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使用快捷键[F11] 享受更好的阅读乐趣)

设置X

第456章 三湖五河!朱允熥的庞大治水策略!这也太稳重了吧!

“足够!”

队伍中兀的传来一阵慷慨激昂之声,众人定睛一看,却是司农卿白英。

“他不是没来么?啥时候来的?”

“不知道啊,没看见。”

白英出列跪地叩首:“臣来迟了一些,还请陛下恕罪。”

“无妨!”

“之前高文所说,六千余万人丁,全天下的田亩还够分么?根据司农寺的统计调查,皇上,大明之田超过九万万亩!”

“有不少并未记录在鱼鳞图册当中,因为都被士绅隐匿掉了。”

“国初分田那会,李善长杨宪胡惟庸你方唱罢我方登场,朝廷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淮西勋贵上,出现这种差池实属正常。”

“但此次清田以科学司为首,他们掌控精密的度量衡,各个踏实能干。”

“再加田政本身并未败坏,此次最直观的目的是为了给无田无产之民落户分田,实现耕者有其田之三代大同之世。”

“这么看来,那更是绰绰有余。”

詹徽点点头:“臣附议。”

白英言道:“就算真的不够,人定胜天,地方官组织兴修水利,开发荒地就是。”

“山东赈灾后夏元吉那里结余了超过百万斤的红薯,若是大规模推广开来,当做副粮食用,不说其他,充饥定然是足够的。”

“何况...”

说到这,他怔怔的看向朱允熥,似乎想到了什么突然变得面色潮红,而后又看向门外,心中焦急,秦达怎么还没来呢?

朱元璋瞳孔中闪过一丝疑惑,道:“怎么了?”

“陛下,太孙令我和大司空前往顺天府调查...”

“皇上!”

话还没说完,一个小太监忽的高喊冲入奉天门,表情激动,跨过门槛时还因急躁绊了一下,差点没摔倒在地。

“工部尚书秦达递折子求见!”

“呈上来。”

朱元璋打开奏折只是扫了一眼便猛地合上,诧异的凝视着坐在一旁的朱允熥,道:“宣!”

“宣秦达觐见!”

不多时,一人衣衫褴褛,拄着拐棍步步坎坷的走了进来,他穿着一身破烂衣服,上面满是泥泞,鞋子也变得焦黄,也就头顶的官帽保存完好。

众臣心中疑惑:“这还是堂堂工部部堂么?”

“怎么看起来就和个老农一样!”

“还是前宋蒙元的老农。”

“科学司研究出先进的耕田工具,现如今种地可不再和以前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了。”

“咋个回事?”

朱允熥不顾别人的眼光走了下去,关切问道:“事情如何了?”

“天幸不负殿下使命。”

“好!”

他搀扶着秦达走到龙陛下,秦达哆哆嗦嗦下跪叩首,恭敬说道:“臣参见皇上,参见太孙!”

“你这是?”朱元璋站了起来,不解问道,“还有你在奏折里面说的,能彻底解决顺天府水利问题,是真是假?”

秦达言道:“臣岂敢哄骗皇上。”

“宋和,赐座!”

“快快讲来。”

宋和拿了个太师椅来,秦达坐下拱手施礼答道:“这一年来,微臣走遍河北,哦,顺天府的全部地界,登上了九座高山山顶,跨过三十一条河流。”

“再加有科学司精妙的地图绘制方法,这才将顺天的所有水利全部绘制在这幅水利图上。”

顺天水利图?

“让咱看看!”

秦达哆哆嗦嗦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来,那纸早已蜡黄,背面满是漆黑的手印,甚至还有股浓重的汗臭味。

宋和不敢怠慢,小心的接过将其展开,全图瞬间一览无余。

朱棣朱高煦等人也好奇的凑了上去。

“这是卢沟河?”

“还有玉泉山?”

“这儿...老三,你去过么?”

“没有,那好像是燕山附近吧!”

朱高煦哥俩常年混迹顺天,有些地方就连他们都没有去过,秦达这张水利图上竟然都有。

练子宁看后叹为观止,真是太详细了。

“皇上,当初太孙殿下交给我们个任务,那就是去考察三湖五河工程是否能够成功,现在看到这幅水利图,微臣可以给出肯定的答复,能够成功。”

“并且一旦实施的话,顺天山东直沽等地,两千余万亩田地将全部受惠,顺天之民,定会过上和应天百姓相差无几的生活。”

白英上前激动说道:“一年了,真不容易啊。”

“大司空,你的脚怎么回事?”

“绊了一下而已,不碍事的。”

朱棣忙的问道:“刚刚你说的三湖五河工程,那...那是什么?”

秦达白英对视一眼,心中再次惊叹朱允熥的气魄,道:“是殿下提出的治水之策,所谓三湖,是三角淀,白洋淀,大陆泽。”

“所谓五河,是潮白河,卢沟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

每说一个地方,朱高煦就在地图上寻找半天给众人指了出来,由南到北全部都有,完全囊括整个顺天!

