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夫子相秦,外儒内法【跪求鲜花打赏评论】
“所以,大秦缺一物,此物在,大秦内外皆安。”
说道这里,扶苏眨眨眼,问道:“夫子可知此物?”
荀夫子哑然失笑,坦言道:
“陛下说的,当是我儒家教化。”
心中喜悦的同时,荀夫子也蛮佩服扶苏的,这位大秦新帝不过双十年华,却能洞察人心。
不但对天下人心了如指掌,还能一眼洞察大秦动乱的根本。
假以时日,扶苏的成就,怕是会超越始皇。
莫名的,荀夫子就有了这种预感。
“夫子说的很对。”话说道这里,已经挑明了,扶苏也就直言相告。
“若论约束人心,还是得靠儒家教化,规范德行。”
“依扶苏之见,人无德不立,国无法不兴。”
“大秦当外以儒学教化百姓,内以法家治理朝堂,兼以诸子百家,合力共谋,才能保大秦万世太平。”
“好个外儒内法,百家共治,陛下胸怀博大,古今无人可敌,老夫佩服之至。”
荀夫子豁然起身,满怀激动,对扶苏深施一礼。
扶苏连忙起身还礼,满怀诚恳的说道:
“扶苏请夫子相秦,以儒家经世学说,教化万民,让天下民心归附,让大秦子民免于战乱之苦。”
扶苏此刻确实是诚心相邀,以他纵观古今五千年的眼光。
自然明白,自汉以后的两千年华夏史,尤其是那个千古未有的华夏盛世,究其治国本质,都是外儒内法。
先秦时期的儒家,传承清晰,三代夫子,把儒家学说发展到了顶峰,讲究包容、开放、德行、向善。
并非千年后被后人曲解阉割的儒家,更不是禁锢人性、死板教条的儒家糟粕。
这样的儒家,扶苏自然愿意立为国学。
荀夫子难掩激动,身躯都在颤抖。
遍寻天下英才、访大秦两代帝王,终于等来儒家学说大放异彩的时候。
从青丝年华,到苍苍白发,这一刻他等了太久了。
“臣,感念陛下。”
荀夫子俯身过半,行君子之礼。
.......
当太阳升起,文武百官已齐聚章台宫。
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大秦新帝的第一次早朝。
在甘罗的服侍下,扶苏头戴帝冠,身着玄色帝袍,腰悬天问剑,身后跟着盖聂、甘罗,以帝王仪仗,踏入章台宫。
百官稽首,伏声高呼:
“吾皇万年。”
大秦的朝拜礼仪与后世并不相同,后世流传的三呼万岁,实际上是从汉朝开始的。
并且,大秦官员面见皇帝,也很少跪拜,一般只需要伏身行礼便可。
这时的臣子,与君王的尊卑差异并不大。
到了后世,臣子都快变成皇帝的家奴了。
扶苏刚来时,也因为与常识不符,而感到惊奇。
扶苏扫视一圈,抬手道:“诸位请起。”
因为李斯自裁,所以此刻统领百官,站在最前方的两位,右边是冯去疾,左边则是九卿之首的奉常甘咀。
两人领着百官,分立议事殿两边,恭谨的等待早朝开启。
在二人身后,便是章邯、蒙恬、赢羽等文武百官,至于王离、封仆、赢行、罗成、宫策、苟俊等人,暂时没资格上朝,在殿外候着。
扶苏端正的坐在龙椅上,俯视百官,强行让自己镇定下来。
扶苏轻咳一声,示意甘罗宣读提前拟好的诏书。
甘罗会意,展开诏书,朗声念道:
“朕依先皇遗命,承继帝位,倍感德薄,唯恐才不胜任,坏大秦社稷。唯望百官尽心竭力,与朕同心,共谋社稷,共抚黎民。”
地下,百官面色沉静,这种登基诏书,都是例行公事,没啥特别的。
扶苏自然发现了这一幕,心下冷笑,等会有你们好受的。
果然,诏书念道这里,却突然话锋一转。
“今六国皆反,苍生罹难,究其故,在朝政懈怠,朝臣不能。故兹,朕调选官员任命如下:”
此言一出,地下百官瞬间精神了,这诏书前面平平无奇,怎么到后面还要调选官员任命呢?
这可是事关乌纱帽的大事,众人连忙竖着耳朵听。
就连甘咀、蒙恬、赢行三人,也打起了精神。
没办法,他们三个当然知晓自己会被封赏,但扶苏到底会赏个什么,还是很难琢磨的。
扶苏坐在龙椅上,地下所有人的情绪变化,都清晰的看在眼里,铭记于心。
甘罗瞥了一眼众人,继续念道:
“冯去疾身居右相之职,坐视赵高、李斯合谋乱国,有失职责,本意依律惩办,念在不曾助纣为虐,罢免右相之职,调任典客。”
石破惊天,朝堂一片哗然,百官满目惊骇,冯去疾更是浑身瘫软,靠着章邯才勉强站立。
求一波鲜花,求一波票票,这一段需要查阅很多资料,更新慢了些,勿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