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 章
郑锡心满意足地抢了明年的稻种, 至少给锡城种上。
郑锡对自己家乡一直很好,这也是锡城愿意守城的原因。
宫室里吵得唾沫横飞,下了班后, 旁边同是大学士的杜邗道:“郑老先生, 主街那边开间炒菜馆, 宫室御厨出身,要不要去尝尝。”
郑锡原本打算回家,他在郑国的时候没有跟同僚直接出去喝酒吃饭的习惯。
就算小聚也要偷偷摸摸的,省得被郑伯阴阳怪气。
这会当着纪伯的面还在讨论?
其他同僚显然早就习惯。
“走走走,我早定好位置, 据说还得了小公子真传。”
“小公子真传?我不信。”
郑锡稀里糊涂跟着大家一起,跟着都城百姓一起挤进酒楼门口,还好同僚提前订了雅间!不然还没位置!
上班的时候吵架是为了发展。
下班的时候喝酒是为了生活!
不过大多数官员还是很节制的,特别是需要值班的官员, 匆匆打包立刻回去了。
明天还要公务的也没有多喝,只是大家一起谈天说地, 不拘什么话题, 聊到哪算哪。
他们大多数人都在官学里学习过, 还有一部分有见识的贵族子弟, 耘先生几个弟子也在其中。
更有平民出身的官员。
在其他国家看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一群人, 聊的别提多高兴。
就连来上菜的小二也能附和高歌几句, 一问才知道, 他也认识字。
郑锡从刚开始的不安渐渐转变,如鱼得水般融入纪国生活。
城门外还有劳作回来的农夫,他们携家带口在街上买点小吃, 又或者用蔬菜换点晚餐。
好多农夫晚上竟然懒得开伙, 累一天了!吃点好的怎么了!
反正他们的粮食足够吃, 衣服足够穿!
再有不远处开张的锦绣铺子,是一群锦族人买上好的麻织布,现在不止湛蓝一种颜色,已经快成彩虹色了。
她们铺子以女子为主导,留着母系社会的习惯,把铺子经营得红红火火。
郑锡的妾室也买过一块麻织布,给孩子做了件外衣,正适合皮实孩子穿。
郑锡看看自己的宽袍大袖,要不然自己也做件胡衣,窄袖好像确实方便做事。
十一月,纪国。
原本就因为打了胜仗开心的纪国,又因为五月稻的出现,更加热闹万分。
今年的腊祭显得格外隆重。
纪伯提倡节俭,故而宫室内里没有什么大的庆祝活动。
反而民间兴起一股浪潮,各地都在想方设法庆祝腊祭,庆祝新年。
武城,定城,锡城百姓原本还有点不知所措,但在当地官员的带领下,同样又开始了欢庆活动。
加上沂城跟武城的官道已经修通,原本这两个城是纪国跟郑国的交界处,如今直接连通,成了一家人。
而现在的边境城池,自然是锡城。
锡城跟中原一墙之隔,那边是郑国,这边是纪国。
锡城人本就向着郑锡,早就为郑锡抱不平,现在到了纪国之后,故意在城墙上欢歌雀舞,还煮着上好的羊骨汤给郑国那边看。
听说你们今年收粮的时候晚了,所以减产了?
我们没减!
我们有先进的工具!
我们还有纪国送来的米面!
等明年,我们要种上良种!
郑国那边确实哭哈哈的,巧的是,那块地正好是郑伯岳丈仉选的城池。
仉选打了败仗,又耽误秋收,导致今年整个郑国都紧巴巴的,他为了讨好郑伯,把自己城池的粮食一股脑送到郑国国都。
他是讨郑伯欢心了,可自己城池惨得不行。
对比隔壁吃香喝辣的锡城,郑国城池怨声载道。
这种情况传到各国,又是一阵感慨。
看纪国的眼神更加不同。
周六百二十六年,春天。
五月稻正式推广。
五个月成熟,每亩地产四五百斤的稻子,在纪国遍地开花。
只要收获及时,伺候得当,下半年的时候还能再收获一季。
等于说只要种五月稻的人户,今年的产量直接翻倍。
一亩地八百斤稻子,梦里的收获。
在各地推广的时候,育种工作也并未停止,因为公子钦发现,良种还大有可为。
可能有一天,一季稻子一亩地,都能有八百斤。
真到那个时候,纪国再也不会有饥饿产生。
这肯定是漫长的研究过程,他还要继续努力。
与此同时,纪国向南边的扩张也并未停止,纪胜再次出发往南。
现在在南边占城已经很有经验,南边也有越来越多的野人部落愿意加入纪国。
谁让纪国的名声已经传了出去。
或许在中原这一块,纪国还在垫底,但放在南边,可以说无往不胜。
年后的城池建设愈发快。
很快便跨过三十这个坎,纪凌还特意跑去看了一圈,见各地官员都是认真建城,没有偷工减料,这就放心了。
可纪国良种的消息,渐渐传到其他地方。
现在纪国几个工厂生意做的多,来往的商客也不少,消息自然慢慢传出。
不过传出去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来往商客发现,纪国平民一天吃三顿饭。
这让客商们咋舌。
谁没事吃三顿饭啊,钱太多了?还是粮食太多了?
本以为这是纪国都城平民的习惯,谁知道接触的人多了,他们都是如此。
问就是,家里有粮啊,而且饿了就吃饭,这点有什么不对吗?
对是对的,就是太奢侈。
等了解纪国粮食产量之后,客商下意识道:“不可能吧?”
麦地一亩收获三百多斤,稻子一亩五六百斤?
这是什么天方夜谭。
他可是祁国来的,祁国善于种田,水源还丰富,都没有这么高的收成。
刚开始只是几个人在聊,时间长了,就连祁国上卿祁喜都听说此事。
祁喜正在吃水泡饭,里面随便加点盐巴,都能吃得津津有味。
但像他只吃白米饭的,其实有些奢侈了。
毕竟祁国的产量虽然不错,但也没有到人人可以吃起白米饭的地步。
祁喜手里的水泡饭突然不香了:“稻子一亩地五六百斤?怎么可能!”
“祁国的稻子一亩地才两三百斤!怎么可能超过祁国?”
不是祁喜自大,而是实际情况确实如此。
祁国重视农业,发展了一百多年,他父亲就是农卿出身,祁国也是诸侯国中最先设立专门官职的国家。
之前纪国的粮食,大部分都靠祁国。
便是今年郑国那边缺粮,也从他们这么买的。
祁喜饭都没吃完,立刻问道:“消息从哪传出来的?”
“几个去纪国买纸的客商所说。”下面人回答。
“去,把那几个客商叫过来,我问问情况。”
在等人的时间,祁喜回忆了下纪国的事。
从几年前开始,纪国不缺粮,又有了先进的农具,所以再也没有买过粮食。
祁喜以为纪国的粮食刚刚够吃,好用的工具确实能提高效率。
之前他还向纪国问过,能不能买点恶金农具,结果当然是被拒绝。
纪国对其他还好,恶金自然严防死守,这东西不仅可以当农具,还能当武器。
耕牛铁犁也一样,根本不会拿出来。
祁喜对这种事没有多说,他们祁国自然也有不错的农具,自己同样不会拿出来,这种情况很正常。
祁喜对纪国甚至有点欣赏,谁会拒绝一个会种田的国家?
他本人对田地是真的喜爱,甚至喜爱到可以不要其他的状态,他这辈子无儿无女,只想好好种田,并且隐隐以自己是天底下最会种田的人自得。
现在告诉他,纪国种田本事远超他一大截?
这让他如何吃得下饭?
不行,一定要弄明白才可以。
心里疑惑的客商被喊到祁国上卿的家中,看到祁喜的时候下意识恭敬跪下。
他们这些客商能有银钱赚,皆因祁喜种田的本事。
祁国客商,多数都是粮商,米面粮以及各种瓜果。
凭借这些东西,他们在各国畅通无阻,靠的就是喜上卿。
祁喜自然享受这种跪拜,他也确实担得起。
等大家跪拜之后,聊起正事。
几个粮食说起纪国的情况。
“刚开始我们也不信,问了很多人才发现,别说纪国都城的卿士,就连平民也是一天三顿饭。”
“早上,中午,晚上,顿顿都吃,跟之前上午和下午吃饭的习惯很不一样,而且他们吃的大多都是小米,大米,面粉。”
“这种奢侈的习惯,我们肯定多问问,有个农夫醉酒说了今年的收成。”
“他在南郊田地干活,算是最早的一批纪国农夫,今年有一亩地的收成到了六百五十斤稻子。”
“他还说,明年他家田地会更好,好像是争取到什么种子。”
“我那会也没事,随便问了几个其他城池过来买东西的,他们的稻子的产量至少在四百多斤。”
这些数字说的他们自己都牙疼。
一亩地四五百斤!这边不是在开玩笑吗!
祁喜旁边还放着半碗饭,这会已经没心情吃了。
让客商们离开之后,祁喜立刻去了祁国宫室。
祁国国君对祁喜十分尊敬,有了郑国郑锡那事之后,态度愈发好了。
没看郑国没了郑锡之后,从五十一城变成三十九城,连粮食都要出来购买。
他可不像纪伯那么小心眼,对自家喜上卿别提多好。
纪国可拐不走他的人!
祁国国君亲自起身迎接,谁料祁喜头一句话便是:“国君,我必须去纪国一趟!”???
去纪国干什么!
纪国把庆国的缪成志,耘先生弄走了,又把郑锡给他们找过来修律法,难不成私下还联系了你!
祁国国君下意识大声道:“不行!”
不行?
祁喜皱眉。
祁伯赶紧柔声哄道:“纪国一会招揽缪成志,一会耘先生,还有郑锡,怎么还要把你拉过去。实在太可恶了。”
祁喜这才好笑:“是我自己想去,有人说他们的一亩地可以产五六百斤稻子,还是去看看比较安心。”
原来是为了田地的事。
祁伯放下心。
以前祁国还不是种田最厉害的时候,喜上卿会经常往外面跑,这次听到人家的粮食厉害,肯定要去看的。
祁喜收拾收拾前往纪国,还未到纪国国都,刚进境内,就盯着沿途的田地看,祁喜越看越喜欢。
明明一两天就能到的路程,他硬生生走了半个月。
每到一处田地,都要仔细看看,那水渠的情况也被他摸得很透。
其他东西能藏,田地水渠放在哪,懂行的人一看便明白。
祁喜就是那个懂行的人。
到了国都,祁喜郑重收拾收拾衣服,对于这种善于种田的国家,祁喜非常尊重。
等祁喜整理好自己的大袖子,迎面便看到穿了胡服的老者,老者身强体壮,怎么有点眼熟?
定睛一看,那不是郑锡吗?
他怎么穿着胡服?
难道是纪国对他不好?
几个天下有名的臣子,基本上都认识。
祁喜刚要喊他,只见郑锡下人牵来一匹马儿,那马儿俊俏得很,看郑锡的表情无不欢喜,哪有受委屈的样子。
以前就听说郑锡想要马具,这下终于满足心愿?
纪国这边早就收到祁喜要来的消息,纪凌更知道他沿途在做的事,他们没有阻止,那也是默许的意思。
一个是公子钦想跟祁喜交流种田心得,当然自家很多东西都不会说出来,全都是有保留的交流。
还有就是,之前三国攻纪,祁国这边赔偿的是几年的海盐,当时说好的五年,从周六百二十二年到今年二十六年。
算算时间,已经快要到期了。
盐这东西必不可少。
虽然境内也有矿盐,但矿盐的开采到底不如海盐便利。
而且纪凌有意外海边扩张,自然要找个合理的借口。
海盐,就是这个借口。
纪凌放出粮食增产的消息,果然引了祁喜上钩。
纪国这些东西根本不怕别人看,看了也学不会。
比如说那水渠吧,修的是很好,可也依靠结实耐用的工具,如果用落后的工具自然没问题,可花费的人力物力,那就不好计算。
良种更是牢牢把握在纪国人手中。
这良种可不是种一季,以后年年有,很多种子种着种着会退化,必须要重新培育。
纪国的新五城里拥有最大的育种基地,根本不担心这种问题。
其他国家就算弄到不少,只能种个一两年,便要重新培育新种。
技术在手里,对这些事根本不带怕的。
祁喜的到来并未在纪国引起太大风波,他基本都在田间地头活动。
纪凌跟公子钦在旁边陪着,三人越聊越投机,并且一致认定:“对啊,谁会不喜欢种田!”
喜欢种田的人,一定是个好人!
纪凌笑,不过祁喜的喜欢其实更过激一些,那种想把耕牛铁犁偷走的样子,他看出来了!只是没拆穿而已。
看到最后,纪凌把早就准备几把铁质农具拿出来,算是见面礼。
祁喜当即上手试了几下,看着农具的韧度跟锋利,便知他们祁国最先进的农具也比不过。
他这一趟过来,说是日常访问,其实就是冲着这些东西来的。
可学了几天,心里愈发清楚,专门培育的种子,祁国没有,恶金造的农具,更是没有。
只学会个修水渠能有什么用。
祁喜笑着道:“农具确实好,只是单有这几个也没什么用。”
“听闻纪国恶金造得越来越好,不知什么时候可以拿来售卖?”
说罢,祁喜又道:“好像昌国那边对恶金也有眉目,纪国要是售卖的话,一定要赶早。”
在纪凌到这个时空之前,各国都尝试过怎么炼铁,不然当初纪叔公怎么那么快同意实验。
之后纪国做出些成果,诸侯国无不效仿。
但技术就是这样,或许原理不怎么复杂,但真正想要学会,一点点技术差距,那就是天堑。
拿造纸来说,说白了竹子泡水,可怎么泡效率最高,怎么才能得到植物纤维,需要很长时间的钻研。
其他各国不得其法,唯独下了大力气钻研的昌国有了眉目。
上次郑锡就提过一嘴,纪凌自然知道。
这会祁喜提起此事,既是问纪国能不能卖他恶金农具,也是暗暗提醒,等昌国做出恶金,纪国再想售卖的话,就有些晚了。
世上的钱谁都想赚啊。
公子钦也听出话里话外的意思,但他根本不慌,有凌弟在,这种事不用操心。
纪凌也笑:“昌国做出来了,也不好量产。”
单独做铁器没问题,可问题是量产。
纪国独有的炼铁法,超越这个时代近千年,融合了无数人的智慧。
纵然昌国可以跨过几十年的鸿沟,但想几年里赶上千年的进度,基本不太可能。
祁喜没想到,自己竟然没吓唬住人。
看来这位传说中的公子凌果然多谋。
这下祁喜发愁。
这些恶金农具实在太好用,种子也很特殊。
怎么才能从纪国弄来这些东西?
祁国有什么值得交换的?
金银?
这都不用说,纪国那几个厂子都是吸金大户,人家纪国富得流油。
就算给金银,那定然是祁国不能承担的价格。
粮食?
