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夕阳西下。
暮鼓声起。
房玄龄伸了伸懒腰,又是一日过去了。
转过身,房玄龄看向一侧的主事,问道:“太子现在在哪里?”
“回司空。”主事立刻拱手,说道:“太子正在和太子少詹事,于侍郎,还有褚侍郎商议编修《五代史志》的事情。”
“编修《五代史志》?”房玄龄微微一愣,随即立刻就反应了过来。
《五代史》其实早已经编修完毕,《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五本。
不过因为《五代史》只有史,而没有志,所以,才要开始加《五代史志》进去。
尤其如今编写《五代史》的人,多数在东宫。
房玄龄微微摇头,叹声说道:“为了让于志宁做宰相,太子也真的是尽力了,走吧,该回去了。”
房玄龄起身,朝着值房门外走去。
对于编修《五代史志》的事情,他不再关心,这件事到最后还是要禀奏皇帝。
皇帝允许了,那么就意味着皇帝同意在《五代史志》编修结束之后,于志宁可以拜相。
不过这起码需要一年的时间。
而且这些事情和房玄龄也没有多大关系,说到底也不过是一个黄门侍郎,参知政事而已。
……
“房相出宫了?”李承乾手里握着黑金色盒子,看向一侧的长孙祥。
长孙祥立刻拱手道:“半刻钟前出宫!”
李承乾点点头,目光看向眼前的于志宁,褚遂良和马周说道:“父皇临走的时候,给孤留了一封密旨,说是当一切到了不得已的时候,孤可以开启这封密旨。”
于志宁,褚遂良和马周三人相互对视一眼,拱手道:“喏!”
于志宁是黄门侍郎,褚遂良是中书侍郎,马周是御史中丞,如果有尚书右丞在,那么依靠皇帝的圣旨,他们可以决断长安城中的一切事情,甚至就连房玄龄,他们也可以绕开。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在殿外响起,随即一身红衣金甲的左卫大将军李大亮进入殿中。
李大亮没有怎么在意殿中的其他人,直接对着李承乾拱手道:“参见太子殿下。”
“平身吧。”李承乾点点头,看着李大亮说道:“郡公,孤叫你来,是因为父皇留有一份密旨,孤也不知道其中的内容是什么,但父皇说的,是一切到了不得已的时候,孤可以开启这封密旨,而现在,孤以为到时候了。”
“是!”李大亮拱手低头,但他的眉头却紧紧皱了起来,怎么突然冒出一份陛下的密旨来。
李大亮的眼角扫过众人,心中更是疑惑,怎么不见梁国公。
“很好。”李承乾看着众人,然后抬头道:“李卿,你来宣读诏书吗?”
“喏!”一侧的帷帐之后,同样一身红衣金甲的李玄嗣站了出来。
看到李玄嗣,李大亮眼前一惊,不过他也立刻确定了,太子手上的这份密旨是真的。
李玄嗣原本是禁卫郎将,但是皇帝却在离京之前,晋升他为禁卫中郎将。
甚至在禁卫将军张士贵离京之后,让他统帅整个禁军,可见信任。
李玄嗣上前,打开匣子,然后取出里面的圣旨。
李承乾站到了下方,然后和其他人一起跪了下来。
李玄嗣张开圣旨,高声道:“惟贞观十七年,岁次癸卯,三月丙辰,朔初一戊申日,皇帝若曰:
於戏!
致君惟善,辅德在和,必俟三台之明,用增九鼎之重。
彝伦所属,元气是调,乃眷公才,作予良弼。
银青光禄大夫,黄门侍郎,黎阳县公于志宁,体凝精粹,理畅黄中,学奥全经,词深大雅。庶宏翼善之功,克济艰难之运,登庸琐闼,参政两闱,宜轰山公之启,以光说命之求。
可黄门侍郎,参知政事,辅佐太子监国。
可便宜行事,决断长安诸事。
散官勋封如故。
钦此!”
于志宁惊讶的抬头,看向李玄嗣手里的圣旨。
参知政事,便宜行事。
为何会如此?
便宜行事,究竟出了什么样的事情,才需要他便宜行事。
梁国公呢?
他是司空啊!
为什么皇帝不以他便宜行事,反而将权力交到了他于志宁的手里?
难说到陛下已经不信任梁国公了吗?
……
“于公,接旨吧。”李承乾看了于志宁一眼,然后看向圣旨。
皇帝虽然是让于志宁参知政事,便宜行事,但实际上,这一切的权力给到的人是他。
因为只有他才最清楚整个长安城如今发生了什么。
真正决定这一次长安城死多少人的,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