“三河五湖工程,便是将这八个水系完全治理,共分为,上拦,中蓄,下分三段进行。”

“顺天上游最大的问题就是山洪爆发,河道不堪重负,屡屡决口,甚至改道,淹没田地。”

“微臣查阅过了,发现此事乃宋朝之错。”

“在丢失燕云十六州后为了防备辽朝,便将河北到处化为河泽,这样战马就无法奔驰南下。可河北水利却遭到了巨大的破坏!”

“蒙元时期郭守敬治理了一番,却也只是恢复了漕运而已。”

“殿下治理运河,黄河和淮河,也只是惠及山东南直隶等地,单单绕过了河北。”

“此地百姓,六路大军北伐出农夫上百万,硬生生背着将军粮送到前线,朝廷亏欠其多矣。”

“请陛下恕罪,微臣走访顺天各地,心有感触,不自觉扯远了。”秦达拱手赔罪,继续说道,“上游最大要务,乃是让河道各安其位,所以关键就在一个拦字,有了水泥,此事易耳。”

“中游,当以白洋淀,三角淀,大陆泽为中心,开挖沟渠,积蓄洪水。”

“顺天地势平坦,还需对三湖进行大规模整顿,建设湖堤,深挖清淤,这样才足够稳重,洪水入湖不会泛滥。”

朱元璋在地图上不停摸索,找到这三者的中间位置,就像秦达说的,那里地势平坦,以这三个湖为中心,几乎能灌溉到河北的所有土地!

两千余万亩,绝对是熥儿最稳重的估计。

“下游,便是直沽一代,素有九河环绕之说,水势复杂,当多开支流,加宽河道,用淤泥来改良土壤。”

“这样长久维持下去,附近的沼泽滩涂便都会成为良田,既能惠及万民,还能为国增收。”

现在叫直沽,靖难之役时朱棣从此渡河南下,觉得名字不好听就改了一下。

天津卫!

津乃渡口的意思。

天子经过的渡口。

“陛下,这便是殿下所说三湖五河工程的总体方针!微臣查阅史书,博览古今,以王景郦道元治水策为根比对,认为绝对可行!”

朱元璋缓缓踱步,带上眼镜不停审视那副水利图,道:“人定胜天!哈哈哈~”

“咱总算知道白英为何会笃定天下田亩够分了,若所有人都和熥儿一般兴修水利,敢于担当,何愁大明不稳,百姓不安。”

“三湖五河,还有上一次整修运河,熥儿的每一次动工都是大手笔啊!”

他看着秦达跛脚关切说道:“宋和,快去叫太医来!大司空可是咱留给熥儿的左膀右臂,不可有任何闪失。”

“是!”

“多谢皇上关心,就是点小伤而已,没事的。”

“那不行,咱不放心。”

他双目依旧直勾的注视水利图,道:“秦达,你预估,这个工程需要多少钱粮?”

“皇上,此乃盛事,微臣已经走访过顺天百姓,他们无比踊跃,甚至可以自备工具前去做工,以此来看,稳重估计。”

“需~”

“一千万贯!”

所有人听到后不禁感慨,这工程简直就是金山银山打造的,上次治理运河都没花这么多。

朱元璋并未犹豫,直接说道:“海关那里有银五百万,咱全部下拨用于治水,再加五十万石粮草,剩下的明年给你,最近事太多,清户清田,户部也要留些压箱底。”

经过朱允熥的改革,大明财大气粗,要不然还真的得东挪西凑,甚至最后因为银钱不足而望洋兴叹。

想到这里,朱元璋打算摸摸朱允熥的脑袋,可发现他已经在十步开外了。

“你躲那么远干嘛?咱没打算揍你!”

“皇爷爷,但我还是要解释,不是不告诉您,秦达也是刚刚才肯定能够施行!我若提前说了,万一不成,那不是让您白高兴一场么?”

“咱现在不纠结这个,反正你总有理由等着。别人都说,太孙那张嘴,能把活人说死死人说活,咱深以为然。”

“过来!”

“皇爷爷,我就在这也听的挺清楚。”

“哈哈哈~”

詹徽高文对视一眼,他们这下就明白了,为啥会有一些河北百姓半夜跪在明宫门口祈福。

所谓故土难离,他们因为逃荒而背井离乡,心中定然思念。

如今太孙开发水利,并且要分田落户,让他们能在家乡重新美好的生活下去,他们能不感激么?

太医来后仔细检查,一边说一边在纸上写道:“皇上,大司空的骨头有些错位,还有点发炎,这是因为长时间跋山涉水导致的,微臣开点药就是。”

“但还请大司空注意,在伤好之前不可过多行走,否则可能留下后遗症。”

太医将纸递了过去:“这就是药方子,生姜三片,红枣五枚作为药引,三副即可见效。”

“等上朝结束后,大人还得来太医院做下正骨,那里的条件较好。”

秦达点点头:“好!”

此时,朱允熥忽的说道:“这三湖五河工程,还有一个较大的隐患,在我看来还不太稳重!”

朱元璋:...

又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