这就更好笑了。
纵然纪国田地数量没他们多,可这质量。
祁喜脸色难看,他不得不承认,纪国田地的质量,比祁国好太多。
庄稼质量更是不错。
现在虽是二月份,但地里的庄稼长得极好,这些东西他最熟悉不过。
原本看到庄稼的欣喜变为担忧。
他们祁国一直以种田厉害自居,从分封开始就在研究,这百十年更是突飞猛进。
可惜自家的突飞猛进跟纪国比起来,根本一文不值。
祁喜本以为换农具无望,只要罢休。
可他在纪国官员陪同下去酒楼吃酒,听那酒楼伙计随口道:“从明年起就没有便宜盐了,不知道盐价会如何。”
便宜盐?
盐价?
祁喜眼睛一亮。
对啊。
盐!
纪国的盐一直是他们提供。
对盐这种事,祁国并不在意,他们虽然有几个城池靠近海边,但还是种田为主。
盐够用就行,顶多这几年要提供给纪国,所以多晒了点。
祁喜掐着指头算算时间。
赔偿纪国的盐马上要到期。
那是不是可以用这个来换?
盐这东西谁家也不可或缺,纪国人一天吃三顿饭,用的盐肯定更多!
想到这,祁喜吃饭都更香了。
不过刚吃一口肉,再吃一口饭,纪国怎么回事,连种出来的米都更饱满?
祁喜心里郁闷得很,等回祁国之后,一定要把修水渠,按照纪国的方法来修,好像更合理。
现在先把农具换到手再说。
一切都在按照纪国,或者说纪凌的计划进行。
听到祁喜想用盐来换农具,纪凌适当表示出惊讶,随后道:“盐这东西,我们可以找卢国去买,卢国盛产盐。盐又不贵,怎么好换农具。”
祁喜自然知道,他也有自己的理由:“盐乃日常所需,你们去卢国的时候还要经过郑国,以你们现在跟郑国的关系,肯定不好走。”
“矿盐井盐不好开采,数来数去,自然还是我们祁国最方便。”
“既如此,我们不如合作,纪国的盐全由祁国负责,纪国只需要提供你们的旧农具,而且祁国绝对不会把农具改为武器。农具算我们借的,你们可以随时检查数量。”
“打仗的时候可以尽数拉回纪国。”
等于说纪国以后吃盐不花钱,纪国现在百万人口,负责这么多人的盐巴,其实数量很不少了。
祁国只是借用旧农具,而且不改为武器,甚至可以检查数量。
说完,祁喜继续道:“纪国宫室每年的海鱼,海产,也都由祁国提供。”
这一条完全是添头了。
这么看来,祁国给出的条件再好不过。
不过这也能看出来,祁喜为了种田有多拼。
纪凌心里都微微吃惊,再次打量祁喜,看来这位比传闻中更喜欢种田。
不过他想要的可不是这些。
纪凌故作为难,开口道:“可容我跟父亲商议之后再做决定?”
祁喜摆手。
他的诚意已经够足了。
不怕纪国不同意。
说起来,祁喜的做派还有些周礼的影子。
放在后世,是如何说不出借农具这种话。
不说后世了,现在的赵,梁,就绝对说不出这种请求。
一日过后,纪凌缓缓过来,说出早就有的想法。
“纪国可以送一批农具给祁国,还不用祁国给我们晒盐,只是需要一点东西。”
“祁国以南的海岸线,可否提供纪国,以后纪国自己晒盐。”
“放心,绝对距离祁国很远,只是用来制盐。”
祁喜皱眉,要说祁国以南的地方,确实不属于祁国,可在附近晒盐,总觉得有点怪。
“你们不会在那建城池吧?”
若纪国在祁国南边建城池,那万万不能答应。
纪凌满口道:“绝对不建城池,这个您放心。”
就是建盐场跟修水泥路而已。
盐这种东西,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最好。
这下犹豫的人变成祁喜。
纪凌不慌不忙:“不着急,慢慢考虑,纪国有耐心。”
作者有话说:
? 第 52 章
祁国对种田的心果然不容置疑。
用不属于自己的海边来换农具, 祁喜犹豫一天便直接答应。
其实纪国已经够给面子,他们要建盐场的海岸线,其实在祁国南边, 中间还隔着更远的距离, 就是当初白纸交易点附近。
那个白纸交易点在河滩附近, 再往东就是海岸线。
大哥纪胜早早知道那块地形,所以在纪凌问哪里地势平坦,方便建盐场的时候,纪胜一口答出。
接下来两国之间的交易顺理成章。
五万把各式旧农具,以及一千耕牛铁犁, 全都送到祁国。
看见耕牛的时候,祁喜还很感慨。
当初郑,昌,祁三家联合对付纪国, 为了养纪伯骄奢淫逸的性子,把多少耕牛便宜卖给他们。
到头来都是给纪国作嫁衣。
反而他们自家想发展耕牛种田的时候, 国内的牛不仅价格贵, 数量更是稀少。
不过经过那次之后, 除了郑国还在惹事之外, 祁国跟昌国都极为安静, 特别是昌国, 一门心思研究恶金, 听说费了无数人力物力,暗戳戳还派人来过纪国国都铸造室。
可是纪国铸造室哪是其他人可以靠近的。
祁喜有些期盼昌国赶紧量产恶金,这样他们就不用求着纪国。
农具听着挺多, 可他们祁国人口超千万, 绝对不够用的。
慢慢来吧。
既然卡了恶金这个口子, 以后总会换到。
这也确实是纪国开的口子。
恶金的做法需要严防死守,但东西倒是没那么严苛。
主要是纪国上下都在用铁器,多多少少都会流出去。
纪国对这并不在意,因为流出去再多,也比不上自家拥有的。
再说,能做农具的是,什么好铁?
真正的好铁器都用来做刀刃,那些东西才被防备得很严格。
说白了,还是纪国如今实力增强,根本不怕这些事。
用来换个盐场才合算。
纪凌看着地图,自家国都在中原这一边,旧五城,新五城,以及南,北,三十多城。
现在往拐了个弯,再东边修个盐场。
到时候把这些城池连成一片,纪国的地图至少翻一倍。
反正先把地给圈了,内里自然可以慢慢建设。
天下局势渐渐变了,郑锡也在提醒纪伯早做准备。
所以不管哪一方面,自家都要准备妥当。
纪伯,纪胜那边有同样的地图。
纪胜更要前去圈地,后续工部同样要派人过去,顺便把盐场通往纪国的路给修好。
以后这是要运盐的!
不修好路不方便!
当然,这种事就不必特意告知祁国人,等他们发现的时候,纪国应该把路修得差不多了。
祁国,纪国都得到自己想到的东西。
但纪国的盐场怎么会跟祁国那种随随便便做做的盐场一样。
现在的盐巴颗粒大,味道苦,全都是通病。
最会制盐的卢国倒是有方法做出精盐出来,不过耗时耗力,每年只出一点,各国每年都会前去采买。
纪国要建盐场,肯定不会糊弄。
纪凌早就写好制盐的法子,只等着盐场建好,就派人过去做盐。
做粗盐的方法大家都知道,在海边建池子,海水灌溉里面,等海水晒干后,把里面的盐铲出来继续暴晒,直到出结晶后,这就是粗盐。
祁国一直也是这么制盐的。
纪国的制盐方法多了后面几个步骤。
利用石灰石加热后得到的石灰乳,用石灰乳溶液跟粗盐水融合,这样可以去除粗盐里的杂质。
最后用蒸馏的方法去除苦味,得到的便是精盐。
这种方法便宜又便捷,是大量做精盐的好办法。
在海边建池子这种事,纪胜做得很顺手,直接带着工匠,再带着几百车水泥,不到一个月就能做出一个盐场。
纪国现在的基建本事,估计谁都比不过,修出来的水池都比其他诸侯国的城墙整齐。
如果不是人手不够,纪凌都想让人开始烧红砖。
红砖的硬度在如今来看,足够使用了。
不着急,一样样慢慢来。
想到盐场建成,纪国就不用依靠外来的盐,就更加安心一些。
不过纵观天下,只有昌国跟纪国是同样的想法。
都在努力让自给自足,不依靠别人。
祁国还想依靠其他国家得到恶金,只有昌国一门心思自己钻研。
昌国国君确实是个狠人。
纪凌约莫知道,他们已经知道锻造法,就是一遍遍打铁,后面的灌钢法还没出来。
等于能产铁,但不能量产。
两者的差距自不用说。
可这样的话,估计昌国很快就会用为数不多的铁来做铁马掌,快点练出骑兵。
如果这是在纪国刚做出恶金的时候,昌国就有了成果,那纪凌自然担心。
现在纪国的恶金供大于求,他也没什么顾虑。
真的不能小看任何一个时代的人才。
自己依托后世知识才知道炼铁的方法,昌国人靠着国君的利诱跟重赏,同样能成功,也是令人敬佩。
天下局势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
纪国能做的,只有让自己更好。
纪国放出一批恶金农具的消息,迅速引起其他国家的注意,就连跟纪国不对付的郑国也派人过来说好话,看能不能也给他们一批。
这些自然被纪国婉言谢绝。
给祁国,还能有所把控,给其他国家那就不好了。
最为遗憾的是昌国人,昌国国君愈发知道恶金的好处,每日查看恶金进度。
不少人都说国君为恶金一事苍老许多。
还好,他们是些有成果的。
纪国谢绝恶金请求,在盐场的建设上加大力度,不少强干的官员都被派过去,修路,修房屋,以及沿途的驿馆,尽量在第一批精盐制成之前把道路修好,补给的驿馆收拾停当。
这期间,郑锡也给了不少建议,他不愧是天下有名的卿士,出手果然不同凡响。
沿途道路上,郑锡提议还未安家的民户在通往盐场的道路两边开耕种田。
人烟渐渐多了,土地也就实际占领了。
纪伯眼前一亮,立刻吩咐下面的人,特别是近期投奔纪国的野人以及其他各国流民,尽量往这条道路上安置。
有人在附近,道路的安全还能得到保障。
这件事后,郑锡继续修律法。
虽说之前早有想法,甚至有些草稿,可真正修一部适合现在的律法,那可不简单。
以郑锡的能力,都要带着一群人埋头做事。
耘先生等人也被郑锡拉过来帮忙。
当然也没忘了纪凌。
越跟纪国人接触,郑锡越知道郑国那群酒囊饭袋,自己真的带不动。
反观纪国,简直人才辈出。
纪伯不用说,善隐忍,看着大大咧咧,跟臣子们关系都极好,做事也不含糊。
纪胜作战勇猛,办公务也不拖泥带水,盐场由他一手督建,修得又快又好。
公子凌是个特殊的。
连郑锡都有些看不清他的深浅。
剩下杜邗,樊璇,谷晨,吉新等人,都是很能干的官员。
说起来,有一大半厉害官员,全是平民出身,郑锡对他们早就没了偏见,反而觉得他们有些想法不拘泥规则,很有些意思。
最后又回到纪凌身上。
郑锡修律法修到关键时候,一定要让纪凌跟着一起。
说实话,纪凌最近忙得厉害。
官学那边刚开学,大批的五月稻刚种下一个多月,盐场刚开,他还要过去查看。
未满十六的他,是不是做太多事了!
郑锡笑眯眯道:“能者多劳。”
纪凌默默坐下,自己也不是什么能者,就是知道的东西杂一点而已。
不过郑锡所修的律法已经有了底稿,剩下就是修缮跟量刑,这点肯定要纪伯来做主。
郑锡主张约束百姓,更强调律法森严,这些东西既然是保护也是威慑。
让一个国家健康安全成长,律法必不可少,最好还能顾到方方面面。
其实这跟纪凌外祖缪成志的想法有些像,两人倒是很合得来。
说着说着,纪凌就在旁边喝茶看戏,听着两位老人家讨论律法问题。
原本感觉这样还不错,谁料外祖跟郑锡一起回头:“你说呢?”
纪凌都不知道问题是什么!
怎么有种刚刚走神,就被老师提问的感觉?!
纪凌只好扒拉扒拉律法,跟着一起做事。
怎么想偷个懒都不行!
他还是个未成年啊!
在纪国上下努力中,海边盐场终于建好,期间祁国还派人去看了看,见纪国真的没建城,只修了一条用于运输盐巴的官道,心里放心许多。
看来纪国还是讲信用的。
再看盐场距离他们祁国还有很远的路程,这下更放心了。
祁国现在对纪国感官很好,没办法,他们的农具太好用了!
而且那么多诸侯国,只给了祁国,里子面子都好看,能不喜欢纪国吗。
盐场建好之后,纪胜自然回来,纪凌接替他过去。
一个修场地,一个制盐,配合十分默契。
纪凌这次去盐场,还带了一个人,或者说一个长辈。
纪凌的舅舅,缪成志的儿子。
外祖一家从庆国到纪国,带来的人基本都安排了官职,只有舅舅还在赋闲,为的就是把盐场交给他。
缪舅舅带了些紧张,丝毫没有因为小侄儿年纪小而看轻他。
他现在还不知道盐场的作用有多大,不过纪伯让他做,那他就好好办差,绝对不会给父亲和妹妹丢脸。
纪国盐场,即将开张。
细腻又没有苦味的大众平价盐即将上市。
谁不喜欢物美价廉的东西呢!
从纪国国都一路走官道,绕开祁国一大圈,终于来到属于纪国的海岸线。
纪胜就在盐场等着弟弟跟舅舅,旁边给盐工和官员休息的屋子全都建好,一切准备就绪。
可以开工了!
作者有话说:
? 第 53 章
海边的风格外咸湿, 纪凌上次吹海风还是在上辈子。
这会看着大海,以及身边一个个海水池子,纪凌还是把注意力放到盐水池上。
刚开始的步骤很简单, 哥哥纪胜已经让人把海水灌入上千个池子里。
经过几天的暴晒, 池子里的海水慢慢蒸发, 留下白色晶体。
估计还要再晒个一个多月,就可以把这些白色晶体收集起来,放到更远处的池子里。
另一边已经架起巨大的炉灶,需要的石灰石同样准备好,随时可以用来煮盐跟蒸馏。
到时候雪花一样的白色盐巴就会产生。
不仅样子好看, 还去除了现在盐巴的苦味,还能大量生产。
纪凌跟缪舅舅来了之后,又把各处完善一遍。
大哥纪胜本来要离开,但见这里荒凉, 干脆带着人清理附近的林子,驱赶大型野兽。
四周的营地本就收拾出来, 再这么一清理, 附近更加安全。
这些做完之后, 纪胜又留了些兵士在这, 然后顺着官道回去。
各处城池都在建设, 作为纪国储君, 纪胜的事情不比弟弟少。
纪凌在盐场待了近两个月, 第一批盐巴做了出来。
缪舅舅已经被这种神奇的制盐方法吸引,手指沾了点尝尝。
只有咸味,完全没有苦涩的感觉, 甚至连海水的腥味都没有。
这种盐巴只有卢国能生产, 每年的产量还很低。
缪舅舅看看他们的大池子。
好像一不小心, 一炉做了卢国十年还多的产量?
缪舅舅自然知道盐巴的重要性,更知道精盐的好处。
放到市面上,不出片刻就会被抢光。
这种盐会让各家的饭菜更加好吃,价格又不贵,谁会不喜欢啊。
别看每人每天用盐很少,可架不住这是人人都需要的。
特别是干重体力活的人,吃饭一定要咸一点,否则人就会没力气。
纪凌看着也很满意,干脆道:“正好大哥打的鹿腿还没吃完,今晚就用新做出来的盐巴来做烤肉吃吧?”
