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你去华夏参加航展,有没有看到他们的新型战机?”
香洲航展已经落幕几天了,开幕时的飞行表演视频早已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当然看到了,不过我们真正感兴趣的是一款经过深度改进的歼7战斗机。我记得给你看过它的模型照片吧?”
伊斯拉姆点头回应:“没错,过去我们一直把华夏的装备视为备用选项或低成本替代品,空军主力一直是幻影3ep和F-16。”
“但这次,你觉得高层还有其他选择吗?”
老友的问题让萨米陷入了沉思。他不是反应迟钝,只是不常表现出来。
“你是说,我们可能会考虑采购更高级别的华夏战机,像歼8C这样的?”
“确实如此,但华夏还没有配备雷达制导的中程空对空导弹,所以拦截能力可能没有显著提升。
而且,为了应对米格25这样的高空高速威胁,引进类似的截击机对我们来说未必是最佳方案。”
“你说得没错,这些都是技术层面的问题。”
伊斯拉姆略带不满地说:“但是,对于国家而言,选择主力战机不能只看技术。相较于漂亮国和法都国,华夏人是更为可靠的盟友。”
萨米同意地点了点头。“看来,很快就会有大的变动了。”
伊斯拉姆拍了拍萨米的肩膀补充道:
“佩尔韦兹将军不久后可能要去卡姆拉基地视察,记得在他面前适度展示自己,不要太过刻意,只要让他记住你就行。”
“佩尔韦兹?他是陆军的人吧?”
萨米惊讶地问道。“这你就别操心了,总之记住我的话。我以前从没害过你,至少在地面上没这么做过。”
伊斯拉姆笑着说道,暗示自己并不是个出色的飞行员,在空中配合上可能不太靠谱。
在其他领域,他表现得相当出色,对待下属和朋友也十分友善。
“好吧,确实如此,听你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在许宁的指导和支持下,团队迅速完成了对运8飞机主翼和尾翼表面结冰形态的预测工作。
11月末,初冬的寒风中,182厂总装车间内,一群人围着一架被拖出作为研究对象的运8F飞机。
不远处摆放着两块绘图板,上面展示了运8主翼和水平尾翼的三视图。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机翼边缘用不同颜色标记出了不规则的线条,代表着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结冰情况。
由于结冰问题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182厂的工作进度因此放缓,特别是运8J的试飞因之前的事故而暂停。
按照计划,从英列国购买的首批搜水-2000MS雷达即将启运回国。尽管前期准备中使用了等重量的模型来模拟雷达安装后的飞行性能;
但实际电子设备的安装还需考虑更多因素,如能耗、震动、工作环境及电磁兼容性等,这些都是需要上天测试才能确定的问题。
如果雷达到达时还不能恢复试飞,将严重影响装备形成战斗力的时间。
有人提议先安装简易的多级电加热装置,留待后续型号再改进除冰系统。
然而,梁绍霖顶住压力,支持许宁团队的基础研究,最终取得了显著成果。
“经过半个月的努力,我和林哲彬、祝意两位教授完成了运8飞机机翼积冰生长的模拟与预测,并确定了加热除冰系统的负荷。”
许宁的话音刚落,总装车间内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现在谁都不会质疑这项研究的价值,毕竟谁不想拥有一个既能提升飞行性能又能有效解决结冰问题的系统呢?
“这些图纸上的红、橙、蓝、绿线分别代表在不同恶劣气候条件下,飞机穿越结冰区域120秒后机翼截面的结冰情况。”
由于缺乏先进的投影设备,他们只能将图纸放在绘图板上供大家围观讨论。
“最恶劣气候下,结冰竟然主要集中在机翼下表面?”
有人立刻注意到了这一点。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探测技术有限,不仅在华夏,全球范围内对飞行器结冰危害的研究都处于起步阶段。
在航空领域,即使是今天已经广泛接受的自然结冰测试,在过去并没有一套统一且科学的标准。
漂亮国依赖五大湖区寒冷和湿润的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云层进行飞行测试;而其他国家则根据自身条件摸索方法。
大多数喷气式飞机通常在接近但不进入容易结冰的高度和温度范围内飞行,因此因积冰导致的空难并不常见;
而且主要影响的是ATR 72这类小型支线客机或更小的通用航空飞机,如塞斯纳172,这些事故对公众的影响相对有限。
因此,当研究结果显示运8飞机在高速飞行时,其积冰行为与直觉相悖时,许多人感到惊讶。
许宁解释道,在螺旋桨飞机中,运8的速度较快,当空气流动速度超过75米/秒时,过冷水滴撞击到机翼表面后更可能弹开而不是粘附;
这意味着高速区域如机翼上表面反而较为干净。
即使发生结冰,由于来流角度较小,形成的霜冰附着力弱,形状贴近机翼,危害也相对较小。
对于较慢的飞机,比如运5,则需特别关注机翼前缘和上表面的积冰问题。
许宁指出,传统大型螺旋桨飞机的除冰装置研发并未针对关键区域,导致能量浪费。
他进一步说明,随着机翼弦长增加,积冰倾向减小,靠近机翼末端部分更不易结冰,这解释了为什么水平尾翼比主翼更容易出现严重积冰。
他还提到,某些情况下,机翼上的积冰可以产生额外升力,但这也会带来强烈的低头力矩,这是运8J事故的原因之一。
接下来,林哲彬讲解了气象因素对积冰的影响,祝意则介绍了机翼表面微结构的研发。
这次总装车间里的研讨会持续至深夜,参会者甚至顾不上用餐。
通过三位专家的分享,一种全新的积冰理论逐渐成型。
基于新的理解,工程师们提出了根据不同积冰情况为机翼各区域研发针对性防冰措施的概念,以提高防冰效率并减少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