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再征辽东,薛云挂帅

回到长安,正好开始放年假,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

经过一次严打,长安风气好了许多,即便过去一年,也少有人敢放肆,那些喜欢惹是生非的家伙,都被家族送到了其他地方。

说来也是搞笑,因为他们惹是生非,家族陪了大笔钱财让李世民父子刷了一波名声。

本以为送离长安就不再操心,谁知道下半年的时候,一场全国严打行动展开,结果显而易见,很多人又被抓了。

诸多世家这才明白,李世民外出巡视,就是让他们放松警惕,其实早就让人暗中查探,罪证都已经查到了。

行动起来也是雷霆万钧,不是戈壁州县的衙役就是外地而来的府兵,更本没动用本地的人,他们自然没有得到消息,能逃过一劫的甚少。

不少人都在暗骂李世民阴险,把本地衙役府兵调离去查其他地方,而另外的人则来到本地,让人一点抵抗的力量都没有,想把人送走都办不到。

当然,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是一次全国严打行动,即便送出县城,也很难逃到其他地方,除非是逃进山里。

如果只是抓捕地痞流氓,作奸犯科的人也就罢了,严打行动有五百多官吏被抓,单单官员就有一百多人。

说是人人自危有些严重,不过心里有鬼的官吏一下收敛了许多,关键还是名声,每个县城最少也抓了二三十人,不少都是在本地作恶多端的家伙,正因为这样,百姓纷纷拍手称快,随着告示贴出,对皇帝自然增加了极大的好感。

官场风气为之一清,地方上也清零了许多,随着李世民回长安,许多人心里更加紧张,因为他们不知道,下次行动何时开始。

李世民也没有藏着掖着,他在大朝会就明着说了,每年都会安排人暗访,而且暗访地方不定,暗访人员不定。

全国严打行动,抓获的犯人足足有三万五千人,除开五千女人,一万五千轻罪在本地劳改,朝廷又多了两万五千修路工人。

李世民下旨,这两万五千人开始修葺洛阳到泰山的道路,他要在贞观二十一年端午节泰山封禅。

雷霆万钧的行动,杀鸡儆猴的惩罚,不但肃清了一遍全国,还缴获了大量的钱财,李世民自然非常满意,不过他的手段不会仅仅于此。

这次巡视,李世民也接见了沙钵罗的儿子乙屈利失,加封他为乙屈利失乙毗可汗。

加封他为乙屈利失乙毗可汗也不是没有代价的,西突厥必须帮助大唐商人在他们控制的地方开设店铺。这是李世民给世家的福利,也算打一棒给一颗甜枣。

未经允许,不得在大唐之外建立作坊,这是大唐新的铁律,薛云提出的时候,李世民本还有些犹豫,毕竟在外面建立作坊,就不用从大唐本土运输,成本会低许多。

薛云只说一句,在外面不方便收税,一下就坚定了李世民的决心,何况还能控制技术外流,对比李世民深以为然,这年月谁家技术不是藏着掖着,只有皇帝会忘记,因为他拥有太多。

减少偏远地区税收,包括世家移民买地同样如此,这又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世家和百姓得了实惠,李世民得了人情。

“你们居然全都没有动静?”独孤金凤疑惑的看着三女问道。

“咳咳!这不怪她们。”薛云抱着女儿说道。

独孤金凤震惊的问道:“你们把薛郎用坏了!”

