十五万民工去修河道,劳苦百姓平日里分散住着还好说,一合起来,有心人就能抓住机会,韩山童和刘福通起义,创了红巾军,韩山童后面虽死了,红巾军到底已经成了气候。  十五年,刘福通从砀山夹河把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接到亳州,就地建都,立国号为宋,年号龙凤,开始更有力地抗拒元朝。  朱元璋自己原来是出家当和尚的,后来应汤和的邀请去濠州城投奔郭子兴,才成了义军。郭子兴是红巾军,他当然也得是,直到现在,还承袭着名号,韩林儿称帝后,也照样尊他,用的年号都改成了龙凤。  老朱同志也未必有多尊敬小明王韩林儿,只是树大招风,没有他们在前面挡着元军,不敢好办事,要偷偷的发展才好。  那句话怎么说,要稳,要忍,才能办大事。像苏州府那边的张士诚,屁大点地方就称王,简直是脑子被驴踢了。  攻下集庆算大事,照理也得写份报告上去,表表功,求求名分。  现在这封信,就是写给小明王的。  “唉,这字怎么写不好看。”朱元璋嫌弃地看着自己的笔迹,觉得很是糟心,把纸揉成团,啪的一声丢在了地上,“算了,让百室写。”  这么一想,他就舒服了点,站起身来,走到门外,舒了几口气,去看外头的山。  就在这时,帅府正门口一阵喧哗,声音大到内室这里也听得见,朱元璋眉头一皱,有心发火,想到什么,又压了下去。  算算日子,是不是妹子带着咱儿子回来了?这动静莫非就是他们发出来的?  朱元璋搓着手就往门外走,看见抱着朱标进来的马秀英,眼睛立刻冒出光来,再也看不见别的人,喜道:“妹子,你来了!快让咱瞧瞧,路上受苦没有?咱儿子又长大了!哎,这模样真俊!”  马秀英也笑,把朱标往他怀里一放,笑道:“标儿,喊爹!”  朱标换了个猫爬架,听话道:“爹!”  朱元璋乐得找不着北,一使劲,把朱标举起来,做出一个托举辛巴的姿势,喜滋滋道:“好儿子!以后就跟爹住一块儿,咱不去别的地方了!你看看爹刚打下来的这块儿地方,好不好看?”  马秀英怕朱标着凉,一路上把他捂得严严实实,朱标其实什么都没看见,但是听了朱元璋这句话,还是很有眼色地说:“好看。”  汤和见他们一家团聚,远远恭敬地拱了个手,让朱元璋瞧见,就带着人走了。  马秀英对李鲤说道:“你去收拾东西吧,问问其他人房间在哪。”  “是,夫人。”  父子俩亲热一阵,朱元璋才静下心来,发觉马秀英的笑容里带点不安和紧张,立刻追问道:“妹子,你怎么了?在和州的时候,是不是有人欺负你?”  马秀英勉强笑了笑,拍拍朱标的背,柔声道:“标儿,你去前厅玩一会儿,饿了再来找娘,娘和你爹说点事。”  朱标暗叹口气,知道她还是担心那只黄鼠狼,自己也没办法,也挺想知道到底怎么回事,只能迈着短腿吧嗒吧嗒去了桌子附近坐着。  朱元璋看到她这么安排,眉毛中间挤出好几道褶子来,压低声音道:“到底怎么了?标儿不能听?”  马秀英拉着他的手,把他扯进一间房里,上了锁,才红了眼眶。  她自己害怕朱标看出不对来,硬是一直忍着,现在见了朱元璋,才终于忍不住了,当下就把事情细细讲给他听。  “重八,你走南闯北见识多,比我要强,你说说这是怎么回事?标儿是不是不小心把自己的东西许出去了?”  --------------------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本文的提示,请务必看一下!  本文主角并不会针对朱棣。  但出于可能会有部分读者是朱棣粉的缘故,特对部分情况解释清楚。  关于朱棣的生母是谁,这个一直有争议,有种说法是碽氏,作者也知道这被讨论过是不太符合事实的。  但本文采用碽氏的说法。  一是便于剧情写作,二是出于马皇后的出场率考虑。史书上记载朱标生于1355年,朱樉生于1356年,朱棡生于1358年,朱棣生于1360年,朱橚生于1361年,这五个人要都是马皇后生的,剧情前期就会只顾着怀孕了。  所以本文中马皇后的孩子只有朱标与宁国公主和安庆公主三个。第3章 家庭安排  厅里没有人,空旷而安静。  正中间放了一张大桌子,看材质很不错,估计是士兵入城后收缴来的,上交给自家大帅做了办公桌。  椅子也很不错。  除此之外空荡荡的,角落里放了几盆红红紫紫的花,看着也不像自家追求简朴的爹会喜欢的,铁定也是之前的主人留下的,被充数摆在这里。  有些农民审美的意思了。  朱标走到一半,返回去捡起了地上的纸团,展开看了看,马秀英还没有教他认字,但以他自己的水平,马马虎虎的也能看出来不少。  这信是写给小明王韩林儿的。  攻下应天,奉小明王为正统,这些都和正史没什么出入,怎么到了自己这里,就会有妖怪了呢?  转世投胎是一件快乐的事,没有丢掉记忆也很快乐,做朱标更快乐,三件快乐的事加起来怎么会变成这样?  朱标一脸严肃,爬上朱元璋的椅子坐下,用手拖着下巴开始发呆,思考黄鼠狼的问题。  之前娘问自己能不能看见老人家,意思是不是黄鼠狼在别人眼里都是人的形象?为什么自己看到的却是一只动物?而且自己出声后也没有像李鲤和士兵一样晕过去,黄鼠狼还跪下磕头了,是不是说明自己有哪里特殊?  啪。  朱标一个巴掌盖到自己脸上。不不不,不能这么想,醒一醒,只是投胎技术好成了朱标而已,有没有金手指还不一定呢。