缪舅舅眼前一亮。
好啊!
当然好!
小外甥的厨艺他听说过,但一直没尝过。
再说精盐这种东西,其实他也没吃过几次,他家在庆国那会并不会受重用,父亲也不是贪图享乐的人。
不管冲着哪一点,缪舅舅都对精盐很感兴趣。
于是,纪国盐场今日的晚饭,就用是精盐做成,不管炒菜还是纪凌做的烤肉,升了炭火,架上铁锅,油脂跟铁锅的碰撞先出来香味,然后再撒上适量的精盐,油脂的香味更加诱人。
缪舅舅小心翼翼咬了一口,油脂的香味在口腔里迸发,只有肉的香味,丝毫没有其他盐巴的苦涩。
好吃程度上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这也太美味了。
粗盐跟精盐,完全不是一个东西!
一想到以后每日都能用精盐,缪舅舅感觉生活都快乐了。
所以小外甥压着精盐回都城,以后这就剩他一个的时候,缪舅舅非但没有伤心,反而笑眯眯摆手。
精盐带给他的震撼,也要带给其他纪国人!
缪舅舅到底是缪成志教出来的,他意识到盐场的重要性,更意识到纪伯把盐场交给他的用意。
他一定会为纪国守好盐场,让纪国上下都吃上便宜的精盐。
只要产量足够,肯定还能卖到其他国家。
纪国的白纸,肥皂等物,卖的一个比一个好。
精盐肯定更加厉害。
纪凌从盐场返回国都时候,一路从官道上回去,发现道路两旁渐渐有人居住有人开耕。
特别是纪国建的驿站附近,很多平民房屋围绕驿站来建,毕竟驿站附近十分安全。
这才几个月时间,估计用不了多久,这条路就会变得很繁华。
纪国都城。
都城主街十分热闹,琳琅满目的各色店铺目不暇接。
不少是纪国特产店铺,一小半是各种美食酒楼。
很多过往商旅都会在纪国国都大快朵颐。
谁让只有纪国国都有炒菜可以吃,而且饭菜做得五花八门,好吃得很。
这么多酒楼之前讨论过一件事。
过了今年之后,就没有祁国的便宜盐巴,以后的盐价会不会涨,他们的饭菜价格会不会有浮动。
现在能做生意的,肯定比较有头脑,别看现在才五月份,已经在考虑十二月份的事了。
这些讨论纪凌自然知道。
否则也不会安排祁国的祁喜“无意”听到盐巴的事。
不过现在各家酒楼不用担心了。
纪国建盐场的事他们都听说,自家的盐场,说不定价格还会更便宜?
唯独担心的是,盐会不会不太好。
其实祁国的盐就不太好,有些讲究点的还去卢国买盐,但祁国盐胜在便宜更方便获取。
所以纪国食盐铺子开张时,这些酒楼老板们下意识去店铺里面看看。
这说是店铺,其实更像官署,属于户部下的盐务部门。
接下来全国各城都要设置这样的店铺,盐务全都由国家管理,由国家定价跟贩卖。
食盐国有化,不能让其他利益掺和到百姓日常吃穿上。
至于价格,自然没让纪国百姓失望,虽说纪国前期投入不少人力物力,还有恶金的付出。
但盐价自然不会上涨,纪国的精盐价格,跟之前祁国粗盐价格一样。
之前一斤粗盐的价格为三十纪币,而一斤盐足够一家四口用上一个月的。
这个价格还算合理,纪国大部分人都能接受。
赶来的酒楼掌柜们听到价格之后,瞬间轻松。
每个月买盐都要花不少钱,只要不涨价,那什么都好说。
反正来都来了顺便买点回去。
他们纪国办事就是靠谱。
可是众人看到柜台上的雪花盐时,下意识寻找粗盐。
怎么只有上好的盐,粗盐呢?
大家都习惯性找粗盐,这种雪花盐确实好,但用不起啊。
不过铺子里怎么那么多雪花盐,这要多少钱才能买到?
有个胆大的老板问道:“我们想买盐,就买最普通的那种,怎么买啊。”
铺子里的官员道:“就这个。”
官员指了指柜台里的雪花盐,认真道:“咱们纪国只卖这种盐,跟之前祁国的盐价格一样。”
周围瞬间安静。
这样的盐,跟祁国的盐价格一样?
这可是精盐!
祁国那是粗盐啊!
官员继续道:“咱们自己产的盐还没有苦味,不信你们尝尝。”
官员说起来有些骄傲。
之前他也是不信的,宫室上下都不信。
大学士们都觉得神奇。
所以这会欣赏着百姓们吃惊的表情,心里别提多舒爽。
不过小公子也是这么看他们的吧?
也不对,小公子淡定得很,似乎早就预料到这种情况。
不到一个上午的时间,整个纪国都城的人都听到这个消息。
雪花盐跟粗盐一个价格,吃起来完全没有苦味。
据郑锡说,这盐比卢国的盐都要好。
一时间,整个纪国盐务铺子人满为患,纪胜亲自带人去维持秩序,这才让大家好好排队。
打眼一看,排队的大多数人竟然不是纪国人,而是往来的客商。
雪花盐啊!
只要三十纪币,不买个几千斤对不起这么好的事!
本地人一看这么长的队,干脆等等好了,反正国君肯定不会亏待他们纪国人。
事实确实如此,纪国人的底气确实没问题。
等大家蜂拥而至,纪国盐务铺子说出要求。
首先,买纪国的雪花盐只能用纪币支付,现在一金可以换一百纪币,先去我们官府换钱再说。
其次,每人最多只能买一百斤,尽量让很多人买到。
最后,携带食盐出纪国的商队,需要支付货物本身的十分之一纪币当作关税。
纪凌早就在这等着。
想买盐是吧?
要用纪国的钱来买!金子?不好意思,不能直接交易,只能先去还钱。
至于关税这种事,纪凌早就想做了。
纪国那么多好东西运出去,一直以来赚的都是物品的钱,现在也该薅点其他国家的羊毛。
什么?
不想掏关税,那就不买!
现在只是食盐要关税,以后诸如肥皂白纸等等,渐渐都会在关税名单当中。
而且无一例外,全部要用纪币支付。
被这些要求砸晕的其他国家客商们面面相觑,随后立刻揣着金子去兑换纪币。
换了也不亏嘛。
反正他们经常在自己国家跟纪国之间来回,要买的东西不止一点。
换来的纪币就算买盐用不完,还能用在其他地方。
于是乎所有想买雪花盐的客商,怀里揣着成千上万的纪币开始买买买。
至于买盐的关税,根本不在他们考虑范围。
如此廉价的食盐,便是加了关税也是值得的,转手到自己国家,肯定能大卖特卖。
换了纪币的客商们继续排队,每个人买到精盐之后第一反应,就是用手指蘸着尝尝。
这颗粒真的很细,味道一点也不苦,确实是上好盐!
看着大批纪币流通,甚至被带到他们国家,纪凌下意识笑了。
用纪币好啊,以后更多货物的买卖,全都会使用纪币。
把铸币权跟货币价格全都掌控在自己国家手里,百利而无一害。
用食盐推动纪币的流通跟使用,效果果然拔群。
纪国如今三十五个城,每个城池的主街上,陆陆续续开设同样的盐务铺子。
从海边盐场制好的上等食盐,有条不紊送到各处。
纪国人再也不用吃粗盐了。
如此漂亮,且没有苦味的盐巴,谁不想要呢。
纪国食盐由来往客商送到其他诸侯国。
一直贩卖盐巴,善于制盐的卢国国君皱眉。
纪国也制盐了?
卢国国君额角跳了跳。
怎么有种不祥的预感。
“把纪国做的盐拿上来看看,对比一下,看看到底是纪国盐好,还是卢国盐好。”
作者有话说:
? 第 54 章
卢国盐好, 还是纪国盐好。
这是今年五月份天下间最热闹的话题。
但只要见过两者的差距,就没有人会昧着良心夸卢国盐。
纪国的盐不仅质量更高,还便宜。
虽然要交关税, 要用纪币买, 可还是划算。
纪国的精盐甚至比卢国每年限量的盐都要好。
如果一定要说个缺点, 那就是纪国的盐供不应求,暂时提供不了太多。
纪国还会给自家留够数量,剩下的才会卖给其他诸侯国,一次一人一百斤,若其他国君去买, 才能买个一千斤。
缪舅舅还写信过来问,说他们盐场的产量能跟上,为何不多做。
纪凌只回了两个字:“卢国。”
纪凌还跟身边的杜或,锦涌解释:“盐一直是卢国的收入, 卢是大国,不好强行抢走生意。”
所以纪国只推脱精盐产量低, 不可能无限量供应。
消息传到卢国, 卢国国君跟上卿卢山鸣这才松松眉头。
卢国国君是个老好人, 开口道:“还好, 产量不算多。”
至少比不会抢他们的买卖。
若纪国直接抢了, 就算卢公是个老好人, 他也忍不了。
作为天下第一大诸侯国, 卢国有自己的底气。
上卿卢山鸣淡淡道:“少量卖盐不是关键,关键是纪币。”
要说纪国的精盐,卢山鸣也看过, 确实非常好, 甚至卢国都达不到这样的标准。
而且纪国的态度也很奇怪。
不想得罪卢国, 那就彻底不往外售卖,绝对不会影响卢国。
但他们选择卖一部分,顺势推出纪币的影响力。
这哪是卖盐,分明鼓励天下客商都用货币。
现在的各路客商基本都是贵族的家仆,他们走南闯北,见得也多,有些渐渐脱离贵族,开始自己活动。
他们走到哪,就会给哪带来其他地方的好东西。
若他们把纪币也带到各地呢?
若百姓私下交易,都用纪币呢?
卢山鸣看得显然更加长远。
但他们又没有立场禁止卢国客商不买纪国盐。
纪国盐精良,转手到卢国便是大笔财富,就算明面上禁止,总会有人还会偷偷买,到时候只会更麻烦。
纪国还真给他们出了个难题。
卢山鸣缓缓道:“纪币已经够麻烦,我担心的是,纪国有能力造出更多盐,只是刻意控制数量。”
为的就是不动卢国利益的前提下推广他们的纪币。
要是这种情况,那有朝一日跟纪国不对付,人家岂不是瞬间用精盐霸占市场?
让卢山鸣选,他也会选物美价廉的纪国盐。
换了郑伯那种习惯,肯定要出兵攻打纪国,至少要给他个教训。
但卢国跟纪国还隔着郑国,教训肯定不能给。
卢山鸣想了想道:“学昌国国君,重金悬赏改进制盐方法的人,不论出身,不论年纪性别,只要能改进卢国盐,便赐他卿士身份,可以世袭。”
重金就算了。
还给卿士身份,还能传给后人。
这诱惑不可谓不大。
卢公看着精明强干年轻的卢山鸣,点点头:“好,都按你说的办。”
卢公跟祁伯一样,皆是明白人。
自己有多大能力心中有数,就该听国内厉害人物的。
想到这,卢公问卢山鸣:“要不要喊仪先生跟我家老七过来,他们对纪国比较熟悉。”
他们两个在纪国待了两年时间,比他们要熟悉。
卢山鸣摇头:“官学刚刚建起,还是让他们忙官学的事吧。”
两人回来之后,在卢山鸣的支持下,卢国效仿纪国也成立一处官学。
其他情况完全一致,什么考试考核等等。
唯独不同的是,这里只收卿士子弟。
卢国人口过千万,卿士也有不少,子弟众多,所以仪先生跟卢中杰很是忙碌。
而且卢山鸣觉得仪先生对纪国好感度很高,估计不愿意多说。
五月过去,纪国依旧没有增加产量的计划,说得都是产量不足,所以客商们想买纪国盐只能排队。
还有人开玩笑,想要找纪国的盐务铺子,只要看哪个店铺门前在排队就好。
卢国那边大力招揽人才,再有多年制盐的心得,竟然还真找到突破口。
具体怎么突破的自然不可能说出,但造出的精盐竟然也多了不少。
纪凌忽然发现一个问题。
好像不止纪国内部卷,还带着周边国家一起卷?
昌国在卷恶金。
祁国在卷种田。
卢国在造盐。
果然有竞争才有进步吗?
不管怎么说,纪国的精盐给自己家百姓带来很多好处。
这样的盐巴不苦涩,还够咸,每家的用量还比之前减少,可以说把物美价廉做到极致。
而且纪币因为食盐的缘故,明显使用的更多了,就连纪国内部也是如此。
从以物换物到以纪币换物,这是一个很大的进展。
以后各地的粮税也会方便运输。
特别马上六月,要收获的五月稻就要收田税了。
今年没有交稻谷,而是先把稻子按照市价换成纪币,直接交纪币或者银子就行。
不仅农户们的负担减轻,各地交税款的时候,速度更快,账目也更加清晰。
趁此机会,修了近一年的纪国律法终于出来。
郑锡自从来到纪国后,为了避免他跟郑国的冲突尴尬,正好请他修律法。
这一年里,郑锡在纪国已经安家落户,更看得出来纪国的潜力,律法的事更为上心。
说来感慨,他一直以为自己心中的律法是为了郑国来修。
没想到兜兜转转,竟然变成纪国律法。
而且因为公子凌的缘故,律法修得比他想象中还要好。
除了上次在盐场道路附近鼓励百姓居住之外,郑锡基本都在埋头修律法。
他捧着厚重的律法前去宫室。
宫室里纪伯等人都在等他,看到他来,人人脸上带着惊喜。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纪国的大日子。
纪国终于要有一部正式的律法。
以后各个郡县做事,全都有法可依,成为维护秩序的重要依据。
接下来半个月里,纪国宫室上下皆在研究律法,郑锡口干舌燥感觉每天要面对无数问题。
在众人集思广益之下,终于在七月份,纪国,或者说世上第一部规则清晰的律法诞生。
小到当街吵架,大到杀人放火,该受什么刑罚全都明文规定。
纪国律以后就是纪国科考必考项目之一。
不止官员要考,更要派人在郡县讲解。
这个做法看似合理,其实现在很少有人这么做。
律法不公开,是所有诸侯国通用标准。
放到现代,就算判刑了也会知道自己到底犯的什么罪。
这时候不同,是否有罪,为什么有罪,全都有上层贵族解释,最所有解释权都在贵族手中。
故而律法不公开,不透明。
说白了,还是不把百姓当人。
纪国做这么详细的律法,为的就是公之于众。
让百姓也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若有人冤枉他们,又该怎么做。
将律法公开,至少能比现在要公平得多。
有律法,更是社会进步的一大标志。
纪国宫室众人连夜赶工,准备在秋收之后正式颁布这部纪国律。
有了纪币。
再有纪国律。
现在的纪国已经不再是当初的边陲小国。
官制的变化,律法的公开,全都表明纪国跟其他诸侯国完全不同。
在他们还在争中原那块地的时候,纪国内外已经完成蜕变。
这片土地上的人勤劳勇敢,热忱爱学,武器先进,粮食丰足。
走到这种地步,纪凌的心才微微放下。
这样的纪国,应该能在未来的大混战中存活下来吧?
