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使用快捷键[F11] 享受更好的阅读乐趣)

设置X

第51章兵制与兵

如此大量的冶炼人才储备正是高兴所急需的,在未来三到五年高兴必将大规模地扩充军队,在高兴的规划之中他手下的军队一定要纪律严明,忠诚无比,军械先进,后勤保障充分。

高兴的目标是最大程度地避免出现一将无能,连累三军的现象出现,用十年的时间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专业军队。

这样一支军队才能在既无良将也无大帅的前提下能够将战争的胜率最为扩大。

中国古代兵制的最大特点便是一支军队战斗力的高低与主将的影响因素很大,常常一支军队在某一个主将的率领下能够百战百胜,而一旦这个主将被调走或是死亡,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便会直线下降。

像宋朝那种流兵制,一个将领还没有与当地的士兵熟络就会被调往另一个陌生的地方,这种情况毕竟还是极少数。

战争还是双方综合实力的比拼,只能说在古代的时候,将领的能力作为砝码的话,在胜负天平之中更重而已。

并不是只要有了某个将领,就一定能获胜了,这样的情况其实是不存在的。

信息的匮乏,使得将领的判断更为重要。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道理很多人都懂,在战争中想尽各种办法获取各种情报,往往会对战争的胜负起到关键的作用。

在现代的战争之中,获取情报的方式多种多样,从天上的卫星,无人机,到电子信号的监听,密码的破译,整个来说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而在古代来说,获得情报的渠道就少了很多,而且情报的传递速度也无法和现在相比。

更没有什么照相一类的方式来进行准确的记录,往往通过口口相传情报会出现偏差。

正是因为信息的匮乏,那么将领的个人经验与判断,就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比如如果敌我双方的态势对于大家来说都是明了的。

那么在更多的时候,只要有基本的军事常识的人也知道该如何指挥,但在信息有限的时候,需要猜测地方意图的时候,对于将领的要求无疑就更高了。

而且这种信息,还不仅仅是涉及到对于地方的军情的判断,在很多的时候,还涉及到其他的知识,比如天文与地理。

这些在现代战争中都是很容易获得的情报,有什么天气预报给将领提供参考,但到了古代,就只有靠将领自身的知识积累了。

比如三国演义的故事,草船借箭与借东风,其实就是诸葛亮对于气候的变化方面的知识把握得更好,更准确一些。

古往今来的战争都讲究的是如何以最小的伤亡来获取最大的战果。在现代的战争之中,武器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了。

阿富汗战争之中,美军的无人机操作人员可以如同玩游戏一样,在地球的另一端操纵着无人机对敌人进行打击,而自己完全没有任何的危险,敌人也无法抱负。

现代战争之中,武器的先进与否已经成为了胜负的重要关键,千里之外取敌人的首级已经不是传说而是实实在在可以做到的事情。

弱很可能完全没有还手之力,当年的科索沃战争,就是全空军轰炸模式,南联盟在那样的打击之下,基本没有还手之力。只能徒呼奈何,有再优秀的将领也是白搭。

但在古代却不同,在冷兵器时代,武器虽然也重要,但人在战争中起到的作用是远远胜于武器的。

军队的士气,军队的训练程度,等等人这方面的因素在战争之中占有更大的比重。

而如果训练军队,提升军队的士气,使得将士愿意为将领效命,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将领的能力。

在历史上有很多以将领为名的军队,比如岳家军、戚家军他们的身上都有很深的将领的烙印。

历史上类似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吴起训练魏武卒的方法,就是打造精兵的方法,还有就是吴起给士兵吸脓,就是为了让士兵效命。

将领的个人魅力,对于部队的影响力,在古代要远远比现代战争来得高。而人的作用在古代也要远远的高于吴起的作用。

高兴对武昌军的终极目标便是无论是在有无良将的前提下,消灭一切来犯之敌,打击一切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产生危害的反对派。

在大冶的时间来到了第十一天,这十天以来高兴带领的东路军将大冶县境内大大小小一百三十余家厂矿成功地控制。

抄家五百六十六家,缴获银两三百五十余万两,金五十五万两。

高兴阅完军需官统计的数字也是一惊,一个小小的武昌县竟然有如此财力,估计是数百年来当地的世家大族的积累。

大冶多山,多矿,少田地。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