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回

官家把宋嘉树和小苏轼写的文章拿给曹皇后和苗美人她们看,她们看完后也是称赞不已

不敢相信这是两个三四岁孩子写出来的文章。

曹皇后心细地把宋嘉树他们写的文章抄了下来,准备拿给自家的几个侄子侄女看看。曹家是武将世家,家里的读书人不多,几个侄子和侄女自认为他们读书读的不错,在曹皇后看来,他们读书读的一般般还不思进取。她想让侄子侄女看看两个孩子写

岁的孩子。

官家见状,也亲自抄写了几份。一份寄给远在西北边境的韩琦,让他这个“前”先生看看他的两个徒弟写的文章。一份寄给也在外地的晏殊。晏殊是言家的先生,从小就教官家读书。他很信赖晏殊,有什么事情都会跟他说。之前,他写信给晏殊,特意跟他先生说了宋嘉树的事情。对圆清大师,晏殊是非常仰慕、崇敬的。他相信圆清大师的话,相信宋嘉树这个孩子会是改变大宋命运的福星。晏殊从官家这里听说了不少宋嘉树的事情,对这个孩子非常好奇。官家想着把宋嘉树写的文章寄给晏殊看,让先生看看宋嘉树到底是不是神童。说到神童,不得不提晏殊,他小时候也是神童,非常聪明,七岁就会写文章,在当地非常有名。后来,他被一名官员推荐给朝廷,与当时一千多人参加殿试,成绩不错,被先帝赐同进士出身。官家想着晏殊小时候也是神童,就让他这个前辈神童看看宋嘉树和小苏轼的文章,看看他们俩是否有资格被称为神童。“官家,奴婢记得晏太傅七岁才会写文章,您的两个学生可是三四岁就会写文章了。”张茂实提醒官家道。“说起来,先生七岁写的文章,我看过,写的真不错。”他七岁可不会写文章。

张茂实道:“奴婢也看过。”

官家抬眸看向张茂实,开口问道:

“你觉得先生七岁写的文章跟小树他们三四岁写的文章相比,谁写的比较好?”

张茂实的记性非常好,至今还记得晏殊七岁写的文章的内容。

“官家,说实话,您的两个学生写的文章比较好。

官家指着张茂实,笑着说:“茂实啊,你还真是诚恳啊。”

“奴婢只是实话实说。”言毕,张茂实突然想当年晏殊被江南安抚以神童的名义推荐给朝廷,然后先帝特许晏殊参加殿试。“言家,奴婢有一个法子,能让您的两个学生早点来汴京。官家不明白张茂实怎么会突然说起这事,微微愣了下,旋即好奇地问道:“什么法子?”

“官家,您还记得晏太傅当年被推荐给朝廷,随后先帝召他来

官家闻言,双眼登时一亮,笑着说:“你这个提议不错。”

“以您两个学生的聪慧,一定能考中进士。”

“他们现在还是太小了,等过几年吧。”官家在心里算了算,“我记得当年先生参加殿试时是十四岁。”“官家,奴婢觉得您的两个学生或许不用等到十四岁。”张茂实继续道,“当年,晏太傅是神童,十四岁考中进士,在当时可是一桩美谈。奴婢听说,当时天下学子都受到鼓舞,百姓们还称赞先帝贤名。”最后一句话,张茂实说的非常含蓄。当年,先帝召具有神童之名的晏殊参加殿试,的确别有目的。一是:为了激励天下所有学子。二是:为了给自己博取一个好名声。先帝的两个目的达到了。因为这事,当时的文风一下子达到鼎盛,越来越多的人读书,越来越的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报效朝廷。也因为这事,先帝博得一个贤明明君的名声。这件事情一直影响到现在。

官家明白张茂实的意思,“你是让我效仿先帝?”

张茂实恭敬道:“官家英明。”

官家微微盛眉道:“会不会太刻意呢?”官家到不觉得给自己博取一个好的名声是坏事。做皇帝的,谁不想青史留名,谁不想在位期间,被人夸是明君“官家,这并不刻意,世人只会说您和先帝一样贤名,不然怎么会在先帝之后,朝廷又出现一个神童。”张茂实觉得这是给官家博取好名声的机会,“官家,圆清大师不是说宋小郎君是大宋的福星,奴婢觉得您可以试试。

官家被张茂实这番话说心动了。

“官家,奴婢认为不一定非要等宋小郎君十四岁再召他,您可以提前几年召他。”

官家把张茂实的话听了进去,心里也有了打算。

“小树他们现在还是太小,还是在等几年吧。”

张茂实听官家这么说,就知道官家把他的话听了进去,便没有再多说。

“官家,奴婢觉得宋小郎君不会让您失望。

官家笑道:“你就这么看好他?”

