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节

就是如花一般的时候,也没有这样好看得像是谪仙似的人物,跟她说话同她笑啊。

老板娘当即便恍恍惚惚点了头,“好,你们拿去,都拿去。”

看到阿桂弯下细软腰肢提起两个酒檐,朝她道谢。

她才反应过来,这姑娘也是一等一的好看呐。

真真是一对妙人儿。

叫人瞧着他们站在一块就喜欢得紧。

她忍不住咧嘴笑,像磕了糖似的。

又塞了一叠祭神时用的五色纸钱放到酒檐里,“这也送你们,你这媳妇儿倒是个精打细算会持家,我瞧着你们呐,以后日子一定好得很。”

--------

年货知识来源《在宋朝过的那些年》

第59章 扑卖 【二更】感谢订阅

从杂买铺子出来, 阿桂还有些头重脚轻,面红耳热。

她从没遇到过,和这小孩一块出来还会被错认成是一对儿的状况。

可若是压下心底慌乱, 仔细想想, 却也不让人意外。

方喻同比她高了一个头,脸上尚显稚气的少年意气已然褪去, 如今面庞俊朗,若不笑时还带着些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清冷出尘。

当然笑起来时,又似雪山冰涧初融,叫人心生惊艳。

她虽比他大上三岁, 可这年龄差得并不远,所以不容易瞧出来。

阿桂颇不自在地瞥了方喻同一眼。

他时常跟在她身边倒未曾发现,他的样貌何时生得这般招摇。

从前,不过是个清隽挺拔的小孩罢了。

阿桂抿起唇角, 却听得方喻同凑在她耳边问道:“阿姐, 你看我作甚?”

他应当不是故意的。

可他垂下脖颈时,那灼热的吐息却是着实洒在了她的耳畔。

阿桂耳尖滚烫, 下意识躲远些。

攥着指尖咬着字,“看你是不是又长高了。”

“阿姐, 我长得快。”方喻同不甚在意地笑笑,直起腰来,将几个馈岁盘盒抱在怀里, 薄唇勾起, “不过无论多高,我都是你的阿弟。”

是啊,他无论怎样,都是她的阿弟。

阿桂心中默念着这句话, 有些懊恼地咬住了唇角,不过是阿弟凑在阿姐耳边说句话罢了。

真不知她脸红什么,心跳什么。

阿桂又羞又恼地暗骂自个儿几句,将那些不合适的不该有的胡思乱想全压了下去,

年货还未采买完全,两人又去了买了只腔羊,也就是去了羊皮和内脏的整羊,还有鸡鸭鱼肉,也买了一些回家备着,留待做年夜饭的时候用。

各色果子也买了些,都放在方喻同抱着的馈岁盘盒里。

这些干果、蜜饯还有新鲜瓜果,无论是拿去送亲朋好友还是放在屋子里祭神,还有守岁时的消夜果子,都少不了它们。

还有年夜饭时,要摆在饭桌上的百事吉,阿桂也打算一并买回家。

这是嘉宁城特有的风俗,除夕夜晚要用盘子盛着柿子、橘子各一枚,柏一枝,到时候将柏枝折断,再掰开柿子和橘子,众人分食,便叫“百事吉”取的是谐音,寓意很是吉祥。

有小摊直接是卖这个的,分别三个箩筐装着柿子、橘子和柏枝,免得大家为买这三样而东奔西跑。

直接在他家就能买齐。

年货买得差不离,阿桂便叫方喻同一块回家。

方喻同倒是颇有些不乐意,垂着眉眼道:“阿姐不去吃些东西再回家么?”

“回去煮面。”阿桂没什么心情在外头吃,心里面颇有些乱糟糟的。

却又不能与人言。

两人和好,最高兴的还数陈爷爷。

阿桂这回煮面倒是给他和方喻同都煮了一碗,没有再只顾自个儿。

陈爷爷吃得眉开眼笑,不由感慨道:“阿桂的一碗阳春面都比寻常的煮得香。”

方喻同神情郁顿地瞄了陈爷爷一眼,将面汤喝了个精光。

这老头,把他要说的话都说了,他只能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这面多好吃。

不过可惜,阿桂并没有看到他的行动。

她已经在灶屋里忙着收拾起采买回的年货,压根儿没有多看他。

方喻同心里的阴霾更甚,郁郁沉沉。

好像一切的起因都是去了那场散伙宴,真想将那群混账都叫出来挨个揍一顿......

