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转世灵童李堆穷
宋夏两军于定相城交火数次,夏魔兵强壮迅捷,宋召唤兵召唤的白骨士兵抵抗能力強,抗打,散架了可自行组装,让两方战局趋于平衡,童军事家慢慢于战场上磨练了自己以前在皇家学院所学的军事理论得到了充分检验。
从抓来的对方战俘口中也询问出夏国与契丹大辽完全没有什么军事院校教授军事课程,看样子国与国之间真还不是拼什么兵法,策略,
拼的是人力物力财力,
你能把宋国大批大批的士兵送上战场,
你能让上战场的士兵不畏惧死亡,
这一批士兵打完了马上又有后继的兵源填入战坑,
直打得敌方举国无男丁,女子,儿童也被卷进战争机器,
胜利的曙光才会照到我童大人的脸上。
所以
加强对士兵的思想统一至关重要,军队将士不允许有单独的时间思考,士兵们除了喊口号外乱讲话都要惩罚(不允许交流想法),很快效果奇好,大兵们上阵杀敌肯拼命,下阵后不是吃就是睡,没有任何分歧意见出现,居然能抵抗住夏兵们的一次次冲锋。
现在就需要一股力量来支援,有的那股力量,定相城收复之日很快就可以到来。
我之谓此地为“定相城”,夏军早已奉旨把这个打回的城市改为“南安城”了。
南安城一城老少从四位城主一公,讲朱,当剽,错凿开始,悄悄地把宋朝服饰以及“定相城欢迎您”的彩幅偷偷收了藏好,以备不知什么时候宋兵占了此城拿出再用,大街小巷的做作坊,锈衣店连夜加工赶制带有浓厚党项民族特色的欢迎词,彩旗,标语。
按照效率学来说,城里人没有做错啥,保不准哪天童贯就掩大军就杀了过来战领了南安城,与其临时抱佛脚,不如简单点收了党项夏国一切图文服饰藏好后,又将昔日藏好的“大宋必胜”“定相城自古就是华夏领土”,这些上次用过的标语拿出来使用。
大家也别笑话,这一城老少,本神只用“误人子弟学校”举个例子:宋老师教书好,学生们作文常见“宋老师为我们改作业累到了深夜”,“宋老师为我们操劳得头发花白”等等人物描写,寄托了学生一片浓浓爱师生情。
谁知3月后夏老师当了班主任,宋老师搬了铺盖卷走人了,这原来宋老师的学生肯定秒变为夏老师的乖娃娃,作文内容也肯定处处洋溢着对夏老师的爱。为何鲜有学生一起跟着原班主任宋老师一起滚蛋同甘苦与共进退,学生会怎样回答呢?
“老师的事我们学生管不了”,“老师教我们一心只读圣贤书,双耳不闻天下大事”……
反正放在国与家上不通的大道理,一套在学校的师生关系上立马就通了。
好了,不吹牛了,由川北出发的松潘接收大军已经离渭州城两日距离之遥了,宋军的盟军马上就要在陇西这边土地上谱写热血传奇了。
自古都将入川进藏去吐蕃的雪区之路称为“天路”
天路之意有六:
第一,登天之路,
第二,高远之路,
第三,借指天道,
第四,因日月星辰运行规律,
第五,指京都,
第六,比喻及第出仕等。
这条路我们理解成又高又远吧,弯弯曲曲的进藏天路一会儿崎岖,一会儿坦途,马路两边的玛尼堆上经幡飘扬猎猎作响,路上稀稀拉拉的几小波商人行色匆匆走过,牧者赶着牦牛,山羊奔向集市售卖外,最多见的竟是磕着长头去圣地拉萨朝拜的吐蕃人。
这些衣着破烂的藏传佛教信徒胸前围了个烂乎乎的兜兜,手上套着如鞋子一般的叩拜皮手套工具,从遥远的故乡沿着通往拉萨圣地的道路三步一叩首磕着等身长头,身后一辆破牛车拉着老婆孩子跟食物,积连累月的磕向心中的圣地,以求用自己的虔诚,执着感动东天世界的首座大神~~释迦摩尼佛。
这磕长头是雪区佛教信仰者的最高规格礼节,朝圣之人在五体投地时以“身”为敬,口念最高敬语,心中还要无杂念的想着佛祖。
身敬,
语敬,
意敬,
三敬集齐,才能感动天地。
这些信徒在一生的修行中至少要磕10万多个长头,路难平看着一路上磕长头的人颇为感动:信仰的力量太强大了,不知何时我光明神教才能如吐蕃之人强烈地信奉佛祖一样,人人信奉光明大神,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心意虔诚敬奉。
终于两人进入雪区了,过了金沙江上的12排圆木浮桥就到达雪区了,李灵童走到桥中间,显然开始不配合拒绝前行。
“大哥哥,我真的不能再往前走了,过了桥他们会抓我的。”
“你一个小屁孩就算偷了别人的牛羊也不是死罪,怕什么。人家抓你你不会逃吗?”
路难平不由分说将小堆穷灵童拉到了桥对面。
吐蕃境内昌都府的边关将士们认真地履行着检查之职,若有宋境高官贵人涉江过藏,将得到敬上哈达的vip待遇,路难平与小灵童一踏入检查站的大门,哈达没有人递,小拇指粗细的绳子马上有士兵递了过来。
李林童被捆翻在地上绝望地向路难平求助。
路难平却一脸麻木地对着吐蕃士兵说,小孩子只是他花钱请来进藏的向导,撇清关系后路难平意味深长的对小灵童说。
“犯了错误就要接受惩罚,
你可千万别逃走哟,
可千万别逃走哟,
你可千万别……
逃走哟。”
在行往昌都府的路上,路难平发现,但凡道路旁的墙壁上都多多少少贴着抓捕李灵童的带图画人像的藏文通缉令,向懂得藏文的汉人商人打听,这才知道小堆穷李灵童的来头好大,
居然是圣城拉萨布达拉宫要寻找的转世灵童,
小屁孩的前生
居然是一统回土的活佛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