就在纪国颁布律法几天后,从南边传来消息。
纪胜解释道:“今年南方又多雨,咱们几个城池还好,只是东南边的野人部落要遭殃。”
之前就因为南边多雨,当初的锦族等人投奔纪国。
倒也不是说巧合,再次雨水多。
而是当地脆弱的农耕承受不住一点天灾,完全看天吃饭。
纪凌想了想:“东南那边,那里是不是有个四五十万人口的部落?”
纪胜点头:“我担心他们会铤而走险,来中原国家抢粮。”
宫室众人下意识皱眉。
东南那边,约莫属于东夷,他们的发展比一般部落要好。
只是相对没那么先进,若那么多饿到极点的人来抢粮,纪国这边肯定要做应对。
不过纪胜的护卫锦涌忽然道:“他们可能不止四五十万人。”
众人看向身量极高,身板极宽的锦涌。
锦涌虽然有点憨傻,但他曾经也在南边那一块,了解的内情更多。
“当初锦族附近,其实还有个部落,那个部落二三十万人。”
“遇到水灾之后,锦族投奔纪国,那个部落去了东夷,估计跟东夷国家融合为一体了。”
以前不跟东夷国家接触,锦涌也就没提,这会听到小公子说起,立刻告诉纪凌自己知道的一切。
这下纪胜都有点傻眼。
东夷国家原本四五十万人,如果真的跟那个逃难的部落融合。
那就是近百万?!这是个数量不小的部落了。
祁国也有城池在东夷,怎么没发现?
不过也是,东夷那边地方太大,很难了解里面情况,平时知道有个部落,不知道部落人这么多。
再说,平时大家相安无事,根本不会有问题。
祁国也不是爱往周边扩张的国家。
纪胜立刻道:“我再派人探查情况。”
虽说东夷国家距离纪国有些远,但还是要提前做好准备。
近百万没饭吃的人,到哪都是灾难。
人饿急了什么都能做得出来。
纪伯最后定下:“公子胜探明情况后再说。”
“东夷国家离我较远,不用太过担心。”
那个国家的位置应该在祁国和纪国盐场中间,这中间有块极大的空地。
纪国盐场没放什么粮食,安全问题倒是没什么,就算顺着官道到纪国,这么遥远的路途,到这都没力气说话了。
倒是祁国比较危险。
纪胜道:“要不要给祁国国君写信,让他们小心东边。”
这话说完,纪凌下意识看向郑锡。
修完律法的大学士郑锡,已经把注意力转移到政务上。
郑锡道:“可以提醒,但不能增援救。”
祁国千万人口,对面百万人口。
打起来也不会吃亏。
反而纪国不能当马前卒。
不管祁国说什么好处,他们都不能去。
其实按照郑锡真正的想法,干脆别去提醒。
提醒多了,反而显得他们纪国在观察人家。
再说祁国是大国,纪国是小国。
小国跟大国当邻居,不用太热心,这大国要是能被东夷国家吃掉一些,对纪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郑锡把这些话咽下去,这么说显得太过冷血。
可纪凌收回眼神。
他总感觉,事情已经朝这个方向发展了。
果然,八月下旬,祁国传来消息,他们跟东夷国家已经打了三天,现在请求纪国帮忙,便是支援一些武器都行。
当然了,他们要恶金武器。
千万人口的国家跟百万人口部落打。
还要纪国支援武器?
想什么美事呢。
作者有话说:
? 第 55 章
各国打仗, 让纪国出兵。
这是之前百年打仗时形成的习惯。
当时的纪国需要钱粮,需要物资,一般确实会去打。
出兵出帅, 都有可能。
纪伯带过郑国打昌国, 也带过昌国打郑国。
提祁国打仗也不少, 如今祁国还有十几个城池是纪伯带人打的。
各国诸侯不想费自己的兵力,就会来找纪国。
这次跟一个比较勇猛的部落打仗,自然而然想到纪国。
纪国打仗厉害,又有恶金,“请”他们最合适。
但话又说回来, 请纪国,那有什么好处?
祁国道:“盐场。”
此时纪国宫室,郑锡冷笑:“盐场干他们什么事,咱们又没设在祁国境内。”
“就是, 纪国盐场跟祁国之间,还隔了个百万部落。”杜邗附和。
缪成志也是这个想法。
纪国三位大学士的想法, 就代表纪国上下的意见。
时代变了。
纪国再也不是那个为口饭吃, 让兵士们出去作战的国家了。
盐场?
盐场关你们祁国什么事。
再者说了, 都给你们那么多农具, 还不够?
在祁国眼里, 以前是够的。
若纪国造了盐场只是自己吃, 他们觉得这笔买卖合算。
但现在的纪国拿着纪国盐在天下横行, 心里便觉得亏得慌,所以派了使臣请求“援助”。
祁国使臣此时也在宫室,想着祁国国君跟祁喜的命令, 皱眉道:“纪国就在祁国旁边, 祁国有难, 纪国自当相帮。”
“若等祁国腾出手来,纪国只怕要有麻烦。”
这话让一直看戏的纪凌微微抬头。
还是那句话,时代变了。
真当祁国能以大国之势威逼?
祁国使臣分明在威胁纪国。
确实,现在的纪国只有三十五座城池,人口一百七十多万。
面对城池六十,人口千万的祁国来说,好像是很弱势。
但这种威逼真的有用?
这种威逼让纪凌十分不爽。
他们纪国发展那么多年,是给被人流血牺牲的吗?
祁国的人命是命,纪国的人的命就不是了?
善于打仗,不代表就要去打仗。
他们纪国百姓,只怕是天底下最不想打仗的百姓,因为他们知道战争有多苦,又有多少亲朋死在战场上。
以前那是没办法,现在?做梦。
郑锡同样侧目,他看过去,那祁国使臣竟然有些惧怕,惧怕的同时又隐隐不屑。
一个郑国人,竟然这么帮纪国,实在不齿。
祁国使臣壮壮胆子:“郑上卿,您以前就夸过纪国打仗厉害,如今真的来了纪国,可有什么想法?”
郑锡在纪国是首席大学士。
特意强调郑上卿,分明是故意扯纪国,郑国。
他这表情一露,纪凌心道不好,把原本想说的话直接咽下。
果然,郑锡摸摸花白的胡子,他这个年纪这个智慧,怎么听不出祁国使臣的意思。
等送祁国使臣离开。
郑锡直接道:“那百万部落今年遭灾,再无粮可用,必然是个乱子。”
“百万人落难,在哪都会出问题。祁国那边他们攻不破,只怕会掉头来找纪国麻烦。”
这是肯定的。
百万饥荒难民,他们肯定会自谋生路。
他们距离祁国最近,所以会先找祁国麻烦,先去抢祁国的粮,甚至说不上对错,只是生存本能。
祁国虽不善战,但人多,那边多半攻不破。
不说百万人全来烦纪国,就算来个一二十万,二三十万,都足够纪国这个体量的国家头疼。
郑锡直接道:“不如我们帮一帮百万部落,让他们占个祁国城池,也有个安身立命之所。”
纪凌有些想笑,但又不敢想。
怎么说呢,好损,但又好棒。
若那使臣知道他的轻蔑会带来这样的后果,肠子都会悔青。
当然,郑锡也不是完全为了报复,而是出于各方面考量,这是对纪国最有利的地方。
他原本就说,小国纪国处在大国祁国旁边会不安全,趁机削弱实力最佳。
本以为有些冷血,看看祁国对纪国的态度,对他的态度,那就不能怪他了。
好端端的来算计他们,哪来的胆子。
不过郑锡说完,又怕纪伯不同意。
因为这种事换了郑伯,他肯定不同意,定然是那种两边都不帮,一定要全了自己名声。
谁料纪伯直接站起来,眼前一亮。
“好啊!此计甚好。”
纪凌看着,心道父亲你演得过分了!
他们父子三人昨晚在母亲宫室的时候就讨论过的!
但这种态度,显然让郑锡很受用。
纪伯继续道:“没错,此消彼长,为了纪国,也为了他们态度,帮一帮百万部落!”
“此事就交给郑大学士去办!”
郑锡领命,又看看不发一言地纪凌:“锡领命,只是这事,还要请小公子帮忙。”
“好说好说,要人给人给钱给钱。爱卿尽管去办!”纪伯一锤定音。
郑锡手掌紧了紧。
有个能识人的国君,这种感觉太好了。
从宫室离开,纪凌直接跟着郑锡去官署,连纪胜都陪着左右:“若要调兵,只管开口。”
这是真的要人有人,要什么给什么。
郑锡开始这几年里最合心意的部署。
想要帮百万部落,就要了解内里的情况,公子凌身边的锦涌以及还在纪国的锦族族长,还跟百万部落有联系。
而且要帮他们,还不能用纪国名义,干脆以锦族名义最好。
到时候就算找麻烦,也不会直接找到纪国头上,若要追究锦族罪名,也该是纪国内部处理。
纪国内里,肯定不会真的处罚。
锦涌跟赶来的锦族族长并未反对。
他们早就是纪国人,怎么会反对跟自己有利的事。
不过族长还是道:“是要我们出兵,还是如何?”
郑锡看看纪凌,纪胜,直接道:“给恶金。”
郑锡原本等着大小公子大吃一惊。
没想到纪胜搂着自己弟弟肩膀,现在弟弟长高许多,都没那么顺手了:“我弟也是这个看法。”
自炼铁之法出来之后,纪国的恶金技术便领先世界,能够量产之后,已经应用于纪国方方面面。
纪国内的恶金大致分了五等。
但就算最下等的,放到其他国家,也是极好的。
既如此,便没必要抱着不放,可以适当放出一些。
这个变化跟之前态度完全不同。
原因有二,纪国的恶金厉害,稍微放出去也没事。
还有就是昌国对炼铁有些成果,赶在他们之前做做好人,省得昌国提前霸占市场跟名声。
炼铁之法,天下迟早会知道。
他们既然有更好的技术,就不介意放出点差东西。
全都捂在纪国,迟早会出大问题。
到时候其他诸侯下定决心联合围剿,他们纪国就惨了。
也就是现在战争还未正式开始,真打起来,纪国头一个有危险。
技术太多太好,其实并不安全。
这也是纪凌最近几年放缓研究新东西的原因。
几样技术就算了。
东西太多,一定会招来匪贼。
郑锡敏锐发现这个问题,又见纪伯愿意给祁国旧农具,所以提出以恶金来资百万部落。
郑锡本以为还要多说很多。
没想到跟聪明人说话实在轻松,这就行了?
他只是说了一句话啊!
剩下的布置更是舒心,原本打算坐镇指挥的他,甚至自己穿了盔甲,心心念念的骑兵终于是他的麾下了!
去给百万部落送武器这事,他必须亲自去!
郑锡看着黑压压的骑兵。
骑兵是对手的时候,别提多有压力,现在到自己身边,别提多开心。
什么叫最终都会成为自己最讨厌的人啊。
通过锦涌跟锦族族长跟百万部落联系,那边部落族长欣然接受恶金,并接受前去送武器装备粮食的郑锡一些攻城“小妙招”,并表示永远铭记纪国恩情云云。
这种恩情还会暗地感谢,肯定不会别人发现。
恶金?
什么恶金?
他们用的是恶金武器吗?不知道哎。
纪凌听着,总觉得那百万部落的族长有些东西。
也是,能融合三十多万外族人在他们那,还带着族长努力寻找出路的人,必然有本事。
不能因为他是部落族长而小看他。
纪国明面上敷衍祁国,暗地里资助百万部落。
原本还在纪国的祁国使臣忽然收到消息。
百万部落竟然拿下祁国两座城池!
佯攻左边的城,其实要右边的城,站稳右边的城池之后,竟然又故技重施,趁着祁国士兵赶路的时候,从半路偷袭!
五天之内,连下两城!
祁国使臣听此,立刻慌张回国。
祁国怎么会输!
怎么可能输!
他们来纪国请求支援,其实是故意来要东西,没觉得自己会输的。
在祁国上下哗然之,又一条出自纪凌的计谋送到百万部落。
那百万部落族长正值壮年,看着纸张微微挑眉。
又过三日。
祁国内里被压迫的农奴开始反抗,每个人都在唱歌,唱的是。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又听人唱。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前面唱的是王孙公子们不种地不打猎,却能吃好的,用好的,这不是吃白饭吗?
后面唱的是,硕大的田鼠不许吃我的粮食,我那么辛苦劳作,对我却不照顾,乐土乐土,到底哪里才是我的去处。
纪凌很早就知道祁国内部的情况。
当初说他们人口的时候,便知道里面至少三成农奴。
奴隶社会远比想象中残酷得多,同样是人,他们却被归为牲口统计,别说什么尊严自尊,更别说穿暖吃饱,每天的鞭子都是家常便饭。
在天下间各国都在减少奴隶,昌国允许奴隶当兵卒,以战功升迁。
还有纪国甚至在律法出来之后,以及人口统计的时候,把奴隶变为正常农户的情况下。
祁国的情况,实在有些落后。
农奴是人,他们长腿了会跑,再加上百万部落的鼓动,原本就对祁国统治者不满的农奴们开始四散逃亡,势必要找到心中的乐土。
原本下决心要收回城池的祁国国君,只好调转人来解决三成农奴骚乱的事。
祁国千万人口,三成农奴的数量可见一斑。
他们更熟悉祁国的情况,乱起来更让人头疼。
整个九月过完,百万部落已经站稳两个城池。
虽然他们一个野人部落,那么快占领城池,还那么快学会管理城池有些奇怪,但人家就是站稳了,甚至吸收一部分跑掉的农奴。
以前都说了!
野人部落灭掉诸侯国很正常,现在占你们两个城池怎么了。
另一部分则在南边的纪国官道附近落户。
那附近都被纪胜清理过,没有大型野兽,又因为修路的时候铺平附近道路,周围还有人居住,怎么看都是好地方。
而且纪国没有奴隶,就算以后加入纪国了,他们也不怕的。
纪国的态度自然是任由他们居住,只要不占官道,不毁他们盐场到纪国之间的道路,那就随便用。
祁国变化让天下诸侯傻眼。
本以为是件小事,怎么忽然闹这样大。
可仔细想想,内忧外患一起来,确实没法。
只能怪野人部落太勇猛。
纪国宫室众人看着各国态度,嗯嗯嗯地点头。
没错,都是野人部落勇猛,跟他们纪国半点关系都没有!
他们一点也不心虚!他们只是喜欢喝茶看戏而已。
什么?
祁国派人来问恶金的说法,还让他们把官道附近的祁国农奴赶走?
好像不太行,那都是无主之地,纪国只是个小国,管不到那边的,除非你们承认那些土地尽数归纪国所有。
什么?
你们要派兵抓人?
那么远的距离,你们确定?
这话是郑锡回的。
他简直扬眉吐气!
好久没这么开心过了!
没有猪队友的感觉太好了!
越看纪伯,越看大小公子,郑锡就对郑伯,以及他那几个勾心斗角的儿子不屑。
看看人家!看看你们!
