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新生意

赵文林家果园。

赵家三兄弟、三妯娌,赵文燕、张振山夫妻,赵文林麾下六元猛将赵文远、钱二牛、钱大牛、宋冠军、宋卫星、张大鸣,全员齐聚。

“三哥,许鹏那小子跑去卖野菜了!”

钱二牛有些气愤,又有些伤心,他以为赵文牧还不知道这事儿,有些难为情地说道。

钱二牛也是前两天偶然看到许鹏家弟弟妹妹在山上挖野菜,悄悄打听了一下,才知道许鹏这小子竟然回来后就一直在卖野菜!

他气不过,当即去找许鹏打了一架,不过许鹏铁了心要卖野菜,他也没有办法。

赵文牧看着钱二牛眉角的淤青,心知他肯定是去找许鹏干架了。

“二牛,许鹏要去卖野菜是跟我说了的,你别再去找他麻烦。”

顿了顿,他看着几人,又接着说道:

“你们要是想单干,我也不会拦着。出了这道门,咱们还是兄弟,有困难我还会帮你们,但我的买卖里就没有你的位置了!”

钱二牛立即涨红了脸,大声嚷嚷着:

“看谁敢,老子今天非要打断他的腿不可!”

钱大牛眼一瞪,“二牛!”

钱二牛面上仍然不服气,却也闭嘴不说话了。

众人也看得出来,赵文牧虽然说得客气,表情却是严肃得很,显然对许鹏的做法也很不高兴。

最后还是钱大牛出来打圆场,他虽然老实憨厚却不木讷。

“老三,大家伙儿都是粗人,没那么多弯弯绕绕,以后你说什么,我们做什么!谁要是有什么坏心思,我钱大牛第一个饶不了他!”

“我也是!”

“我也是!”

几个人纷纷表态,跟着三哥一起干多好啊,傻子才想着自己干呢!

赵文牧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

他没有接着说几句软话收买人心,而是直截了当表明叫大家来的意图。

“从明天开始,你们都回村收蛾子(蘑菇)。”

方言蛾子,为了方便后文一律统称蘑菇。

几人里面,钱大牛、钱二牛是山东头村的,山东头村很大,人口足有一千三百,张振山也是山东头村人。

张大鸣是三里庄的,三里庄跟山前村差不多,都只有四百人左右。

这几个村子所在的柘山公社有大片荒山,到了夏天气温升高、雨水充足,各种蘑菇、木耳、地皮菜到处都是。

村民们很少会捡蘑菇来吃,无他,太费油而已。

嗯,就是这样,蘑菇吸水性太好,炒蘑菇费油,大家平时都不喜欢吃蘑菇。只是每年夏天捡一点回家晒干,冬天里也能多点口味罢了。

“小弟,蘑菇也能卖钱?”

一直静静旁听的赵家人里,赵文林忍不住开口问道。

自从野菜卖钱之后,他对赵文牧的话已经是深信不疑,即便是这样,还是忍不住要问清楚。

“大哥,咱们农村人不爱吃蘑菇,人家城里人可是很喜欢吃蘑菇!尤其是冬天,哪家哪户不吃蘑菇呢?”

众人一盘算确实是这么个道理,野菜在城里还能卖得那么火呢,何况蘑菇用处更大。

“三哥,那我们收哪些蘑菇?”

“松茸、牛肝菌、羊肚菌、鸡油菌、大红菇、木耳、榛蘑,这些全都要!尤其是榛蘑,三里庄附近那片桦树林场是咱们齐鲁省少有的出产榛蘑的好地方!大鸣,你回村要好好组织村民采榛蘑。”

赵文牧之所以要收购蘑菇,是因为他前世对蘑菇有很深的印象。

前世里这一年他还在平阳县国营饭店学厨,这年冬天,东北那边的蘑菇突然大量出口海外,不再往齐鲁地区发货。

不仅如此,因为政策放宽,不少南方客商也来跟省国营干货厂抢货,导致整个齐鲁省当年冬天干蘑菇奇缺,价格居高不下。

当时就连平阳县国营饭店也买不到干蘑菇,尤其是榛蘑,很多菜都没法做,比如齐鲁地区冬天常吃的白菜炖鸡,里面就不能少了蘑菇。

李国富没少抱怨这事儿。

甚至有一天赵文牧和王友明一起,半夜就到干货摊门口等着,就为了抢到点干蘑菇。

冬天的夜里两人披着军大衣,躲在墙角瑟瑟发抖。这段经历实在是太过印象深刻,赵文牧想忘都忘不了。

“三哥,那我们多少钱一斤收?”

