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要不怎么说做人性子不能太急呢?

四阿哥不打无准备的仗。

猜到康熙用意后,他全部的注意力就都在研究通货膨胀上了。

相关史料查了又查。

现在说起来,那也是很有一番见地的,至于应对么?

他惭愧拱手:“儿子不才,只有几点浅见,以为抛砖引玉之用。首先,既然是金银大量涌入,导致的银贱物贵,朝廷就得在这方面作出调整。”

“其次增加货品供给。”

“再有就是严防有人囤货居奇,或者趁机大量收购土地。”

康熙颔首,这点很重要。

特别重要。

他跟太子早就已经达成了共识,也已经就这方面作出了相应部署。

“还有……”四阿哥眉头微皱,似有些踌躇。

康熙立即开口:“既然是相互商量,共同研讨,自然可畅所欲言。老四有什么想法,尽可说来。”

“儿子遵旨。”

四阿哥行礼,然后提议增加官员俸禄,提高固定收入者薪酬。

同时也要增加税收。

登时,康熙的眉头就皱起来了:“你应知道,四十七年秋,朝廷便已经大幅度调整了官员俸禄。而加税……”

“此二字关系重大,需慎之又慎。稍有不妥,便会在民间引起轩然大波。”

四阿哥:……

要不您以为,儿子刚刚何以踟躇呢?

他叹息:“儿子也知此事干系重大,但若继续保持原定税额,朝廷收入看似无影响,实则是在减少的。”

康熙点头,表示会认真考虑,再将问询的目光看向十三阿哥。

结果被对方反问了:“儿子的想法与四哥差不多,主要也是朝廷干预市面金银的流通量。提高百姓收入,杜绝可能随之而来的土地兼并等。”

“在这之外,积极利用海贸。增加收入,也加大对粮食等物的大量引进,保证市场供应丰盈。”

简单叙述几句后,十三阿哥就问他还记不记得胤祄所说的银行?

掌握着铸币权,可存款、可借贷,还能发行啥国债的银行?

唔。

对银行没有什么印象了,那保险呢?

十八弟也浅提过几句的!

被这么连连追问,康熙不但不恼还欣慰地笑了:“不错不错,果然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多个人,就多一份力。你们哥俩这一回来呀,就多了不少好主意。”

“十三你把这些都好生整理一下,回头写个折子。”

“咱们等着,等小十八上朝的时候跟你‘心有灵犀’一下。”

十三阿哥:……

用偷听弟弟心声得来的好点子,去震撼弟弟吗?

老实说,这种差他很不想当。

并尝试提名太子,想让他去当这个坑货。

结果太子落落大方笑:“若能助力大清,孤倒不介意当个梁上君子。只是……”

“固有印象害死人!”

“若孤来说,小十八只有满目狐疑,揣测孤是不是中邪了。你跟九弟说,他才没有丝毫怀疑,只有万千称赞。”

然后,一国太子与他行礼。

请他为大清应对这番危机而略牺牲一二。

康熙也满目期许地看着他。

十三还能怎么着?

只能当场表态愿意为大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呗!

于是伏案苦写,准备在下次早朝上震撼他十八弟。不求他透露出更多,略检验一下,让他们知道这个思路没错也好啊。

然后……

朝堂之上,熟悉的话题再度被提起。

胤祄从最开始的逐字逐句细听,不敢落下一个标点符号,到现在的以手支颐,默默走私。

直到四阿哥提出加税,十三阿哥说起银行。

他才瞬间精神起来:[哈哈哈,我就说嘛,还得是肝帝和卷王的强强组合。]

[四哥敢干,十三哥敢想。哥俩一合计,只要这事儿可行就敢行,爱咋咋地。抄家、火耗归公、摊丁入亩、改土归流……]

熟悉的歌功颂德模式再度开启。

这回,康熙、太子和诸皇子谁都没觉得腻烦。

而是微微垂眸,眼底异彩流动:小家伙这么激动,看样子这些都是可行之策呀!

唔。

其实胤祄对金融方面的知识真的是蛤蟆跳井,不懂不懂。

但再怎么不懂,也知道国有银行比个人钱庄强啊!

那可是金融体系的核心。

银行若运行良好,取代个人钱庄、票号。

对稳定国家经济可是有大助益的。

[而且,我虽然懂得不多,但也知道朝廷一定要把铸币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不然是会出大乱子的。当初汉文帝就干过这事儿,放开铸币权一时爽,回收火葬场。七国之乱,差点让西汉变天……]

侧耳倾听了好一阵,确定十八弟没有更多说辞了。

十三阿哥才继续按他的理解来阐述大清银行存在的必要性。

话音一落,就遭到了群臣反对。

理由?

这大清银行一出,多少民间银庄跟票号得失去赖以生存的根本呢?

如今国库、私库皆充盈。

皇上又这般爱民如子,怎可这般与民争利?

对此,十三阿哥只轻笑:“诸位大人差矣,这怎么能是与民争利?分明是与民便宜啊!”

“以往私人银庄百姓存银不但没有利息,还有一定数额保管费用。且私人钱庄常因经营不善,或者东家心思不善的缘故倒闭,让存银之人血本无归。”

“咱们大清银行就不存在这种事情,不收保管费用,还会给出些许利息。且大清不倒,大清银行不倒,杜绝储户后顾之忧……”

一项项惠民政策说出来,直让文武大臣不敢说皇上不仁,也不敢再说他与民争利。

因为按着十三阿哥这思路,银行开设根本就没有利。

完全就是朝廷给存钱之人发补贴。

十三阿哥:……

要不怎么说做人不能性子太急呢?

只听存银有利息,不听借贷也会有利息也是没谁。

离谱到下了朝十三还在跟兄弟们感叹。

嗐!

胤祄小手一摊:“他们又没打算去存钱,听那么细干嘛呢?横竖他们都是宁可给别的银庄交保管费用,也不因那三瓜两枣利息而把自己财产放在朝廷银行里的人。”

“否则哪天汗阿玛一个心血来潮翻翻账,他们不就白辛辛苦苦许久,刮到天高三尺了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