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萧治的表姐,以及雁南关旧案,你知道多少?”
林立撇开萧治不谈,直接提到萧治的表姐,以及雁南关旧案,想要知道这里面的更多事情。
崔玉娟见自己说了那么多萧治的家世背景,以及他做的那些恶贯满盈的事情。
但是林公子好似没听到一般,只是提到了萧治的表姐,以及雁南关旧案。
崔玉娟的眼中,明显闪过一抹失望之色。
不过她很快又释怀了。
萧家权势滔天,萧懿贵为皇后,林公子不敢与之作对,不敢杀他,也属正常。
林公子既然敢冒着被萧家针对的风险救下她,她就应该心存感激,不应该奢望更多才是。
想到此,崔玉娟的俏脸上,浮现出一抹释然笑容。
转而她说道:“关于萧治的表姐,奴家知道的并不多,萧治提起她的次数也不多。”
“只是有一次,萧治喝醉了,然后多提了她表姐几句。”
“奴家只知道,萧治的表姐姓陈,名字叫什么,却是不清楚。”
“她如今流落江湖,在一个帮派里面做事。”
“萧治对此事十分介怀,由他打探来的消息来看。”
“那个帮派的帮主,还是阁主什么的,似乎跟他的表姐,二人郎有情妾有意。”
“萧治怀疑他表姐已经跟那个男人行了鱼水之欢,故而几次三番利用自己的家世向东离郡施压。”
“想让东离郡的郡守,以剿匪之名,派兵将那个帮派给灭了。”
“但是不知为何,萧治平日里百试不爽,用来狐假虎威的身世套路,到了东离郡却未能奏效。”
“东离郡郡守根本就不吃他那一套,他派去传话的人,直接被对方给扣押了。”
“转身就派人将之押往京师吏部,并问里面的主事之人,京城里面是否有一位叫作萧治的上官?”
“要是没有的话,他怎么能向我堂堂一位外放的正三品郡守发号施令。”
“萧治当时在听到这事的时候,勃然大怒,连夜去找了他身为吏部主官的父亲萧坤。”
“想让他爹给他找回面子,让他爹明日一上朝,就向姑姑提议,抹掉东离郡郡守的官位。”
“萧坤应允,并在第二天早朝时拿出来奏书。”
“但他此言一出,却遭到了满朝文武,一大半以上的官员跳出来反对。”
“这些官员中,甚至有当朝的两位权柄人物,左相李季,以及镇国将军秦茂。”
“秦茂更是直接在朝堂上破口大骂,说那东离郡郡守朱隆乃国之栋梁,凭什么你吏部尚书说抹就抹,是不是官帽子越做越大,就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
“朱隆治理东离郡,成绩斐然,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
“你萧坤拿一件不沾边的小事,一上来就要在朝堂上摆你吏部尚书的官威,抹掉一位正三品的地方官,这是谁给你的权利,是皇后娘娘吗?”
“那日早朝,出了这档子事,是谁都没有料到的。”
“萧坤想着,奏书抹掉一位地方三品官,不是多大的事情,只要他提出来,一定可以通过。”
“他想的无非也是给儿子出出气,可谁能料到,满朝官员,竟有一大半以上的人,搏了他这位吏部尚书的面子,甚至镇国将军秦茂,更是连皇后娘娘的面子都不给,直接来了个指桑骂槐。”
“那场朝会,萧坤吃瘪,甚至皇后娘娘也没就此事说什么,直接把萧坤的奏书给否了。”
“萧坤回去后,把萧治痛骂了一顿,让他以后别去招惹那个东离郡郡守,见到他夹着尾巴走。”
“萧治虽然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得与父亲说好的事情,今天就变成了这样。”
“但是他明白了一点,那就是想要再利用萧家嫡长孙的身份,吓唬朱隆,逼他派兵,灭了她表姐所在的那个帮派,显然是行不通了。”
“这招行不通,萧治又想到其他招数。”
“他将门下豢养的那些“食客”中的高手,以及江湖中想巴结他的各门各派的高手,摘选了部分,派了出去。”
“只为了能够灭掉那个帮派,以解心头之恨。”
“然而不知道为什么,那些人去了以后,都没有再回来,生死不知。”
“这样的结果,不止一次。”
“弄到最后,把萧治都给整怕了。”
“他花大代价大精力豢养的门下食客,在派出去的一次两次三次后,直接折损了大半。”
“这样的损失,萧治耗不起。”
“因此后来,他也只能放弃,只眼睁睁看着,她表姐在那座帮派中,与他的情郎甜甜蜜蜜。”
“萧治为了他表姐,可谓是煞费苦心。只可惜,人家连看都懒得看他一眼。”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崔玉娟感觉有些口干舌燥,她蹲下身,从地上抓了一捧积雪塞进口中,顿时冻的她牙齿打颤。
做完这一切,崔玉娟站起身,又说道:“关于萧治和他表姐的那点事,奴家就知道这么多。”
“至于雁南关旧案,这件事当年发生之时,曾在京城里掀起轩然大波。”
“当时在京城内,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只是后来时过境迁,才无人问津。”
“奴家对此事,倒也算是清楚。公子若是想听的话,奴家给你好好讲讲。”
林立点头道:“讲。”
“雁南关地处西南边荒,与西域古国搭界。”
“西域人好战,常犯我朝边境。”
“遂我朝会派将领去镇守雁南关,以防外敌袭扰。”
“六年前,西域大军大规模犯边,朝廷得知消息的时候,西域大军已经占领了我朝三千里疆土,向东推进了五座城池。”
“当时皇帝还在勤政,听闻此消息,龙颜大怒,责问雁南关守将为何没向京城传来敌情求援。”
“朝廷当时根本不了解西南战事的具体情况。”
“有朝臣听风就是雨,说雁南关守将早已经投敌叛国,故才会使我朝丢掉三千里疆土,贻误战机。”
“遂建议皇上诛雁南关守将其九族,以儆效尤。”
“皇上一时不察,听信谗言,但又考虑雁南关守将陈氏曾经满门忠烈,故只诛其一族,将领夫妇。”
“此事发生不久,便发现是冤案。陈将军戍守边关,早已经战死沙场,被斩的只有他的妻子。”
“皇上知错,却不认错,众官员不敢逆龙鳞,使得冤案至今都未能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