至于其他诸侯国的态度,傻眼归傻眼,但要他们帮忙?那万万不行。
不管祁国到底因为什么失去两个城池,对其他诸侯国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可以说这场祁国的内忧外患里。
看戏的天下诸侯很满意。
暗戳戳搞事情的纪国心情也不错。
有了两座城池,还吸收不少农奴当族人的百万部落更是美滋滋。
受伤的只有祁国罢了。
在百万部落稳定之后,悄无声息地送来万斤祁国海产,以及十箱缴获的祁国珍珠。
纪国跟百万部落的心照不宣,让纪国在东面也有了自己的盟友。
祁国无形中被包围在里面。
可惜了,他们完全没意识到危险,还在努力地抓逃窜的农奴。
纪伯见此,直接修书一封,大张旗鼓送到祁国。
信里看似安慰,实际意思是,老伙计换换思路吧,放过农奴,放过百姓云云。
不仅给了“建议”,还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指点点。
德政仁政等等讲了一通。
看似给祁国国君写的,其实写给天下人看的。
毕竟这封信语言简练,用词优美,一看就是经过文化人润色过,比如耘先生等人。
这信的内容跟文笔,足够流芳百世了。
祁国国君气得鼻子都歪。
好啊,踩着他立名声呢!
这封信一来,天下间指责他的人肯定越来越多。
而废奴制度又像大势所趋,所有奴隶,甚至奴隶出身的平民,兵士,都会觉得纪伯是个大好人。
祁国国君越生气,祁国内里的农奴就越高兴,看向纪国的眼神越来越亲切。
如果他们会现代的话,大概会说一句。
纪国!我素未谋面的故乡!
作者有话说:
我素未谋面的故乡是东北!
最近一直在刷东北美食还有冰雕,有机会一定要去一次!-
不稼不穑出自《诗经·伐檀》,硕鼠硕鼠《诗经·硕鼠》-
? 第 56 章
祁国手忙脚乱收拾国内问题, 农奴也并未完全废除,但给的待遇明显提升,不再住牲口圈, 不再随意打骂, 根据农具情况设定不少惠利要求。
作为主要蓄奴的卿士们, 其实还是有不满的。
不过在祁国国君强压下,以及蓄奴最多的祁喜主动接受这些要求,剩下的卿士只能同意。
这些惠利要求暂时安稳祁国内部矛盾。
只是再掉头面向被攻占的两个东面城池,已经束手无策。
不知道百万部落为何如此数量,把城池守得固若金汤, 而且他们有恶金武器!
现在的祁国兵士,不对,天下兵士,看到恶金就会后退一步。
他们实在是太怕了。
恶金的名声甚至有些神话。
一想到百万部落有恶金, 他们就不敢前进,本来就是攻城, 再加上胆怯, 围攻许久都没成功。
但祁国也不会这么轻易放弃, 明显要找机会再夺回来。
那百万部落占城之后, 迅速在拟国号。
部落族长听说纪国给他们起了百万部落的外号, 干脆拍板, 就叫百万国。
既然是表现出建国初期的百万人口, 又是隐隐向纪国示好。
这个族长心里十分明白,天下诸侯各国里,只有纪国会接纳他们, 虽然现在偷偷接触, 以后总会再有好处。
但百万国到底只是东夷小国, 大部分人都没在意。
像他们这种小国,四面的蛮夷狄戎不知多少,不是靠近中原,就会被中原承认,大多数人认为他们很快会被祁国灭国,只是时间问题。
祁国自己也是这样认为。
所以对百万国并未放在眼里,攻不下来是正常的,但这种部落一般都不善于经营。
过不了多久,农田就会荒废,城内的建设也会减少。
没办法这是文明跟文明之间的差距。
等着百万国自己走向灭亡就行。
这也不是祁国直大,而是看过太多这样的例子。
自己建立城池的蛮夷狄戎,一般都会形成真正的国家,因为他们懂得建设,在建设里慢慢学会管理城池。
这种部落突然成为国家,便会对城池束手无策,最终回到自己的地方。
作为已经存在几百年的国家,祁国见过很多这样的事。
百万国的族长,现在的国君显然也发现这个问题。
部落的生存,跟城池生存,基本是两回事。
他还能凭借领悟力主持大局,可下面的族老们基本乱套。
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
学习。
学习其他国家的治理模式。
天下诸侯国里,大家都可以随便来往,即使是纪国也是登记之后就能进去。
他可以派人,甚至自己去各国学习。
但这种方法用的时间太长,只怕还没学会,百万国就会分崩离析。
百万国国君干脆继续给纪国写信,一来表示友好,二来表示,能不能给点经验啥的。
纪凌见这国君实在聪明,肯定不会反对。
有个这样的国家牵着祁国,对他们纪国来说只有好处。
于是一批秘密帮助百万国的官员出发。
他们将会教导百万国从安民到治安,再到种田,以后还能用你们的渔获来换我们的种子等等。
于是,第二个开始用户籍制度的国家产生。
百万国如同海绵一般吸收纪国的知识。
若没纪国这个变数,估计真的会像祁国认为的一样,百万国很快内里就会出现问题,离开城池。
可惜了,纪国在,百万国就会在,成为祁国背后的刺。
在祁国想推纪国成为马前卒,祁国使臣嘲讽郑锡的时候,这件事已经定下了。
但事情暂缓,祁国肯定会继续找纪国麻烦。
原因很简单,恶金。
百万国为什么会有恶金武器。
你们纪国在背后做了什么。
而且都给部落武器,为什么不给我们中原国家。
祁国这么一问,其他国家,除了昌国之外,皆发出疑问。
连一直在对打的赵国,梁国都发来书信。
其实他们不仅是疑惑,更是试探。
都给部落国家了,那是不是有意放开恶金武器的销售?
当然,只有祁国是真心实意在发脾气。
但发归发,纪国根本不理这些质疑,因为他们对其他国家说:“可以销售小部分恶金,但数量极少。”
祁国国君一听这话,就知自己不好再问。
不管百万部落的恶金怎么来的,他们都不能再问,这种时候惹怒纪国,可不是什么好事。
郑,祁,卢,赵,梁五国兴致勃勃。
终于等到了!
纪国终于卖恶金了!
之前对纪国的负面看法一扫而空。
什么纸张,肥皂大肆揽财,什么精盐上市逼迫卢国不得不精进技术。
统统不是问题。
只要卖恶金,那就是好兄弟。
这些国家里,唯独昌国憋了口气,书信姗姗来迟。
纪国宫室。
杜邗道:“看来昌国果然已经学会制造低阶恶金,所以他们购买需求不大。”
纪叔公点头:“我也听过一些传言,现在证实了。”
纪国自然知道他们最近几年风头正盛,赚的钱多,所以愿意放些不用的东西来缓和关系。
当然,也有昌国已经会造恶金的缘故。
按照昌国原本的想法。
等他们造出恶金,天下诸国只有他们跟纪国有。
而昌国又是大国,直接碾压纪国不是问题。
可现在呢?
现在纪国要给全天下都发恶金。
直接被他们拉回同一起跑线。
大家都有,那就相当于大家都没有,昌国耗时近五年造出来的恶金,非但没有弥补差距,反而让天下国家得了好处。
可昌国又不能跳出来,说纪国不准进行恶金买卖,否则不就得罪了其他诸侯国。
昌国虽大,可还有卢国,祁国在。
昌国国君已经有了白发,努力让自己不生气。
但怎么能不生气!
纪国仗着自己有更好的技术,就把低廉的东西往外抛售,直接让昌国的东西一文不值!
就算昌国要卖恶金,既赶不上纪国的名声,也比不过纪国制恶金的速度!
纪国,什么时候成了这样?
当年三国攻纪,大家何等自信。
短短几年里,祁国被纪国暗地算计,自己又吃了这个闷亏。
郑国?
郑国还用说?
他们的城池数量都比不过纪国了!
纪国已经今年彻底超过郑国!
现在天底下垫底的诸侯国是郑国!
这件事,是显而易见的。
郑锡辛辛苦苦拿下来的庆国九城被夺走,没扩大领地,反而跟赵,梁结仇,北面如此,南面被纪国拿走武城,定城,锡城。
原本的五十一城变成三十九城。
而纪国这边,城池建设本就快,大批的野人部落加入。
以及庆国,郑国打仗的时候,很多百姓迁徙。
这次祁国有乱,奴隶大量逃往,都让纪国得了实际的好处。
这个年头,土地不重要,人最关键。
纪国收揽了大量的迁徙百姓,野人部落,人口已过二百万。
在今年十二月腊祭之前的户籍统计里,平民的数量有二百二十一万,户数也有三十几万户。
其中新生儿降生数量,也尤为可观。
不出意外,明年的人口更会爆发性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纪国的城池更是到了四十一个。
大大小小的城池里,还没包括海边的盐场,那说是盐场,其实在附近已经有了城池的模样。
还有沿着官道驿馆附近的居民,不出一年时间,同样可以圈起来作为镇子存在。
纪国的强势崛起,早就能看出眉目。
他们将几个工厂的大量收获,全都转换为城池的基础建设,以及提高百姓的识字率等等。
由二餐制改为三餐的习惯,更是大大增加百姓们的体力跟身体素质。
吃得好,吃得多,就是能长高个,就是能强身健体。
反观郑国,逐步滑落,跟周一样,被赵,梁,卢,昌,纪,祁六面围堵。
跟谁处不好关系,都会出问题。
偏偏郑伯就如周天子预料的一样,因为郑锡的离开,对周王室更加无礼,几次三番去找麻烦。
去年因为打仗耽误收获,从而粮食不够,竟然又去抢周天子的粮,还带走周天子的几个妾室。
周天子心里不悦,只庆幸早早把妹妹送走。
妹妹在已经归了纪国的锡城,听说过得还算不错,虽然没有以前公主仪的架,但比他强些。
周天子也不是坐以待毙的人,想了想给赵,梁国君写信。
赵,梁两国来路不正,虽说建国近一年,但依旧被人诟病,这时候急需得到中原诸国的认可。
而作为最正统存在的周天子,他的认可再重要不过。
有谁能比周天子更加名正言顺?
是,人家是衰落,但人家还是周天子啊。
一个需要权势制衡越来越过分的郑国,另一个需要周礼正统的认可。
周天子跟赵,梁一拍即合。
原本还在打的赵,梁立刻一起出兵,帮天子讨伐抢粮的郑国。
郑伯被骚扰的苦不堪言,根本不是赵,梁的对手。
这两国可不是讲周礼的,人家内部的厮杀有多狠,看看满城的尸体就知道,对自己人都能下狠手,对郑国更是如此。
郑伯被迫向周天子道歉,并在胁迫下割城赔罪。
原本的三十九城,在周朝六百三十六年时,变为三十八城。
周天子实际控制的城池也由四座变成五座。
虽然对情况并无太大改善,但总算是有进步的。
天下格局在悄无声息地改变。
纪国从倒数第一,终于变成倒数第二了!
现在各国城池情况。
排第一的依旧是卢国,七十九个城池,稳居第一。
第二是昌国,昌国明面上的城池依旧是六十二。
祁国,掉了两个城池,变为五十八。
赵,四十五,梁,四十七。
纪国,四十一。
郑国,三十八。
纪国,终于在今年年末之前,再也不是垫底国家了!
甚至很快就能超过赵,梁两个国家。
新的一年里,纪国的城池或许不会大面积扩张,会更专注充实人口。
可底子在那,怎么都不会差。
主要各国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过来购买恶金武器。
就连昌国都捏着鼻子过来。
按产能来算,他们远远比不过纪国。
正月,纪国国内的欢庆还未结束,各国使臣已经迫不及待过来。
没记错上次这么多使臣过来,还是三国攻纪,纪国胜利说和那会。
转眼间竟然过去五年时间。
五年时间里,纪国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恶金开始售卖,也证明他们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跟信心。
只是郑国使臣来的时候,跟郑锡难免有些尴尬。
这位使臣其实跟郑锡关系不错,所以派他过来,但看着他们的上卿在纪国如鱼得水,心里很不是滋味。
使臣更知道,郑伯其实也后悔,要是有郑锡在,郑国绝对不会沦落到这种地步。
而赵,梁,两国,同样难免尴尬。
他们的使臣跟缪成志认识啊,不仅当过同僚,还阵前对打过。
现在要坐下来分一些恶金武器,谁高谁低,一眼便知。
祁国使臣脸色也不太好,因为他们看到了百万国的人!
百万国的使臣?!
一个东夷小国,也来买恶金?!
他们能建国,那还是占了祁国的城!
唯独昌国使臣心中装着大事,不过他见各国使臣对纪国脸色都不善,心里渐渐安稳。
想着临行前国君的嘱托,这位使臣擦擦头上的汗。
纠结天下诸国,联合攻纪,真的可以吗?
五年前的三国攻纪还历历在目。
那场仗直接给了纪国发展的时间。
国君又来?
还说什么,一定要在火焰燃高之前扑灭。
否则他们各国都不是对手,迟早会被一一吞并。
昌国国君还道:“其实现在都有些迟了。”
哪怕拼到各国人口损失一半,也要灭掉纪国。
这句话让使臣心里发颤。
他们国君是不是老了,老糊涂了,怎么说出这样的话。
纪国确实厉害,但也只在郑国之上。
需要这么紧张?
还把各国一一吞并,怎么可能。
昌国国君不求下面人理解自己的意思,只要照办即可。
这位使臣便是会照办的人。
等恶金买卖结束,他就会联系各国使臣,送出绝密信函。
五年前,三国攻纪。
五年后,六国攻纪。
其实两次都有昌国国君的意思。
纪国,真是这么可怕的对手?
在昌国使臣沉思的时候,纪国小公子纪凌笑道:“纪国三邻之中,与昌国关系最好,这次恶金头次售卖,自然要先给昌国。”
说着,纪凌对这位昌国使臣笑意盈盈:“您说是吧?”
使臣下意识感觉不对,刚想答,又看其他使臣不善的目光,忽然发现什么。
如此捧昌国,招他国的眼。
那他接下来要做的事?!
纪凌说完,其他官员接上:“昌国比其他国家多三成,就此定下。”
拿出来售卖的恶金就那么多。
昌国还多三成?!
面对更加不善的目光,昌国使臣心底发寒,自家国君的考量果然没错。
纪国实在过于可怕了。
作者有话说:
? 第 57 章
昌国使臣越是心底发寒, 越知道国君的想法是对的。
只有趁着纪国还没真正起来的时候按死,才最安全,否则后患无穷。
可他现在陷入两难。
一方面是多出来的恶金, 另一方面是其他各国信任。
没有一个国家能拒绝这么多恶金器具, 不管作为农具还是兵器, 都是极好用的。
可他要是真的拿了,再去说服各国,就会显得很无力。
公子凌一句话,让他陷入两难。
对人家来说不过招招手的事。
纪凌朝他笑笑,并未说太多。
昌国国君不是普通人, 这件事不仅纪伯说过,郑锡也重点提醒。
天下诸国里,虽然大家都在努力造恶金。
但只有昌国国君下的本钱最大,这几年他们悄无声息地, 真的捣鼓出东西出来。
别看近些年,相邻的郑国, 祁国都跟纪国有矛盾。
可纪国最关注的, 依旧是沉默的昌国。
不是纪国多心, 而是在三国攻纪的时候, 已经证明他们不能相信任何一个国家,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当时几方看似和好, 其实心里都憋着气, 看后来的事情就知道什么叫面和心不和。
这次诸侯国齐聚纪国,只有昌国人对恶金兴致缺缺,重点基本都在其他各国使臣身上。
纪凌见此随手一试, 果然试出问题。
其他国家过来的目的或许是为了买恶金, 但昌国绝对不是。
说起来, 其实各国都有些优缺点。
昌国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没有一个真正得力的臣子,换了厉害臣子当这个使臣,说不定还真的不露一点破绽。
可惜纪国经过多年发展,以及多年培养人才,又找来郑锡,缪成志这样的帮手,在场不止纪凌一个看出问题。
所以接下来恶金分配上,昌国使臣苦不堪言,但这苦又不能说出来。
纪国处处对他们优待,好像跟他们关系多好似的,直接把昌国跟其他国家划分开。
其他国家不好惹卖恶金的纪国,只好阴阳怪气昌国。
“你们昌国不是会作恶金吗,怎么还过来买。”
“当初三国攻纪,就你们还把关系处好了?”
