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一三九

门帘突然一打,朱文忠探出半个身子,先看沈书,又对婢女一点头:“香红,你到那边屋里去吃口茶,我们要谈些时候,夫人走时会叫你。”

吩咐完婢女,朱文忠扯了一下沈书的袖子,低声说:“舅母要见你,来。”

只见李贞倚在一张矮几上,侧身饮茶,马氏就在榻畔隔了两步的椅上坐,见了沈书,当即笑着说:“沈书,既有这么好的事,如何不知会我一声?”

马秀英妆容素简,髻中不着一物,身上也是灰色夹袍粉绿裙,从头到脚素到了极致,只是肚腹微微隆起。

沈书疑惑地看了一眼朱文忠,朱文忠眼神示意他这件事不要紧私下里再说。

于是,沈书便把郑四有个老叔爷要在和阳城里开米铺的事说了,接着又说:“我想他既有门路,能弄来米面,或许可以走他的路子,弄些粮种。把城外的田地种起来,赶六月播种晚稻,十月可收。”

婢女上来奉茶,竟又是那个香红。沈书只看了一眼,不再理会,茶也没有端起来喝,继续说道:“城里必然是有人留种的,只怕这样年月,留也留不住,人且一年都活不下去,便是有,也还要派人去查问。不怕说一句得罪夫人的话,百姓最怕打仗,无论是谁来打,他们都是怕的。”

马氏微微一怔,笑了起来:“这是自然。”tehu.org 火鸡小说网

李贞更是感同身受,他是带朱文忠在战乱中辗转流落过的人,便坐直了身,等着听沈书后面的话。

“一旦派人去问粮种,人皆是有私心的,恐会惊扰平民,我估摸着也不能有多少,索性粮种的事情,就从都元帅府出。”沈书说,“另外要让人丈量了城外可耕种的田地,这事办起来快,至多是一两日的功夫。”

见李贞有话说,沈书便停了下来。

“都有鱼鳞册在手,叫从前在府衙做事的书办拿来看便是。”李贞道。

“江浙地方,多有滥行封赏给蒙古权贵,虽万里之遥,却是旁人的食邑。正是,‘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鱼鳞册怕也不顶用,不如将可耕之地重新丈量分配,特殊时期,行特定之策。待时局安定后,元帅自然会同先生们商议,定下律法。”这话是委婉地给朱元璋戴了一顶高帽。

李贞了然。

沈书看他暂时无话,接着对马氏说:“府衙内便有不少无事可做的胥吏,进城时下狱的那些也在四月就盘问清楚,陆续都放了出来,还是给他们支应些事情的好。”www.九九^九)xs(.co^m

“怎么呢?”马秀英饶有兴味地问。

“我爹曾说,坐天下当皇帝的无非就是一件事:防人造反。”沈书想过此话能不能说,与马秀英数次接触下来,他知道马氏是不打紧,只要不在朱元璋本人面前说就行。而且这话拂到朱元璋的逆鳞,马氏和李贞都不会去他面前触霉头,朱文忠压根就是自己一伙的,要是自己挨处置,他也跑不掉要被骂,自然是不会到处去说。

“让农民去守着一年四时种地,让读书人去寒窗苦读科考,让工匠们一年到头有做不完的工事,商人重利,只要有钱可赚,心思都在铜钿上,就不会乱来。”

马秀英常年跟随朱元璋,她自幼沉醉史书,但无非是要从里头读出做一个妇人的处世之道。嫁与朱元璋之后,无人不称道她的贤德,然而从来没人如此正经地跟她理论治天下,她还是头一次听到这么近乎旁门左道的说法。细思之下,话虽糙,道理却很明白。

“如今左副元帅不在府中,我听人说官军跟小明王那面打得局面胶着,咱们和阳才多大块地方?”沈书比划了一下巴掌,欣然道,“正是休养生息的好时候。让弟兄们重操旧业,都去种地,省得成日里在城中游手好闲,闲则易生事,总要招猫惹狗。一面操练,一面种地,把晚稻弄起来。既能让城里都有得吃,也可让留下来的弟兄们有事做,日子也容易过些。”

“我听保儿说,你找的这个人,似乎有门路能弄到粮种?”李贞问,“可有十足的把握?”

