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载人登月(下)

不过仔细看,就会发现,在一片漆黑的艾特肯盆地中部位置,有三个指示灯在发出蒙蒙亮光,为嫦娥号指明了降落方位。在这三盏灯的旁边,还映照出了一个人造建筑的轮廓,正是由机器人提前建设好的月球基地。

嫦娥号空天飞机,对照三盏导航灯,调整好方位之后,垂直向下缓缓降落下去。1000米,500米,300米,100米,50米……随着高度下降,嫦娥号上的探照灯,驱散黑暗,点亮了更多区域。除了月球基地之外,其它一些东西,也出现在直播画面中,譬如开拓号探测飞船、钻地探测器、凝固的水冰表面,空天飞机提前运送上来大量物资等等。

嫦娥号继续下降,直播画面中的三盏导航灯之间的距离,快速放大,而后是被探照灯照亮的月球表面,最后嫦娥号自身的阴影进入镜头,下一刻,画面一黑,什么都看不见了。很显然,嫦娥号落月成功,对地方向的摄像头直接怼到了月壤上,自然是一片漆黑,什么都拍不到了。导播发现这一状况,及时切换到了空天飞机内部视角,只见五名航天员已经解开安全带,离开了座位,彼此互道恭喜。至此,此次载人登月计划,已经完成了起飞、奔月、落月,三个关键节点。接下来,就是航天员换舱外航天服,出舱去月面活动了,相比之下,风险小了太多。

此时的地面飞控中心,已经成为了欢乐的海洋,掌声、欢呼声、叫好声,练成一片,差点把房顶掀起来。不管是来自瑞达航天的,还是来自国家载人航天办公室的人,都在为嫦娥号的成功落月,而欢呼庆祝。官方直播间内的情况也差不多,无数弹幕密密麻麻的冒出来,各种大小礼物满天飞,礼物特效动画排着队在直播间上演,这些都是为了嫦娥号落月庆祝的。

“叮,嫦娥落月成功,载人登月成就达成。”

“我就知道,有乔总出手,这次载人登月项目,必定成功,今天一看,果真如此!”

“接下来,该咱们的航天员出舱,在月球上踩脚印了吧,不知道哪名航天员会第一个降落月面,获得这个华夏登月第一人的荣誉?”

“这个不难猜,第一个登月的,不是指令长谢端阳,就是此行唯一的女航天员刘梅。按照我的推测,刘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不管是先登月,还是后登月,刘梅这个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女性的头衔是跑不掉了,必将永久载入人类航天史。”

“刘梅今年才25岁吧,刚刚大学毕业没两年,如果不是抓住机遇,加入瑞达航天,成为了一名航天员,哪里有机会登陆月球。这充分证明,很多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央视演播间内,请来的几位航天领域的老专家,看到嫦娥号空天飞机成功落月,激动的热泪盈眶,说话都带上了颤音。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丑国航天员登月的时候,我刚刚参加工作,家徒四壁,没有机会也没有条件观看登月直播。等到家里有了电视机,有了看直播条件的时候,已经是二十多年之后了,却依旧没有第二个国家完成载人登月壮举。甚至丑国也自废武功,自阿波罗计划结束之后,再也没有登陆过月球,对此我也深感遗憾。”

“我本以为,有生之年,再也看不到人类航天员登陆月球了,没成想咱们国家的航天技术突飞猛进,竟然成为了第二个送航天员登上月球国家。做为一名老航天人,看到嫦娥落月这一幕,我激动到无以复加。谢谢国家航天局,谢谢航天员大队,谢谢瑞达航天,谢谢你们帮我圆梦了!”

经过半个小时的准备,航天员谢端阳、刘梅、和来自国家航天员大队的周小波,穿戴好舱外航天服,进入气闸舱,成为第一批登月的人。剩下的两名航天员,则留在嫦娥号空天飞机上,以备万一。乔瑞达主持设计的全新舱外航天服,参考了马克战甲的部分设计理念,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可以为航天员提供全方位的防护,可以保温供氧,可以提供额外助力。更关键的是,这一版舱外航天服,采用了全金属外壳,航天员穿起来,就跟穿机甲似的,看起来贼拉帅。尤其是刘梅穿着的女版舱外航天服,外形苗条,前凸后翘,穿起来竟然有几分妖娆,你敢信。

随着内舱门关闭,抽气机开始工作,将气闸舱内的气体全部抽了出去,形成真空环境。而后外舱门自动打开,折叠梯自动展开,一直延伸到了月球表面。

“来,刘梅,轮到你登场表演了,不要紧张,就按照咱们商量的来。”谢端阳拍了拍刘梅的肩膀,鼓励道

“放心吧队长,保证完成任务!”刘梅答应一声,就迈开脚步,第一个走出气闸舱,沿着舷梯走下嫦娥号空天飞机,来到了月面上。谢端阳和周小波拎着一些设备,紧随其后,走下舷梯,踩到了月面上。这一幕,被赶过来的月面机器人,忠实拍摄了下来,呈现在了直播间内。相信这一视频片段,会成为华夏航天的高光时刻,频繁出现在航天史回顾视频中。可惜的是,这里是月球南极,常年不见天日,气温极低,周围又有大量水冰,以至于月面被低温冻结,硬的像是石头一样,根本不可能留下脚印。

当然,第一个登陆月球的刘梅,也没有效仿阿姆斯特朗,说什么“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这样的装逼话。时间紧任务重,登陆月球后,三名航天员各司其职,忙个不停,哪有时间对外发言。要说标志性事件也有,那就是刘梅三人一起挖矿打孔,将一面五星红旗插在了月面上,而后三人站在红旗后面,以空天飞机和月面为背景,拍下了一张颇有纪念意义的照片。

