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奉天殿。
迫不及待的朱元璋早就已经坐在龙椅上。
看着他貌似双眼泛红,明显睡眠不足。
却是一脸兴奋,激情四溢的模样。
人似乎都年轻了好多岁,一众大臣都是懵逼状。
“吾皇万岁万万岁!”
要是往常,都是大臣们到了后。
朱元璋一般才珊珊迟来。
今日,却是完全相反。
众臣还没到齐呢,朱元璋早早就坐在上方。
看着应事太监一声唱诺,众人赶紧就拜倒在地。
一边拜着,一帮熟悉重臣心下嘀咕。
貌似老朱同志,大概是要装什么逼了。
咱们要做好准备呢。
“众爱卿平身!”
果然,等众臣全部起身,朱元璋就迫不及待地道:
“众爱卿,昨夜朕想了一夜,最终决定咱们还是要尽快将大明宝钞正式发行。”
呃!
众臣面面相觑。
貌似昨天皇太孙才刚刚打你的脸。
你最后没批评皇太孙,我们以为你打消发行大明宝钞念头,怎么过一晚上又打算变卦?
“启禀圣上!发行大明宝钞乃是安邦富国的宏图之策。”
户部尚书李俨兴奋的一头扎下去。
若说整个大明谁最想发行大明宝钞。
户部尚书李俨说是第二人,估计没人敢称第一。
没办法啊!
国库里面空的都可跑马。
老朱同志习惯性的穷兵黩武。
不是从北平出兵,就是就大同铁骑北上。
这尼玛谁受得了?
为搜罗兵粮,为了搞钱。
老朱同志都开先河地在户部设六个尚书,他们的任务就两个字‘搞钱’。
这么多年仗打下来,能搞的钱都已经消耗怠尽。
李俨这个户部尚书的头子,头发都快掉光。
他们实在是搞不到钱,才向朱元璋提议发行大明宝钞。
古人其实并不笨。
凭空就能印银子的事,谁不想呢?
更何况前朝都有例可寻!
不过,看到昨天太子东宫那一幕。
他原本以为发行大明宝钞一事可能要黄。
想到以后又要被老朱同志,拿着砍头刀在后面逼着去搞钱,一个晚上他头发又愁白好大片。
但万万没想到。
老朱同志竟然不受影响,打算继续发行?
这可让他乐坏了!
他赶紧第一个拜倒在地。
再不发行宝钞,他觉得老朱的砍头刀不知什么就得下来。
“臣附议!”
李俨跑得快。
胡惟庸和太师李善长、左御史大夫陈宁等人没跟上。
不过,对于朱元璋想发行大明宝钞的提议。
他们当然要大力支持。
大明那里都要钱。
收税是绝对赶上不了。
发钞简单粗暴来钱快,他们自然优先选择。
“父皇,皇儿有话要说!”
当然,也有人表示反对着。
因为朱元璋昨天家宴上表现。
心系天下苍生,知道百姓疾苦的朱标忍不住问道:
“关于宝钞滥发的问题,咱们能怎么解决?”
听到朱标的提问。
奉天殿内顿时一片死寂。
这就是死结。
实际上。
对于纸钞滥发问题并不只大明才出现。
北宋南宋也发行了货币,结果灰头土脸。
就连开始以金银为准备金的大元。
堪称雄才大略的大元皇帝忽必烈,最后也在至元钞上折戟沉沙,忍不住大印特印。
关键这玩意来钱实在太快,并且有一定的延后性。
纵是市场上产生反应,也得半年至一年之后。
至少当时的时候不会有人反对。
在朱标和一些有识之臣看起来,只要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大明宝钞的发行就会有巨大的隐患。
“朕已经想到了解决的方案!”
来了!
嘿嘿!
终于来了!
昨天晚上朱标在问朱元璋这个问题时,他也无法回应。
可是现在呢?
他却是胸有成竹,他笑咪咪地说道:
“朕打算从两个方面对原大明宝钞的发行进行改革,让他一劳永逸地解决!”
哦?
还一劳永逸?
整个大殿内的众臣面面相觑。
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俱都看向朱元璋。
有的人面露喜色,感受到皇帝自信。
有的人却不禁露出不屑,显然对朱元璋自夸表示不可能。
毕竟在很多读书人看来。
本质上朱元璋就是个泥腿子,根本没有读过几天书。
他能认字已经是很不错,管理朝政算是他多年带兵打仗的经验。
可是若要他想高深国策,更何况算是高深的经济金融政策,他们表示怀疑态度。
如果没有一定的学识和底蕴,还想理解市场经济吗?
现在他竟然说要进行改革?
卧槽!
改革两个字如此深奥,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哦?敢问父皇如何进行改革?”
朱标也是一脸问号。
昨晚家宴之时,问这个问题是朱元璋还是一脸懵逼。
经过一个晚上,你就想出来了?
他自然是不信。
不过,很显然便宜老子其实就是要一个托。
他适当地应和一句自然没问题。
“大明宝钞的发行以大明国内的金银铜钱为锚定物,在一定的时期不得发过高于一定比例的宝钞。”
果然,朱元璋似乎早就等着有人表示反对。
紧接着,他就自得地捻须说了以上的两个解决方案:
“随时准备不低于百分之十七至二十的准备金,谁敢挪用超过规定准备金,定当问斩!”
???
!!!
下面的臣子一脸的懵逼!
卧槽!
什么叫做锚定物?
什么又叫做准备金?
老朱什么时候这么深奥了?
他们张口结舌,面面相觑!
什么时候泥腿子的老朱同志能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皇上这个逼装的满分啊……
++
PS:感觉有没人看?收藏好少啊!向各位大佬和白富美求点鲜花评价!
喜迎国庆7天长假看书乐翻天!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