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大总管,这些鱼和海菜,都是薛司马让人送来的,因为是鲜货,特意交代不能久放,以后每天都会让人送一批到后勤。”亲卫解释道。
“薛司马?”李绩在嘴里呢喃一下才想起亲卫说的是谁。
“他要去的人在捕鱼?”李绩皱着眉头问道。
对于薛仁贵要那么多人和船只去捕鱼,他心里是很不满的,因为捕鱼的收获不怎么样,虽然这能弥补一些粮食,但是那些人本身也会消耗粮食,算起来不有些亏。
“大总管您不知道,那薛司马太厉害了,他们拉来的鱼,足足有几万斤,还有几十车海菜。
这些海菜味道也是极好的,盐味十足,别有一番风味。”亲卫没看出来李绩的不悦,兴奋的介绍道。
李绩再次愣了,他惊讶的问道:“数万斤鱼肉?真的假的!”
亲卫急忙回答道:“是真的,属下亲眼所见!”
李绩眉头一皱,他很是不解,薛仁贵从哪里弄来那么多的鱼,他很想亲自去看一下,但是又不敢离开,毕竟战事要紧,战场瞬息万变,又在攻打平壤营地关键的时候,不容有失。
“你亲自去传信,他们缺少什么,尽量满足。”
“喏!”
………
薛仁贵能弄到那么多鱼,其实很简单,因为他有经验,身边还有一批萧家从南方带来的人,他们更适应大海。
亲卫也说错了,薛仁贵送来的并非完全是鱼,还有不少贝类,海蟹。
以如今的自然条件,海边的资源可以说非常丰富,单单礁石上面那些寄居贝类,就不止收获万斤。
海边的鱼民不会去收集那些贝类,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铁制的匕首,取寄居贝类需要花费的力气太多,而贝类肉又极少,还不如在海滩捡鱼。
赶海的渔民很少很少,一来是距离,想要在退潮的时候赶到海边,需要熟悉大海退潮的时间;二来海边很危险,除了海水,还有海洋生物,水母,电鳗,海胆,甚至贝类对身体造成一些伤口,都可能威胁生命安全,如此情况,自然没有必要去海边。
捕鱼就不用说了,普通百姓,哪里能弄到能在海里航行的船只,也没有深入海水的渔网。
海草也没人喜欢,它们长在海水里面,采集那么困难,还不如在陆地弄一些野菜呢。
薛仁贵带的人都精通水性,海边能获得的生物都没有放过,海菜也弄了回来,好不好吃无所谓,当盐使用也没问题。
高句丽海岸线,如今成了渔场,船只寻找合适的地方,第二天薛仁贵就带人去,趁着退潮时间赶海。
海岸线上只有第一天收获最大,不过对于薛仁贵他们来说,这已经足够,毕竟目前只是帮着大军筹集粮食。
经过李绩派人补充,薛仁贵这里居然有上万人,他们犹如蝗虫一般,在渤海海岸线掠过,退潮之后的海岸线,一根海草都没有留下。
二十多万大军围困平壤,即便上万人在海岸线劫掠,也无需担心吃不完,只不过如今是夏天,收获的海产品,需要马上处理,贝类把肉掏出来,鱼类要去掉头和内脏。
也正是有了这些处理的内脏,在海湾捕鱼的船队,收获非常大,这也是得益于如今海里物产的丰富,随便找个海湾下网,都不至于没收获,放在后世那简直是不可能的。
想想也正常,后世出动的设备和船只,密密麻麻的,能覆盖海湾,现在就他们这些木船,连点皮毛都伤不到。
打了窝子之后,几条船配合拖网,起网就是满满的收获,只不过网里鱼太多,想要弄上船很困难,几百人辛苦一个时辰才行。
攻城的府兵发现,最近生活越来越好了,每天食物盐味充足不说,还有鱼肉,这简直让人吃惊,要知道鱼肉可是和羊肉一个价的,平常时候他们哪里舍得吃,更不用说天天吃了。
生活变好,士气自然变高,而且医疗队给力,伤者大多数都救回来,这也让人安心。
