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灵化之术】(3)

与忍界这种依靠功勋和战斗力来划分,界限模糊的“上、症下”等级不同。

山中地藏所借鉴的“佛法”,境界层次倒是十分清晰明了:

禅定、舍胎、神游、显形、脱劫、金身。

六大境界,每个境界之中,又各有不同的境界。

山中地藏也不知这门名蕉过去弥陀经》的佛门修行之法,究竟是来自于哪个世界的哪位佛门大佬,但他可以猜到,这个世界的佛门对于普通人一定很友善。

因为相比于更强调哲学思维的其他佛门修行流派,这门《过去弥陀经》中的修行之路,要更加偏向于禅宗北派的渐修之道。

讲究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即便是下愚之人,也能依靠毅力和佛法,有所增益。

而在这些层次中,所谓的【禅定】,亦即“止观”,是整个佛法修行的第一步。

其主要内容就是依靠各种仪轨程序,如沐浴更衣、诵经念佛、持戒打坐、游历苦行等方式,来洗涤身心、收摄神思、锤炼意志,从而晋升到心外无物,四大皆空,一念不生,万念不起的“忘我”境界。

光是从这一点上来看,【灵化之术】前期壮大精神的方法,倒是和佛门“禅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只不过相比于佛门的“禅定”之道,【灵化之术】中的精神锤炼之法还是稍显刻意。

没有核心哲学理论的支撑,强行压制个人欲望,在放纵与克制间保持平衡,这就好像是在悬崖之上练拳术,盗机,未免有些剑走偏锋,落于下层了。

山中地藏之前每晚的打坐修行,其实大部分也都是在练习佛门的“禅定”之法。

或许是因为脑海中的般若珠,又或许是因为他本身就资出众。

反正短短一两年的时间里,山中地藏就已经跨过了“定”的状态,初步掌握了“大定”,可以不借助沐浴更衣、焚香斋戒等仪轨程序,随时随地就坐而忘我,止观入定。

虽然这种状态还比不上的时时入定,永不退转,无惧任何打扰的“常定”状态,但也已经可以初步尝试着进行佛法修行的第二步了。

然而也正是这一步,竟然难住了山中地藏,让他迟迟不得寸进。

佛法修行的第二步名为【舍胎】,其意指舍去肉体凡胎。

与崇尚性命双修的道家不一样,佛门对于肉身,只是视之为渡过苦海的船筏,是臭皮囊,虽不排斥,但也并不重视。

所以当心灵在【禅定】状态下达至“忘我”的境地后,佛门子弟往往就会尝试着通过各种方法,来使神魂摆脱肉体的限制。

然而山中地藏尝试了《过去弥陀经》中的好几种舍胎出窍之法,结果却每一次都在即将跨出最后一步的紧要关头,因为心中的悸动和不安,而停下了脚步。

山中地藏也不知这种不安来自何方,但他那高达17点的感知却是无时不刻不在提醒他,一旦他尝试出窍,必然会发生不好的事情。

关于是什么不好的事情,山中地藏其实也不是没有猜测。

毕竟依照《过去弥陀经》所,人身是渡过红尘苦海之船筏,精神一旦离体进入外界,就如同人赤身跳进海里,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落得个魂飞魄散的下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