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登科路(科举)》全本免费阅读
日头沉沉坠了下去,暮色里春霭夹着薄雾浮起,笼罩着村落及绵延的小山。
吴玉芝杵在门边,伸长脖子往村口方向瞧了又瞧,始终没看见父子俩的身影。
从集市回来的村民接二连三经过,跟她打招呼,吴玉芝面上挂着笑,内心却愈发焦躁。
她想,自家那口子定是又去了小叔子那儿,不然也不能耽搁到这个时辰。
回来还得再好好说说他才行。
没多久,便有一辆牛车由远及近。
大水牛走了一天,此刻也只能慢腾腾地挪。待瞧清了小院门前的立着的人后,陆嘉志很轻松就跳下车,快步过去:“娘,我们回来了。”
“哎哟,可算是回来了。”吴玉芝一见着儿子就笑开了花,适才的一团心思全忘光了,只一叠声地问,“累不累、饿不饿?”
他想说不累,然而话还没出口,就被娘亲拉进了家门。
大姐和小妹凑过来,叽叽喳喳地问这趟出门好不好玩,陆嘉志神秘一笑,从布袋里摸出一小包油纸包的桂花酥糖。酥糖外头洒了糖屑,里头包着芝麻和桂花馅,麻香扑鼻,姊妹们不敢置信地惊呼出声。
陆家小院一下子热闹起来。
一共九颗酥糖,陆嘉志给姐姐和妹妹各分了三颗后,捻起一颗,递给吴玉芝:“娘,我吃过了,你也吃。”
吴玉芝哪里肯吃,又不是小孩子家家的:“诶,娘不用吃——”
但对上儿子执拗的眼神,剩下半句话就卡在了喉咙里,就着儿子的手咬住了糖。
嗯,甜糯甜糯的。嘴里甜,心里更甜。
陆嘉志自己也捻了颗吃,剩下一颗包好,给爹留着。
牛车不着急还,正将大水牛栓进牛栏的陆大川听见里头的欢声笑语,也跟着眯眼笑,眼尾褶皱深深。
母女三人早吃过饭,吴玉芝拿了油灯进厨房,热灶给爷俩下顿面。
忙活了一天只吃了一个馒头、两块干巴巴的烧饼,可不得来碗热乎乎的面汤润润。
许是因为有了些底气,陆大川舀了凉水简单清洗一把后,便赖在灶旁不走,一边看着火候,一边跟妻子说说闲话,将白日里卖椿芽和萝卜挣的银子,买笔墨书和醋盐糖的花费都一五一十地交代了。
当然,他不擅长说谎,去县城的事,自也没瞒着。
吴玉芝初时听着,一口气提上来,哽在喉间不上不下的,后来慢慢听下去,那道气又自个儿顺开了。陆大川眼睁睁地看着自家婆娘手里的刀失了准头,比着半肥不瘦的部位几刀下去,格外厚实的几片。
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肥瘦相间的肉片干煸出油,加两大勺水,“滋啦”一声。
待泛着油花的汤咕嘟咕嘟烧开,五两面条下锅滚一会儿,再撒上一把早上剩的香椿芽,些许葱末。
捞出锅,喷喷香。
父子俩在灶房就地吃饭,面条是刀削的,入口滑溜溜又特别筋道,有鲜香的椿芽佐味,没有一点儿油腻。
“呲溜呲溜”的,大粗陶碗冒尖儿的面和着汤吃得一滴都不剩,两人都出了一身薄汗,疲累的身子这才舒坦了。
填饱肚子,陆嘉志又把买来的文房和书给他娘看。
给她讲,这是什么书,那是什么书。
吴玉芝并不识字,听了也不晓得究竟是什么书,只是想到价格,便想瞧瞧这书是不是镶了金子。
一两八钱,都能买头大肥猪了。
似是看穿了吴玉芝的想法,陆嘉志一脸严肃地讲:“娘,这些钱以后我都会挣回来的。”
吴玉芝噗嗤一笑:“你这孩子,跟爹娘客气啥?”
在这一点上,她跟陆嘉志的想法是一致的——银子这玩意儿,花在自家人身上总比白给了别人家的好。
再者,看着儿子那双亮亮的眼睛,做娘的又岂会不懂他的心思?
