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农桑发展

苏瑾与林悦深知农桑乃国之根本,水利工程修复之际,亦未敢忽视农桑之发展。

二人相携至各地,亲力亲为,推广新的耕种技术与优良桑种,志在使百姓富足,国家昌盛。

这日,他们来到一个宁静的村庄。村庄里,田野广袤,然耕种之法却颇为传统。

苏瑾站在田埂之上,望着田间劳作的百姓,高声说道:“各位乡亲,吾乃朝廷命官。今有新的耕种方法,可使亩产量大增,此乃经多方试验所得,确有实效。”

一位老农手拄锄头,满脸疑惑地问道:“大人,这新方法靠谱吗?吾等世世代代皆用老办法种地,亦能勉强糊口。”

林悦见状,微微一笑,柔声道:“大爷,莫要担忧。此新耕种法已在他处试行,成效斐然。且朝廷会遣专人前来指导,保您一学便会。”

说罢,她亲自下田,拿起农具,示范新的耕种技巧,动作娴熟,令众人惊叹。

于推广桑种之事上,林悦更是不遗余力。她走进村庄中的蚕室,众妇女正忙碌于养蚕。

林悦亲切地对她们说道:“姐妹们,此乃优良桑种,其桑叶更为肥沃,蚕儿食之,生长更为茁壮,产丝量亦会大幅提高。”

言毕,她亲手拿起桑叶,喂与蚕儿,又悉心演示养蚕之技巧,诸如如何控制蚕室温度、湿度,如何清理蚕匾等,皆一一讲解分明。

一位妇女好奇地问:“将军,这桑种培育起来可难?俺们怕伺候不好。”

林悦耐心答道:“此桑种适应性颇强,只需依着寻常法子照料,便能茁壮成长。且日后若遇难题,可随时告知官府,定会有人前来相助。”

在苏瑾与林悦的不懈努力下,村民们渐渐被说动,开始尝试采用新的农桑技术。

苏瑾又与当地官员商议,设立农桑奖励之制,对产量提高显着者予以奖励,以激励更多百姓积极参与。

数月后,成效渐显。农田之中,庄稼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粮食产量显着增加。蚕室之内,蚕儿吐丝结茧,洁白如雪,丝绸质量亦越来越好。

百姓们望着丰收之景,喜笑颜开,对苏瑾和林悦感激不已。

“苏大人与林将军实乃吾等恩人,若非他们带来新技艺,吾等焉能有此丰收。” 一位村民感慨道。

“是呀,如今家中粮仓满溢,丝帛亦能卖个好价钱,日子愈发有盼头了。” 另一位村民附和道。

然苏瑾与林悦并未因此而满足,他们深知农桑之发展需长期努力与精心呵护。

于是,他们邀请各地的农桑高手前来分享经验与技巧。

一位老农,手捧着自己培育的饱满谷穗,自豪地说道:“诸位乡亲,俺这谷穗之所以能长得如此饱满,皆因俺在耕种时,注重深耕细作,且合理施肥。

在播种前,俺会先将土地翻耕数遍,让土地松软透气,再施上自家积攒的农家肥,如此一来,土地肥力充足,庄稼自然长得好。”

众人皆围拢过来,仔细聆听,不时提问。

苏瑾亦在一旁点头称赞:“老伯伯所言甚是,深耕细作与合理施肥确是庄稼丰收之关键。吾等当将此经验推广开来,让更多百姓受益。”

林悦则在桑种培育的交流区域,与几位妇女探讨着蚕桑养殖的心得。

一位擅长养蚕的女子说道:“林将军,俺们发现,在蚕室中放置一些薄荷,可使蚕室空气清新,预防蚕病。”

林悦眼睛一亮:“此乃妙法,薄荷不仅有清香之气,亦有驱虫杀菌之效,定能为蚕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随着各地的农桑技术不断融合与创新。苏瑾与林悦又组织编写了农桑手册,将这些宝贵的经验与技术详细记录其中,分发至各地百姓手中。

苏瑾在手册的序言中写道:“农桑者,国之根基,民之生计。今将各地之农桑经验汇集成册,愿吾国百姓皆能精于农事,勤于蚕桑,使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望诸君用心研读,相互切磋,共促农桑之繁荣。”

为确保农桑技术的有效推广与实施,苏瑾与林悦还在各地设立了农桑监督使,定期巡查各地的农桑发展情况,及时解决百姓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农桑监督使在巡查时,发现一农户在耕种时,未能按照新的耕种技术进行操作。

监督使赶忙上前劝导:“老乡,这新耕种法可是经过实践验证的,能提高产量。你看,你这播种的间距过密,会影响庄稼生长。应按照手册上所说,适当扩大间距,让庄稼有足够的空间吸收养分与阳光。”

农户恍然大悟:“哎呀,多谢大人指点,俺这就改过来。”

在苏瑾与林悦的精心谋划与努力推动下,国家的农桑事业蓬勃发展,不仅为百姓带来了富足的生活,亦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