“这要谈过才知道。”见李贞似有些失望,沈书道,“他盘下城里的米铺也还不算什么,此人手里还捏着一间银器铺。这是什么年月?还能做得动金银器的买卖,如今连米铺也要做,可是钱粮都抓了,应该会有些门路。就算他办不成,他还通着城里商贾们的路子,朋友交朋友,总能找出一个能为和州解去燃眉之急的人。”

这燃眉之急就是粮食,如果不能自食其力,一旦官兵真的封锁江面,早晚也要坐吃山空。原来是元兵围城,无可奈何,现在围困已退,必须想办法屯粮。

都元帅府里吃喝暂且不愁,一进城就占了和阳府库粮仓,加上进城后捎粮,能供应给都元帅府里的粮食自然是最充足的。大军已经渡江,现在压力缓解,正是容易放下警惕的时候。

这时,朱文忠开口道:“舅舅带着众将在前线搏杀,若是我们能把后方打点出些模样,也能让舅舅毫无后顾之忧,将军们也不必担心家眷在和阳挨饿受冻了。”

马秀英和颜悦色地看沈书,她一只手抚在腹部,眉宇间新添三分柔和。

沈书原只觉得马秀英生得秀丽,如今将要做母亲,容貌举止格外有些不同,脸上不施粉黛,却健康红润。

“我瞧着小先生似还有话想说,可是有旁的顾虑?”

好厉害的眼光。沈书心中暗赞,起身,拱手道:“夫人抬举,晚辈何能与范先生相比,当不得这样重的托付。”

“那就还叫你沈书吧。”马氏人随和,不以为意。

“昨日晚辈从军中打听得,有江南行台御史中丞蛮子海牙虎视眈眈,手握一支强悍的水军,船坚炮利,恐不利于水道畅通。”话至此处,沈书抬眼看马秀英,见她神色并无意外,显然是早已知道了。

李贞忙问:“这蛮子海牙何人?”

马秀英端起汤水喝了一口,朝李贞说:“姐夫不知,巢湖水军来援,险些着了他的道。幸而元璋谋事从不性急,待得梅雨多日,小河汊内涨满了水,才叫李国胜等人发船从纷乱杂错的逼仄水道过江来和阳。否则与蛮子海牙所率艨艟撞上,必然不敌。咱们的船运粮运人能行,却不比官军的船上装备火炮,就没有这个,官军所用船只巨大无比,两船相撞,咱们的船是经不起一撞的,必然要沉水。唯有走那些岔道,元人的船开不过,这才逃过一劫。”

李贞原不知道有这一节,如今听到,不住咋舌。

“夫人是明白人。”沈书道,“从和阳到采石隔着大江,我军主力真正要攻打的地方,乃是集庆,而要拿下集庆,首先必攻太平。采石不过是踏板,地方甚小,与官军相比,我军数量不多,甚至是与小明王,与张士诚、徐寿辉相比,也未成气候。这也是为何左副元帅思虑再三,仍肯屈居在小明王这样的小儿之下。”说到这里就不必再点透了,朱元璋要拉着他‘宋’军的大旗,至少先少一个敌人,多一个盟友。但实际上刘福通不曾派一兵一卒帮朱元璋守城,朱元璋也未交出任何人马。接受小明王的委任状,对于双方都是短暂结盟,少一个敌人罢了。

“起义军居无定所,随战事不断转移,干的是抄家灭族的大事,向来是携妻挈子一起上战场,此次渡江,左副元帅为让将领们安心,令家眷都留在和阳,偌大权柄,尽归夫人。将军们在前线浴血,夫人何不将和阳城就当做一方水田,精耕细作?左副元帅破釜沉舟,命人将船只放入江中,是绝了后路,我想,元帅所指,并非太平府这小小地方,当是志在金陵。一旦露出苗头来,元帅心中大志,就尽人皆知了,敌人和阻难将会是今日数倍不止。正因绝了这条后路,要使前线安心,我们后方必须屯粮自守,第一,要守得住,不能叫旁人攻进和阳城,这在城中有可用民兵,需日日操练不可松懈;第二,城中尚有不少饥民,要施粥赈济,要是连和阳小小地方尚且稳不住,就是打下万里江山也无用;第三,黎民久经离乱,需缓和军民关系。”说到此处,沈书笑了一下,“和阳城也不是没有富户,若将目光放长远,夫人可想过,中户以上人家总是被抢,那咱们的兵于他们而言,算个什么?”