做完这一切,三人又恢复了忙碌。他们遥控打开嫦娥号空天飞机的货舱,将折叠起来的月球车拖了出来,而后按下一个按钮,月球车像是变形金刚似的,在月面上自动展开,自动完成了轮胎充气过程,成为了一辆简约却不简单的月球车。而后是各种仪器设备,大批生产生活物资,被三名航天员搬下来,转运到旁边的月球基地内。好在月球的重力比较小,舱外航天服又有一定的助力功能,三人完成这些搬运工作,倒也没觉得多累。临时充当摄像师角色的月面机器人,始终跟随三人,跑上跑下,忠实履行着自己的拍摄任务。给飞控中心和直播间,提供着稳定的视频信号。

一个小时后,所有设备和物资转运完成,刘梅三人走进月球基地,直播视角第一次切换到月球基地内部,柔和的灯光、白色的墙壁、各种一看就非常高大上的设备,简洁有序的摆放在靠墙的位置,地板上零散放着他们刚刚搬进来的设备和物资。随着气闸舱的放气声响,内外气压终于达到平衡,密封舱门打开,刘梅三人穿着航天服,走进镜头范围。

为首的谢端阳走到一台设备前,查看了一下当前的内部空气压力和成分,对了另外两人点点头,说道:“基地内空气质量合格,咱们可以把航天服脱下来了。”

这句话是通过空气传播被收音装置收到的,听起来有些瓮声瓮气,但至少证明了月球基地内有空气存在,可以正常传播声音。

刘梅当先把头盔卸了下来,放在旁边的架子上,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来,“嗯,清新香甜,还有一股家乡的味道!”

“那是当然,现在月球基地内使用的空气,可是不远亿万里,从地球运过来的,味道能不熟悉吗。”同样卸下头盔,正在脱航天服的周小波接话道。

新型舱外航天服吸收了马克战甲的设计优点,穿脱都非常简单快速。动作最快的谢端阳已经脱完航天服,走到另一台设备前,开机点亮屏幕,按下小键盘,调整着某个参数,“重力调多少,大家给个意见?”

“先调节到地球的一半重力吧,咱们毕竟在太空无重力环境,飘了两天了,突然上强度,怕一时适应不了。”刘梅提出了建议,她的身份除了航天员之外,还是整个航天员乘组的医生和健康顾问,要对有所成员的健康状况负责。

“好吧,听你的,先调一半,适应半天再说。”

随着设备参数的调整,一股无形的力量作用在整个月球基地上。刚刚脱完航天服的刘梅和周小波双腿一软,差点趴到地上。还好两人眼疾手快,借着旁边的架子撑了一下,这才没有在镜头前出丑。

“这人造重力仪,调节重力也太简单粗暴了,一步到位,连个过度过程都没有,对咱们这些航天员一点也不友好。返回地球之后,我一定要给研发部那边提个建议,让他们修改一下设计。”刘梅双手扶着架子,努力适应着重力变化,嘴里忍住不吐槽了几句。

“别抱怨了,今后咱们要经常走出基地,去月面上活动,重力来回变化会成为常态,一旦习惯了,就不会觉得突兀了。”

谢端阳别看年龄最大,身体素质却是拔尖的,最先适应了重力变化,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到了那堆物资面前,开始拆包装。刘梅和周小波缓了一会儿,逐步适应重力变化之后,也走到谢端阳旁边,跟着一起忙活。

而此时的瑞达航天官方直播间内,却是炸开了锅,无数网友通过弹幕把心底的疑惑问了出来。

“人造重力仪是什么鬼,哪位雕大的给解释一下?”

“雕大的很忙的好吧,哪有时间看直播。”

“看字面意思,应该是一种调节重力的装置,看三名航天员在设备开启之后的反应,也符合长期在失重环境活动,重力突然增加之后的表现。”

“话说咱们华夏的航天技术,什么时候这么厉害了,连科幻作品中才有的重力调节器都生产出来了,还应用在了月球基地上。”

“不是咱们华夏航天的技术厉害了,而是瑞达航天一直在研发各种黑科技技术,什么可回收火箭、反重力引擎、空天飞机,包括这个人造重力仪,都是瑞达航天的科研成果。”

“我记得人造重力装置不是第一次使用了,瑞达航天发射的商业空间站上,就安装了功能差不多的人造重力模块。”

“人造重力和反重力引擎,是一体两面,都是对重力技术的应用,瑞达航天既然能研发出反重力引擎,推动上百吨的空天飞机升空,就能制造出人造重力仪,模仿出一倍甚至是几倍的重力。”

“有了这个仪器,是不是可以在任何外星球上,模拟出和地球上一模一样的的重力,那以后殖民外星球的难度可以大幅降低了,对航天员的身体素质要求,也没必要设定那么高了。”

“既然有这么好的重力调节设备,干嘛不在空天飞机上安装一个。如此一来,航天员就可以全程在标准重力下活动,再也不担心得太空失明症、肌肉萎缩、骨质疏松之类的太空病了。”

“可能是设备刚刚研发成功,还不能做到小型化吧,或者是和反重力引擎存在冲突,不能同时开启。”

“从目前公布的情况看,在月球基地内,有电有网,重力和空气成份也和地球无异,就是咱们这些普通人上去,也不会存在任何不适。”

“这真是应了那句话,科技改变生活,几项高科技技术的加持,就可以让艰苦的月球科研生活,成为舒适的度假之旅,这批登月的航天员真是有福了。”

“仔细算一下,现在的月球基地,有了充足的水冰供应,不会缺淡水,也不会缺氧气。电能上瑞达集团掌握可控核聚变技术,即将在月球建设一座小型聚变发电站,而做为聚变燃料的氦三,月球到处都是。”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