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太子何故先投

旋即,徐志道如闪电般迅速伸出手去,一把拉住正开口认错、满脸懊悔与惶恐之色的朱厚照。

他顺势将朱厚照巧妙地护在身后,似是要以自己的身躯为朱厚照全力遮挡这来势汹汹的责难风暴,坚定地屹立在朱厚照身前,为其抵御一切风雨侵袭。

徐志道微微侧身,眼神冷静如冰潭,深邃地看向朱厚照,嘴角轻轻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那笑容仿若破晓时分穿透云层的曙光。

在无声中向朱厚照传递着无尽的安慰与鼓励,轻声说道。

“臣还未输,殿下何故先降?

莫要慌乱,且看臣如何应对。”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语调不疾不徐,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神奇的魔力,能够穿透重重迷雾,安定人心,驱散恐惧的阴霾。

朱厚照原本慌乱如麻的心绪在听到这席话后,仿若被一双温柔而有力的手轻轻抚平,稍稍得以平复。

他那原本满是阴霾的眼中,也重新燃起了一丝希望的火花。

朱厚照原本满是担忧的小脸瞬间绽放出惊喜之色,仿若一朵在风雨后骤然绽放的娇艳花朵,那一双明亮的眼眸中仿佛瞬间有光芒在欢快地跳跃闪烁,仿若夜空中璀璨夺目的星辰,熠熠生辉。

他激动地看着徐志道,心中满是欢喜与期待,暗自想道。guqi.org 流星小说网

“哈哈,这才是我熟悉的二哥呀,当年在国子监里,面对杨大学士,二哥都能旁若无人、侃侃而谈,那番风采至今都深深地烙印在我心间,令我记忆犹新呢。

如今这般模样,定是有了应对之策。

回来了,他真的回来了。”

想到此处,朱厚照原本揪着的心也渐渐放松了下来,宛如紧绷的弓弦终于得以舒缓,乖乖地站在徐志道身后。

目光紧紧跟随,犹如忠诚的侍从等待着将军的指挥,只等看他如何以精妙绝伦的智慧巧妙地化解眼前这棘手的局面,心中对徐志道充满了坚定不移的信心与深深的依赖。

徐志道轻轻整了整衣冠,神色从容淡定,向李东阳微微拱手,那姿态谦逊而不失威严,开口道。

“李大人,且听我言。

古之贤君,皆深谙皇子历练之要义,深知唯有历经磨砺,方可成就其坚毅不拔之德与济世安邦之才。

昔汉景帝时,太子刘启亦曾微服出巡,深入民间,察百姓之疾苦,访贤能于市井巷陌之间,待其归来之后,施政愈发贤明,国家亦因此愈发安定繁荣。

太子殿下今虽年幼,然其心怀天下苍生,出宫之行,意在亲睹民生百态,绝非贪图游乐。

此等宏伟志向,实乃大明之福泽。

大人您却只看到出行之险,却全然忽略了太子此行所蕴含的深意与长远价值,此等做法,岂不是因噎废食?”

李东阳冷哼一声,那声音仿若寒冬腊月里的凛冽寒风,刺骨冰冷。

“哼,此一时彼一时,当今太子之安危干系重大,怎可与古时相提并论?”

徐志道不慌不忙,神色镇定自若,继续说道。

“大人之言差矣。

《礼记》有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太子若一味深居宫中,犹如温室中娇弱的幼苗,如何能洞悉世间万象之纷繁复杂,日后又怎能担当起治国安邦之重任?

我等虽为臣子,然亦肩负着辅佐太子成长之神圣职责。

此次出宫,绝非贸然行事,锦衣卫也在暗中紧紧跟随,时刻护卫太子周全。

是吧,牟指挥使。”

牟斌被突然点名,先是微微一愣,仿若从沉思中惊醒,随即赶忙点点头,以证其言不虚。

徐志道继续侃侃而谈。

“且太子聪慧过人,于宫外之行已有所悟,有所得,此于大明社稷之长远发展,有益无害。

大人但知一味强调宫规国法,却忘却了培养太子的根本之道在于使其经风雨、见世面,难道要将太子养于金丝笼中,待日后临朝理政,面对错综复杂之局势而茫然不知所措吗?”

李东阳脸色一沉,仿若乌云密布,怒喝道。

“你莫要巧言令色,太子乃国之根本,不容有丝毫闪失。

你带其出宫,便是将太子置于险地,此乃大不敬之罪。”

徐志道微微一笑,那笑容中透着自信与从容,朗声道。

“大人且息怒。

且看那隋炀帝杨广,生于深宫之中,自幼未历经民间疾苦之磨砺。

继位之后,虽有开运河、通丝路等壮举,然其施政多凭个人臆想,全然不体恤民情,致使民力耗尽,天下大乱,大隋之基业最终毁于一旦。

究其根源,在于其年少时缺乏对民间真实状况的深刻认知与体悟,未能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稳健的治国理念与务实的为政作风。

又如宋徽宗赵佶,本是天赋异禀的艺术之才,却因生于帝王家且未经充分历练便登上大宝。

在位之时,他沉迷书画,将朝政大权交予蔡京等奸臣,对民间疾苦、边疆战事全然无知,只知贪图享乐,对天下之事漠不关心。

最终,金兵南下,北宋覆亡,徽钦二帝被掳北上,受尽屈辱,此等惨祸,不正是皇子缺乏历练而无法应对复杂局面的惨痛例证吗?

太子殿下乃陛下嫡长子,体内流淌着太祖太宗之英气血脉,更有陛下之圣明血统加持,岂会因些许外界风险而折损?

我等身为臣子,应为太子开辟成长之路,而非以过度的保护将其束缚。

况且,我大明以仁孝治天下,太子奉圣上之命,欲出宫体察民情,心怀子民,此乃仁孝之举。

若因大人之阻拦而夭折,恐失民心,亦非陛下与诸位大人所乐见。”

说罢,徐志道目光坚定如炬,直直地看向弘治皇帝朱祐樘,那眼神中满是忠诚与赤诚。

“陛下圣明,当知臣之所为,皆为太子与大明江山考量。

臣愿受陛下与诸位大人之审视,若有不当之处,甘愿领罚,但请莫要曲解臣之忠心与太子之善念。”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目光中似有思索之色,仿若在权衡利弊,考量其中得失。

李东阳见状,欲再反驳,却一时语塞,仿若喉咙被梗,话语难以出口。

此时,内阁首辅刘健缓缓开口,其声音沉稳而庄重。

“徐公子之言,亦有几分道理。

太子微服出宫之事,或可从长计议,但此次之举,虽有不妥,然其心可嘉。”

众大臣亦纷纷附和,李东阳见此情形,只得无奈地轻拂衣袖,道。

“罢了,此事且看陛下定夺。”

弘治皇帝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

“太子出宫之事,虽涉险,但朕亦知太子需历练。

济危你说的虽然没错,但还日后还需谨慎些。

此次且不予重罚,下不为例。

下次带太子出宫还需多带些护卫。”

徐志道听闻此言砖头对朱厚照无声对了个口型,搞定。

朱厚照听闻,顿时面露欣喜之色,看向徐志道的眼神满是敬佩,仿若在看一位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的英雄。

《明史——徐志道列传》

弘治十六年春,徐志道携太子明武宗微服出宫。内阁闻之大怒,于乾清宫欲罪徐志道。志道与李东阳辩,志道胜。

明孝宗终断曰:“济危所为无差,然仍需慎之。既无惩亦无奖。”

此乃大明靠山王首于廷议得胜,自此开启一生不败之传奇焉。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