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节

老夫人其实已经近乎虚脱了,说不出话来,咬紧牙关勉强点了点头。

宝珠再一环顾周围的命妇们,有了年纪的都有点支撑不住,强捱着罢了。

她趁人不备,取了另一只系成团的手帕出来,将里面的参片给老夫人含了一片。

身后忽然有人拍拍她的肩膀:“可否为我家姑娘讨一片?”

宝珠讶然转过去,惊喜之余仍记得压低声音道:“梵烟姐姐!”

梵烟含笑拉了她的手:“你一定想不到我会在。”又为她引荐身边那位夫人:“这是我家姑娘,薛夫人。”

宝珠了然:薛盟所娶正妻,乃是翰林学士贺问古之女,又因贺家姑娘自幼醉心佛学,俗事一概不问,故而薛家后宅均由陪嫁梵烟打理,家下亦不称其姨娘,而唤“贺夫人”。

却不知薛盟居然也给梵烟讨来了一个二品诰命,必得薛夫人出席的场合,她总能从旁照应一二。

眼下也不好闲叙,宝珠和薛夫人彼此颔首致意,观她贞静淡泊、气韵出尘,有飘逸之态,随即将参片连手帕包着交与她。

一时皇后身边的宫人来请诸位诰命领宴。席间亦开戏,只是大伙儿都恪守着规矩,连动箸饮酒都有章程,更别说戏到精彩处叫好打赏了。

如此直到日头西沉方散。宝珠与梵烟二人别过,搀扶着老夫人缓缓走在长街上,一面说:“回去让人好好给您捶一捶。”

忽然听见一道耳熟的嗓音:“夫人们请留步。”宝珠回头一看,是皇后身边的小婵,倒算老熟人。

小婵过来蹲了礼,笑道:“我们娘娘说,今儿人多没能顾得过来,不曾和靖宁侯夫人说上一句话,实在遗憾得很。只得等到十五去,我们舅爷从江宁捎了些花灯来,虽没什么稀奇,到底和京里的样式不同,届时再下帖子请夫人一同来看灯。”

宝珠隐隐觉得不妥,但皇后客气,说是“请”,毕竟叫做懿旨,她总不能因着对方好性儿,就敢抗旨不遵吧。

老夫人亦怕她迂腐,忙接口说:“皇后娘娘抬爱,臣妇们受宠若惊还来不及呢,哪里还配娘娘下帖子请?十五一早就来伺候娘娘。”便这么定下了。

到了十五,宝珠依旧按品大妆,坐着马车到了宫门前,正要让把式上前去递牌子,守门的侍卫见是靖宁侯府的车,便朝门里头打了个手势。

皇后专程派了顶软舆来接宝珠。

臣子家眷是没有资格在宫里坐着代步的。皇后盛情难却,宝珠宁肯跟在软舆旁边走去凤仪宫。

奉命来接人的嬷嬷赶忙劝道:“您坐进去,帘子一放,谁碰见了也只当是哪位主子经过;您若不坐,一路过去多少双眼睛看着啊?皇后娘娘待您一片心意,您忍心让她受那些小人嚼蛆吗?”

宝珠不禁看了她一眼,这话恳切归恳切,多少有点不雅。也不知道她嘴里的小人是指谁。

忖了忖,恭敬不如从命。

算来离开凤仪宫不到两年,如今的皇后不比皇太后当初,把中宫治理得小朝廷一般,规矩严明,一板一眼。今日再踏进来,许是因为还在年里,有一种爆竹散后、稀薄慵懒的喜气。

过了垂花门,一进后院,先看见天井里一棵参天大树,宝珠唬了一跳,定睛细瞧,才瞧出原是彩绢裱糊的巨型花灯罢了。

“这叫连理枝。”延庆长公主本站在抄手游廊中,见她来了,忙由宫人扶着迎过来:“夫人,许久不见了。”