每天用盔甲把攻城士卒武装起来,他们想要受伤都难,这就是大军聚集的好处,有足够的铁甲武装府兵,轮换着攻打就是。
面对大军不停歇进攻,即便高句丽轮换着防守,营地防线还是不停丢掉。
盖苏文脸色相当不好,防线丢失的速度,超出了预计,辛苦构建两座占地十里的大营,没有坚守到一个月就没了。
看着城外大军正在构建防线,意图把平壤困死,盖苏文很想下令冲阵,不过他还是打消了念头,出城与唐军作战,那是找死的行为,这一点他还是清楚的。
盖苏文很是不解,大唐军队为何能坚持狂攻一个月,士气一点损失都没有,要知道作为进攻一方,战损应该是不低的,每天伤兵进进出出,就会打击到士气。
他当然不知道,大唐是把最好的盔甲集中到一起,每次都分配给进攻的府兵,所以战损很低,加上医疗队给力,这点伤亡并不会影响士气,反而因为医疗队给力,让府兵更加安心。
至于受伤的府兵,他们也没啥心里负担,还没有度过鸭绿江的时候,朝廷就发布了奖励公告,这次攻打高句丽,只有立功,就能分到土地和高句丽女人。
尤其是受伤的人,后方那些空出来的城池,就等着他们入住,女人和土地都准备好了,以后还能接家人过来。
远超家乡的土地,免除税收,还能多一个婆姨,这种好事哪里去找,不就是搬家嘛,小问题,故土难离,那只是诱惑不够而已。
虽然大唐人口比前朝少了许多,但是狭乡还是不少,而且朝廷实行摊丁入亩,到了辽东不用因为土地多而增加税收,这一点就让人高兴。
“为何唐人来了如此之久,没有一点缺粮的迹象?”高建武不解的问道。
城外炊烟袅袅,一看就知道,唐人府兵正在准备饭菜。
从中原运送粮食到辽东,路上损耗就极大,而且去年大战两月,今年又接着大,供养几十万人马,消耗的粮草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几十万人马调动,不止是消耗粮食,还会减少收获,一进一出就更吓人了,反正以高建武的脑袋,他想象不出,如何才能弄到这么多粮食。
“估计唐人国内,都在吃野菜,啃树皮,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他们一定挺不住的。”盖苏文说道,这个问题,他也一直在考虑,即便大唐强大,也不应该如此坚挺才对,接连两年大战,很可能拖垮国家。
想想自己每天都只能喝稀麦粥,高建武点点头,他也觉得是这样,毕竟中原人口多,一家挤一些粮食出来,就能供养大军。
“东部山区那些人怎么样了?”高建武问道。
死守平壤的决定虽然做出来了,高建武他们也考虑过击退大唐以后怎么办,所以他们只是把青壮就在平壤,女人和孩子,老人,全部迁到了山里,在山里可以找到食物,还能种植土地,为以后留下一丝元气,不然真要全部重新开始,他们还是觉得太困难了。
盖苏文脸颊一抽,他尽量控制着情绪,不让高建武看见,因为一些消息,他是瞒着高建武的。
根据外面儿子传来的消息,虽然撤了很多人到山区,但是这一路死的人,逃跑的人可不少,谁让他们把百姓的粮食,都抢到了平壤呢。
想要依靠山里那些一穷二白,连口锅都没有的百姓东山再起,那根本不可能,拖到这次战后,还能活下来多少都是未知。
“大王放心吧,他们很好,正在开荒种地!”盖苏文身子不动,脑袋转了半圈,看着高建武道。
等他回过头的时候,眼中已经充满了杀机,他已经下定决心,唐人撤退那天,就是高建武的祭日,高句丽不需要如此差的王,他根本无法带领高句丽复兴。
“如此就好,守城的事情就拜托大对卢了。”高建武松一口气道,说完他就下城墙,走到梯步的时候,他已经下定决心,等这次战争结束,就带人出海,海外有个大岛,上面全是野人,可以占领,以后与倭人做邻居。