“得了便宜还卖乖,怎么还愁眉苦脸的。”
这种情况下,昌国使臣也知道,联合几国攻纪的事只能暂缓。
纪国放出去的头一批恶金,就在这种情况下结束。
其实各国拿到的都不多,但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各国明显知道纪国的态度。
一时间,纪国跟诸侯国的关系又好起来。
纪伯的名声水涨船高,无论哪个国家,都是夸他为多。
更别说借着这个机会,纪国铸造室送出十几,把削铁如泥的宝剑,还造了宝石镶嵌的剑鞘。
因为有了剑鞘,所以送人也是无妨的。
各国国君跟名士得到宝剑,皆是爱不释手。
纪伯还感慨:“几年前他们都怎么说我来着。”
“一次肥皂。”
“一次放奴书。”
“一次送宝剑,老子的名声更胜从前。”
确实,纪国实力的变化,就是纪国国君风评的变化。
但纪国并未沉迷这次的影响力上。
目光专注放在昌国。
北面中原的郑国已经不足为惧,赵,梁,周的合体,都能让他们焦头烂额。
祁国内里的农奴矛盾不过只是缓解,仿照纪国田税制度,放弃井田的推行还未完全推广,所收的粮税连年减少,还有百万国在旁边看着。
三国攻纪只剩最后一个国家,昌国。
昌国明面上的城池一直没有变化,纪胜的探子也派不到更远的地方,不过约莫已经拓展到现代的重庆湖南一带。
那边山多路险,但不代表人力不能征服。
纪国都能往南方跟东边发展,昌国国君如此聪明又怎么会放弃这样的做法。
纪凌甚至认真想了想。
他们后世那么大的面积,应该都这么来的?
看着中原各国“和平”相处,其实暗戳戳都在往外一点点延伸。
真就没有一块土地是白来的。
其他两国可以不管,昌国的问题则渐渐凸显。
甚至售出低等恶金都因为昌国的缘故。
对比其他国家能摸清虚实,昌国到底有多少城池,多少人口,发展到哪,纪国都不太清楚。
所以这次售卖结束,纪国内阁里主要讨论的话题就是他们。
纪胜派出最好的轻骑,终于发现问题。
昌国使臣在纪国时没能联系到各国使臣,只好带着比其他国家多的恶金回昌国。
昌国国君听明原委也并未处罚,只说了句纪凌的名字,之后又秘密派人前往各国。
就是这个前往各国被纪胜发现。
这表明一点,昌国还未放弃联合天下诸国攻纪。
越是这样,越表明昌国国君对纪国的重视。
这不得不让纪国警觉,连郑锡都对此表示担忧。
纪国现在的能力是很强,但还没强到能应对那么多国家的地步。
以纪国的二百二十万人口,面对各国加起来四五千万人口。
这都不是武器先不先进的问题,更不是拥有多少技术的问题。
车轮战都能耗死纪国。
纪国一死,技术瓜分天下。
若郑锡还在郑国,肯定全力促成此事。
对纪国来说,好在郑锡在纪国了。
郑锡分析:“昌国如此提议,最先响应的是肯是卢国,卢国的卢山鸣肯定支持。”
“然后是祁国,接着赵,梁。最后郑国也会同意。”
有现如今最大的昌,卢,祁三国真心实意要打纪,剩下诸侯必然纷纷响应。
怎么兜兜转转,又到这种地步。
纪凌啧了声,看来太强也是一种问题。
只不过当年三国攻纪,现在变成六国攻纪。
纪凌道:“要赶在他们联合之前阻止。”
如何阻止?
信件可以拦一封,却不能此次都能捉住信使。
如果捉得狠了,反而让天下各国忌惮,加快攻纪的步伐。
不得不说,昌国国君确实有些本事。
跟郑锡,纪凌想的一样,他最先联系的,也是卢国。
卢国的卢山鸣也给了消息,说卢国愿意跟昌国一起攻打纪国。
这可不是上次塑料联盟,而是真的想打,真的看出纪国的潜力有多大。
五年前的危机再次降临。
但五年后的纪国也不是那么简单能应付的。
纪凌最后点了点昌国的名字。
看来解题思路,还在昌国上面。
或者说昌国国君。
就在各国暗流涌动,开始思考是否同意昌国国君响应时。
纪国在年初二月,突然有了一个提议。
和平盟誓再次召开,纪国推选昌国国君为盟主!
还有个百万国也跟着响应!
百万国什么的,周都没认,自然不在意。
所有人在意的是,昌国国君不是要攻打纪国吗?!
怎么纪国还推他们国君当盟主!?
首先最为气愤的自然是郑伯。
上次和平盟约的盟主就是他,可他被郑锡撺掇着打纪国,没打成功还毁了名声。
现在郑锡在的纪国,竟然要推举别人。
这个消息一出,各国讨论要不要打纪国的声音直接停滞。
什么打不打的。
先讨论和平盟约吧!
纪国宫室。
杜邗感慨道:“换做几年前纪国提出和平盟誓,肯定没人响应,这次倒是都上心了。”
国小的时候说话都没用。
现在国力强了,一边招人眼,一边被人尊重。
好难啊。
怎么觉得这样的难题永远会存在?
杜邗最后这句感觉难题永远会存在,让纪凌微微抬头。
其实吧,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难题。
就是。
大统一。
华夏这块地,虽说风土人情不尽相同,但终究是炎黄子孙。
哪怕现在这种上古时期,不管中原还是狄戎蛮夷,都是一家人。
打来打去的,不如统一。
这个想法在后世人看来再正常不过。
可在这个时代的人看,还是有些不同的。
不是他们不想统一,而是暂时没这个想法。
一旦念头起来,便会成为所有炎黄子孙的执念。
现在先不聊这些,纪凌把思绪转到和平盟约上。
这事是纪凌提议,自然由他来说:“上次和平盟约坚持两年,这次希望能长久一点。”
“我们是真心实意希望和平盟约能成。”
纪国虽是故意推昌国出来,但也同样是真心的。
有这个盟约在,至少比没有好。
这张纸存在的时候,那些国家想要打架,还要找个合适的理由。
否则就像赵,梁没事打架,然后没事再找郑国麻烦一样。
最重要的是,昌国要当这个盟主,他们就不能那么光明正大地挑头来联合攻纪。
不管从哪方面来说,纪国,真的想要和平盟约,他们是最想让天下太平的。
就算此事不成,用这事拖一段时间,那也是好的。
留给纪国的时间越长,那机会就越大,以后真打起来,损失也更小。
纪凌说完自己的想法,郑锡头一个点头:“小公子的想法,便是我的想法。”
这意思是完全同意。
剩下的缪成志,杜邗同样没意见。
纪伯拍板:“好,接下来咱们的任务,就是促进这次和平盟誓成功!”
昌国国君刚要拉人联合攻纪。
纪国就要拉人和平盟约。
期间百万国又跳出来,双手表示支出纪国,自然又被所有国家无视。
怎么哪哪都有你?
我们中原国家的事,跟你有什么关系。
没想到百万国刚说完,纪国为表谢意,当即道:“百万国如此支持,纪国将送两万把恶金农具过去!”
原本还在想对策的昌国国君差点气吐血。
好啊,竟然利诱。
有这么办事的吗?
当然,只有铁器诱惑依旧不够,只是让天平上多个砝码。
到底选昌国的六国攻纪。
还是选纪国的和平盟约。
这两个讨论在各国进行。
昌国国君见此,直接闭上眼。
一个个蠢货,都是蠢货。
作者有话说:
? 第 58 章
不怪昌国国君骂他们蠢货。
明摆着纪国在拖时间, 他们竟然还真的讨论起来。
现在对付纪国都有些晚了,哪能继续拖下去?
昌国国君一连发了好几封信,目的都是催着一起商议攻纪的事。
纪国这边却气定神闲, 给各国的信件内容却不同。
给卢国跟祁国算是敷衍。
卢国的卢山鸣, 祁国的祁喜, 昌国的国君,他们几个心里明白,也是最倾向于打的国家。
除了都想要恶金之外,卢国想要制盐的方法,祁国想要种田的各种农具。
昌国?昌国就是觉得纪国是隐患, 必须去除。
但给赵国,梁国,郑国的却不同。
这三个国家从前年开始,战争就没停过, 先是灭庆,再是三方混战, 里面夹杂着周王室。
他们三个其实对打仗的想法并不强烈, 对休战反而有想法。
打这么久, 他们也受不了。
所以给他们三国的信件最为诚恳, 并且表示对赵, 梁的正统认可。
那边一想, 纪国连百万国这种名不正言不顺的都能接受, 他们这两个确实不是问题?
郑国那边纯粹懒得打了。
他们陷在团团包围里,最期盼别打了,让他们休养生息。
等到三月, 天下局势渐渐明朗。
卢, 昌, 祁三个大国想打。
纪,郑,赵,梁不想打。
按照人数跟面积来说,前三个比后四个强。
但没有强到完全碾压的地步。
在察觉到昌国意图后,纪国用一个和平盟约,让原本属于对方的盟友拉来三个。
这种情况下,除非卢,昌,祁想拼个鱼死网破,否则根本不可能灭到后面四国。
赵,梁在各种征战中磨练出来的兵法诡异残忍,纪国又有碾压性的武器。
郑的地理位置又好,直接把那三个大国分割开,他们现在想送消息都要绕远路。
已经会炼制恶金的昌国还好,大不了派骑兵,其他国家就惨了。
但卢,祁立刻借此机会,问昌国要他们好不容易造出来的恶金,说只有装备上铁马掌,三国之间才好联系啊。
看到这封信件,昌国国君又暗骂几句蠢货。
怎么会有这么蠢的人。
还要东西呢,都要火烧眉毛了!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消失于无形。
现在的结果是,既没有六国联合攻纪,也没有和平盟约。
怎么说呢,凑合过呗,还能怎么样。
可七国分为两股势力,诸国之间气氛开始紧张。
纪国更是在旋涡中心。
而他们能做的,只有加快发展速度。
人口的快速增产同样带来很多问题,好在纪国的法律十分健全,很多眼看要出事的情况,全都被一一解决。
各国陷入诡异的安静当中,像是暴风雨的前夜,看似平静祥和,其实暗藏汹涌。
就连赵,梁都已经休战,郑也在充实实力。
看到这样的场景,纪凌知道,这一仗很快会来了。
他很早就知道,这样的和平会很短暂,没想到真的要来。
而且因为纪国跟昌国的恶金,以及赵梁的兵法出现,接下来的战争规模绝对不会小。
四月份,纪国的停止城池建设,在四十二这个数字停止,但跟海边盐场那条管道上建了不少哨所,算是正式将这块地划入其中。
沿途的逃亡奴隶很乐意并入纪国。
因为到了纪国,就会有一年两熟的良种,还会有相对合理的税收,更有纪国军队的保护,不会再被祁国人抓回去当奴隶。
从扩张到稳固,纪国一步步走得十分踏实。
只是不知道这份踏实什么时候才被终结。
昌国国君看着天下形势,下意识叹口气。
再看看自己不争气的儿子们,已经没什么想法,倒是有个子侄还好用。
可要是把位置给子侄,他又觉得不甘心。
长时间的重压下,昌国国君的白发越来越多,他的儿子们也因他未定下储君而有骚乱。
但这些骚乱并不明显啊,只要国君在一天,昌国就会跟之前一样。
昌伯并未放弃,祁国跟卢国同样不放弃。
这三个大国之所以能成为大国,便是远见不同。
虽说进度缓慢,但三国之间显然形成默契。
但要打纪国,就不能先打纪国。
三个国家把目光对上现在最为衰弱的郑。
郑在中间,像是拦路虎一样分割三个准备结盟的国家。
既如此,不如从中间撕破一个口子,至少把郑国打服了。
只要郑国归于他们,那纪国跟赵梁的关系就断了。
说白了,有句众所周知的话。
中原,乃兵家必争之地。
现在的郑国,不就是在中原吗。
很快,昌伯为了表明态度,亲率四十万大军,头一个向刚安稳的郑国发起攻击。
借口随便找了个,什么不尊周王,什么对忠臣不好等等。
这些理由谁听了都可笑,周天子都习惯了。
反正你们打谁,都能扯这个理由。
手持恶金武器的昌国势如破竹,大兵三路压境,直逼郑国边城。
郑国还未反应过来,纪国已经知晓,甚至先派人通知纪国,又起兵从半路拦截。
五月,三国交战。
纪凌在纪国宫室,听着前方来报。
大哥纪胜就在前线,虽说近些年纪国骑兵已经有了十万。
可昌国到底是会做铁的国家,谁知道他们在这些年都做了什么。
一切的冲击来得那样快。
很快纪伯带领的兵马同样出征,纪胜半路拦截,纪伯则直攻昌国。
相比纪国的反应迅速,郑国那边问题多得数不清。
郑锡听这消息都皱眉。
纪国派人送去消息,他们直接惊慌失措。
统帅仉选推脱不出,好在还有当初郑锡带出来的卿士接手,算是勉强上任,可惜这位能力尚且,威望不足,军中很少有人服他。
郑锡还嘲讽:“当初排挤我的时候,怎么不见如此龟缩。”
这话传到仉选耳朵里,加上女婿郑伯怒目而视,仉选只好出来,以自己的威望来帮忙管理军队。
纪凌还在后方调配物资。
他们准备了六年时间,这六年时间里,粮草,兵马,一切都准备就绪。
为的就是应对即将要来的战争。
虽说比想象中快了一点,可不是没有准备。
郑锡,杜邗,以及纪国一帮武将全都摩拳擦掌。
别忘了纪国以什么起家的!
