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触类旁通

“您好,请问您是许宁博士吗?”她略显喘息地询问站在门外等待的许宁。

“没错,是我。”他回答说。

许宁点了点头,目光不由自主地转向了一旁的办公室内。

其实,他并不是故意要避开对话,而是因为眼前这位女士跑步时胸前的起伏让他难以移开视线。为了避免尴尬,他只好假装欣赏窗外的景色。

“不好意思,我是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员徐舒。刚才机房有点小状况,所以我迟到了一会儿。”她解释道。

这番话让许宁惊讶不已,再次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徐舒身上。

研究员这个头衔非同小可,尤其是对于中科院而言。

更令人震惊的是,徐舒看起来还不到三十岁——在1996年的背景下,这样的年轻研究员简直凤毛麟角。

此时此刻,许宁深刻体会到了别人得知他只是个本科生时的感受。

显然,徐舒早已习惯于人们的这种反应。简短介绍后,她便邀请许宁进入办公室,并询问:“我的任务是协助你的计算工作,你希望我从哪里开始?”

“我已经编写好了基础代码。”许宁回答。

“但如果能帮我使用MPI进行部分并行化处理,那就太好了。”

尽管有系统帮助,许宁自己也能搞定这一切,但多一个人就意味着更高的效率。

接着,他问起关于数据传输方式的问题:“你会编程吗?我们用什么方式传输数据呢?磁带、软盘还是...”

说着,他从背包中取出一个装着硬盘的小盒以及一份详细的计算文档。

尽管这些信息对他来说已经足够,但为了项目的其他成员以及记录存档的目的,准备这样一份材料还是必要的。

“哦,硬盘啊,这很好。”徐舒接过硬盘,连接上了一根PATA数据线,随即为许宁开启了一个额外的工作站。

这样一来,他们俩就可以独立访问硬盘中的资料,从而并行开展各自的工作了。

“这是关于遗传算法的项目?”她好奇地问道。

徐舒刚启动许宁的程序不久,便察觉到了一些不同寻常之处。

“等等,这难道是差分进化算法?”她惊讶地问道。

“你已经开始用差分进化算法来做优化了吗?”她的声音中充满了激动。

“你了解这种算法?”许宁显得有些吃惊,他甚至不确定这项技术在1996年是否存在。

“我在伯克利读博期间,其实参与过这种算法的研究。”徐舒轻描淡写地说。

“什么?!”

许宁震惊的程度,几乎可以与之前他对杜亦熵造成的震撼相提并论。

“我的导师当时提出这个算法,是为了解决切比雪夫多项式的拟合难题。

而且是在我毕业后,去年才完全开发出来的。这是我首次见到它被应用于其他领域,没想到国内的智能优化算法已经如此先进了。”

面对徐舒的惊讶,许宁一时不知如何回应。

幸好,徐舒很快回到了工作中,开始仔细研究许宁的优化方案,并着手于并行计算程序的编写。

由于前期已经完成了参数化建模等准备工作,他们实际需要做的并不太多。

然而,即便如此,两人还是耗费了大约十小时来完善和测试整个优化过程。

特别是当许宁引入了一个流体偏转装置后,使得任务变得更加复杂。

随着最后一行代码通过了审查,徐舒深吸一口气,按下了回车键提交了计算请求。随后,她放松地靠向椅背,等待着结果的到来。

“首先,你注意到了部分关键点,但还不止这些。

为了加速解的评估及提升整体性能,我还结合空闲时间增量矩阵,研发了一套基于快速组合启发式的局部搜索策略。”

徐舒坐在对面,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困惑,显然还在努力消化许宁之前所说的话。

片刻后,他轻轻点头,感慨道:

“差分进化算法原本是用来解决连续优化问题的,而且它是一种无约束的算法。可你面临的却是有约束条件的组合优化难题。”

“咱们这儿的食堂晚上还开吗?”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许宁问道,显然他感到饥饿了。

“食堂关了,不过我可以带你去个地方吃点儿好的。”徐舒看了看手表后说道。

不久,许宁、徐舒以及杨静三人围坐于研究所的小食堂里,大风扇在旁边嗡嗡作响,给这个炎热夏夜带来了一丝凉意。

三人坐在小食堂里聊得热火朝天。

许宁没能彻底解释清楚,只好笑着答应改日再续。其实,他对1996年的智能算法发展程度并不完全了解。

“看了你的整个程序与说明,我发现你不仅仅是应用了差分进化算法,而是从根本上扩展了它的理论。”徐舒好奇地问道。

“可以分享下你的灵感来源吗?”

“当然。”许宁答道。

“我们这里许多人都是夜猫子,每到深夜,小食堂就成了我们的第二办公室。”

杨静在一旁微笑着点头,她明白只要不涉及机密,这样的学术交流总是有益的。

徐舒放下手中的筷子,饶有兴趣地看着许宁:“老实说,早上我以为你只是将差分进化算法应用于新领域罢了。”

“看来我决定回国真是对极了!”他感叹道,心中暗自计划着回头要深入研究一番差分进化算法。

许宁略显迟疑地望向杨静,然后回应:“对于其中两种方法,我只是大致理解;

我认为即使是我导师来看这些材料,恐怕也无法迅速掌握全貌。”

“但你的创新之处在于,你从算法出发,创造出了三种全新的差分优化方法。”徐舒边说边解开自己扎起的头发,缓缓梳理着。

“我一直在想,如果换作是我,会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徐舒注意到许宁的犹豫,立刻明白了什么。“真没想到,在国外这几年间,国内的研究人员不仅追赶上了国际水平,在某些技术领域甚至是领先的!”

虽然系统提供的信息有限,但许宁凭借自身的学习能力,能够触类旁通,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而他心里明白,刚才的话里并没有徐舒所误解的意思。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