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立春刚过去没有几天,正值春寒料峭的时节,在这个季节里,桃花坞村前村后的那些大大小小的树木和植物,看上去还是一片衰败的景象,没有半点生机,也没有一丝抽芽吐绿的动静,清晨喜雀山的山脚下升腾起了一层薄雾,正在慢慢地在村子上空铺陈开来,薄雾遮住了本来就不很热情的阳光。
中午时分,正是家家户户开始吃晌午饭的时间,此时鸿运饭店里的一个包间里却很热闹,有六个人围着一大桌子好菜正在喝酒,无论哪朝哪代,中国人向来都有在酒桌上谈事的优良传统。坐在主陪位置的是这家饭店的老板王鸿运,四十五岁的王鸿运看上去矮墩墩的,却是个精明能干的生意人,可能开饭店需要经常喝酒的原因,一坐下来他的啤酒肚就会显得特别明显,很像一个已经怀孕了好几个月的孕妇,坐在他右手边的主宾是本村的王先进书记,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高瘦,稀疏不多的几根头发勉强地往后梳理着,根本遮挡不住头顶上已经秃了的那一大块头皮,他看上去有六十多岁的样子,其实才刚年满五十岁,王鸿运左手边的主宾是村主任—张进财主任,和王先进年龄相符,长了一张胖乎乎的娃娃脸,个不高,说话时总是满脸堆笑,而酒桌上的副主陪不是外人,正是王鸿运的老婆兼本店的大厨—李秀华,还有几位客人是村两委班子的几个成员,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每个人心里都清楚,这一大桌子酒席其实就是一场标准而又隆重的答谢宴。
鸿运饭店的酒席正式开始了,“这些年,多亏了王书记一直照应着我家的小店,”王鸿运先站起来进行开场白,他端着一杯白酒,恭维着王先进,“这几年承蒙王书记的关照,我这第一杯酒敬我们王书记,来大伙一起干一杯!”
“好,好,好,”王书记一连说了三个好字,“大家一起干一杯,”王先进满脸堆笑,左手不自觉地往后抿了珉头上那几根稀疏的头发,“我们今儿也要感谢王老板和老板娘的盛情啊!”
“是啊!是啊!”旁边几个人在一旁附和着他说,“感谢王老板。。。。。。”
“大家一起喝。。。。。。”
在这个桃花坞村,王鸿运是个聪明人,否则他也不会这么快速地发家致富,他心里很清楚,他在村里开的这家饭店,主要经济来源就是承接村委的上级接待任务,最近这些年,总会有不少上级领导来桃花坞村检查督导工作,在王鸿运看来,这些镇上或县城里来的领导老爷们,其实就是来桃花坞做做表面文章,实际只为来吃吃喝喝而已,吃喝就是他们的主要工作。如果真有效,桃花坞的贫困面貌早就改变了。但对他的饭店来说,这是好事,他的饭店能赚钱就可以了,他才不管其他的那些闲事呢。
王鸿运也是个见多识广的人,前几年他经常开大车拉货往南方跑运输,他能很明显地感觉到改革开放以来,南方的很多城市和农村都发展的很快、很好,一路上有不少高楼大厦,南方很多乡村的农民甚至早都就搬进了高楼和别墅,这点让他羡慕不已,每次回到家后,他都会跟老婆说说聊聊他在路上的所见所闻。有一件事他和老婆商量之后,很快就达成了一致意见,他们把这些年积攒下来的所有钱,在县城最好的地脚买了一套刚开盘的套三新房,他们要让自己的女儿去县城上学,上全县最好的小学、最好的初中和高中。
“来,王书记,俺敬您一杯,”李秀华眉眼带笑,“这杯酒,
我要继续感谢王书记和在座的各位!希望领导们都工作顺利,步步高升。。。。。。。”
话音一落,李秀华一饮而尽,于是大家也都跟着一起喝了。“大家慢用啊,有招待不周的地方多包涵!我再去厨房给大家准备两个好菜,大家慢慢喝,慢慢吃昂。。。。。。”
“俺们今天真有口福了!太谢谢老板娘了。。。。。。”在众人的一片感激声里,她走向了隔壁的厨房。。。。。。
李秀华可是桃花坞的“名人”,看起来不但年轻漂亮,而且做菜的手艺极佳,让人吃了这顿还想着下顿,听说她年轻时在县城的一家大饭店里当过好几年服务员,也许是耳濡目染的缘故,所以由她亲手做出来的饭菜才会如此美味,尽管四十刚出头了,但勤快能干,又很孝敬老人,大家都知道,婆媳关系,尤其农村的婆媳关系不太好相处,孝顺尊敬老人一定是做儿媳的最大美德,因为这些方面李秀华做的很好,所以她在桃花坞的人缘和人品没得说,村里的老少爷们都交口称赞,人们都羡慕王鸿运上辈子积了大德,能娶回家这么一个好婆娘,鸿运饭店之所以能开得下去,生意又这么好,和她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大家杯盘交错的声音里,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这桌酒席一直持续到了下午三点多,他们六个人一共喝了四瓶白酒,一瓶茅台,一瓶五粮液,一瓶古井贡,还有一瓶琅琊台(本地产的土酒),另加十几瓶青岛啤酒,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鸿运饭店里的这顿酒席终于不太情愿地结束了,王书记显然已带了几分醉意,在往回走的路上,情不自禁地哼起了那首著名的赣南民歌小调:
“一送
(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
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
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
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光,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
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这真是乡情如酒,清冽又甘醇,作为桃花坞村支书的他,现在很享受手中的权力带给他的种种满足感,他一步三晃悠,好不容易才回到了自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