妖怪学艺不精,只能把两个人迷晕的可能性也是有的。或者他干脆是突然顿悟,不敢招惹朱元璋这个杀星了也说不定。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是要看两个大人有什么看法,自己再想办法跟着。  该担心的是怎么打探消息才对。  这一边朱标在头脑风暴,那一边朱元璋也差不了多少。  马秀英对孩子的关注早就超越了对自己的关注,她和朱元璋的情况差不了多少,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她也很渴望亲人,嫁给朱元璋以后,她空洞的心里被填满一块,有了朱标以后,就更是简直要溢出来了。  而朱标对老朱同志的重要性,之前已经提过。  他们两个人,一个坐着,一个站着,都动用了全部的脑细胞,去仔细思考这个突如其来的事情。  朱元璋既为儿子的表现感到高兴,也和马秀英一样对此感到担忧。  “妹子,你说标儿他能看见妖怪?”  “我想是,标儿说那是一只黄皮子。”  “这也许是好事。”朱元璋迟疑道,“妹子你读的书多,书上不是常说有些人生来不凡,天生就能瞧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么?咱们的标儿说不准是……”  “书上说的东西有真有假,我们又没亲眼见过,怎么能弄清楚?再说了,那样写的,多是一些人成事后给自己添的谈资罢了,同标儿这样的不同。”  “是不是小孩子机灵?咱还放牛的时候,地主家的小儿子刚生出来一个月,见人就哭,怎么也停不住,最后叫一碗符水治好了。听说就是能看见不干净的东西。”  “你说的有几分道理,但标儿看的那样清楚,敢冲撞大队士卒,这妖怪道行不浅的!”  朱元璋不管说什么,马秀英都能找出例子和道理来反驳,好像诚心和他打辩,其实也只是关心则乱。  老朱同志当然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连忙安慰道:“这东西没有立刻报复回来,想必也是有原因的,未必就会出事。”  他又在房间里转了转,接着道:“咱一会儿就叫人去请些和尚道士回来,看他们能不能瞧出什么,再多派点兄弟去门口站岗,增点阳气。”  马秀英还要开口,朱元璋就扶住了她的肩膀:“咱再把百室叫来,看他认不认识什么高人,标儿若有这个天赋,就正好叫他学一学。”  “可是……”马秀英抿着嘴,担忧道,“我想了很久,这件事还是瞒下去为好,标儿这么特殊,叫你那些部下怎么想?”  “他们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咱的儿子什么样,关他们屁事?有人敢说闲话,就通通砍了。”  马秀英拉住朱元璋的手,喊道:“重八!这事儿不能任性,你老是这样喊打喊杀,怎么治家?以后有了发展,又怎么治国?何况标儿这事,涉及妖鬼,让属下知道了,难免要偷偷担忧我们家会些神鬼手段,对你的威信有影响,时间久了……于公于私都不好办。”  朱元璋沉思片刻,喃喃道:“妹子你这么一说……倒很有道理,咱打下来的地盘是要给标儿留着的,让别人知道他有这样的本事确实不好,应该偷偷地练。”  马秀英怒道:“我刚刚讲的话你都听到哪里去了,练什么练?从明着到暗着,就不一样了么?太危险了,我不同意。”  听了这句话,朱元璋心里的想法又开始摇摆起来,最后只能道:“这事儿再说吧!总之不管怎样,咱都给儿子安排好路就是了。标儿想干啥就干啥。”  “那么我们该怎么和标儿说?”  “该怎么说就怎么说,不能叫孩子担心,也别说谎骗了孩子。”朱元璋沉声道,“标儿才三岁,就懂得爱护母亲了,也不哭不闹,将来一定大有出息。”  “你心里有数就好。”马秀英把事情告诉朱元璋,心里放心很多,讨论出对策来,气色也好了一点,柔声道,“鼎臣在路上很是照顾我们,遇险时更是没有怕事,有这样的兄弟是重八你的福气,你可要好好对他。”  “嗯。”  朱元璋抬手去拿门闩,点了点头,心里给汤和记了好处,面上却不显。  他们回来的时候,本来就已经是中午了,现在有些过了饭点,大家都饿,夫妻俩谈了事情,一个去叫人上饭,一个去抱儿子。  “标儿,看什么呢?”  朱标举起手里的纸,抬起头报告:“在看爹写的字。”  朱元璋瞅了几眼,立刻干咳两声,两只手拖住朱标的腋下,把人抱起来,然后又自己坐下,再把朱标放在自己的腿上,解释道:“爹小时候没钱读书,后来当了和尚,就算读过经书,也读的一窍不通,这字儿吧,还是你娘教爹认的,认倒是认识了,写出来就不规整。”  “那爹写字,要和谁学?”  朱元璋来了精神,道:“爹在滁州找到一个人才,大名叫李善长,字百室,很有本事,抽空带你见见他,也叫他认认少主。等你长大了,有什么不明白的,就能去问他。”  百室,好家伙,这字起的好。  朱标想起了快乐水。  现在老朱同志的字可能确实差一点,但以后一定会练好的,后世留下来的真迹,字写的都很不错。  突听有人说话,父子两个一抬头,就看见马秀英正笑着站在门口,温声道:“我叫人上菜了,快走吧。有什么事边吃边说。”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