马秀英也笑了:“所以四方有田产的富户或是有几个铺子的商贾,才视红巾如豺狼。这话不必你说,我不止早有耳闻,早年间我父也称红巾是贼寇。”

马氏口中说的“父”显然不是养父郭子兴,毕竟郭子兴就是“贼寇”一员,而是她亲爹。

“这些富户,若是都起来反,于元帅是不是一桩大好事?”沈书问道。

余人都不说话了,当然是好事,但要让他们愿意解囊,却不是容易的事情。

“缓和军民关系,首先就要不抢平民。而平民又有富户有穷家,富户再说,眼下先解决吃不上饭的。要不是世态艰难,谁愿意把一家人的性命都悬在险地。造蒙古皇帝的反,乃是为了解万民于倒悬,而不是让他们从一个火坑跳进另一个火坑,是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之‘道’是仁政也,而今天下之乱,多以为起于黄河泛滥,河工劳苦不堪,河工唱反,从者如云。其实不然,归根结底,还是日子过得穷困,以至于卖儿鬻女,无所食,无所穿,无所住。年年江南纳粮数第一,却有‘贫极江南,富夸塞北’。庄户人一年忙到头,竟落得自己吃不饱肚子,儿女饿死,如何不反?这世上有百样人,庶民之反,无非吃穿。”沈书说得渴了,端起茶喝了一口。

满室寂静,沈书反不急着开口了。

实际上坐在这个屋子里的,都算不得是真正的穷人,真正的穷人是纪逐鸢那样儿的,祖上三代没发过财,家里又是盐户,穷得一年到头鞋子都没两双换的。像是李贞、马秀英这样的,家里曾也在中户以上,吃穿不愁,少有真能静得下来,去想百姓之苦的时候。自己吃饭穿衣尚且顾不上,谁还能去顾别人。

如今大军渡江,正是好时候,能在后方休养生息。更重要的是,也是天赐良机,马秀英今日也在,沈书早知马氏嫉恶如仇、是非分明,怜他人子女如自己子女。这太半也是久居他人屋檐之下,见过人情冷暖,便更容易说得动她。

今日这一席话,要是马氏真正听了进去,于将来也大有好处。

反而是李贞先打破局面,他先看沈书,再看马氏,话是朝马氏说:“穷人孩子早当家,日子是苦,却让孩子们早些明事理,倒也不坏。”

“这话一半也是少爷的意思,只不过经过我的嘴说了出来。”沈书笑道。

朱文忠哈哈大笑。朱元璋不在,朱文忠的话也多一些,乐呵呵地说:“总之就是要让大家都能吃饱,吃饱之后,能吃好。说白了,也是防着后院起火,城池打下来,还是得有人耕地裁衣,读书人还得去读书,买卖也还要做得通,才有源源不断的钱粮,上下运转,这磨盘才不会停下来。不过这是长远之事,先把地耕起来,我们把和阳打点好,也就有了经验,我总也要长大,不会一直赖在家中混吃混喝。一嘛暂时没有元兵来攻,可以学驻防工事,要是有人来打,我也披甲上阵,积累经验,且舅舅也留下来几个得力的将领,我就在旁边学着点。”

李贞有话想说,又憋了回去。

“其次,若能打下来金陵,那就是另一副局面,舅舅也需用信得过的人,我可是舅舅的亲外甥,岂能给他丢人?”

马秀英甚是欣慰,笑道:“也给你未出世的小表弟做个榜样。”

马氏肚里的还不知道男女,但头胎得男的愿望很是迫切。沈书也不想马氏劳累,话说得差不多,便跟李贞定下,明日在都元帅府里整治一桌好酒好菜,若办得到,便交给郑四的老叔爷去弄粮种。

“那我就去知会粮台,拨些人去城外丈量田地,须得统计城中还有多少可用的耕牛,不过料想所剩不多。”这年月里,人且吃不上东西,何况牲畜,就是有,恐怕也偷偷宰杀了不少,虽有律令不许宰杀耕牛,红巾占了和阳之后,忙着抵御官军,腾不出手来料理农事,近几个月更穷了,总之还得重新找来里正,统计耕牛,细细询问各家各户的情况。沈书想的,只是今年和阳城里不要有人饿死,先解决这一步,粮食进仓,那也出十月了,运气好的话,也许集庆已经被朱元璋拿下。那就再好不过,能跟纪逐鸢一起过个团圆年,叫人宰一头猪,吃不上整羊也可多杀几只鸡,把纪逐鸢要好的兄弟都请到家里来。

那才真的叫“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再能点几串炮仗,驱除这几年的霉运。入了正月,去近郊的佛寺道观好好拜拜,从前沈书是不信,如今家里有个人在战场上,不信也得信,最好是让纪逐鸢多戴几个护身符,总能有一家神仙庇佑。

主意既定,当即求马氏写了手令来,朱文忠叫了随从一块去粮台吩咐。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