“独孤姐姐你胡说啥呢!”李玉燕羞红着脸娇嗔道。

“嘿嘿!”郑丽婉慵懒的躺在沙发上笑着。

阿史那银川有些不好意思,低着头当听不懂。

薛云身体好,路上可没少折腾,要把硬件软化工程完成,必须要她们三配合,突然被提起,都有一些不好意思。

面对独孤金凤狐疑的眼神,薛云没好气的说道:“路上那么辛苦,要是再有了身孕可不好办,万一出问题我后悔就晚了,何况家里几个小家伙都照顾不过来,晚一两年再带小孩也不迟。”

“咯咯!还是薛郎会疼人!”独孤金凤笑着说道。

“不疼人你会一直跟着。”李玉燕翻了个白眼道。

“哎呦!大夫人别生气,妾身错了。”独孤金凤笑盈盈的道。

“我们家郡主就是嘴硬心软,路上可是多次说起,我们能安心出去游玩,全靠姐姐看着家里呢。”郑丽婉伸了个懒腰道。

“下次你看家,我趁着还能走得动,也想出去走走。”独孤金凤温和的说道。

“去吧,去吧!这一年风餐露宿的,可把人累的够呛。”郑丽婉摆摆手道。

“你哪里累了?天天恨不得就躺在床榻上。”李玉燕没好奇的说道。

“不能再躺了,都胖了一圈,再胖一点,薛郎就要嫌弃人家了。”郑丽婉痴痴的笑着,摸摸腰说道。

薛云忍不住看了一眼,这女人在家里就没在意过形象,腰间露出大片。

看着薛云火热的眼神,郑丽婉急忙站起来,抱过女儿说道:“独孤姐姐看家辛苦了,薛郎你可得好好感谢一下。”

郑丽婉说完就抱着女儿出门,李玉燕笑了一下也跟着走了。

阿史那银川反应过来,急忙小跑着跟上,独孤金凤自然明白她们的意思,有些不好意思,想一起离开,却被薛云一把抓住,随后一个公主抱抱起。

“别…别…我都这把年龄了,要是又怀上了,那才丢人。”

没有理会独孤金凤软弱无力的推动,薛云咧嘴一笑,大步向侧房走去。

薛云是个很体贴的人,每次喂食之后都会帮忙擦嘴,让没有力气的独孤金凤感动不已。

“短时间恐怕不能陪你出去游玩了。”薛云歉意的说道。

“陛下要去泰山封禅,薛郎跟着前去,这是别人求之不得的好事,妾身只是玩笑话,并不是想要出去游玩。”独孤金凤温和的说道。

薛云摇摇头道:“不是泰山封禅的事情,陛下另有安排,恐怕又得耽误两三年。”

“薛郎又要出征了吗?你一定要注意安全啊。”独孤金凤一下坐起来,有些担忧的说道。

很聪明的女人,马上就反应过来自己又要出征,如此聪明的女人,却甘心情愿做一个没有名分的女人,这让薛云心里很是感动。

“放心好了,只是一个小国,并不危险,只是治理需要不短的时间,你也知道,你家男人很厉害,陛下需要我治理地方。”薛云笑着说道。

“嗯。”独孤金凤赞同的点点头,妻凭夫贵,虽然她没有名分,还是以薛云为荣,想想看谁家郡马能正大光明的带女人回家,还与郡主住在一起。

独孤金凤对薛云死心塌地,主要还是薛云过继了两个儿子到独孤家,这对男丁稀少的独孤家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并不是说独孤家找不到收养的孩子,对于世家来说,血统很重要,不是大家族的孩子,根本不值得他们收养,或者过继,但是大家族谁愿意把儿子过继给外人呢?

朝廷律法有规定,过继只能是亲戚之间,唐律户籍规定:“无子者,听养同宗于昭穆相当者。”兄弟同族的儿子是嗣子的第一人选,也只有这样的血缘和身份,才有资格代替亲生子,履行继承者的权利和义务。

经过房玄龄,魏征等人多次修改,如今律法其实已经比较完善,就像养子制度,在嫡长子继承制的前提下,又设定了均分制,就是针对在有养子之后,又有亲生儿子定下来的,不至于有了亲生儿子,就把养子抛弃。

“出征要在开春之后吧?”独孤金凤问道。

“是的,还有两三个月。”