宝珠敛裾向她蹲福,笑盈盈道:“长公主新禧。”

长公主伸手拉住她:“不必多礼。夫人新禧。”她自小体弱,除了身边的嬷嬷宫女,只有宝珠勉强算玩伴,因而相处倒很亲热。

两人挽着手,长公主便同她道:“皇后嫂嫂更衣去了。”又指着那连理枝:“这就是范国舅从江宁运来的花灯,据说夜里看着还要恢宏呢。还有许多小的灯,什么样式都有,写了字谜或者诗句挂上去,跟寺院里祈福的香牌差不多。”

宝珠侧耳听着,忽然问她:“你怎么知道寺院里祈福的香牌?”宫里头可都是供灯进香呢。

长公主霎时红了脸:“我、我听旁人说的。”

她身边伺候的那些人里,有没有通晓民间习俗的宝珠并不知道,可她这么结结巴巴的样儿,反而不打自招了。

公主自有公主的福缘。宝珠抿嘴一笑,并不揭穿。

二人立在门口说了会儿话,待得皇后出来,宝珠又连忙进殿向她行礼。

皇后便让她和长公主都坐,一面对宝珠道:“你也太实心了,何必穿这一身?沉甸甸的压得人背疼。”

宝珠说:“不敢在娘娘面前逾矩忘形。”踟蹰片刻,又道:“今日进宫,还未曾去拜见太后娘娘。”

皇后若有所思,点头道:“我早先已经请过母后两次了——原本得了外头送来的灯,该献到母后宫里去的,可是这树杈子扎得太高,为了运它进来,我这儿的垂花门已经拆了垂莲柱,难道还能拆天和宫的吗?如今你跟着我一道过去请,也许母后便愿意来坐坐了。”

宝珠没觉得自己有那么大脸,只笑说:“前些日正化雪,天又冷路上又难走,今儿天气好了,太后娘娘或者兴致高些。”

于是连着长公主一道,三人同往天和宫去。

胭儿和另一个小宫人正立在门口,见着她们一行顿时喜不自胜,迎上来见了礼,就忙不迭地进去通传。

“之前见面仓促,没能单独留她。”太后放下手中掐丝珐琅铜胎瓜棱捧炉,道:“她来得正巧。”

第80章 .八十摩诃止观

“皇爷。”小篆打了龙凤彩云门帘进来,见皇帝正坐在槛窗底下专研一本《算学宝鉴》,迟疑了下,不知该不该出声打扰。

皇帝没抬头,说:“挡着光了。”

小篆连忙一侧身让开,随即反应过来,讪讪道:“回皇爷,夫人跟着皇后娘娘和长公主往天和宫去了。”

“嗯。”宝珠进宫皇帝是知道的,虽是皇后召见,以宝珠的出身,去拜见母后也是理所应当的。

片刻,他放下手中的书:“朕也去瞧瞧。”

“…那里原叫玄空阁。玄取自道教,空源于佛教,又因为地处险峻,百姓们慢慢地就把它叫混过去了。”天和宫里倒是一如往常地融洽,只是皇帝听太后说起悬空寺来,不免有点奇怪。

小篆觑了觑他的神情,方才挥手让门外侍立的宫人进去通传,自己接过来将帘子挑得高高的,务必使皇帝不必低头便能进去。

“母后今儿有闲情,同她们讲起这些掌故来了。”皇帝站在地心,笑着朝太后一揖,皇后、长公主连着宝珠忙起身向他见礼。

宫人在挨着太后下首的圈椅上搭了明黄椅袱,皇帝坐下来,却听太后说:“正该同你商量一声呢。等过了龙抬头,咱们几个人上悬空寺去,听听讲经,看看桃花。”

皇帝皱眉笑道:“二月里天儿尚还寒暖不定,九儿身子弱,倒不如多等一阵子。”

