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周低身,看着李承乾,然后认真躬身,神色郑重。
……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楞,铺在两仪殿的地面上,温暖平静。
李世民看着手里的奏本,看着站在殿中的马周,问道:“太子,他真的这么说?”
“是!”马周微微躬身,说道:“臣原本也是有些想法的,譬如更换齐州司马和录事参军,但诸事都没有太子说的方便,至于说日后请调齐王回京,贬调王号,这就是臣的谏言了。”
“是吗?”李世民轻轻的扫了马周一眼,然后看向奏本,说道:“太子认为,权万纪和阴弘智将来必然还要起冲突,为何?”
马周拱手,说道:“太子说,权万纪有私心,阴弘智能力不足,若是两人齐心还则罢了,若是两人冲突,最后必然会危及齐州民生,故而便制定一个他们能完成的最高目标,有了压力,内斗之心便会少上许多。”
李世民看着奏本最后,说道:“那么两年之内,若是完成不了,卿真的要请奏,贬调齐王的王号?”
李世民看的很清楚,李承乾必然是被马周一步步的架到了这里。
这一切本质上是马周的意思。
他没有责怪李承乾的意思,马周是连他都看好的未来相臣,四十多年的经历,李承乾在他的手段之下,被架到了这里,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更别说,这多少都有李承乾自己的意思。
今日的朝会上,李承乾的几番提议,都是要调走阴弘智,让权万纪一个人来主持齐州,让他一个人来教导李佑。
避免矛盾,让李佑完全由权万纪来教导,这对李佑来讲,是最好的。
但是,李世民并不相信权万纪,而且在后宫,还有阴妃一脸的担忧。
平衡之道,似乎是李世民如今能够采用的最好的办法。
李承乾和马周现在的谏言,似乎能够弥补一些不足。
……
“是的,臣会请奏贬调齐王。”马周坚决认真的拱手。
“好了,便如此吧。”皇帝在上面勾画了一个准字,然后递给张阿难,说道:“明日,送到权万纪的手里。”
“喏!”张阿难微微躬身。
李世民转身又看向马周,说道:“马卿,卿与太子也算是有所接触,如何,卿觉得太子可有主见吗?”
马周神色一肃。
他知道,在皇帝的眼里,一个只知道听从臣子之言的储君并不是一个合适的储君。
今日之事,马周将李承乾架了起来,多少显得李承乾无能。
所以他现在必须要打消皇帝心里的疑虑。
“太子目光敏锐,能够看到事情问题的根本所在,这是极为难得的。”马周躬身,认真的说道:“只不过太子年轻,还缺乏历练,过上三五年,等到太子性情成熟,便是臣的谏言当中的不足之处,太子也能看的出来。”
“嗯!”李世民点点头,这话没错,太子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还是那句话,今日李承乾之所以会和马周一起上奏,主要还是他自己有想法,才会被马周给一点点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