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被穿黑丝的陛下踩,不是很合理的吗?”卫书低下头,弱弱的道。
“………”
武政满头黑线,竟无言以对。
最终。
武政勉为其难的穿上了黑丝。
她犹记得,往日严肃认真的卫书,那满脸的欣喜、震惊、痴迷、兴奋……
简直……简直就像是换了个人。
而当卫书傻笑着情不自禁的用手触摸时,武政只得一脚将他踹飞。
可卫书居然不怒反喜,满脸陶醉。
如醉酒的浪荡子,在怀念刚刚被打的滋味?
武政三观崩溃的发现。
她委以重任的肱骨之臣,居然有这么不为人知的一面。
喜欢黑丝也就罢了,还有受虐倾向?
“回家找你夫人玩!”
武政狠狠瞪了一眼卫书后,便一脸异样的直接离开。
穿黑丝,她实在是……太羞耻了。
很长时间武政都想不明白,卫书为什么钟爱黑丝。
据她所知,正常人都不喜欢这些奇装异服。
可是后来,武政不再追问理由了,也并不感到奇怪了。
她习惯了。
或者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已经习惯单独给卫书穿那些奇装异服了。
包括但不限于黑丝、jk……
“习惯,真是一种可怕的东西!”
武政嘴角的笑容一闪而逝,思绪从这段回忆中抽出。
接着,她面无表情的继续说着,声音悠然而清脆。
“至于赵国?”
“我曾经在赵国做过多年的质子,对于赵国相当熟悉。”
“齐国临淄到兴国雍城、燕国蓟城到楚国郢都,这是当今天下最两条商贸往来线路,每年创造的利润难以想象!”
“赵国邯郸,却正好在这两条商贸线路的中心交汇处,因此拼接商贾之利,赵国可以获得大量的税收。”
“自赵武灵王展开胡服骑射,任用乐毅为将领,大破魏国七十余城后,国势更是达到了巅峰。”
“可是,商贾之富、骑射之强,看似没有弱点的赵国,却有着十足的破绽!”
卫书喝了口酒。
赵、奏两国交好日久,赵国给奏国提供先进的战法、铸造工艺,奏国则主动派出质子。
武政,就是奏国派往赵国的质子。
究其原因。
就是因为赵、楚两国之间存在的矛盾。
虽然说,赵楚两国是盟友,共同压制东方的齐国。
但是两国之间也存在着利益冲突。
关中的兴国、三晋之一的韩国都是楚国的盟友。
换句话说,赵国不能向沃野千里的关中之地、富庶的韩国地带进行扩张。
只能向西方的齐国、南方的魏国、东北方的燕国、西北方的异族等方向扩张。
可是赵国也不傻,不可能乖乖充当楚国的打手。
将三晋之地看为囊中之物的赵国。
不可能舍近求远,放弃富庶的魏、韩两国,而去攻略中原之外的贫瘠土地。
而赵楚两国还未翻脸,反而还结盟的行径,还得归功于如今的利益划分。
破齐后。
赵国吞并魏国、楚国吞并淮泗流域小国。
这是两国合作的基础。
不过这种以利益而联合的同盟,十分不稳固。
猜忌和提防必不会少。
正如楚国不可能真的让赵国吞并富庶的魏国,问鼎中原。
从而形成了楚、兴、韩三国攻守同盟,让赵国只能向齐国不断发动攻击。
赵国也不可能坐视楚国吞并淮泗流域,一统南方,成为真正的南方霸主。
在东南小国中扶持一个国家,不求能与楚国相抗衡,但求不断吸引奏国的视线,那将变得十分有意义。
奏国,就这么脱颖而出,赵、奏攻守同盟,也由此而生。
楚、赵两国互相给对方上眼药。
双方都心知肚明,可却看破不说破。
从小在老头子身边耳濡目染的卫书,很知道楚、赵两国间的政治博弈。
卫书心中一清二楚,可却故作疑惑:“愿闻其详?”
紫女和章贺也都用好奇的眼神看向武政,这些治国之言,他们平日里可听得十分之少。
武政清冷的声音继续响起。
“赵国的胡服骑射,虽然极大增强了赵国的军事实力,赵边骑更是名震天下,但实则这却是赵国的一次失败!”
“赵国自三家分晋后,继承了晋国的北部边疆领土,自然也继承了晋国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
“河套地区、阴山一线,原本是胡人游牧部落的大本营……”
“赵国多年的兼并游牧部落、向北方扩地的过程中,民间不可避免的存在大量的游牧文化……”
“北方游牧和南方农耕文明,逐渐成为赵国极为尖锐的文化矛盾……”
“代郡与邯郸,成为赵国游牧和农耕文明的代表中心……”
“不光是天险太行山脉的地理隔绝,还有横插在这两大文化中心的中山国……”
紫女和章贺都面露思索。
他们曾经以为赵国的胡服骑射,不过是穿上善骑马的衣短袖窄,拿上弓箭骑射,没成想这其中还有这么多弯弯道道。
卫书沉吟不语。
胡服骑射。
首先是文化自信关难过。
穿胡服,说是加速民族融合的大好事。
可儒家的孔老夫子,也不是说若不是管仲的尊王攘夷,华夏早就披发左衽了?
披发左衽,这是游牧民族的衣着发饰,在孔子看来太粗鲁,太非礼了,十足的野蛮落后。
我们华夏民族则是束发右衽,十分有礼,这是文明的象征。
因为人的右手比左手有劲。
在古代,右边也被寓意为力量与暴力。
所以华夏拱手作揖时,要左手包住右手的拳头再鞠躬,象征着大家是克制暴力的文明人。
只有当报丧时,才会右手压左手。
衣着、服饰、发型。
在古代,这是一个政权,一个民族非常重要的象征。
譬如说,满清入关时著名的“留发不留头”,剃发结辫,改穿满族衣冠,就引发了众多大明子民的誓死抗争。
满清丑陋的金钱鼠尾国策,引发了无数次反剃发起义。
宁为束发鬼,不做剃头人!
据史书记载:最悲壮的要数江阴十日,江阴人为誓死捍卫颅上发而起义,他们坚守城池81天,有6.7万人战死,杀死清兵7.5万余人……
更不要提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要说江南老百姓可是出了名的好脾气,可江南这关都这么难过,两千多年前的赵国就更加不容易了。
其次,是训练骑兵的成本高昂。
步兵转为骑兵。
堪称是培养轿车司机,去当太空飞行员。
步兵,只要是个人,能拿起武器,就可以去凑数。
战兵不成、还可以去当辅兵、甚至是民夫……
可是在马凳还未发明,双腿无法借力,骑兵绝对是高技术兵种。
己动目标也在动,还要射的准!
光训练骑射,就需要天赋、努力、时间、金钱的大规模投入。
这还不算要真正的成规模、成建制、有战斗力时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