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此,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帝国的统治者十分仁慈,只向民众征收极其少量的赋税。
可据杨钊在剑南和扶风的经历来看,事实恰好相反,在这个时代的统治者眼里,老百姓只是用来征税和服役的工具,不将他们压榨殆尽,统治者们是不会满足的。
可为何拥有近五千万、乃至更多人口基数的庞大帝国,却只征得五千七百万的税?
便只剩下一个合理的解释了。
就是大量权贵、勋贵和僧尼阶层,根本就不在朝廷的征税序列中。
垄断着几乎所有社会资源和财富的贵族阶层竟然不用纳税,反倒要把手伸向那些一无所用的贫苦民众,这完全颠覆了后世现代社会的税收原则,也有悖于政府利用税收来平衡社会资源、促进资源最大利用化的原则。可在眼下的这个时代,这却是被奉之为圭臬的正道,——贵者不课。
那么到底有多少人不课,多少人是朝廷的课户?
五千七百多万的财政收入中,除去屯田、营田、各色资课、公廨钱、官营百工等零碎收入,其余全部来自农户的赋税,保守估计也在五千万以上。
再根据杨钊在新都和扶风任县尉的经历,再推至全国,他大概可以得出,每户课户每年应纳税七到九贯石匹端这个区间。
两者相除。
最后可大略得出结论,朝廷每年的五千多万赋税收入,来自约六百万户课户。
可户部的户籍上记得明明白白,全国总户数为九百万户。
其中不课户竟占了近三百万户,足有三分之一之多。
这些不课户还全都是囊括了帝国几乎所有资源和财富的权贵、勋贵、僧尼阶层。
而且,一个社会中的贵族阶层,是绝不可能占比三分之一的。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人学着贵族阶层一样,开始不用向朝廷纳税。不管这些人具体都是些什么身份,但从阶层上来看,一定都是依附在贵族阶层下的中底层获利者,他们将不课户这个群体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也让整个社会越发失去平衡,似乎在用最后的狂欢来迎接下一场社会大暴动的到来。
剩下来的,便只是六百多万户最底层、最贫穷、最无助的课户,是他们被压榨尽了全身的血泪,来支撑起帝国的盛世繁华,
可问题是,他们还能继续支撑多久?
在这一刻,杨钊觉得他已经挖出了历史上盛唐陡然衰颓的根源所在。
尽管想要把这三百户不课户纳入朝廷税收序列中无疑天方夜谭,想改变这个时代“贵者不课”的赋税理念更是不可能的,但只要看见了问题所在,便就有了目标,可以想办法一点点来改正。
而且,从好的方面来看,有三百万不课户这个群体的存在,也说明了帝国并非真的山穷水尽了,只是在财富分配和利用上出了问题。
尽从理论上来说,帝国还存在挽救的可能。
但一定要快,且彻底。
除了征税人群外,杨钊另发现了一个“小”问题。
五千七百万的财政收入中,只有三百万贯钱,亦即是说,只有三百万的收入是通过货币的方式征收,在五千七百万的总收入中,占比百分之五。其余的百分之九十五,都是通过实物的方式征收。
这是一个实物和货币同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代。
可杨钊仍没想到,货币的流通量竟如此之低。
由实物充当货币和金属货币之间的区别,可远远不只是转运和存储消耗更高这么简单。
它真正的影响,在于对商贸的巨大限制上,以及朝廷的公信力和行政能力,尤其是应急问题的处理上,也大为限制。
通过财政收入中货币税收仅占占比百分之五也可以看出,朝中的当权者们完全没有意识到金属货币的重要性。
否则,他们完全可以在征税方式上加以限制,以促进金属货币在社会上的流通。
可事实上,他们毫无作为。
以上,是杨钊通过财政收入上分析出的问题。
接下来来说财政开支。
度支负责的就是开支事宜,所以杨钊拿到了这方面最详实的记录和数据。
他集中度支内的所有官吏,把所有他想知道的数据都反复查实,也得到了这些详细的数据。
自开元二十五年以来,朝廷的支出常年维持在五千万左右,略小于收入之数,虽然偶有波动,但幅度不算太大。
这是一个好信号。
说明帝国目前的财政体系还在正常运转中。
当然,这只是账面上的数字,具体到天下的上百个大仓里,账面上盈余的钱粮是老老实实堆放在里面,还是早被各级官绅给掏空了,杨钊就不得而知了。
杨钊眼下能看到的问题,是在开支的配额上。
已经连续多年,各边镇的军费开支,每年要从朝廷的腰包里掏出去四千多万贯石匹端,占总开支比高达百分之八十。
军费开支能耗去朝廷全年开支的百分之八十?
还是每年如此,并非偶然想象。
这是来自后世专事财务的杨钊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的数据。
在后世,哪怕是美丽国这种超级军事大国,在全球遍布军事基地,疯狂地用机枪大炮猛砸刀乐,其军费开支也一直保持在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五以内。
像其余政体稳定各主要国家,军费开支也一般会控制在百分之二以内。
毕竟,一个国家要正常运转,需要政府投钱的地方太多了,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研发、农业护持、教育文卫事业、行政管理费用、社会福利体系、债务利息费用、企业改造与引导、环境保护,等等。方方面面,哪一块不需要财政支出?
百分之八十?!
杨钊的理念再一次受到了冲击。
先来看看这些军费的具体去处。
帝国在陇右、河西、安西、北庭、朔方、河东、平卢、范阳、剑南、岭南设有十大边镇,外加全国各地的三百多个折冲府,共计总兵力六十多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