“那这段时间郎君你可得辛苦一下,免得你出门之后,家里太闲。”独孤金凤抓住小薛,笑眯眯的说道。

薛云眉头一动,居然敢挑衅自己,这怎么可能忍,嘴角上扬,再次开始硬件软化工程。

过完大年,薛云就开始忙碌起来,这是他第一次担任行军大总管,需要安排的事情很多,事无大小都得亲自过问,需要的武器装备,也得与兵部尚书李绩商量。

苏定方领兵一万先行出发,都以为他是前往泰山,但是没人知道,他们离开长安之后不久,就放下旗帜,装着运送物资的民夫,前往了辽东。

至从高句丽灭亡,百济就一直提心吊胆,即便李世民接受他们臣服,也未曾放心,对于长安和辽东他们非常关注。

契丹,奚人,靺鞨,室韦等部落纷纷派人前去泰山,这让百济心里松一口气,他们生怕这次大唐调动军队,是冲着他们而去,现在看来,泰山封禅是真的要举行了。

得知李世民要泰山封禅,百济王急忙派人送去礼物。

灭高句丽战争已经过去六年,萧家与卢家联合诸多世家打造的大船,又多了一百多条,这些船只都是为了方便海上航行的,没有安装战争器械,不过足够的大。

这些船只有薛云的建议,他虽然不懂造船,但是他很清楚,海上航行,船只不能平底,最好有水密隔离仓,即便船底漏水,也能坚持靠岸,毕竟只是近海航行。

尖底算一层,里面装着煤炭,粮食等物品,也是做压舱用,二层是船员休息和物资存放的地方,第三层就是船桨,人只能躬着身子前进,水手坐着划桨。

水面之上只有桅杆和风帆,空着的地方则固定着木桩和大箱子,主要用于运载货物。

大船长百米,不止是用了木材,还有一些铜钢合金,虽然不厚实,但是有金属在内部固定,比单纯的木船结实了许多。

看上去不高的船只,运送货物却非常多,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些船只才适合远航。

朝廷有钱,为了便于运送南方的粮食和物资,朝廷也打造了百艘大船,有这两百多艘大船,一次性运送三万府兵都没有问题。

当然,打仗还得有粮草,战马,所以只会运送两万人马,不过还有不少战舰和小一些的商船,沿着海岸线前进,一次性能带四万人过去。

二月下旬,兵部侍郎薛子义带领两万人马离开了关中,朝廷正在为皇帝即将出行而忙碌着。

以前薛云只会蛮干和偷袭,跟着李靖学了不少,如今更喜欢以堂堂正正的兵马败敌。前期秘密准备,这并不冲突。

薛云的性格自然是任人唯亲,总不能有熟悉的不用反而任用陌生人,所以已经把一众好友调集了过来。

张亮之后接任水师都督的是程名振,副手则是新秀刘仁轨。

“见过大总管!”

“辛苦程都督了!”

“船只已经准备好了!就等大军登船。”程名振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挤出一个笑容已经很难得了,薛云也不在意,只要不添乱就好。

简单交流之后,薛云就下令第一批人马登船。

薛仁贵去过辽东,第一批人马就由他带领,尉迟宝琪,程处默兄弟协助。

第一批只有一万人马,主要是粮草和攻城器械。

薛云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多船只聚集在一起,距离泰山脚下不过二十多里的这个港口,已经停了数不清的船,登船都要排着队上去。

没办法,这个港口是才修建的,一次只能两艘大船靠岸,其它船不能太接近,不然得搁浅。

修建码头的石头,就是泰山山脉开采出来的,从岸边一直修到海里,长达千米,宽度也有两百多米,而且民夫还在继续修建,再等两年,这里就会成为一个大港口。

随着薛仁贵从海里弄到大量的海货,不止是朝廷重视大海,世家也开始重视起来,只不过出了不少事故,许多人才偃旗息鼓。

大海看上去很平静,但是你没有掌握潮涨潮落,很容易出事,薛云一开始就借助了萧家的力量,南方的世家对大海多少都有了解,而且还能找到很多长期生活在海边的百姓。

在薛云的要求下,薛家人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记录,只要是属于他们的工作,都会记录下来,无论是好与坏。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