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宁楚格4

这次的羹汤比之前端来的更加合康熙的胃口。

康熙也不是矫情之人,何况秀宁已经一连问了两次,再有这次宴会,本就是为了宁楚格夫妻准备。

只要略想一想宁楚格和秀宁的关系,康熙就做不出无视秀宁的事。

喝进口中的羹汤符合胃口,康熙将手中的汤碗喝干,脸上的笑容也比之前更加真心实意。

秀宁见状很满意,她准备的宴席,自然不希望出现不好,何况这场宴席,是宁楚格的正式亮相的场所。

示意春雨继续将羹汤端出几份给其他人送去,秀宁坐直身子,开始照顾自己。

宴席继续顺风顺水的走下去。

期间,太子胤礽和大阿哥胤褆先后向皇上恭贺,因着次序不同,两人又阴阳怪气地互相讥讽了一顿。

对宴席倒是没有产生什么坏影响,但却让对京城有些陌生的宁楚格大开眼界。

巴图尔忙着吃吃喝喝,加之他脑筋不怎么聪明,没看出宴席上的刀光剑影,弯弯绕绕。

宁楚格生长于此,一眼就懂。

原来额娘说的还是太含蓄了,两位弟弟闹的如此难看,可有想过这样做对自己名声的影响?

难不成她一年没回京,京城就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了吗?

宁楚格边吃边观察,结果还真让她发现了其他的事。

啧啧啧,先不去说自家弟弟那蔫坏的属性,就这几个还没长大的小阿哥,就心眼多到这种程度,哎,胤褆和胤礽注定炮灰。

忍不住乐呵一下,宁楚格低头吃喝,同时又有些幸灾乐祸,没办法,都不是一个娘生的,平日在后宫也不是没有摩擦,宁楚格对这些兄弟可没多少真感情。

直到天色渐暗,宴席结束。

康熙先一步回了乾清宫,同时跟他一起离开的还有秀宁。

毕竟今日的主角是宁楚格夫妻,那么身为宁楚格生母的秀宁,自然也要受到康熙的奖赏。

差人送赏已经是常规操作,召人侍寝才是康熙最爱用且彰显身份的手段。

尽管秀宁对康熙这一套嗤之以鼻,但还在后宫生活,就得和康熙继续维持面上的平衡,哪怕秀宁心里厌烦的紧。

“皇姐”

宁楚格转身,看着叫住自己,走到身边的五弟,她笑了笑,“五弟可是有事?”

胤禛点头,伸手从袖口拿出一个木盒递给宁楚格身边的宫女,“皇姐回来,弟弟没什么表示,只一点心意,请皇姐见谅。”

宁楚格闻言,伸手豪爽地拍了拍胤禛肩膀,“说什么见谅不见谅,五弟客气,皇姐这里谢过五弟挂怀。”

比起其他人连句话都没说的德行,不管胤禛心里有什么花花肠肠,起码礼数还是到位的。

心里满意的宁楚格笑的真切,随后又关心了几句胤禛的情况,甚至连之前回宫的德嫔都问了一嘴。

要知道宁楚格出嫁的时候,德嫔还在避暑行宫,妃嫔添礼都是胤禛跑来代劳。

“额娘一切都好,如今额娘在宫里养着十三弟,也不怎么出门。”

胤禛微低着头,说完话又和宁楚格寒暄两句,跟着借口转身离开。

“你们大清人真奇怪,连话都说的弯弯绕绕。”

反正他是听不懂,巴图尔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所以他来到大清之后,能说的基本都是被宁楚格还有远在科尔沁的阿布叮嘱过的内容,不知道的一律摇头。

“豪爽的人,在后宫活不下去。”

宁楚格朝宫外走去,她前半生都生活在这个尔虞我诈的地方,每一句话都要想三遍才能确定,历来都是如此。

巴图尔摇头,“可惜。”

没有说名字,也不知他在可惜谁。

……

宁楚格的回宫只是让平静的后宫热闹了一下,因为启祥宫的刻意低调,众人又一次将目光放在他处。

“额娘”

天气晴朗,宁楚格得了皇上口谕,可以自由进出后宫。

“快坐”

秀宁招了招手,又关心一嘴宁楚格的肚子。

宁楚格笑着伸手拍了拍,“太医说长的极好。”

哪怕是回来路上的那一个月,宁楚格都做足了准备。

“有事,及时找太医,”秀宁没有多说什么,她已经通过系统得知宁楚格所怀是个儿子,只要这胎平安诞下后顺利长大,宁楚格日后再不用担心什么。

“额娘,皇阿玛想要蒙古联合出兵,巴图尔已经给科尔沁去了信。”

宁楚格挑了挑眉,这件事巴图尔回去便告诉了她。

“你怎么想?”

秀宁反问一句,手中端着一杯温茶。

“女儿觉得,皇阿玛这招,只可一,不可二。”

联合出兵作为一个幌子,说一次没防备时可以,但有下次,肯定不行。

因为康熙打量的是借准葛尔的兵去对抗蒙古的兵,他想双方两败俱伤,让大清坐收渔翁之利。

眼下,其他人(仅指蒙古人)没反应过来,但等到上了战场,兵卒损伤一旦超过众人预期,就是傻子也能明白。

大清的人都知道,巴图尔和蒙古那边能猜的出,但事情没有真正定性之前,他们蒙古不敢在这件事上耍滑头。

“这次的兵一旦出了,那下一次,就不好办了。”

揉了揉额头,宁楚格倒不觉得康熙做的不好,若她是皇阿玛,最终也会选择这样的路,因为这对大清来说,有利无害,哪怕后面暴露,但只要大清做的不过分,蒙古只能将这个哑巴亏咽下去,并且因为一步失了先机,处处受到辖制,导致他们不得不对大清老实臣服。

秀宁叹了口气,“你皇阿玛做事,不会有下一次。”

康熙一旦选择出手,那就是一步到位绝不留下任何隐患。

这次如宁楚格所言,对整个蒙古强行来一波消耗,难道真的怕蒙古知道吗?

蒙古那样的关外之地,每年要从大清领回许多粮食布料,若没大清的这些拨款,他们连冬季都熬不过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