张茂实道:“圆清大师不是说他是大宋的福星么。”

“到底是不是福星,还得看他以后的作为。”官家把写给晏殊的信交给张茂实,让他拿去寄。

等张茂实寄完信回来,便陪着官家去了苗美人那里。

御医说苗美人就在这几日生产,所以官家一有空就会去苗美人那里。

官家到的时候,福康正在读宋嘉树写的文章。

见官家来了,福康忙丢下文章,扑向官家,嘴甜地叫道:“爹爹。

苗美人刚准备起身行礼,被官家伸手制止了。

官家抱着福康公主,坐在苗美人的床边,关心地问道:“感觉怎么样?”

苗美人边抚摸着自己的大肚子,边温柔地笑着说:“孩子一直都很老实,不过方才听福康读小树的文章,他动了几下。他好像很喜欢小树的文章。被官家抱在怀里的福康公主连忙说道:“我也喜欢。”

官家伸手轻轻地捏了捏女儿的小脸,“你不是最讨厌读文章,背文章吗?”每次,只要范仲淹和欧阳修,又或者晏殊他们写了文章,或者写了诗词,官家不仅自己看,还让福康公主看,还让她背下来,这就导致她不喜欢文章。“爹爹,你这次没有让我背文章。”只要不背文章,一切都好说。

“再说,他写的真好玩,不像你之前给我看的文章那么长,那么无趣,还让我背。

官家被女儿这话逗笑了:“你啊,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范仲淹他们写的文章,别人想看都看不了。”福康公主不稀罕:“我不喜欢范公他们的文章,我喜欢小树的文章。”她说着,伸手摸了摸苗美人的大肚子,“弟弟也喜欢小树的文章。她的话刚说完,苗美人肚子里的孩子动了下,像是在回应姐姐的话。

福康公主见状,开心地大叫道:

“爹爹,你看弟弟同意我的话。”

官家也伸手摸了摸苗美人的肚子,温声道:“这孩子跟小树有缘。

“我觉得孩子很喜欢小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到小树?”苗美人温婉地笑了笑,“我也挺想见小树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到?”“方才茂实跟我提了个建议,我跟你说说,你看看行不....”官家把张茂实方才跟他说的那番话,跟苗美人说了说苗美人听了,连连点头说:“官家,我觉得行。”

”等他长大了再说,现在还是太小了。”

苗美人打趣道:“官家,小树能不能像晏太傅那样考中进士,就要看你这个先生教的好不好呢。

一旁的福康公主道:“爹爹这么厉害,一定能教好小树他们的。”

“你们这么说,到时候要是小树考不中进士,都是我的错了啊。”

“爹爹,你是官家,小树考不中,你也能让他考中啊。

官家抬手轻轻地敲了下女儿的脑袋,“你这是让爹爹以权谋私啊。”

苗美人笑道:“官家,我觉得小树不会让您失望。

“希望吧。”

官家陪苗美人说了一会儿话,便回福宁殿继续批阅劄子。等批完劄子,他开始给宋嘉树和小苏轼他们写回信。信的一开始,对他们两个的文章进行了点评。先是狠狠地夸赞了一番,然后稍微指出一两处不足的地方,毕竟两个孩子第一次写文章,不能要求太严,也不能批评地一无是处,这样会打击到两个孩子。针对两个孩子的文章进行点评后,官家接着在信里教导《论语》。

对《论语》的理解,官家要比韩琦深,毕竟他听过很多人的讲解,也看过很多人的标注。最重要的是“很多人”都是才高八斗的人,甚至有的是大儒。官家不仅理解《论语》理解的深,还能灵活运用。他一直用《论语》治国。说实话,让他教导宋嘉树他们《论语》,真的是大材小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宋嘉树,并不知道他们的新先生是官家。这两日,他和小苏轼正在为参加背诗比试做准备。眉州城在每年的秋天,都会举办背诗比试。是背诗,不是作诗。也有专门的作诗比试,是在每年的春天举办。今年的背诗比试,宋嘉树和小苏轼报名参加。去年,宋嘉树没参加,是觉得自己背的诗不多。

参加背诗比试的有小孩子,也有大人,总之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夺魁会获得丰厚的奖赏。

为了能在背诗比试中一举夺魁,宋嘉树“作弊”了,他把收录在面板上的诗集都点开,灌入到大脑里。为此,这几天,他脑袋一直疼。好在他大脑的承受力变强了很多,不再像之前那样会疼的晕过去宋嘉树参加背诗比试,并不是为了丰厚的奖堂赏,而是为了扬名。既然他已经被身边不少人说是神童,那坐实这个神童之名,让全眉州城的人都知道他是神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