上年他下旨在京畿里设了善世院与玄教院,前者统领僧侣,后者掌管道家,再不容这些方外之辈如前朝时一般,横行无度。

择了临济宗的大德任善世院住持,封从二品演梵善世利国崇教大禅师之号,一名游方受业的僧人玄赜闻得他留驻京城,特来参谒,聆听《摩诃止观》。

那玄赜自幼出家,聪慧过人,而今弱冠之年便已深谙大小乘经纶,故而大禅师奉召入宫住持法事,亦将他带在身边。

恰巧有一日九公主到佛堂为母妃祝祷,与那玄赜照了一面,自从竟然存下了一段心事。

她以为自己言行举止如常,便不会显露出端倪,实际上不止太后与乔太妃,连皇帝都得知了此事。

这会儿母后要带着她到悬空寺去,是为了将两人隔开吧?何必如此折腾——依皇帝看,能得长公主青睐,是玄赜十世修来的道行,他若有意,二人两情相悦,成全了他们也未尝不可;即便他不肯,该退避三舍的也是他才对。

不想太后心意已决:“越是身子弱,越该出门活动活动,困在屋子里最无益。何况靖宁侯夫人也同去,这么些人,有什么不妥当?皇帝只管安心就是。”

这一句好似兜头一盆冷水,皇帝心都凉了半截:原来不是为了隔开九儿与玄赜和尚,是要隔开他和宝珠。

他移眼向宝珠望去,从进门到现在,她一句话也没说,难不成她是愿意的?

宝珠一样看着他,眉头轻蹙,带着一股更深重的忧愁。

“不妥。”皇帝语气依旧温和,太后却听得出他是强捺下了焦灼:“是儿子没有尽到孝心,倒要母后主动开口。悬空寺景致虽好,终究失于偏僻崎岖,不如越性多等三四个月——一年之计在于春嘛,朝廷里的事定下个大的章程了,儿子再奉母后下江南去,好生游山玩水。”

太后不这么想:“朝廷里的事哪有一日撂得开手的?皇帝无须自责,我原就不想再给你添一桩麻烦,咱们娘儿几个出行,也没你想的那么麻烦,派一批忠心得力的护卫着就是了。”

皇帝没想到太后一意孤行至此,看来不光是要把宝珠和他分开,只怕这么急吼吼地往那尘嚣隔绝的古寺里去,是打算逼着宝珠断了俗缘吧!

做皇帝以来,他何曾这样被忤逆过?偏偏还是他的生身母亲!左性儿上来了,还顾什么骨肉情分不情分?目光霎时阴鸷下来,嘴里玩笑似地问道:“悬空寺是什么名刹圣地,母后就非去不可了?”

皇后心惊肉跳地坐了这一阵,听他此时声口,简直有种大祸临头的预感,颤着声勉强笑道:“好了,皇爷拉不下脸来,我替他说吧!母后,宫里面没有您坐镇,他心里不踏实呢!”

她居然有这样的急智,这样的胆量。其实话音落地时,皇后背后的衣裳已经被汗湿透了,双腿止不住地发软,干脆趁势跪倒下来:“归根结底是儿臣办事不老成,说是统领六宫,可凡事还盼着您为我撑腰呢。”

太后心里惊异地笑了一声:从前自己都小看了皇后了。她知道皇帝和自己是在为什么拉锯吗?

出了这样的丑事!就连太后自己,也是直到今日才肯相信。皇后竟然早就知道了?

真是有城府,有气度。

不过最叫她寒心的,是皇帝的态度。眼下虽没有说破,可他那般强硬,哪还听得进去她这个母后的话?

