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罪?”
薛云被问得莫名其妙,一脸茫然的问道:“臣不知,请陛下明示。”
“榴莲那么好的水果,为何不进贡?你居然全部留着自用!”李世民冷着脸问道。
“陛下你这可是冤枉臣了,榴莲是前年在海外发现的水果,送到长安早就坏了,去年臣才想出保存的办法。”薛云解释道。
“既然如此,为何不送到宫中让朕品尝?”李世民不满的问道。
喜欢榴莲的人,很难拒绝榴莲的诱惑,李世民即便是皇帝,也是第一次吃到如此细腻丝滑的东西。
“陛下,您觉得如此味道的东西,贸然送进宫里,你确定不会生气?”薛云问道。
“朕岂是如此小气之人?”
无视李世民自信的回答,薛云理直气壮的说道:“这种水果味道如此独特,又是才传入中原,怎么可能献给陛下尝试,起码要过三五年,没有任何问题才能送进宫里。”
如此光明正大的回答让李世民的脸都黑了,没好气的问道:“既然如此,为何给兕子她们吃?”
“家里女人无知,臣回去就惩罚她们。”薛云一脸正色的说道。
李世民知道薛云在说假话,薛云也知道李世民在说假话,所以也没啥好争执的。
“行了,也不用惩罚,回头多送一些过来,每年宫里也得有。”李世民摆摆手道。
“臣遵旨,不过随行还有没,臣也不知道。”薛云一脸为难的回答道。
“朕不管那么多,晚上要见到东西。”
“臣遵旨!”
见薛云答应,李世民这才满意的点点头道:“坐!”
移动宫殿长一百八十八米,宽九米九,由两百战马拖着移动,一人指挥,有令旗和战鼓指挥加速或者减速,比起马车平稳了不少,估摸着也只有杨广的六合城更加壮观,不过这种长方形的移动宫殿更方便移动,对地形要求低一些。
六合城是观风行殿的进阶版本,不得不说,在玩的这方面,杨广玩出了高度,后面的皇帝和他比起来,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你说朕对百姓如何?”李世民皱着眉头问道。
“百姓爱民如子,无论是秦皇还是汉武都无法相比,贞观六年,斗米四文,开古之先河,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薛云正色回答道。
“既然如此,为何时常有人反叛?”李世民有些迷茫得问道,从武德年间开始直到去年,总有一些地方出现叛乱。
薛云也多少知道一些,想了想说道:“据臣所知,叛乱出现频繁之地,主要是在蜀中与南诏交界之地,还有就是岭南山区,黔州也有一些,这些地方一是偏远,对朝廷不了解,更不知道陛下爱民如子,另外就是管理不善。”
“你的意思,那些地方官员有问题?”李世民皱着眉头问道。
“这是原因之一,陛下你也知道,在那些地方做官的,除了本地人,多数是能力有限被贬过去的人,想要他们把地方治理好,有些强人所难。地处偏远,朝廷也无法大力支援,越是偏远,民风越剽悍,因为他们生活环境很差,要与天斗,与野兽斗,实在活不下去,那就只能抢劫县城。”薛云分析道。
“有道理,那么有何解决办法呢?换一些官员应该用处不大吧?”李世民问道。
“换官员应该用处不大,即便有一两个能力强的,也只能治标不治本。想要彻底解决问题比较麻烦,首先得保证地方官员不贪污,不欺压百姓,然后解决语言问题,要统一语言才没有隔阂,做到了这些,基本就不会有反叛,不过很难,非常难。”薛云摇摇头道。
“也不算困难吧?”
“陛下应该没有去过黔州,南诏这几个地方吧?”薛云问道。
“朕是没去过,这有何关系?”
“这几个地方有个共同点,多山少平地,百姓大多住在山里,即便去镇上也得走大半天,更不用说去县城了,去任何地方都要翻山越岭,也没有道路,这种地方管理十分困难,官府拿地方没有办法,哪怕大军进山,也很无奈,可能找不到人,还会损兵折将。”薛云想了想说道,黔州也就是贵州,没有道路得情况之下,想要深入大山非常困难。
因为平原很少,百姓多生活在山区,这是地方特色,不想其他地方,即便有大山,百姓也只是住在山脚,极少深入大山。尤其是黔州,即便千年之后,还有地方住在难以翻越得大山里面,那些地方,大军都没有用处。
随着薛云的讲解,李世民眉头紧皱,想了好一会才问道:“前几年的时候,你提出组建一支人马,用于山地作战,莫非就是想应对这种情况?”
“陛下英明,正是如此,住在大山里面,不是经常翻山越岭的人,进山之后寸步难行,深入大山还容易迷失方向,如果找不到出路,找不到食物,可能活活饿死在山里。
山地作战的府兵,不是要多厉害,首先学会应该是如何在山里生存,尤其是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之下。”薛云讲解道。
“有道理,你在贺兰州和安西都护府做得很不错,可不可以把办法用到其他地方?”李世民问道。
“陛下你是说清除官员,只保留百姓?”
“不错,清理一遍,然后把百姓迁移出来,迁出大山便于管理。”李世民点点头道。
“如果臣没猜测,这个办法行不通,或者说不容易实行,即便要迁移百姓出来,也只能由地方官府慢慢进行,不能用过于激烈的手段。”薛云劝说道。
“为何?”
