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备府,书房。
丁良正在批阅文书,有心腹求见。
“大人……”
心腹禀报:“破虏侯一百家将离开卫城去了前所和左所!”
“嗯?”
丁良脸色一变:“竟有此事?”
心腹猜测:“莫非是走漏了消息?”
丁良脸色再变,沉思片刻道:“速将消息告知张老太爷。”
心腹领命而去。
丁良也无心再批阅公文,烦躁地在书房来回踱步。
凭心而论,他是不愿搞事的。
这人一旦上了数岁,就喜欢求稳。
哪怕付出一些银钱,只要能安安稳稳的,就是值得的。
可那位年轻的侯爷步步紧逼,委实让人退无可退。
清点军士也就罢了,倒也不是不能接受,但水军的问题可真是没办法了,别看大家商量的好好的,其实心里都明白,应付不过去的,就算这次应付过去了。
下次又怎么办?
看那位侯爷的行事作风,就不是个能糊弄的。
真真欺人太甚。
忍无可忍,自无需再忍。
希望别闹的太过分!
丁良隐隐有些不安,心里不太踏实。
总觉的哪里还有些疏漏,就是想不起来。
前思又想,又觉的可能是岁数大了,怕担风险吧!
唉,岁月不饶人啊!
老了就是这样,做点事瞻前顾后的。
还是年轻好了,有冲劲,也敢冒险。
……
张老太爷接到消息,也很意外:“那位娃娃侯爷看来也颇不简单呢,警惕心很强,竟然派家将去了前所和左所,到让老夫有些意外。”
有子侄道:“小祖,姓周有了防备,该如何是好?”
“无妨!”
老太爷摆摆手,一脸风轻云淡,一副尽在掌握的超然姿态:“乳臭未干的小娃娃,老夫吃过的盐,比他吃过的米还多,有了防备又如何?我等世家大族的底蕴,又岂是他一个走了狗屎运的无知小儿能知,只要闹出些动静来,就等着皇帝索拿问罪吧!”
众子侄纷纷赞颂道:“小祖英明。”
老太爷就心情大好,乐呵呵道:“你们这些后辈,遇事还是要多动脑子,咱家虽然卫所世官,但今时不同往日,光靠武勇已经不足以维持家业,得有智慧才行,遇事有静气,才能做成大事,不然毛毛躁躁的,能有多大出息!”
众子侄皆俯首称善:“小祖教训的是。”
老太爷道:“派人去趟登州府,奏报也该上路了。”
有子侄忙应下,立刻安排下去。
……
胡明志回到寻山后所后,立刻加强防备。
当年戚帅整饬营伍,闹出不少事情。
这次侯爷清点军士,他觉的大概率也要出事。
作为世官,他太清楚那些大族的手段了。
寻山后所就不有少大族子弟,虽然平时被他压着不敢闹事,但非常时期,小心谨慎些总没错,谁也不敢保证那些人不会搞事情,必须严加防范。
胡明志确实不太会当官,但这并不代表他傻。
上官打压,同僚们排挤,下属各怀心思。
这种情况下还没被罢官回家,足见其能。
这一留意,很快就发现了不同寻常之处。
下面的一些官吏最近聚会有点频繁。
换了平时,这都不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