依托纪国强大的物资储备,以及四通八达的水陆运输,纪国的兵马吃好的喝好的,可把敌人羡慕得不行。
纪凌的想法是,尽量减少伤亡,吃喝这些东西一定要满足。
他也没忽略另一件事,那就是药物的生产。
刀枪剑戟,总会伤到人,药物必不可少。
外面打得热火朝天,纪国的第一座制药厂建成。
做的东西就是大蒜素,这个东西相对来说容易做成,而且对杀菌的作用很好。
从全国各地收上来的大蒜统一运到国都附近的工厂里。
现在建个工厂对纪国来说轻而易举,再有纪叔公帮忙,大批大蒜经过挑选,清洗,破碎,烘干等等。
连烘干的温度都被纪叔公掌握得很好。
最后的干蒜磨成粉,放入酒里面除臭,最后用抽滤法去除上层的溶液。
没有臭味的大蒜素就此做好。
因为是战时,速度都比平时快了很多。
大蒜素运用广泛,又容易制成,只是要吩咐更多百姓多种大蒜,来保证前方将士们使用。
有充足的食物,充足的药物。
纪国军队人数虽不多,但各个装备精良,后勤保证有力。
还有这些年两餐饭改为三餐,力气都高出其他国家人一大截。
特别是这些年还在成长的青年,个头都要比其他国家青年高。
在没有特别技巧的战场上,个子高,力气足,那就等于胜利。
昌伯出发的四十万大军攻下郑国三座城池,转头就听到纪国攻下昌国四座城。
一来一回,竟然还亏了。
守城的四个儿子一个也不中用,自己都说过纪国大概率会来攻打,还打成这样。
但他已经在外面,不好再回头,只能继续攻打郑国,同时给卢国发去消息。
卢国那边也不拖后腿,以卢山鸣为首,同样攻打中间的郑。
郑伯几乎欲哭无泪。
他到底招谁惹谁了!
这些年简直流年不利!
一个个的,都拿他当软柿子!
他已经近半个月天天做噩梦,每天醒来,不是城池要被占,就是已经被占。
要不是纪国帮他拖住昌国后方,那他的仗打得更艰难。
赵,梁也渐渐出动,会帮他牵制昌跟祁。
但人家可进可退,受伤的就是他啊!
郑伯长叹口气,耳边隐隐约约似乎听到郑锡的声音。
郑锡告诉他,必须找个突破口,本来是纪国,之后趁着庆国乱选庆国。
可郑锡花费许久占领的九城,几乎被他拱手让人。
叔叔还说了,如果拘泥在这中原,迟早会被一点点蚕食,他们的处境会比纪国更惨。
这些话历历在目。
可他当时怎么就不听呢。
西面的昌国,东面又来个卢国。
但郑国的厄运并未正式开始,因为迟迟未动的祁国出发了。
祁国大军分两路出来,一面向疲于应战的郑国,另一面朝国君,储君都出去的纪国。
祁国早就不满纪国跟百万国之间的眉来眼去,更知道百万国恶金哪里来的。
不报这个仇,他们还是大国吗?!
而且他们三国的目标就是纪,郑不过是个过路的而已,他们只要打通让卢国过来的道路,就会对郑停手。
百万大军,将会齐聚纪国。
灭掉纪,抢了纪国的武器,抢了他们的田地,农具。
总之纪国白纸,肥皂,恶金,水泥等等,统统都是他们的。
纪国面向祁国的关卡,纪凌跟郑锡皆在上面,看着远方的祁国大军脚步慢下来,在纪国附近安营扎寨,纪凌道:“他们在等人。”
祁国至少出了八十万人。
他们依旧在等人。
这次好像,真的冲着灭国来的。
作者有话说:
? 第 59 章
五月中旬, 正是天气最热辣的时节。
祁国八十万军队已经在纪国东面安营扎寨,明显准备好打持久的战役。
但在纪凌和郑锡看来,他们像是在等人。
跟他们两个想得一样, 祁国确实在等。
中原方向的昌国, 卢国, 军队,终于在郑国会师。
一条从南到北的道路被他们占领。
郑国直接被分割成两部分。
郑伯已经逃往周。
以前都是他欺负周天子,这种时候却要寻求周王的庇护。
郑伯本以为昌,卢会借此瓜分郑国,他已经在瑟瑟发抖, 谁知道昌,卢会师之后竟然停下脚步。
虽说把周围粮仓都给抢了,但并未占其他城池。
郑伯离得近,知道的消息也多。
本以为昌国的四十万大军已经足够多了。
没想到卢山鸣竟然带了百万大军!
这是要干什么?!
南北之路打通, 昌伯跟卢山鸣在中间见面,不知道他们聊了什么, 很快又打下一个城池。
那就是, 郑国跟纪国锡城交界的地方, 阳城。
当初纪国跟郑国交界, 应该是武城。
但武城, 定城, 锡城尽数归纪国所有, 就变成了现在的阳城。
现在不说赵,梁,两国, 就连郑伯都看出其中的意思。
昌不管自己被攻陷四座城池, 仍然进攻郑国, 攻了之后又不占领,只为开道迎卢国过来。
郑伯大怒:“要打他纪国!竟然拿郑国当踏板!”
不是他们想打郑国,只是郑国这位置实在太好,占领之后更有利下面的形势。
于是纪国北面是昌,卢的一百四十万大军,还有昌国陆续调出的兵士,要不是纪伯已经进入昌国境内,增兵的速度会更快。
一直在纪国东边等着的祁国八十万大军,显然等到他们想要的。
五月下旬。
郑伯收回士兵,直接把从南到北的十五个城池腾出来,供他们打仗。
昌,卢见此,自然也不找他们麻烦。
赵,梁竟然也渐渐收手,不再打昌,卢的城池,竟然有种看戏的意思。
天下各国,全都看出昌,卢,祁的意思。
他们只打纪,剩下的不管。
纪国再次被三面围堵。
跟五年前相比,那时候三国并未用全力,各国加起来也才不到百万。
五年后,单一个卢国就出动百万兵马。
昌国下的本钱只会更大,祁国这种不爱出力的,都派了八十万人。
纪凌还在计算各方人数,大哥已经送来前方情报。
昌国从最西面调来一批狄戎队伍,那狄戎部落早就归属昌国,只是从未说过。
这狄戎善战,更善骑马,八十万狄戎跟昌国兵士已经奔向纪国。
再算上这八十万。
三国这次一共出动三百万兵马。
而纪国的总人口,还不到三百万。
加上老弱妇孺,不过二百四十万而已,可动用的兵力不到八十万。
昌,卢,祁,绝对是打着灭国的想法而来。
不过对付一个纪国,出动这么多兵力,可见其谨慎。
这次可不是五年前随便打打,是真的下了狠手。
特别是昌伯,他连昌国的城池都暂时不管,明显下了狠心,不灭纪国誓不罢休。
三百万大军压境,纪胜直接前往锡城,面对二百二十万大军。
侧面的八十万祁军由郑锡看着。
纪伯占领四座昌国城池后,派了官员前去接手,同样前往锡城。
昌国那边本以为纪伯走了,他们就能收回城池,谁料留下占城的竟然是缪成志。
缪成志当初守庆国国都,都能守好,现在带着一帮子精兵强将,以及真正学习科考出来的官员,很快将这四座城牢牢握住。
这四座城像是昌国头上的匕首,悬在上空。
但这种时候,大多数人并不觉得纪国有胜算。
跟纪国同盟的郑,赵,梁,决意不蹚浑水,顶多在事情快结束的时候掠夺些土地。
毕竟纪国真的没了,他们同样松口气。
事情的发展,似乎真的朝昌伯预料的一般。
他发动的时间是晚了,可依旧凑凑合合办成此事。
昌伯,不愧是能雄霸一方的国家。
纪凌从祁国跟纪国边境撤离,同样要赶往锡城。
父亲跟大哥已经过去了,他定然也要去。
都城有母亲萱夫人,还有杜邗等人,自然也不是问题。
只是他身后的马车上,小心翼翼地装着另一样东西,幸好纪国跟武城,定城,锡城的道路已经修好,否则更不好运输。
这东西就是他迟迟不愿意拿出来,但拿出来又有奇效的东西。
火药。
只要知道□□,做起来非常简单。
甚至比大蒜素还要快一些。
不过纪凌并未建火药厂,带了杜或跟锦涌实验,做了这么小小一车。
锦涌近两米的身高,什么都不怕人,现在还离马车八丈远。
杜或更是一路轻骑,根本不愿意靠近马车。
看了火药实验的全过程,他们真的害怕!
害怕到想问问小公子,你是神仙吧!
不然怎么会打雷呢!
不然怎么能轻轻松松炸毁大石块!
纪凌安慰道:“并不是一定要用上,不是绝境之时,这东西不会拿出。”
纪伯,纪胜,皆知于此。
但在前线的他们,都没开口要用火药,可见还不是绝境。
杜或跟锦涌更是愣住。
锦涌直接道:“这还不是绝境吗?”
锦涌也是当过族长的,他若遇到这种情况,人家派来的军队比自己一个国家的人都多。
敌我差距更是在三百万比八十万。
还不是绝境?
他们一面向锡城出发,一面谈论此事。
小公子一句不是绝境,纪伯,大公子也觉得不是绝境带来的冲击力,甚至比火药还要大?
纪凌笑:“你们可见郑锡慌张?又或者我外祖慌张?”
好像同样没有?
便是杜或的父亲杜邗,其实也没有特别紧张。
纪凌看着官道的水泥,以及水泥里藏着的钢筋,开口道:“不说其他,单这城门,他们就攻不破。”
真当他们这么多年的城墙白修的?
真当他们这么多年的战备都是假的?
各国实力如何,纪国早有准备。
纪国的情况,自家更是了解。
百万大军又如何,攻不破城门,他们就一点办法都没有。
有时候不是人多就有用。
可能最绝望的是,攻破一处城门,还有第二道第三道。
放在现代,钢筋混凝土可以用火药炸开。
但这个时代,火药这东西,只有纪国有。
各国出动的兵力越多,说明耗用的人力物力就越多。
反而纪国这边只用守城,他们的南边还有广袤的土地耕种,会带来源源不断的物资。
这个时候,人多不仅没用,还会成为累赘。
经过纪凌的分析,杜或跟锦涌的目光越来越亮。
锦涌甚至觉得,如果他们锦族当初有小公子在,肯定也能从困境里走出来。
当然,他们现在也走出来了,现在锦族的生活再好不过。
怎么觉得,无论什么困境在小公子眼中都不是事?
锦涌再看看后面的一车火药,以及后面几车拉来的各种原料。
好吧!
有这么多技术!
确实什么都不是事!
纪国国君纪伯,大公子纪胜,小公子纪凌,齐聚锡城。
这座城池近些年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虽说锡城原本就富有,但富有跟建设也是两回事。
有了水泥地面的硬化,已经水泥钢筋的城墙,再有铁皮包裹的硬实木门,单是推都要十人合力,何况攻城。
锡城的城门更是高耸,别说战车攻城了,就算用赵国发明的云梯,他们都攀登不上去。
硬件如此到位,人力的调配更是在纪伯亲自指点下。
纪伯什么人?
天下皆知。
在他名声最差的时候,都没人敢说他不会带兵打仗。
他阵前喊话时声音洪亮,激励人心,加上一身玄色盔甲,更衬得他如战神附体。
纪胜也不例外,作为储君,他这些年不仅在国都,更在开疆扩土,训练骑兵。
如果以骑兵方面来看,他的能力甚至超过纪伯一些,当然对战场局势的老辣还是比不过父亲。
纪凌一来,锡城的班底更是兴奋。
小公子来了!
如虎添翼啊!
这一家三口,谁能比?
看到马车里的东西,纪伯跟纪胜挑眉,开口道:“放到干燥空旷的库房里,周围不能有任何易燃物。”
杜或跟锦涌发现,纪伯跟大公子果然同样认为还未到绝境,根本不想用这种大杀器。
五月底。
纪国所有城门全都安排将领,只有一个目的,拖!
攻城是吧?
加油!
纪国根本没打算出门迎战!
纪国面向北方中原的锡城,自己人数三十万,对方人数二百二十万。
面向西面的新占城池,自己人数十万,昌国国内具体人数未知,但多少战力已经出动,留下的将领能力平平,反而纪国这边是缪成志在守。
东面面对祁国的阳城,自己人数二十万,将领为郑锡,城外百十里地外,则是祁国的八十万大军。
除了南面作为自己的大本营外,其他三面都被围堵。
三面态度一致,紧闭城门,抓紧战备。
被分成两半的郑国安安静静,被占了地方打架也一言不发。
赵,梁则在看战场情况,准备随时倒戈。
倒向哪?
谁赢了倒向谁!
昌伯,卢山鸣,祁喜,在六月初五这天凌晨从北,东,两方面发起偷袭。
这天下了下雨,天气没那么炎热,安营半个多月后,将士们也熟悉地形。
北面的昌,卢联军先锋队都有八万人,两国经过最近的磨合,已经找到合适的相处方法,也没有一般联军的劣势。
东面的祁国一国便派出八万人,一改五年前不肯出来的模样。
有时候对方出兵少,并不代表你厉害。反而对方对此重视,才能看出到底什么时候强,什么时候弱。
跟他们的千军万马的奔腾相比,纪国这边安安静静,甚至连烛火都没点,除了紧闭高耸的城门显得格外有安全感。
先锋队小心绕过铁钉板,又命人去填锡城,阳城外的三道无水沟,方便大批兵马前进。
几万人拿着昌国给的恶金器具同时填沟,速度更是飞快。
先锋队将领刚松口气,从无水沟的东边,好像起了什么亮光。
等此处的将领反应过来,上游来的河水呼啸而至,还在沟里的士兵根本反应不过来,直接被卷起冲到下游!
护城的无水沟!
忽然变成护城河!
三道护城河彼此缠绕,不知道纪国城池上方的人又动了什么地方,三道护城河成为一条,直接成为宽近三十米的大河!
同样的场景,发生在锡城跟阳城外面。
纪伯跟郑锡坐镇,自然万无一失。
纪国多年来的水利可不是白修的。
真当修水利就是挖水渠?
什么地方有河流,要用什么的走势,怎么控制水闸,怎么让上下游水势均衡,通通都是学问。
这么多年来的水利工程,可不是白做的。
一条几乎凭空出现的大河,不仅卷走河里的人,更将八万人分割开。
其中一部分已经到了纪国城门下,另一部分还在河的那边。
有些机灵会水的兵士立刻跳下游回对面,更多的则被锡城侧开小门的兵士们俘虏,直接被抓了回去。
刚一照面,天蒙蒙亮,东面,昌路联军便损失两万兵士,其中被俘虏一万五。
祁国损失一万七兵士,被俘虏一万。
护城河里的水渐渐染成红色。
但很快急流穿过,河水又变得清澈透明,偶尔带着泥土的浑浊。
纪国这边的损失为零。
昌伯听闻此事,头上的白发更显孤寂,跟卢山鸣对视一眼。
卢山鸣心里更沉:“纪国准备得特别充分。”
连锡城这种拿到手不久的城池,都准备的这么好。
就算真拿下锡城,后面的定城,武城。
再到纪国的大本营旧五城,又是什么场景?
一个接着一个城,都要脱层皮。
但昌伯跟卢山鸣并未放弃,斗志反而更盛。
纪国表现得越厉害,他们心中的恐惧更深。
“捉纪伯,还有他两个儿子。”
“按照纪家人的性格,便是锡城被破,三人也不会走,一定要在攻下锡城第一时间捉住他们。”
“这将会是我们唯一的机会。”
谁会想到,天下人都以为局势在昌,卢,祁三国手中。
但领头的昌伯竟然会说这种话。
还说在锡城捉住纪伯一家是唯一的机会。
当天下午,昌国率兵的百万大军直逼城门。
百万人的数量,便是直接压过去都会让人害怕。
可纪国这边却分出十五万兵力,由纪胜,纪凌领着往东面奔袭。
这十五万兵力,十万重骑,五万轻骑,直接找东面阳城郑锡会合。
祁喜还未反应过来,纪国阳城城门打开,兵分三路,目的皆是祁国城池。
祁军刚要应对,又听到后面摸上来五十万百万国军马。
祁军八十万人。
纪国加上百万国,共有六十五万人,但十万重骑兵冲锋在前,没有充足恶金的祁军根本抵挡不住!
