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二十四章 阳谋
原。
这个险固的城市一向是北方割据王朝最喜爱定都的地方,现在大燕朝也同样定都在这个城市,直接对抗着时不时渡过黄河前来侵袭的大周军队。
但数十年来,大周的军队从来没沖入过晋中,每一次都是被大燕的具装铁骑击败,大周朝的铁骑或许是天下一流的,但是大燕的具装铁骑则只有一个概念
那是因为,除了骑兵之外,从蛮夷转变而来的大燕国在军事上没有别的凭藉。
“我国人口无算,物产丰富,国力为燕越之国之和,何以竟不能一统宇内!”
说这话的如果是别人,恐怕周国大臣们早就会一口口水吐了出来,然后弄出十几条理由来说明。
但问题在于,现在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大燕皇帝羽翎卫,他年纪虽轻,却也是雄才大略之主,岂是好糊弄的。
实际问题也简单,由于大燕朝是在北夷的基础上建立,所以重用有着蛮人血统的世家大族,轻视传统的汉人自耕农 差,素质烂,而世家则可以为大燕提供无数精骑。
因此大燕朝有着天下无敌的骑兵,但是步兵却是三国之中最烂,一群临时拉上战场的农民临阵即溃,结果便是守不住也攻不进去。
问题就在于此,但是没有敢于改变这个事实,因为这是传统。
但是看起来羽翎卫要改变祖宗成法了,他下一句便是:“东燕内 乱,此天赐良机,故朕要练步军八万,以为亲卫!”
八万亲卫军绝对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一听到羽翎卫的决定,燕国上下那是反应激烈,有人用头重重撞在地上,血流满地,有的是大哭大 闹。也有高呼大燕列祖列宗的名字。
羽翎卫看着这全堂的反弹之声。却是声音不大地说了一句:“朕要东征讨燕,收取山河,若因步兵之故败北,谁来负这个责任!”
燕周之间,素来是以头号强敌相待。如果纯以国力而言,燕国始终占有优势。在大局上始终把周朝压得死死的,但问题在于还有南楚。
南楚国力不弱,在两淮之间有十几万楚国最强的部队。牵制了燕国大批兵力,每次燕周开战,南楚便来打秋风。
因此反对的大臣们不再追究步军的责任。他们改而攻击此次东征周朝地兴动了:“陛下,燕国虽乱。但亦有雄兵数十万啊,南楚亦有兵数十万,不可轻敌啊!”
羽翎卫地眉毛跳了跳。他笑了:“何以称为天赐良机?正因我国与南楚已经商定,双方罢战言和,结为兄弟之盟!”
他的意思很明显了,既然是周国内乱,那么大伙儿都会去打打秋 风,没事抢两块地盘过来,扔一块占一块也是好的。
一说到这,羽翎卫的眉毛又跳了跳:“这次咱们和南楚出兵。自当要开疆万里。国朝有功之士皆按旧法封赏!”
他特别加重了语气。这旧法封赏,那便是把占来的土地再次转赐给世家大族,这其中地利益,胜于武装几万精锐汉军步兵不知道多少倍。
一想到这,燕国大臣大多也同意了。
他们关心的问题便改了,关健在于自己这次打秋风什么时候动手最方便,最好是同南楚方面一齐行动最好。
建康。
这是南朝铁打不动地都城。无论是谁当政,都始终会把京城放在这里。
这一年对于楚国来说,那是一切都好得不能再好了。
楚国终于同燕国结成了兄弟之盟,不用再过两面受敌的日子,战略上便处于主动。而北方的周朝也顺利地陷入了内乱之中,向开则将交趾收入田土,进而开土千里。
只是楚皇却被一封奏摺气得郁闷不已,他重重地往龙椅上一拍,痛骂道:“真是胡闹,真是胡闹!”
他在生自己儿子地气啊!
在这个节骨眼上。居然犯了这么一个大错!
南楚的大臣却是聪明得很,楚皇只有一子,太子继位,那是迟早的事情。
既然如此,他们赶紧跪在地上
道:“殿下此次北狩,不利而归,虽有小挫,但毕竟 贼的实力。”
楚皇却是摇头,他说道:“我与北燕相约,两个月之后,借周朝内乱之机,一举兴兵灭周,平分国土……”
他的言下之意却是很明显,双方虽然约定平分国地,可哪有把拿到手的国土让出去的道理,经此一挫,恐怕南楚要在这方面吃大亏了。
当即有大臣出奏:“殿下虽受小挫,引兵南渡,但周贼亦受重创,臣下认为,北燕既与我国结成兄弟之盟,自可调兵荆州!”
荆州军和淮扬军,从来是属于楚国的两大军事系统,淮扬军强而荆州军,这亦属公认。
楚皇似乎火气就大了:“荆州遇恰内乱,而燕国虽与我朝与成兄弟之盟,终是白纸一张,不可多调啊!”
“抽五万军可否?”他似乎余怒未消地问道:“是否太少了?”
大臣们看出来,看来这位一向沉迷佛法的楚皇头脑还是很清楚的。
淮扬一带共有二十万大军,可谓是楚国第一重镇,其中与北燕直接对峙的大军约有十四五万,调出五万军虽然是有些吃紧,但还是无伤根本。
而从这件事看出,陛下对太子殿下地宠爱可见一斑了:“陛下英 明,一月之后,攻势自可如期展开,臣下倒有个想法,可否请北燕也调走军力用于攻周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