皇后一跪,宝珠和长公主也跟着跪下了,宫人们更是噤若寒蝉,扑拉拉地趴了一屋子。

皇帝还坐着。这算什么?僵持片刻,他到底让了步,对众人道:“除夕早过了,这时候还想磕头讨压祟钱吗?都起来吧。”

好一个四两拨千斤。太后不动声色,瞧着他又起身向自己再拜:“皇后说得是。求母后体谅儿女一二,再偏劳些时日吧。”

她还能说什么?太后闭了闭眼:虽是她的儿子,但她左右不了他——她能有今天,是仰仗皇帝;皇帝能有今天,却并非仰仗她。

罢了。太后理智上过得,情分上仍旧过不得,没有接皇帝的话,只让徐姑姑扶了皇后起来:“还在年里呢,何至于此?”

皇后这会儿的笑意稍稍轻松了些。皇帝欠了她一份人情,还是为着宝珠欠下的,方才的铤而走险值得了,如若不然,还不知会生出何等滔天巨浪,那她们这些人更不可能有活路了。

她没再瞧宝珠,怕太急切显得露骨,挟恩图报似的。只引着长公主一道,陪太后继续说话,长公主亦略有些心神不属,来来去去,还是归到花灯上最稳妥。

夜影儿快下来了,便往凤仪宫去。大伙儿心里都装着事,兴致皆不高,勉强赏看了一回最大的“连理枝”,唯有长公主又挂了小灯上去,倒也什么都不曾写,只望着它怔了片刻。

宫门已经下匙了。皇后挽了宝珠的手,低声道:“你夜里跟我一道睡吧。”

太后闻声转过头来,还没说话,皇帝先开了口:“留在你这里不合适,让她和九儿作伴去吧。”

长公主仍和乔太妃住在一宫,乔太妃这几日老寒腿犯了,不大出门。太后因说:“太妃歇得早,一时去了反倒打扰她。你们俩都跟我回去就是。”

宝珠与皇帝对视一瞬,转首称“是”。

回去过后,长公主率先告退,到偏殿安置了。太后留下宝珠和一路送自己返来的皇帝,又叫徐姑姑上茶后,带着一众宫人都退下。

宝珠正要起身告罪,皇帝先站起来,向太后行了跪礼:“今日是儿子混账,对母后不恭,请母后责罚。”

宝珠暗惊,连忙跟着跪了,又忍不住觑了他两回:他这一跪,是要把事态推到没有转圜的境地。

可瞒,又瞒得了多久呢?

她的心忽然定下来:破釜沉舟,大概就是这样吧。

“宝珠起来。”太后的嗓音听不出喜怒:“你的性子我又不是不知道,总归不会是你的错。”

宝珠不禁汗颜无地:这样的事,绝非一个人便可酿成,她怎会没有错?

皇帝却看穿了太后的意图:“此事千错万错,全在儿子一身。母后不为此迁怒宝珠,儿子更是感激不尽。您含辛茹苦半生,正是应当颐养天年的时候,不该再拿这些事来让您烦心。”

缓了缓声口,他接着道:“儿子待宝珠的心,也不是这一朝一夕,图的是长久,那么自然有长久之计,母后大可不必担忧这个。朱文公迂腐固执,唯有一句话在理——枉费心神空计较,儿孙自有儿孙福。”

这样的话,不是迷了心窍怎么说得出口!太后恨得浑身发抖,直拿手指头点着他:“你这番高谈阔论,别在我跟前说,倒想想如何在臣民面前说?你要天下人如何看你?”

婉转劝诫是不抵用了,终于把矛头对准宝珠:“你呢?看着皇帝执迷不悟、一错再错,你便这样快意吗?”

“奴婢日夜难安。”宝珠以额触地。难安是真的,此刻谈及,口吻却不闻丝毫惶恐,倒有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决心:“陛下的圣誉,不可有分毫损毁。来日若有半点东窗事发的可能,奴婢自请粉身碎骨,以保天家威严。”

“好。好。好。”此般矢志不渝,太后唯有连声称赞。目光不愿在落在这苦命鸳鸯似地并肩跪着的两人身上,她闭上眼,唇边浮起一抹嘲弄的蔑意:“皇上果然深肖尔父。”此情此景,和当年先帝与白氏又有何异?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