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敢为天下先

黎淮听后仔细寻思起来,这可不能乱说。

既然是陈书记带他来的,等于是做出了某种保证,夸夸其谈,眼高手低,对陈书记肯定会有所影响。

一番思索之后,黎淮说道:

“恕我直言,通市不是沿海城市,也没有水道,地理条件上非常一般,甚至可以说极其恶劣。”

“地下没有矿和煤炭,地上没有淡水资源,发展不了重工业,资源禀赋不大行。”

此话一出,气氛变得怪异起来。

陈书记也没看明白,黎淮这么一说,通市还能发展什么呢?

陈浩浩手心都流汗了,心想姐夫胆子也太大了,为什么不说点好话,光挑坏的讲?

要是王书记不高兴了,大发雷霆怎么办?

然而王书记并未生气,只是说道:

“黎淮同志,你继续说。”

黎淮应道:

“先天资源不够的情况下,那就只能尽可能主动,敢为天下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听到这话,王书记笑了:

“哈哈哈,好一个敢为天下先,黎淮同志,你来说说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发挥主观能动性。”

黎淮道:

“现在中国市场是一片蓝海,几乎没有竞争,当然,因为我们是开放的,所以这种机会对内对外都一样。”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一个最基本的矛盾,也就是生产过剩,他们需要不断开辟新的市场,缓解内部的生产过剩。”

“现在我们开放了,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片完全未知又充满机遇的市场,与其等他们慢慢调研后做决定,不如我们主动出击,把他们引过来。”

王书记听后脸色微变,说道:

“黎淮同志对现在的局势了如指掌啊,这倒是让我有些意外,实际上的确有很多国外企业在国内考察。”

“不过,这些消息一般人根本不知道,他们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毕竟那边交通比较发达。”

“那我们要有什么去吸引他们过来投资?黎淮同志你刚才也说了,我们的条件可不太好。”

黎淮应道:

“对企业来说,他们最讲究的就是盈利,和盈利相关的,主要是生产成本,效率和销售。”

“销售方面和我们关系不大,他们自己会解决,我们需要解决的是生产成本和效率。”

“成本方面,主要是土地成本和用人成本,而效率的提升和工人素质有很大关系,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王书记点了点头,似乎觉得可行:

“那黎淮同志说,具体要怎么做?”

陈书记松了口气,看这样子应该是成了。

他方才听到黎淮的开场白,生怕会不欢而散。

没想到黎淮来了个欲扬先抑,先说缺点,这样反倒是可以让王书记信任。

不得不说这一招的确高明!

王书记作为市委书记,身边不缺溜须拍马之辈,什么好话没听过?

忠言逆耳利于行啊。

黎淮说道:

“土地方面我们可以免费提供,五到十年,到时候可以和他们谈判。”

“至于工人素质,现在我们全国上下都缺少高素质产业工人,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所以如果我们这一步走在前面,哪怕是沿海地区,也不比我们更有竞争力。”

黎淮很清楚,如果按照正常的竞争模式,自然是竞争不过沿海省份,地理劣势太大了。

而他的优势是信息差!

他知道哪些产业在未来可以成功,能先一步进行人才的培养。

王书记似乎明白了黎淮的意思,问道:

“黎淮同志的意思是,我们先一步培养高素质的产业工人,等产线建起来就能上岗,比别人更快一步?”

黎淮应道:

“就是这个意思,正常来说是产业先落地,然后根据产业进行培养,需要海外派大量的工程师和技术专家来培训,就慢了一步,而且花销巨大!”

“西方发达国家的外派工程师,一天的开销比我们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还多,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啊。”

王书记点点头,称赞道:“好!黎淮同志说得在理,我问一句,黎淮同志你有海外工作的经验吗?好像对这些事情十分了解。”

黎淮听后一愣,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他的确有相关经验,但这是上一世留下来的经验。

这要怎么说出口?实话实说也不会有人信啊。

这时,陈书记站出来帮忙说话了:

“老领导,我觉黎淮同志说得的确在理,想想看西方那些国家的工人工资,收我们多少倍?”

“把他们请过来,除了工资之外还要补贴吧,那是一个天文数字!”

黎淮补充道:

“而且,对外国外派的工程师来说,人家是来赚钱的,不是帮我们赚钱。”

“肯定是藏着掖着,你想学到一点真东西,十分困难,所以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必须我们自己搞定。”

这倒不是黎淮危言耸听,实际上后来的一切都证明这些是真的,合资企业往往掌握不了真正的技术。

对外国公司来说,如果让你们真掌握了技术,他们还赚什么钱?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人性问题。

“黎淮同志说得有道理,不过,要培养你口中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我们没这种老师啊,而且教材也不支持,这如果要从零开始,那不是一年两年能搞定的。”王书记又犯难了。

黎淮应道:

“这方面我可以帮忙,不过需要从国外弄几套书回来,再翻译一下,就能当做教材。”

“在教育制度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德国普鲁士职业技能教育的先进经验,义务教育阶段结束之后就进行职业教育。”

听到这话,陈书记和王书记面面相觑,他们哪知道什么德国普鲁士职业教育,从未听过。

先不说他们不是管教育这块的,就算是市教育局,估计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黎淮在两人心中的形象突然高大两分。

“德国普鲁士职业教育……”何浩浩则是反复念叨,打算把这种词汇都记下来。

以后跟别人吹牛的时候有大用!

陈书记缓过神来之后,问道:

“黎淮同志,这是大刀阔斧的改革啊!国内恐怕都没参考经验吧。”

黎淮笑了:

“如果有参考经验的话,那就不是敢为天下先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wap.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