“六分钱一斤。”

这个价格是赵文牧认真考虑以后决定的,这会儿蔬菜也就大概三分钱一斤,蘑菇给到这个价格,不算低,但也不算特别高。

一个人一天大概能采三四十斤蘑菇,收入2块钱左右,已经算是非常可观了。

“小弟,六分钱一斤会不会太贵了?”

这玩意儿村民就从来没有卖过钱,赵文燕在心里估摸了一下一天能采到的量,惊觉一天能挣2块多,忍不住开口问道。

“大姐,这个价格不算贵,低了就收不到足够多的蘑菇了。”

大家伙儿这才意识到赵文牧还没说要收多少蘑菇呢,潜意识里还觉得收蘑菇跟之前收野菜一样,一天只要千八百斤。

“小弟,你打算收多少蘑菇?”

“大哥,一天最少一万斤,越多越好!”

嘶,大伙儿一片倒抽冷气声。

一万斤!一个人一天采40斤,至少也需要250个人!而且听赵文牧这口气,一万斤还不满足!

“小弟,一万斤卖得掉吗?蘑菇放两天就全烂了。而且让这么多人去采蘑菇,会不会出问题?”

赵文牧没有想到,提出这个问题的竟然是赵静,从大家来到凉棚以后,她就老老实实地坐在一边,认认真真看着赵文牧掌控全场的帅气模样。

不过看着她眼睛里那一丝愧疚和担忧,赵文牧立刻就明白了赵静的意图,她就是担心自己出事儿,只好这么隐晦的提醒。

赵文牧把国营饭店的介绍信递给她。

“姐,帮我把这信上的内容给大伙儿念念。”

赵静看着介绍信上平阳县国营饭店的大字标题和底下鲜红的印章,眼睛里顿时一亮,轻柔婉转的嗓音很快就在凉棚里回响着。

众人认真倾听着,这可是国营饭店开的介绍信,县国营饭店的名头,可比公社还好使。

“我们是把蘑菇都卖给国营饭店吗?”

“一天只卖几百斤给国营饭店,其余的都晒干保存起来。”

卖蘑菇给国营饭店的事情,今天早上赵文牧就跟李国富说定了。因为这会儿蔬菜丰富,而且野菜已经不鲜嫩,以后赵文牧就不给国营饭店供应野菜了。

城里也有零星几个卖野菜的,以后国营饭店需要的少量野菜可以找他们解决。

他跟李国富商定的蘑菇供应量是每天200斤,这其中还包含了给市国营饭店的部分,价格是1毛4一斤。

其实他对这点蘑菇真的看不上,一天收入不过是28块钱,现在给国营饭店的野味供应已经达到一天600斤,就连临县都找他们供货。

毛利润足有660块,这个才是大头!

“大家回去都检查仔细了,绝对不能有毒蘑菇混进来,如果哪家卖了毒蘑菇,他们家的蘑菇以后一律不收,知道了吗?”

赵文牧收购的蘑菇都是当地常见的可食用蘑菇,正常情况下村民不会把它们和毒蘑菇搞混,但必须防备有人故意破坏或者粗心大意。

毒蘑菇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轻则让人欲仙欲死,重则全村开席。尤其是晒成干蘑菇以后,更是防不胜防。

“三哥,那我们收的蘑菇晒干了运来吗?”

“你们每天晚上把收的蘑菇运到山前村来,就在我家旁边的那片空地上晾晒。”

赵文牧新家旁边那片空地足有二十亩左右,那片地含在荒山承包合同里,他可以随便用。

现在那片空地已经平整、夯实,可以用来晾晒蘑菇。

不仅如此,赵文牧还让赵文广加紧制作一批多层木架,就好像小床,以木料为骨架,以高粱杆或者芦苇杆为床面。

用它来晾晒蘑菇,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空间,也能更快晒干。

阴雨天还可以在室内晾晒。

地势较高的空地东北角则修建了数个方方正正的长条房子,之前村民还在讨论那到底是干什么用的,赵文牧只是笑眯眯地说是“仓库”。

“大姐、姐夫、大牛、二牛,你们四人负责在山东头村收购蘑菇。”

这四个人都是住在山东头村,而且山东头村是个大村,需要的人手多一些。

“大鸣、冠军、卫星,你们负责在三里庄收购。”

“文远,以后去国营饭店送货就交给你了。”

“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在咱们村收购野味和蘑菇,就由你们负责。”

赵文牧有条不紊地交代着任务,基本上就是根据工作量和距离远近来安排人手。

“好!”

“没问题!”

......

应和声此起彼伏,大家都干劲十足。

还有一个人睁着大大的眼睛,满含期待地看着赵文牧,眼睛里写着“我呢?我呢?”

那就是赵静了。

“姐,所有的账务就拜托你了!”

“嗯!”

赵静重重点头,眼睛都眯成了可爱的月牙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