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又是一愣,安子玉道:“我说肖爵爷,您这新词是一个接着一个,新想法是一个叠着一个呀!这个基金,又是作何解释,如何用作去义诊和赠药呢?”
听其发问,肖章笑道:“基金的简单解释,就是通过我们不断的捐入、经营的不断收益,将钱集中、固放在一处。定点集中、多点发放,重点投资、多点收益。持续长久、有序健康地去救助需要救助之人。”
“不懂!”闻此言,安子玉摇了摇头:“我更想知道的是,如果您这个基金还没成立,就有人需要救助。药房、医馆如没有用于运营之外多余的钱,您准备如何解决?”
“分家以后,各商社的资金将重新集结到总社、进行再分配一次。”
接此问,肖章答道:“根据我保守的估计,各处集、拢的资金总和,应该有一千余万两。从这些钱里,我可以先拨出二百万两,作为这个非公募、慈善基金的启动资金。有了启动资金,自然就可以立即展开救助行动。”
听得这话,安子玉心中顿感安慰。
身为一个医者,救死扶伤是他的天职,更是他一生夙愿。
如今肖章愿意拿出巨资,帮助他救治、帮扶更多的人,他再没理由多说其他。
正当安子玉心中大安,又想开口时。
房门打开,一个身上穿着紧身段袍,上绣祥云飞鱼图的人走进了房间。
“启禀爵爷。”来人悄无声息地进入房间后,颔首间开口道:“天星院有密报,属下需立即向您禀报。”
循声回望,安子玉看到来人那一刻,顿时被惊得哑口无言。
他为何会震惊如呢?
那是因为此人不只行走无声,在他抬头之际,他的脸上竟是被一张奇怪的面具完全覆盖着。
云游天下多年,安子玉见闻非寻常人可比。
他知道,那张面具乃系巴蜀之地、一个极其神秘又系列的杀手组织所创。
那个神秘组织,叫做“鬼煞十三鹰”。
此时他看到的这种面具,正是“鬼煞十三鹰”的标志之一。
这面具其质为韧铁打造,其形似古籍所载兰陵王的“鬼王罩”。
在那面具之眼和两侧耳鬓处,藏着不同的暗箭机关。
交战遇敌、敌人不经意间,机关可被启动、放出淬有剧毒的毒针。
那毒针可将敌人杀毙当场射杀,或使敌人中毒后,在三日必因毒发而死。
安子玉上一次见到这“鬼王罩”,还是他在巴郡时,为救曾力救其父、而遭连累,被贬至巴州做刺使的一个故交。
那一次,“鬼煞十三鹰”出动了五个人,只一炷香时间内便血洗了州尉府。
一百三十多州尉府的厢军近侍,州尉家中的十八口,在“鬼煞十三鹰”离去后,只有一个小丫头被藏于井中、侥幸生还。
人虽然逃过一死,那小丫头却也中了“鬼煞针”。
安子玉的那位故交,悯于州尉满门被杀的悲惨,遂请得安子玉出手相救。
安子玉用两个不眠不休的日夜,才从鬼门关前抢回了那个小姑娘的xing命。
不过人虽是救活了,那小丫头此生却难逃被“鬼煞针”中所藏,那种时寒时烈之奇毒萦缠的厄运。
纵是安子玉绞尽脑汁、穷毕生所学,亦是无法解除那奇毒。
可是让谁都未曾想到的是,正当安子玉还在想着如何解那小女孩身上的奇毒时。
“鬼煞十三鹰”应是得知了消息,去而复返、重现巴州。
当那五个面戴“鬼王罩”、穿着夜行衣的杀手潜入刺使府,欲对小女孩进行补刀的时候,刚巧遇上了正在施针的安子玉。
大梁民间好武,能够云游天下、独行千里,安子玉身上自然也是有些武艺。
见到那五个黑衣、鬼面之人闯入院中,他当既就冲了上去,想要挡住那五个家伙。
可是结果,却让安子玉至今难忘。
只一个照面,曾独战三十几个山贼,撒毒力退百余草寇的他。
竟连一点出手反抗的机会都没有,便被其中一个黑衣人不知以何种手法给撂倒翻地、并立即昏迷过去……
昔日的惊骇今尤在,所以当安子玉看到那张面具时,才会被惊而失语、呆矗失神。
不知其往事,见他如此,肖章开口道:“安先生,这位乃我天星院的监院。他有急事需单独向我密报,还请安先生先行回避可好?”
被肖章这句话惊醒,安子玉回头错愕地望向肖章:“爵爷,敢问您这位监院,与蜀中‘鬼煞十三鹰’有何关联?”
“安神医。”不待肖章作答,那鬼面人抢先回道:“前尘往事,神医可是还记恨心中呀?我正是当日一击之下,将您麻烦的‘银鹰’是也。您若想寻仇报复,大可待我禀完密报。你我另外去约个地方,再做计较。”
“哦?”耳听此言,肖章好奇地道:“怎地、沈大哥,你竟与安先生是旧识吗?听你二人这话,似乎是曾有过令人极其不愉快的事发生?”
“回爵爷,我二人算是旧相识。”接问既答,沈监院颔首道:“几年前,属下等曾接夏将军一道密令,令我等秘密形势、法办与巴郡王和西羌吐浑部暗中勾结,妄图裂土自立的巴州尉时,幸与安先生有过一面之缘。”
“鬼煞十三鹰”是一群什么人呢?
外人知道的,他们只是一群藏匿于巴蜀之地,专门做一些暗杀、行刺勾当的法外狂徒。
但实际上,这十三鹰却是昭烈寺暗堂的高手。
只不过他们与其他那些暗堂高手,又有着极大的不同。
其他的暗堂高手,大多数都是老皇帝从内库拨款、高薪养着。
十三鹰却不受暗俸,只听命于他们的结义大哥夏光裕一个人。
也就是说,这十三位江湖好汉,等同于挂靠在昭烈寺体制上,夏光裕私人的一股力量。
不食君王禄,对皇帝老儿他们是既不听宣、也不听调。
不领秘社资,对待昭烈寺的密令,亦是不见夏光裕手印、绝不奉行其事。
他们呀,就只听夏光裕一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