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0章 换种许可买卖垂

第1120章 换种许可买卖垂

“殿下,能当种子卖吗?”当大部分小麦收割完,并且晾晒上的时候,关同知确认春小麦增产一成后,期待地看想朱棣。

朱棣的封地在此,离得近,要换也是朱棣换,给送到其他地方种。

“这个……”朱棣明白多方的意思,增产一成,再额外给一成,相当于多收获两成的小麦,即五分之一。

“殿下,换,这种子好,以后要长期种植春小麦,留下专门种春小麦的种子。”

里长支持交换多给对方百分之十,春小麦的种子是冬小麦的,才用闷麦法,不然生长不了。

闷麦法,也叫春化法,把冬小麦的种子装进罐子里低温保存几十天,然后再拿出来种,就能够开花结果。

涿州百姓在知道要干旱的时候,纷纷采取行动,把种子给提前处理,才有此刻的丰收。

朱棣想一想,认同:“换了,只要增产,就可以换,前提是还要比照其他地方种春小麦的,比他们高,才能多换,否则没用,就在周围找。”

朱棣明白里长的意思,估计百姓努力种地,让粮食增产,百姓看到有更多的好处,自然会学习,不是正常看天吃饭,该追肥就要追肥。

花十贯钱能够救活一个劳动力,这個劳动力每多活一年,大明就多赚一年的好处。

里长意思再等两天,百姓就把地里的麦子全处理妥当。

最开始那条铁路是老毛子和倭寇为了争夺华夏资源各自慢慢修的,修着修着,挨在一起便矛盾激化,在那里开始打仗。

等到了定辽都卫看看当地的安全问题好不好,然后建冶炼厂,修铁路,从那里修到北平府。

老毛子与倭寇在华夏领土上挖堑壕,互相打来打去。

在重视小宝宝的时候,更应该给予成年劳动力更多的辅助。

“再有两天是大署,也是二伏,可惜新麦不能立即磨粉,不然吃一次面也不错。”

“今日六月初四,咱们差不多该走了吧?”

不过现在不行,缺少人手,大明人力资源珍贵,修那条铁路收获的经济成果远远比不上百姓做其他事情来得多。

陆路不走,憨憨说那条路崎岖,以后再说,现在怕走过去耽误时间。

涿州的官员们露出笑容,终于为百姓争取到好处了,其他地方种春小麦的少,一般种冬小麦,收完顶着干旱种大豆和高粱,浇水也很累呢!

瞧眼下的样子,多赚一成,不对,好像是多赚一成一分,先是增加了一成的产量,换种子的时候这一成产量的一成也得算上。

当时修京哈铁路各段线的时候死了不少华夏人,干活是保护措施不到位,营养不足。

大明想修同样的铁路,可舍不得让百姓出事故和饿死,一个劳动力需要养很多年,躲过一次次自然灾害与伤病,才形成。

正好一部分人去打前站,该运输的东西往那里运,前些日子运过两回,再来一回,自己等人乘船过去。

朱棣还想继续去几个地方,又知道不行,北平府将来有机会随时可以安排事情,定辽都卫不早点到,会耽误朝廷大事。

技术越先进,劳动力的剩余价值越多,人口增长,不影响大明的粮食供给,可以去外面占土地。

东北地区的女真人的人口很少,北面的草原更是一片片见不到人烟之处。

还有西南、西边、西北,同化过去,地方就是大明的了。

……

两日后,不知是天真的热,还是心理作用,大家感觉呼吸的空气都是带着火的。

今天终究吃上了面,百姓们的种子没有晒好,提前告诉他们,给他们换,吃的面就是换的一部分。

大家都吃过水面,队伍负责做鸡蛋酱,实际鸭蛋、鹅蛋皆有,买的蛋,又耗费大量的酱,算请百姓吃一顿酱。

面可请不起,涿州人太多,关键缺少其他资源,蛋有,酱少,从本地买酱不够用,尤其是百姓自己用豆子下的大酱,做不好的很臭。

“晚上还是吃面条?”午饭的时候,老五朱橚加口凉拌菜,看着晚里的过水面,一脸抗拒的样子。

“你往碗里加点井水就能吃下去了,谁让你吃干拌的炸酱面了?”

铃儿知道对方为什么不想吃,天热,炸酱面正常不放水,煮完的面条过两遍凉水,就加鸡蛋酱,黄瓜丝。

接着拿筷子搅拌一下,往嘴里送,没有什么小菜,有小菜谁炸酱面啊?吃菜不行么!

铃儿自己也嫌干,就加井水,吃一口面,吃一口鸡蛋酱,根本不混合到一起,拌菜就为了这个准备的。

“我知道加水,我就想换个饭吃,本地的大米好吃。”

朱橚边说边从旁边的桶里向外窑井水,倒进自己的碗里。

“给你蒸米饭,炒两个菜。”铃儿跟哄弟弟似的。

“要煮的,然后炒饭,加上锅巴一起炒,我其实就想吃锅巴。”

朱橚说实话了,他其实看到有本地小孩子吃锅巴,馋,又不好意思管人家要。

另一个原因是他嫌弃对方脏,小手沾了口水抓锅巴,自己怎么吃?

“晚上做锅巴,喝点酒,明天晌午前出发。”

铃儿吧嗒下嘴儿,觉得锅巴确实挺香的。

下丘村的一条街还专门卖锅巴,就是糊弄人的,正常锅巴是大土灶放进去米饭煮,煮好后下面一层是锅巴。

显然这个不符合批量制作的方法,于是就先用大锅煮一锅米饭,然后把饭粒压着抹到锅底一圈,烧火,起出来,再抹,再起……

这种方式做出来的锅巴其实很正常区别很小,还有一种直接用面浆烘烤,就是朱闻天那时卖的锅巴。

吃过正经锅巴的才知道那种锅巴属于糊弄人,要口感没口感,要味道没味道,全是香辛料的味道。

关键还是油炸的,卖得很贵,吃几口就腻味。

“要不让当地种完水稻后做锅巴,锅巴干制后可以保存很长时间,像下丘村的做法。”

朱樉听五弟非要吃锅巴,考虑到本地的特产水稻,认为再加工一下,这样附加值更高,利润自然也多。

百姓们在不农忙的时候做锅巴,前提必须符合卫生要求,这个……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