“父亲,唐人已经围城,要不要带人杀出去?”泉男产问道。
“这个时候不能离开,一但我们这个时候离开,平壤立马就会沦陷,唐人就有足够的时间追击我们。”盖苏文摇摇头道。
“那我们怎么办?一直守下去吗?唐人的那些床弩太吓人了,居然是铁制的弩箭。”泉男产有些害怕的问道。
“不用担心,即便再厉害的床弩,也无法破坏城墙,城门也被堵死,唐人想要攻城,只能强攻。”盖苏文说道。营地失守的原因他已经知道,那些弩箭确实吓人,别说木制的防线,那些堆砌的石头都挡不住,直接被弩箭的力量撞开。
嘴里说得很自信,其实盖苏文心里是没底的,他知道大唐强攻不会那么快开始,但是只要一开始,就没那么容易抵挡。
不出预料,大唐用了三天调整军队,重新构建阵地围困平壤,第四天就开始在城外三百米处堆积土石。
垒土为墙,要弄到比平壤城墙更高,然后居高临下的用弓箭压制,攻城就会变得非常轻松,虽然这一个过程,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盖苏文的心情却非常沉重。
这种状况他不是第一次经历,很清楚过程,无论是出兵破坏,还是夜袭抢占,都不会有用,大唐早就防着,出去只能给别人找一点麻烦,减慢一下速度,送一些功劳,就没有别的效果。
虽然知道结果,盖苏文还是不得不派人夜袭,去破坏那些工具和土墙,因为他不能一直守着不作为,否则守城的士卒会怀疑他的能力,担心敌人何时进攻,士气大降。
出城破坏,哪怕只取得一点成果,也能振奋人心,给予一些希望,至于死亡的那些士卒,死就死呗,只要守住城池,死再多的人,他也觉得能接受。
如此又过了一个半月,高建武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外界的消息一点都没有,每天唯一知道的,就是又死了多少人。
早在两个月前,高句丽就实行了粮食限量供应,加上天气变得炎热,城里每天都有很多饿死,病死的人。
当然,高句丽人并不知道,大量人口聚在一起,产生的垃圾又无法运送到城外,卫生状况越来越差,滋生大量的病菌,自然有非常多的人生病。
不但看不到大唐撤兵的希望,而且大唐又开始了攻城,城外一座土山,比城墙更高,床弩,投石车运送到了土山上面居高临下的对城池发动攻击。
高建武再也不敢上城头,只敢远远看着,面带恐惧的问道:“大对卢,如今怎么办?还能不能守住?”
盖苏文眉头一皱,语气有些不耐烦的说道:“放心吧,土山上面的人只能压制,无法直接上城,等他们攻上来,那些弓箭手就没了用处。”
原本距离三百米的土山,随着垒土,如今距离城池不过百米,上面的敌人清晰可见,但是高句丽士卒根本不敢上城去对射,只能待在城墙后面,等敌人进攻的时候才会起身。
“大对卢,要不我们告诉唐人要投降,让他们停止进攻。”高建武提议道。
盖苏文看白痴一样看向高建武,没错!这个办法以前有用,那些因为有隋朝皇帝,武将不敢擅自做主,但是现在唐人领兵的将领可不傻,想要投降没问题,开城吧!这事盖苏文早就试探过了。他甚至于李绩谈判过条件,只是很可惜,李绩态度非常强硬。
大唐接受投降,条件就是所有人放下武器,接受大唐统治,不接受其他要求。
至于为何李绩没有诱骗,因为这种事情,会写进史书的,不但他不能接受影响名声的事情,李世民也不会同意,即便赢了,战后都可能受到惩罚,或者被皇帝不喜,所以李绩要赢得堂堂正正,赢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