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国师威武

气氛融洽的早朝结束后,朱元璋在御书房召见了林澈。

两个人在御书房内独自交谈。

“国师啊,朕已经下旨,你的贡献与功绩将有所回报,朝廷上下无人能比。”朱元璋的声音中掺杂着自豪与期许。

林澈微微躬身,神色淡然:“陛下,臣但执掌符箓,微施细则,所能为的有限,若非陛下圣明,大明江山何来太平之日?”

“好了。”

朱元璋挥手打断了林澈的话,“你我之间不必说这些虚言,今日朕邀请你来,是想面谈如何才能让我大明的国泰民安跟上一层楼。”

林澈的眼神中闪过深思,沉声回答:“陛下,臣以为,大明之所以能在乱世中稳如泰山,是因为陛下以身作则,上下一心,臣虽得陛下所赐的权力,但更需要与朝中诸位共谋国策,才能使得大明跟强盛。”

朱元璋微微点头,深有同感:“国师,朕敕封给你的这些,非但不过分,朕还觉得少了些,你不仅在术数道法上有造诣,在治国理政上也同样出类拔萃,朕能有你作为辅佐,是大明之福。”

宫中的这份和谐温馨之气,和外界的欢声阵阵形成鲜明对比。

消息一出,整个京城无不沸腾,百姓们喜气洋洋,家家户户都在庆祝朝廷将为国师林澈举办盛大的庆典消息。

不少平民百姓甚至自发在街头张灯结彩,挂上彩带。

颂扬林澈的功德。

有点甚至还把林澈画成了威武的神将,端坐于虎皮宝座之上,形象栩栩如生。

在庆典的那天,朱元璋身穿龙袍,器宇轩昂,站在高高的台阶上,向着集合于台下的官员和百姓宣讲林澈的功绩和智谋。

朱元璋的声音回荡在宽阔的广场上:“国师为我大明平息了多少隐患,克敌制胜,巧破奸计,他不仅是一位高深的道门高人,更是治国安邦的贤臣重臣,今天朕要在你们百姓面前,再次表彰她的功劳。”

众人高呼国师万岁,声音震天响。

热泪盈眶的民众在心中默默感激,为有这样英明的君王和睿智的国师,而感到庆幸。

林澈虚怀若谷,面带微笑,手持拂尘,向着朱元璋和台下的百姓一一行礼。

他的威名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成为了人们心中真正的护国英雄。

庆典之后,林澈得到特殊权利,可全权处理朝政。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低调和努力的为大明国事辛勤奔波。

正因为有了林澈如此的智慧和谦逊,大明王朝才能更加稳固边疆,内政和平,繁荣昌盛。

而林澈的名字,也因此在大明王朝的历史长河中留下璀璨夺目的一笔。

京城深秋。

黄叶在微微凉的风中翩翩起舞,为万千屋顶带来几许萧索,却无法掩盖国师府院内的络绎之声。

国师林澈一袭青衫,他的眼里没有岁月的痕迹,依旧深邃且明亮,如同初遇的那一日。

林澈收起手中的书籍,轻声叹息一声:“红尘朝朝暮暮,公忠体国,我等在江湖中漂泊,岂能忘却。”

一名亲信进入书房道:“国师,已经有结果了。”

林澈点了点头,目光里闪过一丝锐利。

“火来听听。”

“毫无疑问,又是一场谋反。”亲信口气沉重,“可这次,对的是当今圣上——”

话未说完,林澈便已了然,他轻轻站起身,凛然道:“王霸之权,一直是人心所向,告诉皇上,今夜我要见他。”

晚上。

宫中的夜色带着幽深和神秘。

林澈和朱元璋在御书房密谈,朱元璋一如既往的按照治国有方,可政治如棋,每一步都关乎国运。

“此次反贼所筹谋之事,非同小可。”林澈语气沉稳,“他们竟然欲擅动禁军,夜袭皇宫。”

“国师,朕已经知道,妄加暗害朕的,朕已经剿灭不少。”朱元璋静静的说道,但眼中的锐利却是破不了阴霾。

“陛下不必忧心。”林澈神色自如,品茶的间隙,似乎筹谋已定,“此间乱局,恰好给我一次斩草除根的机会。”

朱元璋若有所思,叹息一声,“国师,朕信任你。”

当夜。

国师林澈便已动身,这不是他第一次处置反叛之事,但他每一次都能稳稳持盘,甚至连朱元璋也始终弄不清他究竟会使出何种手段。

汉白玉的石阶上,林澈缓步走下,身后是一群锦衣卫,他们义无反顾的跟从国师。

同样神色凛然,我行我素,但是此时的最佳写照。

国师林澈一路走着,口里念念有词,眼中闪烁着的不是星星,而是盘算,而要破敌。

必先获智,他仔细梳理这这次谋反的来龙去脉。

从众多细小的线索中寻找真相,就在他深入思考之时,一个细微的声响打破了夜的寂静。

林澈抬眼望去,只见一个影子在夜色中晃动,像是有人在试图接近,

“出来。”林澈的声音不高,但却异常坚定,仿佛有着穿透一切的力量。

不出所料,那影子停下了脚步,从暗处走出一人,正是他一直在寻找的那个反贼头目。

“你已经无处可逃。”

林澈说的落落大方。

反贼想要辩驳,但他看到林澈身后那一排锦衣卫的时候,浑身一颤,知道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入了国师精心布下的陷阱。

林澈面无表情的看着他,手中的玉简轻轻一转,几乎不可捉摸的符咒密语便在空中悄然消散。

这世上,谋害皇上便是犯上作乱,罪该万死,而林澈就是为了维护那坐在龙椅上的人。

才会出手追击到底。

不给任何悔改的机会。

抓捕最终并没有太多波澜,反贼众人在林澈的智慧和力量之下,无一幸免。

但也回道宫廷,他将捕获的叛乱分子和牵连其中的权臣一一呈现给朱元璋。

这一次。

朱元璋在朝堂上高举酒盏,向着林澈敬酒:“国师,你此绝世智慧,朕当如何答谢?”

林澈微微一笑,挥了挥手,“陛下过誉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唯有国师谨记在心,是为忠诚。”

群臣在一旁齐声叫到,“国师威武!”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