而这些人的目的直冲祁国都城,一般人根本赶不上骑兵的速度。
祁国八十万大军在外面,这个时候重骑兵去攻祁国,岂不是手到擒来,还有在背后捣乱的百万国!
祁喜脸色大变。
不说纪国夫子三人都在锡城吗!
为何纪胜会在这!纪凌还在
面对一个郑锡已经足够吃力,再多一个纪胜!还有他十万重骑兵!
但给他祁国重创的,除了这些重骑兵,还有剩下由纪凌领着的五万轻骑。
这些轻骑皆带了祁国口音,用乡音来描绘纪国有多好。
他们轻巧灵便,诉说自己从祁国努力当纪国百姓的日子,最后拍拍自己的马匹,显然要把这件事告诉更多的祁国人,特别是祁国奴隶。
轻骑的速度比重骑还要快,根本摸不到身影!
一方面是重骑兵攻城,另一方面为旧日奴隶攻心。
祁喜只得让人赶车:“走!回祁国!守城!”
祁喜看看背后的阳城,只得暗暗发狠。
但在八十万大军渐渐离开后,郑锡率领的二十万兵马同样出发。
目标!
祁国!
郑锡同样往后看了看。
估计很多人都觉得,纪国会趁着昌国国君不在时,全力偷袭昌国。
可惜了。
那里必然有陷阱,他们纪国这么多人,也不够昌国填坑的。
相比心机深沉的昌国,还是你们祁国好拿捏啊。
听到消息的昌国国君果然后退半步。
纪国真就不上当?
拿了昌国四座城池,竟然也不贪心?
看着那个有能力的子侄发来的信件,说缪成志耐心十足,一点进攻的意思都没有,反而是昌国在四周埋伏的将领们忍不住,问能不能强攻。
强攻?
如何强攻。
他都攻不下纪国的城池,那些废物就可以?
纪伯就是属王八的!
纪伯听到昌伯阵前骂他王八,忍不住用自己洪亮的嗓门回应:“什么!你想喝王八汤!好啊!”
一锅锅滚烫的热水浇下。
昌,卢不知多少波攻城再次失败。
几方焦灼时,祁国那边传来一个大消息。
祁国国君被抓了!
还是被祁国一群奴隶抓的!
纪胜纪凌两兄弟看着从天而降的大喜,一时有些不知道说什么。
那群奴隶满脸兴奋,绘声绘色讲自己怎么抓到国君,怎么抓到这只硕鼠。
这件事只能说完全是个巧合。
谁让祁国国君在逃跑的时候,正好跑到田野间,正好被这群奴隶发现。
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天降正义?
原本奴隶们是胆怯的,甚至下意识避让。
可逃跑的国君需要吃粮,便有人开始问他们要粮,破屋里没有,就在田地薅。
六月份的祁国庄稼,快可以收获了。
就这么被人随意践踏。
愤怒跟勇气同时出来。
那群奴隶死了大半,现在绘声绘色讲“故事”的奴隶身上同样流着鲜血,但他很兴奋,特别兴奋。
什么流血了?不疼,一点也不疼!
即使别人说这伤口足以致命,他也不疼!
纪胜轻叹一声:“取最好的伤药给他们包扎。”
想到弟弟平时说过的话,说他们最看重的就是田地跟粮食,又加了句:“取纪国最好的稻子跟小麦送给他们。”
果然,奴隶们更加兴奋了。
而在一旁的祁国国君一点也不理解纪胜的态度。
一群奴隶,何必对他们这么好。
纪凌知道他的疑问,开口道:“不要小看任何一个人。”
“祁国以种田出名,如今国君被祁国最会种田的人捉住,倒也不错。”
所谓的种田出名,也不是国君的功劳,而是这些农夫跟奴隶的功劳。
捉了国君,祁喜那边已经不是问题,毕竟国君被抓,处处都要受限制。
接下来,就是纪国扩张城池的时候了!
祁国,五十八个城池是吧。
六月过后,猜猜还会剩几个!
作者有话说:
? 第 60 章
周朝六百二十七年六月。
十七岁的纪凌身材修长, 有着纪家人的挺拔身姿,还有母亲萱夫人的姣好的五官。
少年人站在又一个被纪国打下来的城墙上,下面皆是被俘虏的祁国兵士。
眼前的空地大致分为三拨人, 直接听命于国王的兵士, 被抓来的当地卿士, 以及平民和奴隶。
纪凌已经是第三次讲这些话,此刻在这个城池又说一遍:“废除井田制,实行均田制,即无论男女老幼,皆可得到田地, 每年只交两税。”
“废除农奴制,一律是纪国百姓,享受纪国百姓同等权利,可以经商, 种田,读书, 学习律法。”
“此处将会建立两所官学, 凡是纪国百姓, 皆可进入。”
“解除一切债务, 纪国来之前所欠卿士的借款一律不算。”
“纪国肥皂, 精盐等一切生活必需品, 以后再也没有关税, 恶金农具很快会运到此处,不耽误此地秋收。”
纪凌的声音带了些微微沙哑,但少年人的活力还是注入眼下的城池里。
接下来一条条的, 他倒背如流, 祁国城池的百姓却越听越兴奋。
给他们私有的田地, 免除之前的欠款,所有农奴直接解放。
还跟纪国人一样,随时都能买到精盐和便宜肥皂。
纸张对他们来说暂时没什么用处,但好用的盐跟肥皂,却是他们喜欢的。
更别说田地了。
他们早就羡慕纪国百姓可以有自己的田地。
现在这种好事好像降临到他们头上了?
这么看来,被纪国抢走,也不是什么坏事?
这时代的城池,一会归这国,一会去那国,对他们来说其实都差不多。
可要是纪国给的条件这么好,那谁还留在祁国啊。
特别是奴隶们。
跟着祁国,那就是奴隶,是畜生。
跟着纪国则是人,是百姓,以后读书,做官,有自己的田。
虽然里面有些东西很遥远,但他们依旧兴奋啊。
听说抓住祁国国君的奴隶,甚至已经有了自己的房屋,还有自己的田地,更有吃不完的稻子,这种好事他们也想有。
可惜了,没有第二个祁国国君给他们抓,否则他们比谁都有力气抓人。
所有的话说完,杜或适时递杯水过去。
纪凌身后的樊璇则上前接过所有工作。
锦涌则在身边时时保护,绝对不会让小公子有危险,虽然小公子的剑法很有纪家遗风,但锦涌的身板都足够有力了,一定会保护好小公子。
一套流程走下来,再有得力的官员直接接手城池,纪国派来的大批文官立刻把持城内各项事务。
这些官员都是经过学习,科举上来的,在卷生卷死的国子监里,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出去当官。
先去老城“实习”,再去新城历练,几乎是所有官员必经之路,别管你是什么贵族,是什么卿士后世,就算周王后世,也还是这个流程。
可以说有了国子监跟这些固定流程之后,纪国的官吏们几乎成批出现。
在占城的时候,就起了绝对作用。
这个城池以樊璇为首,带着下面十个官员,只要掌握好最关键的地方,就能拿捏整个城池。
当然,一部分纪国兵士,再加上新招募的本地兵士,直接组建一个班子。
还在正面对抗二百多万大军的纪伯忍不住道:“当初要是有这样的本事,我们纪国何止这么点地方?”
当年的纪国就很能打。
没有恶金的时候,照样能打。
但打到最后,只有五个城池,带上都城六个。
现在呢?
大儿子攻城,打下城池,比以往更加勇猛。
小儿子占城,掌握城池一切事务,更会收揽人心。
再后面郑锡收尾,以他在天下各国之间的名声,以其他诸侯国卿士身份归顺纪国之后的处境来做表率。
一个拿下城池,一个收买普通人的人心,最后一个收买卿士贵族的心。
再加上纪国军纪严明,到哪都不抢粮,毕竟他们物资充沛,也看不上祁国粮仓。
甚至还能拿出不好保存的大蒜素分给受伤的祁国人。
对纪国来说,反正这东西要多少有多少,不立刻使用的话,很快就坏掉了,既如此,不给顺手给出去。
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
祁国的城池占领比想象中顺利很多倍。
因为不仅纪国从西往东在攻打,百万国依靠纪国的说法,有样学样,从东往西走。
这两股势力让祁国上下人心惶惶。
各处守城的兵士已经无心应战。
国君都被抓了!
人家给的条件还那么好!
人家军队还没来,城里的奴隶们就已经在兴奋。
这种情况下,谁阻拦得住?
也有贵族见奴隶兴奋,变得更加苛责,更加严酷打压。
可换来的则是奴隶们直接反抗,甚至带着平民一起反抗。
人家纪国都废奴了!
就你们还压迫我们!
什么硕鼠!
不事生产,还好吃懒做!
一波波的奴隶逃窜,让祁国内部更加混乱,内里管不好,更不用说外面还有纪胜带领的军队攻城。
祁喜带着的八十万大军赶回去守城,可下面几个副手直接带着自己的人马回自己的城池。
八十万大军也被分成几股。
祁喜一面要找机会救国君,一面还要帮忙守城。
各地的混乱让他几乎精疲力尽。
以前这个时候,他都要准备秋收的事,对祁喜来讲,种田才是他最喜欢做的事。
可现在别说种田了,田地都被别人占了。
祁国这边的苦苦挣扎自然传到昌,卢联军的耳朵里。
他们这边攻城无效,那么多人进攻锡城的城门,依旧没有作用。
原本就高耸的城墙还十分坚固,他们好不容易捣毁一点,内里人家已经又补上了。
不少人发现,纪国最低调的水泥工厂,在这里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对纪国来说,全国各地的水泥厂极多,可以源源不断地送过来。
连恶金武器的制造,也比他们快太多。
再说,对面二百二十万人的消耗,对比自家锡城三十万人的消耗,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而且纪国本土作战,身后就是大后方,萱夫人负责所有工厂,公子钦负责农业,杜邗负责政务,后面完全没有问题。
昌,卢则在郑国的地方。
即使全都占领,但物资补给都是问题。
他们占的郑国城池所有粮仓,以及周边城池的粮仓都被洗劫一空。
郑国百姓对这两国的怨念颇深,偶尔也会出现问题。
拖字诀。
对异地作战的这两家来说绝对有用。
所以纪伯从未有过担心。
你们那军队长途跋涉的,又没有纪国便利的交通运输,还想什么呢。
人越多,越是累赘!
后期更会尾大甩不掉!
天下间的将才,谁也比不过纪国国君,他早早看出问题,丝毫不畏惧。
昌伯其实也知道问题,所以他故意出了昌国,想让纪国全力进攻昌国,来缓解纪国的危机。
可惜头一波去昌国的人是纪伯,他占了昌国四座城池之后,发现这里的守卫不对劲,又看出再深入就会被团团包围,所以果断放弃进攻,随即跟儿子们在锡城会合。
想让他们打昌国?
做梦!
还是祁国更好收拾!
战局到六月底。
昌伯身体有些摇摇欲坠。
攻城不下,盟友祁国沦陷,卢国那边也拿不出好主意。
郑国本身民怨四起。
晚了。
太晚了。
他应该在纪国刚造出恶金的时候就全力进攻。
不对。
应该在和平盟约之前拿下纪国。
拼着死伤惨重也该这样的。
但一切都晚了。
昌伯冷着脸,当机立断:“撤兵。”
卢山鸣皱眉,但昌伯指了指赵,梁的方向。
卢山鸣瞬间明白。
再不撤兵,就又晚了!
等那两个狼子野心的琢磨出三国联军拿不到好处,必然直接出击。
他们暂停攻击是觉得纪国必败。
一旦察觉到纪国不会败,甚至还会吃下祁国大部分土地,从而成为更强国家的时候,难免会趁着附近的昌,卢空虚,趁机夺城!
赵,梁国君年富力强,经历过夺位,暗杀国君,分裂庆国。
这种偷袭的事绝对做得出来。
再加上秋收在即,久攻不下还是赶紧撤吧。
七月初。
昌来时候二百二十万兵士,走时不到二百万。
卢来时百万大军,走时不到八十万。
双方撤退速度都极快。
只是从郑国城池撤离的时候,依旧不忘顺手牵羊,带走粮仓库房里所有东西,无论公库还是私库,无论贵族还是平民,全都不放过。
还把已经成熟的麦子全都割掉,一点都不放过。
纪伯站在锡城的城墙上,看着他们彻底的步伐,嘴角有一丝不屑。
集结那么多人,就这点作用?
但昌伯的果决还是让纪伯暗暗钦佩。
既知不行,便立刻放弃。
华夏这块地极大。
不着眼中原这块地,其实大家都能和平共处。
可惜这是纪伯之前的想法。
有如此大邻在旁,谁又会真的放心。
知道敌方撤军,锡城一片欢欣鼓舞。
走了!
终于走了!
他们锡城也太强了吧!
昌,卢,二百多万人,就被他们一座城给守住了!
成为纪国一部分之后,他们的城墙越来越高,越来越坚硬,真的有用啊。
再看看对面郑国的城池,已经变得破烂不堪。
成为战场的郑国虽然没丢任何一个城池,但这些被昌,卢,践踏过的城池民居,已经碎成渣了,按照郑国的生产力,没个五年十年根本恢复不过来。
反而昌卢两国可以全身而退,昌虽被占了四个城池,但那四个本就是弃子,昌伯自己都不在意。
可目光放到东边祁国的时候。
连郑国人心里都好受了点。
六月初的时候,祁国尚有五十八座城池。
现在七月初,五十八座城池,只剩三十二个,国君还在纪国人手中。
反观纪国。
从昌国拿来四座城,又吃下祁国的二十个,剩下六个送给自家小弟百万国。
而且这些城池拿到手里,就十分稳固,各处的官员从上到下全都换成自己人,民间对纪国的拥护也是发自内心。
他们拿到手,就能成为自己的,这点谁都阻止不了。
纪国,从四十二座城的倒数第二诸侯国,一跃成为拥有六十六座城池的真正大国!
面积直逼拥有七十九座城池的第一大国卢国!
一场看似死局的战争,硬生生被纪国人盘活了!
不仅盘活,还大赚特赚!
这场仗的胜利者是谁,自然不言而喻。
在天下惊叹这场战争的时候,赵,梁队伍出发,硬碰硬他们不敢,但偷袭还是可以的。
趁着昌,卢大军还在路上。
赵偷袭邻着的是昌。
梁偷袭附近的卢城。
可惜他们的动作被昌伯跟卢山鸣看在眼里,大军回国时故意绕过两处边城,否则还真的得逞了。
赵梁见此只好作罢。
但他们心里对纪国的崇拜又深了一层。
他们偷偷摸摸的,都打不过昌,卢败军。
纪国正面对抗都能赢?
看来天下间谁是大哥,已经很明了了!
纪国!才是大哥!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