夜里,吴玉芝在床上辗转反侧,弄得陆大川也没睡踏实,支起身子问她怎么了。
吴玉芝终是忍不住,将心里那个念头道了出来:“当家的,你觉得长生怎么样?是不是比你弟弟那会儿瞧着还要坐得住些?”
吴家往上数几代都是农户,她和兄弟姊妹们都是庄稼地里滚大的泥腿子,大字不识一个,可她嫁过来那年,陆小川才十二岁,连童生都还不是,她也算是看着小叔子长大的。
陆小川能考中秀才,其中自然也有作为长嫂的她的一份血汗。
故此吴玉芝认为,自个儿也是供出过秀才公的,有那个心得。既然小叔子可以,自己儿子为什么不可以?
长生打小便不似村里别的娃儿,安安静静的,十分乖巧知事,晓得家里人为他的身体操心,汤药再难以下咽也会老老实实地喝光,从来不肯叫苦。
也不会仗着自己是男孩儿就轻视姊妹们,但凡有好东西一定让姊妹们先挑。
越长大,性子还越发稳重。
去岁深秋,村头梁家嫁出去的大丫鼻青脸肿地偷跑回来,说是被夫家虐打所致,梁家鸡飞狗跳了一阵,大丫她娘又是哭又是闹的,可最后还是不得不将大丫送了回去。
大丫年长几岁,花妞从小跟在她屁股后头喊她姐,见过梁家这出后,心里又惊又怕,回头倒在床上就烧了起来。
昏昏沉沉中嘴里还一直呢喃着“我不要嫁人”、“爹娘,别让我嫁人”……
吴玉芝身为女儿家,如何不知女儿家的苦,从前自己可以忍受的,落到女儿身上,她就无法忍受了。
三个孩子都是她的心头肉,看着花妞眼下乌青一片,急得直掉泪。
长生便拉着她和花妞的手,一遍遍地安慰:“我断不会让姐姐日后给人欺负了去,谁敢欺负我姐,我头一个跟他拼命!”又拍着胸脯保证,“不嫁人就不嫁人罢,有我一口饭,就不会饿着大姐和小妹,叫姐妹们永远不会没了家。”
话虽孩子气了些,可这样孝顺又有担当的孩子,叫她怎么舍得不为他打算?
往深了想,纵是为了一家子的将来,这条路子也是最好的,看她那小叔子不就知道了?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小叔子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吴玉芝深以为然。
陆家出过一位秀才,便很可能再出一位,说不准还会考得更高。
妻子嘴皮子一张一合,陆大川便知道了她要说什么。
一时沉默无言。
吴玉芝不由急道:“你倒是说句话呀!”
“长生在常秀才那儿识字也有段日子了,以后是个什么打算?当真就识几个字就完事儿了?别到时候孩子心气高了,生出读书考学的心思,又不让继续念,那得多难受啊。”
她连想都不敢想。
陆大川于是又想起平日里儿子伏在桌前那股认真劲儿,想起那一日一换的小水桶,和今儿买了笔墨书后,欢喜得要蹦起来的神色。
他缓缓开口:“我也不是没想过这事……”
吴玉芝一听这话,心说——我就知道。
自家这口子面上看着很是老实憨直,一眼就能看透,实际却是个爱藏着事的,又是个倔驴脾气。
当初没能念成书,心里头其实一直遗憾着呢。
果然听陆大川继续道:“从前没有这个打算,是因着长生身体不好,小川考个秀才费了多大劲儿,差点没了半条命,你又不是不晓得。后来他说要识字,我就想着,先让他试试看罢。”
若这孩子能踏踏实实地能坚持,且学得不错,那敢情好;坚持不下去,识得些字,日后去镇上或县里找份轻松的活计也成。
如果连这都不成,那便是回到原点,留在村里,也可以靠地吃地。
他的确遗憾过自己没有机会念书,同时也暗暗希望儿子可以做个读书人,不用跟他一样,一辈子在地里下苦力。
土生土长的庄稼汉子,对读书人有着天然的敬畏和向往。
更别说,还有弟弟这靠知识改变人生的活样本,摆在那儿。
只是这一切,还得看长生自己的选择。
陆大川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