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所有人,都在打心眼里恐惧邪妖时,一位不知谁家的小姑娘,忽然蹿到了大街上。
小姑娘大概四、五岁的年纪,粉妆玉砌,漂亮得像个瓷娃娃。
她来到蛤蟆精背后,拍了蛤蟆精一巴掌,奶声奶气地喊道:“大青蛙!
“大青蛙!”
许多妖物的样貌,可怖无比。
哪怕长得像人类,也极容易触发“恐怖谷效应”,让人联想到腐败的尸体或死亡之类的。
蛤蟆精长得已经算妖怪之中,很好看的那种了。
它的优势在于眼睛很大,五官端正,看起来萌萌哒的。
蛤蟆精的嘴也很大,牙齿细密锋利,却很短,若不是故意,平时不会露出来,所以给不了人血盆大口的观感。
也自然能吸引天真无邪的小女孩,想和它玩耍。
白悦柔看见那小姑娘,可爱得心都快融化了。
小姑娘的爹娘,看到这一幕,却被吓得汗毛倒竖。
他们看见,蛤蟆精转过身。
已经能想象得到,下一秒,蛤蟆精张开血盆大口,一口咬断小女孩的半截身体,贪婪地生吞下去。
不过,他们害怕的事情,并未发生。
蛤蟆精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围观的人,虽然都躲着,但其实站满了两侧的街道。
第一次被这么多人围观,蛤蟆精有些社恐。
杨浩然悄声提醒他:“逗逗她。
“这可是你改变形象,和其他人印象的大好的机会。
“你以前是怎么逗小孩子的,现在怎么做便好。”
杨浩然两句话,点醒了蛤蟆精。
只见蛤蟆精手蹼一动,居然引动妖力,施展了妖法。
“噗!”
蛤蟆精变出了一只绿油油的玩具青蛙!
玩具青蛙十寸长、六寸高,跟蛤蟆精有七分相像。
也是大眼睛,可爱得很。
玩具青蛙的外皮,是蛤蟆精运用妖力召唤的,柔韧如牛皮,却比宣纸还要轻。
内部是空气,整体轻盈,可玩性强,绝对深受孩童的喜爱。
这件玩具,尤其是外皮的材料,要是不经过妖法的施展,就能被制造出来,绝对会被机关道修士追捧,引起他们的疯狂!
蛤蟆精将玩具青蛙,递给拍它的小女孩,道:“呶,小姑娘。
“这是送你的。”
小姑娘拿了玩具,紧紧抱着,特别开心。
她身上的衣服打了补丁,显得有些破旧,但仍然彬彬有礼,看得出来,家教不错。
小姑娘认真地朝蛤蟆精鞠了个躬:“谢谢你!”
接着,她像展示战利品似的,朝她爹娘所在的方位,挥了挥玩具青蛙,兴奋地道:“爹,娘!
“我有玩具啦!”
小姑娘的脸上,有一些脏灰。
蛤蟆精蹲下来,用妖力变出一捧清水,给小姑娘擦了擦脸。
小姑娘笑得很甜,也恢复成了干干净净、白里透红的小脸蛋。
这一幕,触动了许多长清县百姓。
“那只妖怪,好像真的不吃人?
“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嘛。”
“也许像人分好坏一样,妖也分善恶吧!
“秀才公带来的,这只做龙王的妖精,应该是一只善妖。”
“我就知道,这位秀才公,肯定是在为长清县办好事!
“看他身高九尺、威武雄壮、威风凛凛,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是极好的面相,满脸正气,一看就不会骗人!”
“有道理。
“秀才公先斩恶龙,又逼死贪县令,年少有为,未来更是前途无量,犯得着骗咱们这些穷县城里的小老百姓?”
“不对啊?
“你俩刚才不是还说,秀才公可能也是妖精变的吗?”
“……”
其他小孩子,看见小姑娘得了玩具青蛙,也都想要,纷纷挣脱父母的钳制,跑到蛤蟆精身边。
蛤蟆精笑眯眯地,两只大眼睛,都快乐得缩成一条缝了。
只见它不停地施展妖术,不一会儿,变了一大堆玩具出来。
小鸡、小鸭子、小狗……
一时间,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传遍了整条街道。
对于蛤蟆精浑厚的妖力来说,变一点小玩具出来,根本算不上消耗。
孩子们全都满载而归。
蛤蟆精和长清县百姓们,刚才还紧张得剑拔弩张的氛围,此时早已消弭于无形。
许多人对于蛤蟆精的称谓,也从“邪妖”、“那个妖怪”,变成了“新来的那个龙王”。
长清县的百姓们,对于蛤蟆精的亲密度,远远高于前任的龙王。
甚至高于整个国度,百姓与龙王间的关系。
原因无他。
因为蛤蟆精可能是大武仙朝立国以来,唯一一个,愿意与百姓交流的龙王。
蛤蟆精不是高高在上,不是领了香火、还看着凡间的洪涝或旱灾不为所动、没有人情的龙王。
而是那只在街头,给孩童们发玩具的大蛤蟆。
一旦接受了蛤蟆精是龙王的这个设定,长清县百姓们,供奉香火时的敬仰,将会更加纯净。
因为他们知道,蛤蟆精是自己人。
杨浩然的目的,便达到了。
蛤蟆精也可以借助更加精纯的香火之力,更快地提升自己的修为。
虽然杨浩然目前只有秀才功名,在整个大武仙朝,是瀚海中一滴水,毫不引人注目。
但他有着高瞻远瞩的心思。
已经开始着手培养自己的势力了。
杨浩然在找到石匠之前,先打算控制县衙里,那帮王冲的狗腿子。
他们跟在王冲屁股后面,横行乡里、欺男霸女、无恶不作,给长清县百姓,带来了无数伤痛。
长清县发展成今天这个贫穷破落的模样,他们也有责任。
现在,王冲倒台了,是时候清算他们了。
杨浩然是没权力,治他们的罪的。
他只需要控制住这群人,等到方允派来接管长清县政务的心腹到来。
再怎么处理,就是上级知府,和齐鲁道巡抚的事了。
来到县衙门前,望着那只落满了灰尘、中央一个人头撞出的痕迹的鸣冤鼓,杨浩然心情大好。
半天以前,还有两个不知死活的捕快,挡在这里,冲他叫嚣、威胁。
他们说,“鸣冤鼓要是响了,指不定有多大的冤呐!”
事实证明,鸣冤鼓一响,老百姓的冤情,就有了被解决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