“陛下,这几个地方是不同的,这些地方归属中原已经很久,他们本身就是中原人,朝廷用什么名义去清理呢?难道还要出动大军不成?地方官吏也是本地人,如果朝廷大清理,就得连同他们一起,没了这些人,朝廷就连山里百姓住在哪里都难以知道,这样一来地方上会更乱。”薛云摇摇头道。
“唉!你说得有道理,只能慢慢来了。”李世民揉揉额头,叹息一声道。
“想要这些地方变得稳定,办法还是不少的,陛下曾经说过,天下狄夷是一家,臣请陛下下旨,统计大唐民族。”薛云正色道。
“统计大唐民族?这是何意?”李世民不解的问道。
“居住大唐,拥有大唐户籍者既为唐人,例如我们汉人,就是大唐汉族,突厥人就是大唐突厥族,契丹人则是大唐契丹族。如此公告天下!则天下狄夷才是真正一家,他们心里才会对朝廷,对陛下有认同,有归属感,不会觉得自己是外人。
官府对待任何一个民族,当一视同仁,不得偏颇,这样一来,他们犯罪,官府处罚起来,心里也没那么多抵触。”薛云严肃的说道。
李世民神色凝重,摸着胡须道:“你说得对,朕心里认同,其他人未必,确实应该通传天下。”
“不止是如此,朝廷还应该推广官话,定期派人宣传朝廷政策,避免地方官吏偷换政策,加收税务。
地方官吏欺上瞒下,最后那些百姓只会恨朝廷,恨陛下!但是那些一辈子都没有去过县城的百姓,又怎么可能知道,这是本地官吏所作所为呢。”薛云提醒道。
“是了!朕就是说,为何朝廷对待百姓如此优厚,还是有人不满足。”李世民用力一击掌,朗声说道。
“不少地方,政令不下乡,村里百姓根本不知道朝廷政策,税收多少,全是地方官吏说了算,层层剥削,百姓哪有好日子。
去年臣与太子殿下暗访长安附近,即便大唐京畿地区,也有百姓食不果腹,其他地方可想而知,想要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任道而重远啊!”薛云感叹道。
看惯了后世衣着光鲜的人,再来看看如今衣衫褴褛的百姓,薛云心里就不好受,对很多官员心里都很不满,明明大权在握,就是不为百姓做事。
大多数官员只是萧规曹随,按照以前的规矩形式,只要百姓不造反,他们觉得做官就已经成功了。
李世民脸色不太好,他也没有想到,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百姓过得如此艰难,尤其是京畿地区还有食不果腹的百姓,这就像一击耳光,重重打在他脸上。
“你鼓动太子实行严打,连地痞流氓都不放过,就是为给百姓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李世民问道。
“是的,臣觉得这是敲山震虎,对那些心怀不轨之徒是一种震慑,想要欺压百姓,就得考虑一下会不会被抓。
臣觉得这种严打行动,应该不停进行,每年针对部分州县进行清查,越是偏远地方,打击越是应该严格。”薛云提醒道。
山高皇帝远,薛云太明白这点了,越是偏远的地方,黑恶势力越是猖獗,土皇帝比比皆是,以如今朝廷的力量,很难管控,只有用这种严打的方式,反复的查,反复的抓,才能打压这种情况,想要彻底杜绝那是不可能的。
李世民敲敲桌子,点点头道:“你说得有道理,朕已经决定,朝廷每年安排人暗访各地,只要查实,立即进行严打。”
“最好出其不意,不然容易走漏风声,不定时,不定具体行动路线,这才能抓到现行。”薛云提醒道。
“你去准备一下,陪朕暗中看看沿途那些村子的百姓。”李世民吩咐道。
“是。”
薛云离开的时候才发现,今天记录两人谈话的,居然是武才人。
“难怪这女人手段那么厉害。”薛云心里暗自感叹。想想看,与皇帝对走的大臣,都是朝中重臣,能力在整个大唐都是顶尖的,如果经常记录皇帝与大臣的对奏,能从中学到多少东西,而且知道多少秘闻,知道多少朝廷发展方向。
时势造英雄,没有独特的经历,自然不可能有丰富的经验,见识了皇帝和大臣一言一行,决定无数人的生死,心里很难不升起对权力的渴望,或许这时候就埋下了野心。
薛云心情有些复杂的回到自家房车,这次跟着李世民北巡的大臣很多,带家眷的人也不少,阎立本制作的房车全都卖光了,赚了不少钱,这也造成一副独特的风景,路上有一百多辆大小不同的房车,看上去颇为壮观。
其实薛云觉得这很不错,不但方便出行,万一遇到敌袭,还能用这些房车构建防线。
想到房车,薛云心里就有些火热,车啊!震动游戏岂能错过。
看着薛云火热的眼神,郑丽婉就笑了,阿史那银川觉得有些腿软,李玉燕忍不住加紧了腿。
薛氏打桩机发动!
…………
见到薛云,女拌男装的武才人眼神中带着莫名的神色,为李世民记录对奏,写皇帝起居注的时间不算短,但是薛云给她的震撼是最大的。
昨天回忆了很久,她发现一个问题,无论是长孙无忌还是房玄龄,即便为朝廷布局,或是帮皇帝解决问题,都没有薛云看得长远,看得透彻,按照薛云的思路去想,那才是为朝廷长远做出的规划,并非单纯解决当前的困难。
对于薛云,武才人自然听说过不少,商业街的规划者,贺兰州的开拓者,安西都护府的征服者,作为皇帝身边人,她更知道草原上那些牧场农场的建立,也是薛云提议才出现的,前几年名声最响亮的年轻官员。
一个县主因为他被皇帝封赏为郡主,皇帝最喜欢的臣子,每年进献的财物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比起武家积累的财富还要多,吃了很多苦的武才人对此非常羡慕,她无法想象,拥有如此多钱财的人,家里多富有,过的生活有多好。
手碰到腰间的包,出自于女人街,鹿皮制作,据说只是薛家极小的产业之一,就这么一个包,自己都用了半年积蓄,只是方便携带纸笔而已,能随时帮助皇帝把一些事情记录下来,以供皇帝查阅,这也是她能经常被皇帝带在身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