翌日。

阿桂又打算出门。

过新年,自然都要穿新衣裳。

她前些日子在成衣坊给方喻同还有陈爷爷都定做了一套,约好了今日去取。

刚出去,就发觉方喻同也跟了她出来。

“阿姐,又去采买年货?”也不等她答,方喻同便接着说道,“我陪你一块儿去。”

阿桂同他说清了去向,才道:“那间成衣坊挺远的,你就不必去了。”

“左右待在家中也是无趣,还是和阿姐在一起才有意思。”方喻同漫不经心地说着,脚步却未停,仍紧紧跟着她。

或许说着无心,可听者却有意。

阿桂脚步一顿,很快恢复如常,心尖却忍不住颤了几下。

他只不过说一句和她一块才有意思,又没什么旁的意思。

她怎就当一回事似的,在这揣摩。

最近当真是闲得慌。

她敛下眸子,指尖悄悄攥紧袖口。

忽又听到方喻同问道:“阿姐,那成衣坊的衣裳,是给你自个儿做的?”

“......”阿桂沉默半晌,才答道,“是给你和陈爷爷做的。”

方喻同眸色一凛,不乐意地抿紧唇角,“阿姐,为何不是你亲手给我做的?”

阿桂无奈笑道:“年年都是我给你做的,裁衣不比绣花,我只会做那一个式样,难不成你还未穿腻?”

方喻同看着她,神色似是开玩笑,可那漆黑瞳眸里映着她的小脸却又透着格外认真的光。

他说:“只要是阿姐做的,穿一辈子我都不会腻。”

对上他这双眸子,阿桂不知自个儿为何耳尖又烫起来。

她慌张地移开晶莹明澈的眸子,轻斥道:“胡说些什么,我可不会给你做一辈子的衣裳。”

“更何况,那间成衣坊是嘉宁城最好的成衣坊,这是为了庆贺你中了举人,今年我才舍得拿些银子在那儿给你做衣裳。”

那里的衣裳虽然贵一些,但是式样都是时下最流行的,用的料子也好,寻常市面上根本买不到。

阿桂的手虽巧,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她自问没那成衣铺子的技艺。

方喻同没再多说,已经定制好了,总不能退掉。

只能去拿。

不过那成衣坊倒是挺远,路上要经过嘉宁城最热闹的十字长街。

长街上,采买年货的行人如织,小贩卖力的吆喝声不绝于耳,还有琳琅满目的年货摆在外头,大多是红色的,像是汇成了一片红灿灿的长河,将大伙儿都笼在其中。

喜气洋溢,年味十足,连带着阿桂也忍不住轻轻抿起唇角。

街上扑卖年货的小摊小贩也多,围着看热闹的百姓更多。

比如刚刚那路过的柑橘小摊,小贩手里头便攥着三个铜板。

若是有人想要买柑橘,只消给那小贩两文钱,便能接过他手里的三个铜板来投掷。

只能掷一回,若是三枚铜板掷到地上全是背面朝上,便是“浑成”,可以拿走一篮子的柑橘。

若是掷出了别的样儿,给小贩的那两文钱便白白打了水漂。

虽然掷出浑成的可能不大,但许多百姓还是愿意掏出两文钱试试运气,博个彩头。

要是运气好,两文钱便能拿走一篮子柑橘,那就跟白捡似的,想想都美。

当然,也有上头的,在小摊面前掷了一两个时辰,都没掷出个浑成。

气得脸红脖子粗,想收手,却又不甘心自个儿都掷了这么多把,说不定下一把就成了。

阿桂素来理智,所以昨儿采买年货时也有不少扑卖的,她都没尝试。

但方喻同却不一样,他昨日隐约就有些手痒,只可惜当时怀里抱着手里提着,抽不出空来。

今儿他两手空空,终究是有些忍不住。

他拉住阿桂,指着路过的一家卤味铺子说道:“阿姐,这儿十文钱就能买一只大卤鸡。”

阿桂也有些心动,可是看了看那小贩手里拿着的竹签筒,又觉得希望渺茫。

她摇摇头道:“只是十文钱可以让你抽三根竹签子罢了,肯定不容易,卖东西的人哪会吃亏。”

方喻同却不肯走,玩心大起,“咱们再瞧瞧。”

阿桂耐着性子陪他,也算是看明白。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